幸滿麗
我國國際中文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特別是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角色,以及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本專業更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渤海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碩士成立于2010年。自成立以來,該專業蓬勃發展,深受各位同學的喜歡,成為熱門專業。然而,在欣欣向榮發展的勢頭下我們需理性看到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在人才方面的培養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本專業學生畢業后難以在相關領域工作,多數國際中文教育學生并不能將自己多年所學“致用”。同時,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的培養越加學碩化,專碩與學碩已經沒有明確的界限等問題。筆者將結合自己本校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國際中文教育碩士專業發展現狀及其存在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展望。
學制變化
李泉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指導性培養方案》中提到關于學制修改的建議——將全日制中國學生的學習年限由“一般2年”改為“一般3年”。筆者是2022級碩士研究生,是本校最后一批兩年制專業研究生。本專業研一第一學期有兩名同學前往韓國從事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工作。研一第二學期有三名男同學以志愿者老師身份前往布隆迪大學孔子學院,兩名女同學分別前往柬埔寨和泰國任中文志愿者教師。2022級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入校時一共有36名,其中一名是來自布隆迪的留學生。截至研二上學期,35名中國學生中只有7名同學選擇出國開展國際中文教育工作,具備對外漢語教學經歷。出現這樣的狀況在于本校規定前往國外的學生需休學一年。研一上學期僅有兩名同學出國,大部分同學在沒修完學分的情況下不愿意出國。當然,因為當時處在新冠肺炎的特殊時期,出于安全和學業的問題,多數學生選擇留在國內。布隆迪大學孔子學院是本校和布隆迪大學合作共建的孔子學院,研一下學期,在本校教師大力宣傳和動員下有三位同學前往布隆迪。由于筆者本校在2023年碩士研究生章程中公布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為三年。休學回來的志愿者同學就得留兩級才能畢業。當時這三名同學就向相關老師反映無法接受。最后采取延畢的方式來處理才順利解決此問題。如今,搜索各高校的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我們會發現專業型碩士研究生都已改為三年制,只有少部分高校保留兩年制學制。正如李泉所說,沒有足夠的學習、實習和論文寫作時間,要想保證和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是不現實的。兩年學制改為三年學制,是可以給本專業學生更多的時間學習,尤其本專業學生成分較為復雜,本碩不一致,有本科專業是理工科類的學生。但是學制的延長,與學術型碩士保持一致,那么原本計劃出國的學生,休學一年后,就需要四年的時間才能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時間成本增大,需花費修完“本科學位”的時間才能獲得相應的碩士學位。同時,大部分回國后的志愿者學生并不能繼續從事國際中文教育相關工作。他們有的會考國家公務員,有的會成為國內中小學語文教師等。因此,大部分本專業研究生寧可留在國內。
因為本專業的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有無對外漢語教學實踐經歷對本專業的發展影響是非常重大的。特別是在課堂管理和教師課堂用語上尤為突出。沒有對外漢語實踐經歷的碩士生,只能通過學校開設的課程進行教學模擬實踐。通過教學模擬實踐,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意識并總結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而這樣的模擬實踐是有局限性的。筆者(2023)在《對外漢語模擬課堂中的課堂用語》中以本校課堂模擬為例,指明無實際教學經歷的模擬教師普遍存在教學對象模糊化,導致其所使用的課堂用語過于口語化,復雜化等問題。教師的態勢語言也是教師課堂用語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們的模擬教師也不能正確合理得當地使用該語言來輔助教學。另外,模擬課堂中課堂用語存在的問題也能反映出模擬教師缺乏課堂管理的靈活處理能力。例如,在模擬教師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進行提問,而該學生提的問題是當下模擬教師出于緊張或缺乏相關知識儲備不能及時作出回應時,我們的模擬教師仍會硬著頭皮給出自己不確定且不正確的答案。這是由于模擬教師并沒有一套系統的關于課堂管理的教師語言。此外,由于模擬課堂過于理性化,不存在學生遲到、不交作業、提問敏感問題、課堂質疑教師等棘手問題。我們的模擬教師并不能結合真實的教學情況形成自己的課堂管理模式和規則。而授課教師只能針對模擬教師的教學方法,詞匯與語法點的講解以及課堂用語是否使用過多超綱詞匯等方面進行細致點評。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如果沒有一線的對外漢語教學經驗,我們的國際中文教育研究生只能在較淺的層面泛泛而談,即使有教學模擬實踐彌補,我們的學生能收獲的東西也是有局限性的。
實習問題
本校2022級35名學生中,一共有7名學生在海外進行對外漢語教學實踐,而剩余的28名學生中有3名學生在導師的安排下進入本校國際教育學院從事國際中文教育相關工作,21名同學通過自主實習分布在各省市中小學成為語文實習老師,剩余的4名同學仍等待學校統一安排實習工作。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進一步詳細了解到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的實習情況是極其嚴峻的,大部分同學都無法在本專業領域實踐。而實習又是專業碩士培養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缺乏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應用和檢驗的重要環節,我們的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無法獲得真正的“專業知識”,無法進行深層次的理論研究,更難以進一步探索本專業尚未發掘的領域和前沿的學術問題。由于缺乏對外漢語實踐,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研究生還會面臨更棘手的問題——即畢業論文選題。缺乏相關實踐的學生在畢業論文選題上處處受限,能寫的主題范圍非常有限。從上文我們就了解到,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的成分是復雜多樣的,尤其對跨專業考到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能選擇的畢業論文選題范圍更小。以往的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畢業論文選題存在過于集中,毫無創新的問題就不難解釋了。而全新的領域,亟待發掘的主題卻無人問津的狀況也能知其因了。最后,實習問題帶來的另一嚴峻問題在于讀博。我們可以檢索各個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發現要求申請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需要至少兩年與國際中文教育相關的工作經歷,才具備資格申請國際中文教育博士研究生。這也就意味著本專業學生若想提升學歷,就不得不出國進行對外漢語實踐,或碩士階段畢業后繼續從事相關的國際中文教育工作。而通過上述文章的分析,我們非常清楚本專業具備海外第一線漢語教學經歷的學生只能占班級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他們大多實踐一年后就返回國內。因此,具備兩年及以上的對外漢語教學經歷的學生更屈指可數。另外,本專業的就業率是非常低的,大部分學生畢業后都不得不為了生存和生計選擇其他領域。
過于學碩化
筆者在碩士階段的學習中逐漸意識到專業碩士的培養已經傾向于學術型碩士的培養,甚至已經“學碩化”了。“學碩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平時作業。本校2022級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專業課的平時作業幾乎以“讀書報告”和“小論文”形式涵蓋。學院要求“讀書報告”不少于3600字,“小論文”不少于5000字。但是本級大部分學生提交的“讀書報告”字數遠遠超于3600字,不但高于“小論文”所要求的字數,更有甚者達到7000字以上,把“讀書報告”當作小論文來寫。
評獎評優。本校2022級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在研一學年評選“優秀研究生”稱號時的指標是“在普刊發表兩篇論文”或“在核心期刊發表以導師為第一作者,本人為第二作者的論文”。另外,本校在評選國家獎學金和學業獎學金時也能從中看到發表論文的重要性。同時,班級上名列前茅的學生,也發表有兩篇論文及以上。而關于專利設計等方面的成果一無所有。他們更傾向于關注自己的學術發展,卻沒有重視自己是否具備實踐能力和擁有實踐成果。
畢業論文。專業碩士培養“學碩化”還體現在畢業論文的撰寫上。在進入本校攻讀研究生學位后,就時刻聽到專業教師強調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并向我們介紹多款學術軟件(如SPSS軟件、CiteSpace軟件)來幫助我們撰寫論文,通過這些軟件來潤色自己的論文,使論文看起來“高大上”。同時,導師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字數也是按照學術型碩士的要求為標準。
畢業資格。本院文件要求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在答辯送審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新聞出版總署認定的合法的公開發表的省級及以上專業學術刊物上至少發表1篇與其專業密切相關的學術論文或者在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專業學術期刊上以第二作者身份至少發表本專業密切相關的學術論文1篇。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的畢業資格要求也是“唯論文論”,而在實踐成果方面并沒有過多的強調和重視。
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越加“學碩化”。“學碩化”傾向主要表現在論文方面。首先,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要發表一篇國家總署期刊可查的小論文才具有畢業資格。其次,高校的導師按照學碩論文的撰寫要求來指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的畢業論文。最后,學生評獎學金時學術成果,即論文占有很高的比重。這一評獎條件迫使那些想獲得榮譽、希望能有所成就的學生撰寫學術論文。待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畢業時的確在學術方面“碩果累累”,而實踐方面的成果卻寥寥無幾。這樣的結果會更加模糊專碩和學碩的界限。另外,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的發展前景也是亟待解決的嚴峻問題。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能去國外孔子學院從事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學生的人數連班級總人數的一半都不到。這就意味著大部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只能“紙上談兵”。雖然高校的課程設置中開設不少課堂模擬課,但課堂模擬始終無法與真實的教學情境相比擬,學生的教學實踐經歷也因此受限、封閉。等學生畢業時,從事國際中文教育工作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因為大多數學生畢業后會選擇考國內中小學語文教師崗位,或者考國家公務員。此外,許多高校的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碩士學位的攻讀年限已經從兩年制改為三年制,然而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以志愿者身份前往國外孔子學院開展對外工作需休學一年。這就意味著有意向出國的學生需要花費四年的時間才能獲取碩士學位。四年相當于一個本科所需要的時間,大部分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因此放棄出國開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工作的機會。同時,缺乏海外一線漢語教學實踐經歷的學生也沒有資格申報國際中文教育博士研究生,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沒有機會在更高的層次探索本專業的新興領域。我國的國際中文教育事業雖然有著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但是仍存在本專業人才未能從事相關專業、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培養方式需改革等棘手問題。我們急需探索出一條有利于我國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生的發展路子,幫助本專業學生能學以致用,能在本領域有一定的建樹,從而培養更多的新星來推動本專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