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旻琛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環境設計行業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這一變革要求從業者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設計技能,還要有能力解決復雜的環境問題,同時具備創新思維和跨學科合作能力。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環境設計教育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課程內容與行業需求不吻合、教學方法單一、教師隊伍綜合素養不足等。這些問題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降低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因此,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滿足行業的實際需求,成為教育界面臨的緊迫任務。
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 ? ? ? ? ? ? ? ? 課程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改革意義
一、塑造良好的環境設計課程教學環境
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中,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引入對于塑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至關重要。這種教學模式通過將實際項目融入課程設計,使學生能夠在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它不僅增強了學習的實用性和相關性,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動手能力。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更是積極的參與者,他們被鼓勵去探索、實驗并創新。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不僅作為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引導者和激勵者,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解決方案,并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工具和平臺的運用也成為改善教學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工具不僅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靈活性,還為學生提供了與現實世界交互的更多機會。通過這樣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在一個創新、互動和技術支持的環境中成長,這對于他們作為未來的環境設計師的職業生涯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豐富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形式
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為環境設計專業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首先,通過引入跨學科項目,學生可以從不同領域獲取靈感,促進創新思維。其次,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使學生在解決實際設計問題的同時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此外,利用現代技術工具如3D建模、sketchup和CAD,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也提高了學生對專業工具的掌握能力。最后,通過現場學習和工作坊,學生可以直接接觸到真實的工作環境,這種實踐經驗對于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這些教學方式的綜合應用,不僅提升了課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創新思維。
三、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就業競爭力
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就業競爭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教學模式通過提供實際的設計項目,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從而在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中磨煉自己的設計能力、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實際項目中,學生不僅需要運用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還要學會如何管理項目、與團隊有效溝通以及應對突發情況,這些都是未來職場中極為重要的技能。此外,還鼓勵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從而增強學生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在環境設計的領域,這意味著學生不僅要掌握設計原理,還要了解可持續性、環境影響評估和社會文化因素等。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準備自己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職業環境。最后,項目驅動式教學還為學生提供了展示他們作品的機會,這對于建立學生的專業作品集和個人品牌,提高就業市場的可見度至關重要。因此,項目驅動式教學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也為他們提供了在未來職場中脫穎而出的必要條件。
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 ? ? ? ? ?課程教學存在問題
一、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內容與社會脫節
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在與社會需求接軌方面面臨著顯著挑戰。一方面,課程內容往往過于理論化,缺乏與當前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的同步更新。例如,雖然可持續性設計和新興技術在實際工作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但這些內容在許多課程中卻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環境設計教育常常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足夠的實踐機會,這使得他們在畢業后難以迅速適應職場的工作環境。此外,當前的教育模式也未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這在快速變化的設計行業中尤為關鍵。此外,與行業專家和企業的合作不足也是一個問題。學校與行業之間缺乏緊密的聯系,導致教學內容無法及時反映行業的最新動態和需求。這種脫節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就業前景,也限制了他們對未來職業道路的理解和準備。
二、教師隊伍綜合素養不足
首先,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師隊伍在行業實踐經驗方面往往不足。意味著教師缺乏對當前市場趨勢、新技術應用和設計實踐的深入了解。這種缺乏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可能導致教學與行業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脫節。其次,由于專業知識更新迅速,教師在持續專業發展方面面臨挑戰。他們可能缺乏足夠的機會或資源來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特別是在新興領域如可持續設計、智能建筑等方面。這種情況限制了他們在教學中引入新概念和方法的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技能上也存在不足。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教師需要掌握更多樣化的教學技巧,如項目驅動學習、在線教學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然而,不是所有教師都能有效地適應這些變化,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體驗。
三、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
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通常停留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上,這種模式過度依賴于理論講解,而忽視了實際操作和創新實踐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探索和實際應用的機會,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的發展。課堂上,教師往往是信息的單向傳遞者,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這種模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活躍度和創造性。此外,教學內容和方法往往與快速發展的環境設計行業脫節,缺乏對新技術、新材料及可持續設計理念的涉及和應用。課程設置往往保守,不夠靈活,無法及時反映行業最新趨勢和技術革新。這種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意識,也使得畢業生在進入職場時面臨更大的適應挑戰,難以滿足現代環境設計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學模式的創新顯得尤為迫切,需要通過引入更多互動式、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以及跨學科整合等策略來進行改革。
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 ? ? ? ? ? ? ? ? 課程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一、可持續發展與綠色設計原則,重構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內容
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內容是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實踐的基礎,高校需重構課程教學內容,從而為教師進行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應用打下扎實的基礎,具體措施上,首先需要更新課程大綱,包括可持續發展的最新理論和實踐,如環境影響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循環經濟、綠色建筑和可持續城市規劃等內容,確保這些概念在整個課程中被融合和強調。其次是加強基于項目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應用可持續發展原則,例如參與社區綠化項目或設計低碳排放的公共空間。同時,推動跨學科合作,如與工程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社會學等領域的專家合作,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可持續設計的復雜性。利用現代技術和工具,如數字建模、GIS和BIM,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實現可持續設計。最后,定期評估和更新課程內容,確保它們與可持續設計領域的最新發展保持一致,可能涉及邀請行業專家舉辦講座,或與專業機構合作獲取行業動態。這樣,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將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設計的原則,為學生提供與時俱進的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能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推動環境的可持續性。
二、引入信息化教學理念,打造項目驅動式教學新模式
首先是整合信息化技術到課程設計中。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廣泛使用數字工具和平臺,如在線學習管理系統、交互式設計軟件、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等。例如可以通過在線平臺發布課程材料、作業和互動討論區,以增強課外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也可利用VR和AR技術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設計體驗,讓他們在虛擬環境中模擬設計項目,增強理解和創造性。其次是發展基于項目的學習方法。基于此模式下學生將通過完成特定的設計項目來學習和應用知識。項目會模擬真實的環境設計挑戰,要求學生運用信息化工具獲得的知識。通過項目團隊合作來鼓勵學生在合作、溝通和項目管理方面的技能發展。最后,教師可利用信息化技術來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成效。通過分析學生在在線平臺上的互動、提交作業的質量和頻率,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個性化的支持和反饋。從而高效引導學生利用在線課程、教育視頻、專業論壇和其他數字資源來拓展他們的知識和技能。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通過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引入信息化教學理念,打造符合當代教育需求的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高效和互動的學習體驗。
三、加強教師隊伍綜合素養培訓,充分發揮項目驅動式教學功能
教師作為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高校需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綜合素養培訓工作,從而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充分發揮項目驅動式教學功能價值,具體策略如下:一是開展針對性的教師專業發展和培訓項目。培訓應包括最新的教學方法和技術,特別是與項目驅動式教學相關的策略。教師需要了解如何設計和實施基于項目的課程,包括項目的規劃、執行、監控和評估。此外,培訓還應包括創新教學方法的使用,如翻轉課堂、協作式學習和使用數字工具進行教學。二是強化教師的行業相關知識。教師應該定期了解環境設計行業的最新趨勢、技術和實踐,這可以通過行業研討會、網絡研修課程或與專業機構的合作實現。這樣,教師能將實際的行業知識和案例引入課堂,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際工作需求。三是應該鼓勵并支持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創新。教師可以通過參與教學法研究項目或開發新的教學材料和工具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學校可以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如研究資金、時間安排和技術支持,以激發教師在教學創新方面的積極性。四是應該建立一個有效的反饋和評價機制。教師的教學效果應該通過學生的反饋、同行評審和課程評估來定期檢查和評估。這些反饋可以幫助教師了解自己教學方法的效果,并為進一步改進提供依據。通過這些措施,可以顯著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和發揮項目驅動式教學的功能,從而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體驗。
本研究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策略,通過重構課程內容,強調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設計原則;引入信息化教學,以促進更現代化和互動的學習環境;并加強教師綜合素養培訓,以最大化項目驅動式教學的效果措施實施旨在創造一個動態、實踐導向的學習環境,既豐富教學形式,也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期望通過這些改革為環境設計專業的教育質量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作者簡介:
鞠旻琛,女,漢族,遼寧大連人,講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環境設計。本文系2022年度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應用型本科大學跨校修讀課程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以《畫法幾何與土建制圖》課程為例”(編號2022SJJGZY08)研究成果。作者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