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晶 閆琛琛
(濟寧市兗州區人民醫院呼吸科,山東 濟寧,272100)
哮喘作為氣道慢性炎癥反應病癥之一,在目前臨床呼吸內科呈高發趨勢,當慢性炎癥反應在體內長期存在,可造成氣道出現高反應性狀態,導致氣道狹窄,最終引起咳嗽、呼吸障礙、持續喘息、胸悶等一系列表現[1]。隨著工業污染和環境惡化,加上人口老年化進一步加劇,老年哮喘患者數量逐年遞增,其病死率也不斷升高,極大程度危害著廣大老年群體身心健康水平[2]。高齡哮喘患者因為自身機能已存在大幅衰退,往往伴隨其他基礎疾病,中重度哮喘易引發呼吸衰竭、臟器衰竭等后果。現階段,在針對中重度哮喘的臨床處理干預中,通常采取對癥治療,雖然可以使疾病表現得到一定改善,但是由于許多老年患者缺少疾病相關知識,并不具備正確的認知,對疾病治療和預后情況過于擔憂,常常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自我護理能力不足,出現治療不配合的情況,最終也間接影響到臨床整體效果[3]。因此,在對患者開展臨床治療期間,配合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是保證療效、促進預后改善的關鍵。個體化護理宣教中相關護理措施均建立在患者實際情況和個體需求的基礎之上,充分體現護理服務的人文關懷。當前,個體化護理宣教在臨床眾多病癥患者干預中得到廣泛開展,在提升護理質量及滿意度方面體現出明顯優勢[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觀察在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中實行個體化護理宣教對其自護能力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濟寧市兗州區人民醫院就診的88例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齡61~76歲,平均年齡(69.56±5.26)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4.26±1.18)年。觀察組中,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69.14±5.14)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19±1.3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研究相關內容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濟寧市兗州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納入標準:①中重度哮喘通過濟寧市兗州區人民醫院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得到證實,且滿足《重癥哮喘診斷與處理中國專家共識》[5]有關診斷要求;②年齡≥60歲;③無文字、語言溝通障礙;④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患有原發性惡性腫瘤,預估生存時間低于6個月者;②合并嚴重的心臟、肝臟、腎臟器質性病變者;③患有其他嚴重并發癥長期臥床者;④入組前接受過相似臨床干預研究者;⑤合并精神系統病癥,認知功能不全者;⑥意識障礙,不能配合護理工作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協助其開展有關輔助檢查,指導吸氧,進行對癥治療(止咳、平喘、化痰、抗感染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同時在患者服藥過程中提供相應的指導,叮囑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建立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告知患者在飲食方面的禁忌,主要進食流質飲食,避免攝入辛辣食物,多飲水。定期清潔消毒病房,及時更換床單,保持病房干凈整潔。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個體化護理宣教方案。①健康評估。由護理人員全面收集每一位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 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病史、用藥史、臨床癥狀體征、輔助檢查等,并和患者家屬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對患者個體情況做出綜合評估,根據患者認知水平、自護能力、病情進展等因素,為其制訂個體化的護理宣教方案。②疾病知識宣教。結合患者文化水平,使用患者易于理解的語言為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包括哮喘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解釋發病前期癥狀、對哮喘的正確處理措施、服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身行為對控制哮喘病情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戒煙戒酒,避免刺激性因素導致哮喘病情加重。③心理護理。向患者解釋疾病治療期間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對于病情康復的重要性。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況,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感受,積極開導患者,給予患者尊重和理解,疏導精神壓力,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態。為患者展示治療成功案例,消除疑慮心理,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提升治療信心。④飲食及環境護理。根據患者病情,結合個人飲食習慣,為其制訂個體化的食譜。叮囑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多攝入高營養、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進食刺激性過強的食物,防止哮喘加重。病房內保持通風換氣,確保空氣清新和足夠的光線,不在病房內擺放花草,避免患者由于花粉過敏而導致哮喘癥狀加重。⑤運動指導。待患者病情穩定時,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運動鍛煉,勞逸結合,提高機體抵抗力,增強體質。運動期間準確把控運動量和強度,防止運動量過大而引發的運動性哮喘,以不感受到疲勞為宜。教會患者運動中的呼吸技巧,學習呼吸保健操,增強呼吸機收縮能力。
①比較兩組患者自護能力的變化。在干預前和干預后使用自護能力測定量表(ESCA)[6]開展評估,量表中一共有自我概念、自護技能、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四個維度,條目數量43項,總分172分,評分越高代表存在更好的自護能力。②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的變化。在干預前和干預后兩個時間點使用肺功能檢測儀(生產企業:徐州品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LUD-V4)開展檢測,主要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肺活量(FVC)、FEV1/FVC。并在早上8點和晚上8點檢測患者呼氣高峰流量,連續檢測三次選取當中的最高值,計算得到呼氣高峰流量變異率(PEFR)。③調查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在出院前一天使用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表開展調查,問卷包括了護理技能、服務態度、護患溝通、護理項目等多個維度,采取百分制,按照得分劃定為特別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程度,對應得分80~100分、60~79分、60分以下。總滿意率=(特別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所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ESCA評分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自護能力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和同組干預前相比自護能力得分都有明顯上升,且觀察組自護能力得分均要比對照組升高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護能力的變化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護能力的變化 (,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健康知識水平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4421.47±2.1425.37±2.76*25.36±2.2632.48±3.48*17.36±2.3720.37±2.45*32.47±3.1438.37±3.76*觀察組4421.24±2.2329.68±2.52*25.69±2.1237.25±3.54*17.37±2.0324.23±2.69*32.24±3.2344.68±3.52*t 0.494 7.6500.706 6.3740.021 7.0370.339 8.126 P 0.623<0.0010.482<0.0010.983<0.0010.736<0.001組別例數自我概念自護技能自我責任感
肺功能指標檢測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和同組干預前相比各項指標都有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各項指標均要比對照組改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的變化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的變化比較()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PEFR(%)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441.55±0.381.87±0.41*1.25±0.281.56±0.35*65.63±6.2472.06±6.45*16.56±4.7412.65±3.97*觀察組441.48±0.482.29±0.45*1.19±0.311.74±0.39*66.01±6.0576.36±5.89*16.18±4.62 9.75±3.08*t 0.758 4.5760.9532.2780.2903.2650.381 3.828 P 0.450<0.0010.3430.0250.7730.0020.704<0.001組別例數FVC(L)FEV1(L)FEV1/FVC(%)
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老年群體相對特殊,由于機體功能衰退,若未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痰液無法有效排出,重復出現哮喘易造成肺心病、慢阻肺等并發癥,甚至引起器官衰竭和死亡,危及生命安全。常規治療能夠一定程度緩解癥狀,同時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干預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在于控制病情發展,改善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7]。以往臨床對于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主要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僅從飲食、用藥、病情監測等方面給予基礎指導,缺乏對患者整體關注,護理內容存在一定缺陷,護理效果未達到預期目標[8]。隨著醫學模式和人們醫療觀念的轉變,對于護理工作提出更多需求,護理模式出現相應改變。個體化護理宣教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基于現代護理理念,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個體情況、文化水平等因素,為其提供個體化、全方位、系統化的健康宣教和護理干預措施,實現無縫護理管理,全面提升護理質量,從而達到促進病情康復的目的[9]。許多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知識,自護能力不足,容易引起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導致治療依從性下降[10]。
近些年,臨床越來越多研究不斷重視對于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的個體化健康宣教[11]。譚晶[12]研究中觀察了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接受個體化護理宣教方案的效果,并和常規護理干預進行比較,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相比對照組有顯著提升,由此認為將個體化護理宣教方案應用在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中有利于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ESCA評分和同組干預前相比都有明顯上升,且觀察組的升高幅度要比對照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存在相似之處,這也證明了將個體化護理宣教方案應用在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中,對于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有良好效果。分析其原因,個體化護理宣教方案在開展干預前要求醫護人員全面分析、評估、掌握患者個體情況,以此為基礎制訂出個體化的護理宣教方案,從疾病知識講解、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環境護理、運動指導等方面強化護理服務,為患者提供一對一的護理干預,護理方案體現出了較強的特異性[13]。通過護理干預使患者正確認識到自我護理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幫助患者理解掌握更多疾病知識和自我護理技巧,樹立健康向上的心態,調動患者進行自我護理的意愿,增強自我護理意識,從而持續提升其自我護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各項肺功能指標較對照組改善明顯,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提示個體化護理宣教方案能夠進一步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滿意度更高。這是因為在實施個體化護理宣教方案后,提高了患者自護能力和治療依從性,患者主動配合服藥、運動指導、病情監測等,保證了良好療效,更有利于肺功能改善。同時該護理模式讓患者接受到針對性、個體化的護理服務,病情得到控制,身心狀態得以改善,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最終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開展個體化護理宣教方案能夠明顯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改善肺功能指標,患者普遍認可滿意,具備較高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