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老年醫學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指冠狀動脈供血中斷或急劇減少,促使心肌持久缺血,最終導致的心肌壞死現象。AMI多發病急驟,病死率高,屬于冠心病的嚴重類型[1]。心力衰竭是AMI后嚴重并發癥之一,其發生率約為2%[2]。研究發現,AMI患者合并心功能衰竭時,患者會由于心功能異常,急劇降低心臟射血分數,組織器官血流量大幅度降低,病死率極高,對AMI患者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脅[3]。因此,尋找判斷AMI是否合并心功能衰竭的診斷指標并及時預測其預后情況具有重要價值[4]。抗心磷脂抗體(ACA)作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屬于凝血和免疫溝通的重要橋梁,它能夠導致機體出現不明原因動靜脈血栓形成和心腦血管缺血性疾病等[5]。另外,近年來研究發現,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6]。鋅離子作為人體必須微量元素之一,研究發現,心力衰竭患者體內多存在鋅離子嚴重缺乏情況,但鋅離子與心力衰竭預后情況的預測尚無確切定論[7]。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ACA、ACE聯合血清鋅離子濃度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及預后預測,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為心力衰竭組,選取同期治療的80例單純急性心肌梗死未并發心力衰竭患者作為非心力衰竭組。心力衰竭組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57.22±5.55)歲。非心力衰竭組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57.53±6.61)歲。兩組受檢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8];②心力衰竭組符合《急性心衰診療指南》[9]中關于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③采取支架治療;④臨床資料完整;⑤年齡≥60歲。
排除標準:①不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②合并肺源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等;③合并肺栓塞者;④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⑤合并惡性腫瘤者;⑥合并嚴重心肌梗死需要搭橋的患者。
ACA、ACE及血清鋅離子濃度檢測方法:①ACA檢測:抽取各組受試者的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放置在無抗凝劑采血管之中,以1 500 r/min的速度離心15 min后,取上層清液放置在-70 ℃的冰箱中保存待檢,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ACA、ACE及血清鋅離子濃度表達水平,檢測步驟嚴格依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②ACE檢測:取2 mL空腹靜脈血加入到平底玻璃管中在室內靜置30 min后,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取上層清液分別加入空白管和測試管中,空白管中加入馬尿酸甘氨酰30 mmol/L、稀硫酸0.33 mol/L、鎢酸鈉100 g/L各0.1 mL。測定管加入底液0.1 mL,混合均勻后放置在37 ℃的水浴之中30 min后,隨后在測定管中加入稀硫酸和鎢酸鈉液0.1 mL,振動幾次在室內放置數分鐘后,兩罐均加入蒸餾水強力震蕩后離心10 min,取上層清液,加入硼酸、三硝基苯磺酸鈉室內放置30 min后應用空白0.5 cm杯讀取A420,隨后計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活性。按照1U=16.67 nkat進行單位換算。③鋅離子檢測:應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生產企業:美國Thermo-Fisher,型號:ICP-OES 8300)進行鋅離子檢測,鋅元素分析譜波長213.8 nm。
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其中包括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合并基礎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數、支架數、支架長度。
采取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ROC曲線分析ACA、ACE及血清鋅離子濃度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分析上述指標與患者預后的關系。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心力衰竭組ACA、ACE水平明顯高于非心力衰竭組,鋅離子濃度明顯低于非心力衰竭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ACA、ACE水平及血清鋅離子濃度比較 ()

表1 兩組受檢者ACA、ACE水平及血清鋅離子濃度比較 ()
組別例數ACA(RU/mL)ACE(μkat/L)鋅離子(μg/L)心力衰竭組8414.76±4.195.73±1.24614.73±46.94非心力衰竭組8010.28±3.493.85±0.65640.85±79.25 t 8.350 5.939 7.672 P<0.001<0.001<0.001
通過繪制ROC曲線,分析表1中組間具有明顯差異的指標,確定其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效能,結果顯示,ACA、ACE聯合血清鋅離子三者聯合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效能優于單一檢測,見表2、圖1。

表2 ACA、ACE聯合血清鋅離子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效能分析

圖1 ACA、ACE聯合血清鋅離子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ROC曲線
將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據預后情況分為存活組與死亡組兩個亞組,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性別、年齡、BMI、合并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左心室射血分數、支架數、支架長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Killip分級、合并陳舊性心肌梗死、ACA、ACE及血清鋅離子濃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存活組與死亡組一般臨床情況比較 [()/n]

表3 存活組與死亡組一般臨床情況比較 [()/n]
類別存活組(n=64)死亡組(n=20)χ2/tP性別男3412 0.001 0.972女30 8年齡(歲)57.29±3.4257.30±3.570.013 0.990 BMI(kg/m2)23.14±2.3423.19±2.290.095 0.925 Killip分級Ⅰ~Ⅱ33 5 3.877 0.049Ⅲ~Ⅳ3115合并基礎疾病陳舊性心肌梗死 7 64.233 0.040糖尿病23121.573 0.210高血壓32 80.320 0.571高脂血癥21142.416 0.120左心室射血分數(%)61.26±7.8463.63±6.731.473 0.144支架數(個) 2.39±0.28 2.31±0.341.243 0.217支架長度(mm)24.47±3.5823.98±4.750.573 0.568 ACA(RU/mL)11.47±0.8414.02±3.795.060<0.001 ACE(μkat/L)13.30±2.09 8.52±1.739.272<0.001鋅離子(μg/L)635.83±46.71601.53±35.733.015 0.003
對上述單因素分析具有統計學差異的指標進行賦值,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Killip分級、ACA、ACE及血清鋅離子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預后的獨立預測指標,見表4。

表4 ACA、ACE及血清鋅離子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心力衰竭組ACA、ACE明顯高于非心力衰竭組,鋅離子濃度明顯低于非心力衰竭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CA、ACE水平升高,鋅離子濃度降低。雖然目前ACA導致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生機制尚無確切定論,但多數學者認為ACA和血小板膜磷脂結合之后會誘發免疫反應,血小板膜出現損傷,誘導心臟缺血性疾病的發生[10]。另外,還有研究發現,ACA能夠抑制前列環素活性與纖維蛋白原,從而激活纖溶系統,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11]。鋅離子穩態失衡會導致神經功能障礙、皮膚炎癥反應、免疫缺陷、性功能障礙以及生長發育障礙等,同時也會對心臟正常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肌缺血等。因此,心力衰竭患者鋅離子水平會出現降低現象。
本研究結果顯示,ACA、ACE聯合血清鋅離子三者聯合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效能優于單一檢測。提示ACA、ACE聯合血清鋅離子可提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效能。以往臨床上對于心力衰竭的發生與發展多采用Killip分級來進行,但由于分級標準臨床應用局限性較大,因此可考慮將三者聯合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進行診斷[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Killip分級、合并陳舊性心肌梗死、ACA、ACE及血清鋅離子濃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Killip分級、ACA、ACE及血清鋅離子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預后的獨立預測指標。說明Killip分級越高,合并陳舊性心肌梗死、ACA、ACE水平升高、鋅離子水平降低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越高,臨床上對于ACA、ACE升高和鋅離子濃度降低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需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升患者預后水平。合并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較高可能是因為該類患者一般自身合并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勞力性心絞痛情況,心肌損傷并沒有完全恢復,再次發生心肌梗死并發心功能衰竭后疾病嚴重程度更高,預后更差[13]。Killip分級作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重要分級標準,也能夠進一步為患者預后情況提供參考。ACE作為血管內皮與腎內皮細胞表面的關鍵酶,具有強烈的縮血管作用,能夠提升血管對兒茶酚胺的反應性,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遷移和增生。有研究發現,ACE能夠作用于血管和心臟局部,對于維持心血管系統穩態,控制血管活性和局部神經調節具有重要作用[14]。心力衰竭屬于當前多種心血管疾病發展的終末期階段,也是心臟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預后不良與ACE水平具有重要關系。研究發現,ACA介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多與血栓性疾病相關,也可作為心血管病新的發病機制,但是ACA對于心力衰竭預后評價效果尚無確切定論[15]。以往研究發現,鋅離子水平降低對于心血管系統產生的不良影響為多方面,所以導致鋅離子和心力衰竭預后不良的機制也是多方面的[16]。這可能是因為,在低鋅離子環境之中,機體氧化應激增強,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會導致心肌細胞功能障礙,從而導致不良預后的發生。
綜上所述,ACA、ACE聯合血清鋅離子濃度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診斷價值較高,且臨床可考慮通過ACA、ACE及血清鋅離子濃度來預測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