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國土資源勘查中心,河北石家莊 050000)
如今,水文水資源環境問題已經得到高度重視,特別是洪澇災害、水資源污染等,會對人類生存環境以及生態系統造成威脅,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水文水資源保護措施,這樣才能達到“提前預防、針對保護”的目標。
第一,水文監測有待提升。依托先進技術與設備可以有效監測水文水資源,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保護措施。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部分地區水文水資源監測技術與設備還不夠先進,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還未得到深入應用,也就會影響到監測效率與質量。此外,滴灌、噴灌、滲灌等先進的節水技術由于環境影響也難以發揮實際價值。第二,節水制度有待完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水資源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浪費、破壞,文章對不同流域水資源的污染情況進行了大致統計(見表1)[1]。

表1 不同流域水文水資源污染情況
水資源減少,節水制度應運而生,相應地增加了節水技術的研究力度,目的是減少浪費,并能夠嚴格控制用水總量。但節水制度不夠完善,民眾節約意識未能形成,浪費行為依然存在,也就會增加保護難度。第三,管理力度有待提升。若要取得水文水資源環境保護成效,則需要結合水資源分布、用水需求等情況,科學調配水資源,尤其是洪澇災害發生時,需要通過水文水資源管理將影響與損失降到最低。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管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防治力度不足、污染類型比較多;同時,信息化建設推進緩慢,也就無法發揮水文水資源管理的作用。
現階段,很多地方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防洪抗災預備方案,由于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民眾生活方式不斷轉變,一些預備方案將無法發揮實際作用,甚至有些方案已經無法滿足防洪抗災的實際需求,這就需要快速完善方案。第一,從實際情況入手,對現有方案進行優化,保障方案的執行性、有效性,當遇到洪澇災害時,才能發揮方案價值。第二,構建生態型防洪工程,該工程不僅集安全功能、工程功能、生態護坡功能等于一身,而言沿江沿河兩岸均具有環境保護功能,可以達到穩固堤岸、阻擋洪水、保持水土的目的。建設生態型防洪工程時,需要兼顧社會功能與自然功能,不僅需要考慮民眾親水需求,還要將河畔植被、堤防、河道、水等充分結合,發揮自然地形地貌的作用,構建生物、植被、水、人等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態系統。第三,提升水文水資源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嚴格控制污染源,特別是要加快河道生態治理,讓植物群落、河岸植被等能夠快速恢復;同時,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擴大環境容量、生態調水等保護措施,可以讓水體自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對水文水資源環境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采用修復生態區與河道形態、建設生態濕地等保護措施,不僅能夠加強環境治理,而且該治理模式能夠集景觀、環境、人文、生態、防洪等于一身[2]。
對于水文水資源而言,洪澇災害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包括國土資源勘查中心在內的水文水資源管理部門,應該不斷強化防災減災意識,做好洪水險情監測工作。第一,加強先進技術的應用。結合地方實際情況推進深化水文水資源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方面的應用,讓信息平臺擁有更加完善的功能,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防治。同時,在洪澇災害期間,可以提供有價值的數據支持,能夠將影響與損失降到最低。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可以形成完善的數據庫,并通過相關技術對歷年數據進行分析,可以預判洪澇災害,從而提前防治。第二,構建水文預警體系。利用各種先進技術與設備,覆蓋水利、地質、氣象等領域,從信息宣傳平臺化、預報機制完善化、設施智能化等方面入手,構建并完善水文預警體系,結合地方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指標,一旦實際情況超過指標,系統就會預警,相關人員能夠及時采取保護措施,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若要充分保護水文水資源環境,那么就必須對排水管網系統進行完善。具體應該結合地方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排水管網。通多調查發現,部分地方的管道存在著設施老舊、破壞嚴重以及排水壓力增大等情況,這就需要進行改造與升級,確保排水管網運行效率能夠滿足實際需求。同時,需要對整個排水管網系統加大監控力度,重點監測管道運行參數、狀況,可以有效防止水環境污染、漫灌等情況。此外,建議各個地方能夠組織相關人員定期排查排水管網系統,重點排查開關閥門、管道接口等,對所有檢查數據進行詳細記錄,可為后續維護、運行提供有價值的依據。
為了能夠從根源上加大保護力度,那么需要重視洪澇災害、水資源破壞等問題,加大水文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其中需要對污染問題引起高度重視,不僅要對各大流域生態環境加大監測力度,而且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對應的治理與修復措施。同時,應該不斷完善節水制度,并向民眾宣傳節水用水、保護水資源等相關知識,盡量調動民眾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短視頻等進行宣傳;同時,可以與民眾進行互動,聽取他們的建議與意見,對當前保護措施進行調整,從而達到更好的呈現[3]。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與進步,水文水資源相關問題也日益凸顯,將會對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能夠減少影響程度,需要加大水文水資源環境保護力度,具體可以從完善防洪方案;不斷強化防災減災意識,加強先進技術的應用;完善排水管網系統;加大水文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等方面入手,讓水污染、水資源浪費、洪澇災害等問題得到有效改善,從而促進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協調、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