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慧玲 孫 利
財政部廣西監管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自覺提高政治站位,認真履行監管職責,構建立體監控機制,持續強化中央轉移支付資金日常監控,促進轉移支付資金使用規范、安全和有效,充分發揮積極財政政策效用,推動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促進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政治機關屬性,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和開展中央轉移支付資金日常監控工作。 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 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財政工作重要論述,深入學習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全國監管局工作會議精神,把講政治體現到中央轉移支付資金日常監控工作的全鏈條。二是優化監管流程。緊緊圍繞財政改革發展大局,緊扣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斷總結經驗做法,持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財政部廣西監管局開展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監管工作細則》《財政部廣西監管局直達資金常態化監管操作規程》, 細化監管要求,規范監管程序,將常態化監管機制落實落細。三是強化宗旨服務意識。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力之所至。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重點,加大對關乎孩子教育的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關乎年輕人就業創業的就業補助資金、關乎老年人養老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助經費等重要民生資金日常監控力度,關注資金使用“最后一公里”,進一步釋放積極財政政策效能, 讓財政資金精準直達、 效用充分釋放,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系統觀念,持續完善協調聯動機制,提升耦合效應,有序謀劃和開展轉移支付資金日常監控工作,形成同向發力、良性互動局面。 一是構建會商交流機制,讓思路“聚”起來。 深化與省級財政部門的協同,定期與廣西財政廳開展會商,研究推進工作,通過與廣西財政廳聯合下發《關于2023年財政直達資金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 進一步明確政策制度,規范資金使用,強化常態化監管。針對監管發現的典型性、苗頭性問題,共同研究分析,推動問題整改。二是建立信息數據共享機制,讓數據“跑”起來。積極推動與廣西鄉村振興局、醫保局、教育廳等省級主管部門共享信息數據、互通發現問題,有效提升監管深度和廣度。注重政策宣介指導,前往廣西財政廳、廣西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授課,對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相關政策進行宣傳講解和分析解讀,推動各級各部門重視資金使用管理。 三是構建多項工作貫通協同機制,讓工作“活”起來。 實行“日常+專項”的監管機制,將中央轉移支付資金日常監控與預算執行監督專項行動、財會監督專項行動、重點民生資金專項整治行動等工作相結合,多項工作齊謀劃、齊部署、齊落實,統籌推進,打出監管“組合拳”,提高工作質效。
堅持守正創新, 采取多元化監管手段夯實監管基礎,做好監管“后半篇文章”,當好財政資金“守護者”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參與者,切實提升中央轉移支付資金日常監控質效。 一是持續做好問題整改“監督員”。堅持“當下改”和“長久立”相結合,豐富監管處置“工具箱”,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層層傳導壓力,多方位推動問題動態整改,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優化管理,在揭示問題“上半篇文章”基礎上,持續做好督促整改“下半篇文章”。 通過印發監管關注函、通報、管理建議書等方式,督促相關部門及時整改,形成“發現問題、問題反饋、整改落實、改進提升”閉環監管良性循環,推動監管成果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二是著力當好財政工作“吹哨人”。 堅持監管與調研結合,充分發揮就地就近優勢和“探頭”“哨兵”“參謀”作用,詳細了解中央政策執行情況與效果、 面臨的難點堵點及可能風險點,深入剖析原因,研究相應對策,積極向財政部和廣西黨委、政府建言獻策,為財政部和廣西黨委、政府全面了解政策執行情況、完善相關制度辦法、科學分配財政資金提供參考依據,促進起到高位推動、舉一反三的作用。三是切實制好財政監管“教科書”。注重提煉總結,建立問題分類臺賬,梳理匯總抓共性,研究易發多發的問題方向,持續豐富基礎數據庫、問題庫、案例庫,制作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監管“教科書”,增強對規律性的認識,合理確定監管重點,提升鎖定疑點、發現問題的能力水平,找準監管切入口,拓寬監管維度,有效提升監管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