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霞
摘 要:高中英語教師在“三新”背景下,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讀本作為教材讀本內容的補充教學十分必要。本文以新課標對閱讀能力的要求為標準,以教材培養和新高考考查學生學習能力點為依據,對筆者所在學校實施的整本書閱讀教學進行初步研究與分析。全文將從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中讀本的選擇,教學實踐過程及教學評價三個層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三新”背景;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
根據《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高考要立足“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考查學生“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與必備知識”。近幾年,新課標英語高考試卷通過選擇國外熱門期刊、網站或暢銷書籍的特定主題語篇,進行英語學科素養的考查,對學生語言知識靈活運用、思維品質的培養和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是譯林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語教材。雖然新教材所選語篇內容更具有時代氣息,編排方式也較老教材更系統、科學,可是所選擇的語篇多為論說文或說明文,記敘文偏少,且所選語篇篇幅較短,經過大幅的刪減或修改。有研究表明,閱讀材料類型多樣化程度是影響學生閱讀效果的因素之
一[1]。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對課程內容的介紹,新課程標準建議學生在語言學習活動中,通過欣賞如戲劇、詩歌、小說等部分英語優秀文學作品,來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進而從中獲得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啟示。因此,教師選用適合的整本書閱讀讀本作為教材閱讀語篇的補充和輔助是必要的。在新課程、新課標、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如何通過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幫助提升學生高階閱讀能力并以此促進學生讀后續寫能力是亟待探討的問題。
一、挑選合適的整本書閱讀讀本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是選擇合適的書籍作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讀本。教師選擇讀本時需要從以下四個因素考慮:學生認知水平、文本類型、讀本的教育價值和文本語言難度[2]。教師從這四點出發,挑選出符合自身教學實際的書籍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同時,在備課時,教師需從整體上規劃整本書閱讀讀本中需要閱讀的重點章節和內容,整合部分閱讀內容并確定相關的補充或拓展材料。因此,筆者在挑選合適讀本作為整本書閱讀教材時主要以下面幾點作為參考:
(一)書籍的藍思閱讀指數。藍思閱讀測評體系作為英語閱讀標準測評體系之一,被全球180多個國家學生使用進行閱讀測評。根據網上藍思—分級和中國學生英文閱讀能力之間的對照關系表可看到中國高中一年級對應美國小學四年級,即可閱讀藍思值650L—850L的讀本。高中二、三年級對應美國小學五年級,即適合閱讀藍思值750L—950L的讀本。因此藍思值可以作為選擇整本書閱讀材料的重要參考標準之一。
(二)讀本主題內容。相對于課本嚴肅、正式的語篇材料,挑選的整本書閱讀材料不僅情節需引人入勝,與真實世界聯通,能讓學生有代入感,且語言需精彩生動,能吸引學生自主閱讀。同時,閱讀材料需給學生提供積極向上的主題,讓學生沉浸于一個虛構的“真實的世界”、開拓一個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與深度。因此,教師需要挑選學生感興趣且具有價值觀引領作用的閱讀材料。
(三)讀本話題深度。以提升學生閱讀思維與能力為目的,挑選具有一定社會和現實意思主題的讀本作為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材料。Betts(1946)指出,書籍閱讀可分為兩種形式:學生獨立自由泛讀和教師指導下生生合作共同閱讀。第一類閱讀形式適用于學生能夠識別99%的詞匯,文本理解程度達90%的書籍。可通過大量閱讀此類書籍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流暢度。第二類閱讀形式適合于學生能夠識別95%的詞匯,文本理解度可達75%的書籍。此類書籍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閱讀實踐指導,幫助學生提升對文本的深度理解,訓練和發展有效閱讀策略,以促進學生日后獨立閱讀能力的發展。本文所討論的主要為第二類閱讀形式,即學生可以理解讀本中四分之三及以上的內容,但需要教師提供適當的輔助,完成對讀本所表達的更深層思想、文化差異等的理解與體會。
綜上所述,筆者所執教的學校挑選了美國作家凱瑟琳 · 福布斯的故事集Mama's Bank Account(《媽媽的銀行賬戶》)作為整本書閱讀材料。因為與同齡段高中生相比,筆者所執教學校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好,對課本要求詞匯已經掌握較牢。《媽媽的銀行賬戶》一書藍思值為820L,既適合本校高一英語學習能力強的同學閱讀,也適合高二、高三學生閱讀。
二、整本書教學實踐過程初探
(一)課前規劃課時,制定教學目標并初步設計教學方式
1.為保證整本書課堂教學的完整執行度,筆者將《媽媽的銀行賬戶》整本書列為學生高一下學期與高二上學期的閱讀書目,整體制訂一整學年的閱讀計劃。將書中十七個章節內容分為兩部分,并安排每周固定一個課時的時間用以指導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其中,高一下學期指導學生完成書本第一章到第八章的閱讀內容,高二上學期指導學生完成第九章到第十七章閱讀內容。
2.整本書閱讀課堂目標可以分為基礎性目標和進階性目標。能對讀本材料進行理解、概括、整合屬于基礎性目標;能對讀本材料進行分析、判斷、評價與再創造,為進階性目標。進階性目標是教師在整本書閱讀課堂實踐中需要關注的重要目標,其具體內容指學生能依據讀本具體信息對人物性格、文章主旨做出合理的判斷;能客觀準確地分析和評價文本語言特征、主題意義、價值觀點;能將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經驗教訓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相聯系,并能遷移運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
題[3]。例如:在課堂實踐中,筆者將第四章《媽媽的Chris叔叔》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①通過閱讀語篇,理解主要人物Mama和Chris的性格特征,把握文章“理解”“尊重”和“善良”的主題;
②就Chris為人處世的方式和Mama的態度,以辯論的形式發表個人見解,深入探討“心善”的內涵;③ 根據本章所學內容,為故事設計另外一種結局。
3.為保證整本書教學實踐的閱讀質量與效果,筆者采用精讀與泛讀相混合的生生共讀模式。李衛東(2016)在談語文整本書閱讀的策略時指出,篇章閱讀并非就是精讀,整本書閱讀也并非就是泛讀。即便同屬一本書的內容,有的章節需要精讀,有的章節泛讀即可[4]。英語的整本書閱讀也可借鑒其策略。以《媽媽的銀行賬戶》高一下學期前八章的閱讀任務為例,考慮到前八章中每篇閱讀詞數的總量和主題多樣性等因素,筆者在綜合考慮閱讀語篇的長度、情節、主題后,將整本書中前八章中的五篇定為精讀語篇材料。這些精讀的內容展現了Mama團結家人一起度過生活的窘困的智慧(第一章);對“無所事事的”房客包容(第二章);也包括Mama用最樸實語言和最真誠的行動來陪伴和幫助孩子們度過青春與成長的適應期的一個個或溫馨、或感動、或意外的小故事(第六和第八章)。
以下為筆者進行第四章《媽媽的Chris叔叔》精讀教學實踐的基本過程。
第一步,讀前準備。讀前通過為學生提供精讀章節的生詞表為學生搭建閱讀活動的腳手架,降低學生閱讀的困難。
第二步,讀中閱讀活動設計。設計閱讀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本內容。首先,筆者采用拼圖閱讀模式導入文本的閱讀。將學生分為五人一組,把分別摘抄于文中五段關于Chris描述的文字分發給組內的每位同學。在學生閱讀各自的文段后,組織學生在組內分享和討論他們各自心中的Chris形象。然后,指導學生用scanning(略讀)的閱讀技巧,迅速在書中定位摘抄段落的具體位置,并通過表格的形式填寫出每段文字摘抄段落中出現的主要的人物、描述的事件及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等具體信息。幫助學生發現并分析,從不同角度通過不同事件側寫出Chris的形象和性格異同。例如:文中Papa眼中Chris是一位皮膚黝黑的挪威硬漢;阿姨們心中他是從身到心都黑透的人,并且還隱晦評價他貪財、小氣,擁有不良嗜好;小朋友們覺得Chris大嗓門,看到他就感到恐懼;Katrin的堂弟卻認為他非常溫柔,因為Chris在堂弟生病住院期間會唱歌安慰他。最后,組織學生先組內討論,分析Chris的性格特征,再請各組派代表在全班進行口頭匯報展示。要求學生對Chris的性格進行分析并用文中事件加以證明。通過多輪次的閱讀與討論,學生能較輕松地總結出Chris多面的人物性格,同時引導學生總結出文章采用的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從最開始設立Chris粗魯、貪財等反面形象,到文中慢慢鋪陳Chris對家人的“另類的”關懷與溫柔,及最后結尾時揭秘Chris“唯利是圖”的真正原因。當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后,他們能分析和體會故事情節設置的巧妙性,并更深刻感悟作者對Chirs“鐵漢柔情”形象刻畫的合理性與感染力。
第三步,讀后精品賞析。在文本內容梳理后,指導學生精讀精選片段,挖掘與欣賞作品的語言魅力。如其中一段描寫Chris盤問一位想娶Trina阿姨的年輕人片段就十分精彩。其中有“thundered question after question at sb.”(如打雷一般地說出來一個又一個問題)這里指大聲地問了一個又一個問題;而年輕人則被“frightened out of his wit ”嚇得不知所措,接著在年輕人“weather the storm”(經歷過暴風雨)經受Chris的盤問后,最后年輕人被“talked right out of Aunt Trina's dowry money”(被Chris說服與Trina阿姨結婚并放棄索要嫁妝的建議)。鼓勵學生將這些豐富且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摘抄下來,并嘗試適時地將這些精彩表達運用于平時的寫作中,以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三、閱讀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特別指出教學評價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活動實施評價。在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中,通過問答、討論,完成某項具體任務等方法來評價學生閱讀能力。教師可通過雙維度評價來關注整本書閱讀教學效果。傳統閱讀課程評價專注于通過閱讀理解的測試來評價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教學的效果。而雙維度評價指對學生閱讀習慣、閱讀行為的過程性評價和對學生讀后作品的閱讀表達能力的評價[5]。
筆者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中,要求學生通過填寫閱讀日志的方式來幫助學生保留整本書閱讀的原始記錄。通過借鑒譯教助學網站上提供的閱讀日志模板,筆者設計了本班學生關于《媽媽的銀行賬戶》一書的閱讀日志。此日志要求學生分別記錄所讀讀本中關于情節、語言、主題和文化四個層面的內容。學生進行日志填寫時,筆者要求他們不一定面面俱到,只需將閱讀中真實所知所感如實填寫即可,但提醒他們需要備注讀書筆記的頁碼。他們可以填寫章節中最打動人、最刺激、最意外等內容;可以自主摘抄文中最自然、最貼切、最感動的一些詞塊、句式結構,包括修辭手法;可以簡單概述他們通過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方式,找到篇章中心主題;也可以摘錄他們探查到情節中關于“人情世故”的描寫片段,并對比中西文化的異同。
閱讀日志作為雙維度標準之一的評價手段,它可以客觀反映學生的閱讀質量,也方便教師督促和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讀書日志分享會,鼓勵學生基于讀本內容建構自身個性化表達,以實現雙維度標準第二個評價維度,即學生閱讀表達能力的評價。在讀書分享會上,筆者鼓勵學生在組內或班級內分享讀本中最喜歡的角色;朗誦或表演最精彩情節;或分析與討論最鮮明的主題。除了通過說的形式檢測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也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寫書評,改寫或續寫讀本中部分情節為檢測手段。仍然以讀本第四章《媽媽的Chris叔叔》為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設計了兩個任務。任務一,要求學生改編并表演Chris 盤問求娶Trina阿姨的年輕人那一段情節。通過將閱讀材料改編為劇本材料的方式,讓學生立體重現書中情節。表演后,筆者進行適時的肯定與鼓勵,并邀請學生代表對改編作品及演出效果進行評價并提出合理的建議。任務二,讓學生對本章故事結尾進行重現創造。改寫Chris在文末的結局。筆者在檢查學生的改寫內容時,將改寫情節合理,表達豐富自如,且運用到讀本中原有固定表達的文本作為范文,提供給全班學生進行學習。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通過設計不同教學任務,鼓勵學生主動在任務中探索,實現教學目標。閱讀教學評價中,擺脫原始的閱讀教學形式和評價標準,通過對學生在讀、寫、說等多能力點的評價,形成對閱讀教學效果的充分性評價,并促進學生分析、辯證和創造等高級思維能力的培養。
結束語
整本書閱讀課程與新課標、新高考對接,是新課程的輔助課程。通過系統化、規范化,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較長英語語篇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分析、批判和創造等高階思維能力起到一定作用。如何開發更多合適的整本書閱讀讀本?如何高效實施整本書閱讀實踐課堂?如何在高中階段英語課時有限的情況下,通過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幫助學生提升學以致用和創新能力?這將是筆者下一階段將繼續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張文靜,辛濤.閱讀投入對閱讀素養影響的跨文化比較研究:以PISA 2009為例[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2,28(2):175-183.
[2]張金秀.中小學英語整本書閱讀的五點主張[J].英語學習,2019(7):55-57.
[3]王燕平.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44(10):11-17.
[4]李衛東.混合式學習:整本書閱讀的策略選擇[J].語文建設,2016(25):12-15.
[5]張金秀.中學英語書籍閱讀策略探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4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