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群

幼兒升入中班后,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漸喜歡幫助別人,如幫助教師收拾、整理東西,主動幫助遇到困難的幼兒等。在勞動節即將來臨之際,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勞動的熱情,我們開展了以“勞動”為主題的游戲活動,旨在培養幼兒養成勞動意識。
我們發現,進入中班后,幼兒長大了一歲,他們的進步也很大。他們會關注教室的地面是否有垃圾,會主動把垃圾扔進垃圾桶。每當吃午飯時,總會有個別幼兒關注值日生表,期盼著能輪到自己值日。為了豐富幼兒對勞動的體驗,培養他們的勞動情感,我們展開了如下對話。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勞動節嗎?
豪豪:勞動就是農民伯伯種糧食。
睿睿:環衛爺爺奶奶也在勞動,他們每天都在辛勤地清掃馬路。
雷雷:我覺得動起來就是勞動,躺著的人就沒有勞動。
教師:對,勞動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勞動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去做能做的事情。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通過提問和探討的方式,我們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對勞動的認識,從而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
除了身邊常見的勞動者,幼兒還想到其他關于勞動的問題。
悅悅:我想知道勞動者們休息的時間。
戈戈:勞動者們的工具有哪些?
馨馨:他們在勞動的時間都會干些什么?
根據他們的問題,我們開展了“身邊的勞動者”大調查。幼兒通過和爸爸媽媽一起調查,認識了不同崗位的不同勞動者。他們把這些勞動者畫下來,并逐個了解他們“是做什么的?什么時候工作?為我們帶來什么?”……
結合幼兒收集的調查表,我們請幼兒詳細說一說他們身邊的勞動者。
琳琳:老師也是勞動者,他們為小朋友們做了很多事。
妮妮:我們的小值日生也是勞動者。
潘潘:我的媽媽也是勞動者,她會掃地、拖地、做飯、洗衣服。很多活都是我媽媽做的。
經過調查,幼兒發現生活中有很多勞動者,他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工作。例如,消防員的工作是滅火,醫生的工作是救治病人,還有環衛工人、電路工人、志愿者、教師,等等。他們用勤勞的雙手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值日生工作能有效幫助幼兒樹立自信,激發幼兒勞動的熱情,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在“我是值日生”活動中,我們先讓幼兒想一想:在幼兒園里,我們可以做哪些事呢?
雷雷:老師,我們可以打掃我們的教室。
兮兮:我擦走廊的窗戶。
辰辰:我們一起擦窗戶。
教師:我們需要準備什么呢?有哪些勞動工具可以用呢?
程程:掃把、拖把、抹布。
瑩瑩:抹布只有一塊,怎么辦?
妮妮:我們可以用濕紙巾。
教室里一個個忙碌的小身影埋頭苦干著,有的一起合作擦教室門,有的一起勤奮地擦著鋼琴,有的擦起了教室的走廊窗戶……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教室。原來勞動是如此的快樂!
馨馨跑過來說:“老師,我好累啊,都滿頭大汗了!”我擦了擦她額頭上的汗說:“好的,你休息一下吧!”可馨馨笑著說:“我還要繼續干活呢!”說完拿起手中的掃把繼續掃地。走遍每個角落,看到的是幼兒的合作與專注,很是欣慰和滿足。
不一會兒,教室煥然一新,每一處都被打掃得干干凈凈。
教師:你們勞動后的感受是什么?你們發現我們的教室有哪里不一樣了嗎?
悅悅:雖然很累,但是很快樂,因為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勞動了。
媛媛:我擦的桌子很干凈,很亮。我很開心。
睿睿:我把教室的地拖得也很干凈,手臂有點酸了??墒牵野讶蝿胀瓿闪?,地面看上去很整潔,這是我勞動的成果。
聽著幼兒對自己勞動的感受和想法,教師忍不住為他們豎起了大拇指,并表揚了他們。集體打掃教室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幼兒之間的合作精神。你幫我,我幫你,再配上好聽的《勞動最光榮》歌曲,教室里充滿了勞動的氛圍。
隨著幼兒對勞動的認識更加深入,我們讓他們說一說知道的勞動工具有哪些,它們又有哪些用處。教師對幼兒說:“勞動工具有很多,我們在打掃教室的時候用到了勞動工具,除了這些常見的勞動工具,你還知道有哪些工具呢?把它們畫下來吧!”于是,幼兒認真地畫了起來。
馨馨:老師,我畫的是掃地機、拖地機和錘子。
琳琳:我畫的是梯子、錘子和掃把。
婕婕:我畫的是鋸齒、鏟子和掃把。
幼兒把自己的畫與小伙伴分享,并交流它們的用處,在此基礎上還創造新一代勞動工具,以達到更省時、省力、輕巧、安全的目的。
幼兒在幼兒園進行了大掃除活動,也希望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能經常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為此,我們制作了一份《我的勞動計劃表》,引導他們在勞動節為家里做些事情,每天完成一項任務,就可以在表格中打“√”,堅持到最后的幼兒就會獲得一個獎勵。大家激動地拍手,紛紛說一定能完成任務。
勞動是辛苦的,但也是快樂的。在勞動節主題活動中,幼兒參加勞動活動,不僅感受到勞動的樂趣,懂得勞動的辛苦,還認識到要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弘揚“勞動最光榮”的中國傳統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