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杜瑞(1984~),女,漢族,貴州赫章人,赫章縣媽姑鎮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摘? 要: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學習的重要渠道,數學閱讀是獲取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數學閱讀能力關乎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這使得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主要問題。數學是一種科學語言,既然是語言便會涉及閱讀,數學閱讀包括文字、符號以及圖表的閱讀,相對更加抽象,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更高,會給小學生帶來諸多挑戰。為保障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提升數學學習效率,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文章將詳細闡述小學數學閱讀教學不足以及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數學閱讀能力;小學生;閱讀意識;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7-0049-05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了數學語言的重要性,并將其納入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之中。數學閱讀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關乎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高效的數學學習需要以一定的數學閱讀能力為支撐。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夯實學生數學基礎,而且要重點培養學生較強的數學閱讀能力,為學生的高效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一、 數學閱讀的特點
數學閱讀是一種從數學書面語言及數學符號中獲取有價值信息和知識的過程。相較于一般閱讀,數學閱讀對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更高。數學閱讀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抽象性、精確性、邏輯性以及通俗性等方面。
(一)數學閱讀的抽象性
在小學生的意識里,數學符號比較抽象,相較于數學符號,小學生往往更喜歡一些具體的表達。如“熊大在森林里摘了5個蘋果,它給了熊二2個蘋果,那么熊大還剩幾個蘋果?”針對這樣的問題,學生可以快速回答出3個。但若是讓學生結合題目馬上列出數學算式,則難以保證所有學生都能順利完成。“5-2=3”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是具有抽象性的表達,在列算式過程中,學生會將算式與熊大給出2個蘋果所產生的結果聯系起來才能得到“5-2”的答案3。這表明數學閱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這種抽象性也會給學生的數學閱讀帶來一定的挑戰。
(二)數學閱讀的精確性
數學閱讀是學生了解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獲取題目中數量關系的主要方式,要想準確把握這些信息,需要學生精確認讀,因此數學閱讀具有精確性的特點。以“>”和“<”為例,這兩個符號比較相似,僅僅是開口方向不同,但這點不同卻讓兩個符號所表示的意思天差地別。在學生剛剛接觸“>”和“<”時容易出現混淆,為了讓學生準確辨識“>”和“<”,在學生數學閱讀時應指導其認真對比,讓學生認識到無論是“>”還是“<”,它們的開口都是朝著較大的數字,它們的尖部都是朝著較小的數字。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要引導學生細心閱讀每一個文字、每一個數學符號,這樣才能準確掌握相關信息,增強數學閱讀效果。
(三)數學閱讀的邏輯性
邏輯性強是數學學科的主要特征,這也決定了數學閱讀的邏輯性。數學內容是相互關聯而非獨立存在的,因此在數學閱讀過程中要仔細分析數學材料中文字、符號、圖表之間的邏輯關系,準確把握數學信息,增強數學閱讀效果。如“有8個蘋果,每個兜子里放2個,可以放幾個兜子?每個兜子放4個,可以放幾個兜子?”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首先會想到應用蘋果和兜子實際操作來解決問題,但課堂上往往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有的學生會利用橡皮、文具盒來代替蘋果與兜子來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平均分”這一概念,隨后教師為學生詳細介紹除法的計算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平均分”便成為“除法”的邏輯起點。
(四)數學閱讀的通俗性
受小學生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規律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興趣很容易受到直觀、生動的事物影響。為此要使學生數學閱讀內容具有一定通俗性,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直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順利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認識到數學閱讀的作用和重要性,這樣一來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問題便會主動通過數學閱讀的方式解決問題。以《比多少》為例,主題圖為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情景(圖1)。這樣充滿童趣的圖片能夠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促使學生認真觀察圖片,掌握圖片中有4根木頭、4只小兔子、3只小豬、4根胡蘿卜、3個蘋果、4塊磚頭等信息。借助圖片可以直觀地呈現出具體所比的內容,讓數學信息一目了然。相較于抽象的內容,學生無疑更加喜歡閱讀這種通俗易懂的內容,這樣的內容既能讓學生讀得輕松愉快,也能讓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知識。
圖1
二、 小學生數學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閱讀意識不強
只有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端正自己的態度才能主動進行閱讀,才能提升數學閱讀能力和保證閱讀效果。如果閱讀意識不強,缺乏對數學閱讀的重視,則容易產生消極的閱讀行為,不僅不利于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而且還會對數學學習產生不利影響。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部分學生的閱讀意識不強,并未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數學閱讀過程中存在閱讀態度不端正的問題。部分學生的數學閱讀積極性不高,數學閱讀多是在教師的要求下進行的,這種被動的閱讀通常都是走馬觀花,難以達到理想的閱讀效果。
(二)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不足
興趣是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在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對小學生而言,興趣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但學生普遍對數學閱讀興趣不高,學習過程中進行的數學閱讀多數都為被動閱讀,或者是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閱讀,或者是為了完成數學作業而被動閱讀。數學閱讀被動型強表明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足,并且進行的數學閱讀往往只能流于表面,久而久之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反感或抵觸數學閱讀,嚴重影響其數學學習效果。興趣不足即數學閱讀的驅動力不足,因此學生不能主動、積極地進行數學閱讀,即使是在教師的要求下進行閱讀,這種閱讀往往也是低效閱讀甚至是無效閱讀,因此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不足會嚴重影響其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以及數學學習效果。
(三)數學閱讀習慣不佳
習慣是指人在長時間內逐漸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行為模式,它是個人在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逐漸養成的規律性行為。習慣有好壞之分,良好的習慣有助于提高個體的綜合素質和學習效率,而不良的習慣則可能對個體產生負面影響。閱讀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與練習中養成的閱讀行為模式,包括閱讀的時間、頻率、閱讀內容、閱讀方式等方面。數學閱讀習慣是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影響因素,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是數學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但實際上部分學生并未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如有的學生在閱讀時并未進行數學標記,這便是閱讀習慣不佳的體現。如果沒有做標記,那么說明學生的數學閱讀只是淺層閱讀,沒有在閱讀中深入思考,只是為了完成閱讀任務而閱讀。
(四)數學閱讀方法不合理
數學閱讀方法是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也關乎數學學習的效果。借助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可以使學生的數學閱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夠幫助其在閱讀過程中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與內容,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也能發展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低效的閱讀方法不僅會影響閱讀效率,而且隨著學生接觸到的數學知識越來越多,學生的學習壓力以及學習負擔也會越來越重。多數學生都能認識到數學閱讀應采用與語文閱讀不一樣的方法,但具體應該應用什么樣的方法則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在數學閱讀過程中難以保證應用有效的閱讀方法,有時會應用到低效甚至無效的閱讀方法,進而影響其數學閱讀效率與效果。
三、 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閱讀能力關乎學生數學學習效果,但現階段小學生數學閱讀狀況卻不夠理想,其閱讀能力有待提升。針對小學生數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對數學閱讀的關注度
以往小學數學以灌輸式教學為主,知識單向傳遞,學生只能不停地記筆記、不停地刷題,學習比較被動,很少通過數學閱讀主動獲取知識,因此對數學閱讀缺乏重視,且數學閱讀能力不強。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首先要從教師自身做起,教學中要注重強調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并給學生預留出充足的時間閱讀數學課本,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同時還要注重數學閱讀思想的滲透,以此來強化學生對數學閱讀的重視。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數學閱讀的學習方法好不好”為主題積極交流和討論,在討論中提升學生對數學閱讀的認知水平,進而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主動開展數學閱讀。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如學生在數學學習遇到問題或困難時,教師不要直接給予幫助,而是引導學生閱讀數學資料,通過數學閱讀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種方式既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能力,也能促進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發展。學生通過數學閱讀解決問題,可以親身體驗到數學閱讀帶來的成效,進而促使學生轉變觀念,加強對數學閱讀的重視。
(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小學數學繪本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學習規律,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融入生活元素,既貼近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也符合小學生的興趣點;既能引發小學生的情感共鳴,也能將其帶入生動的情節之中。數學繪本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的奧秘,是激發學生數學閱讀興趣的重要載體。數學知識抽象復雜,數學問題深奧難懂,這是影響學生數學閱讀興趣的主要原因,但借助數學繪本向學生傳遞數學知識,則可以使數學閱讀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變得生動有趣。閱讀數學繪本的過程中,學生會跟著繪本中的主人公一起探索數學的奧秘,發現數學之美,進而逐漸喜歡上數學,喜歡上數學閱讀。《數學神探006》《數學幫幫忙》以及《數學王國歷險記》等都是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數學繪本,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其整理繪本書單,供小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在引導學生閱讀數學繪本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積極交流繪本心德,共同探究數學繪本中的數學問題,在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數學幫幫忙》中的《搖滾數學日》,該故事講述了科賽斯與搖滾樂隊的朋友們為慶祝數學節日而制作服裝的故事。其中涉及大量的制圖知識,包括正方形、三角形以及長方形等。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既會被精彩的故事所吸引,也能加深對平面圖形的了解,同時繪本也能引導學生聯想到生活中的平面圖形,增強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興趣的方法多樣,除了借助數學繪本培養興趣,還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等方式來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前三分鐘組織學生開展講演活動,以此來培養其數學閱讀興趣。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可以為學生打造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同時也能調動學生數學閱讀的積極性。演講的內容可以是數學家的故事,也可以是數學發展史,還可以是學生學習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等。例如在學習《簡易方程》這一課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前自主查閱相關資料,對方程有一定認知和了解,并在課前三分鐘通過演講的方式分享給其他同學。通過這種方式既能促使學生認真搜集數學資料和認真閱讀數學資料,也能借助學生演講主題順利過渡到新課程教學之中。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
數學閱讀習慣與數學閱讀能力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是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應引導學生在數學閱讀過程中做到動手與動腦結合,即手腦并用。以往學生在數學閱讀時往往只動腦不動手,實際上動手對數學閱讀來講同樣重要,有助于加深閱讀理解。在數學閱讀的同時做好標記,避免錯漏重要的數學信息。如“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句話描述了小數的基本性質,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可以在這句話下面畫上“? ”,凸顯其重要性,提醒自己要記住相關內容。同時學生還可以在“末尾”二字下面畫上“~”,凸顯“末尾”的重要性。做好標記不僅能夠提醒自己加強重視,同時做標記的過程也是學生重復記憶以及加深印象的過程,是提升學生數學閱讀效果和數學閱讀能力的過程。
除了數學閱讀中手腦并用之外,教師還應引導和幫助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強化自身的數學閱讀能力。計劃是對完成目標過程的規劃,有助于目標的達成。制訂數學閱讀計劃可以使學生的數學閱讀更有規劃、更有章法,有助于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閱讀計劃應對閱讀內容、閱讀時間、閱讀方式等做出明確規劃,如在閱讀內容上可以選擇閱讀數學課本,也可以選擇閱讀數學歷史,還可以選擇閱讀數學家的故事。在閱讀時間方面,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數學閱讀。在閱讀方式方面,依據具體的閱讀內容選擇朗讀方式或者默讀方式。制訂閱讀計劃可以促使學生堅持數學閱讀,提升了學生數學閱讀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既能保證其閱讀量,也有助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閱讀與課后閱讀,課前閱讀可以起到預習的作用,課后閱讀能夠起到鞏固所學以及加深理解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課前閱讀即將學習的內容,并標記好重點難點,記錄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等。通過課前閱讀可以讓學生提前對所學內容有所了解,有助于提升課堂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課后閱讀是學生鞏固所學以及加深理解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后閱讀習慣,并且利用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增加學生課后閱讀次數。例如,在課堂教學前教師抽出一定的時間要求學生提出上節課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等。培養學生課前閱讀以及課后閱讀的習慣,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并鍛煉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可謂“一舉三得”。
(四)幫助學生合理運用數學閱讀方法
能夠合理運用數學閱讀方法是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體現,幫助學生合理運用數學閱讀方法是培養其數學閱讀能力的關鍵。合理運用數學閱讀方法能使數學閱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數學閱讀方法運用不當則會事倍功半,嚴重影響數學閱讀效率和效果。數學閱讀過程中,對不同類型的學習資料,教師要使用有差異的教學方法,例如,要有步驟、有計劃、有目的地篩選閱讀包含信息較多的材料;轉化閱讀抽象性明顯的數學材料。
例如學生在閱讀信息較多的數學材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先進行略讀,快速閱讀數學材料,感知數學材料中的信息,并將其劃分為無關信息、次要信息、主要信息以及干擾信息,在此基礎上通過動手圈畫的方式進行信息篩選,將重要信息以及次要信息標記出來,剔除無關信息以及干擾信息。然后再進行檢查,通過檢查去偽存真,確定標記的信息是否為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無關信息是否真的無關,干擾信息是否真的是干擾信息,避免信息的錯漏。最后再將確定的重要信息與次要信息進行整理,使其更好地為解決問題服務。面對那些篇幅較長的數學材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先分后合的方式閱讀。即將數學材料分成若干小段,并通過篩選閱讀的方式提取各小段的重要信息,然后再將各小段的重要信息組合,形成簡短的材料。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排除無關信息的干擾和影響,也能保障學生解題的準確率。
(五)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數學閱讀不僅包括課內閱讀,同時還包括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性系統工程,單純依靠教師的努力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加強家校合作,共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借助良好的閱讀氛圍調動學生數學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其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
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篩選數學材料供學生進行閱讀,家長則要陪同、督促孩子進行閱讀。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數學百草園》《馬小跳玩數學》《數學故事專輯》等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故事性強,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但小學生的自制能力不強,難以保證其高質量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因此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的陪同與督促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課外閱讀任務,提升其數學閱讀能力。家長普遍高度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但對孩子應該閱讀哪些數學材料、應該如何進行數學閱讀等則缺乏了解,因此在指導孩子數學閱讀時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加強家校合作,能夠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優勢,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幫助學生提升數學閱讀效果。
加強家校合作,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學校可以定期舉辦數學節,組織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共同參與其中,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家長拍攝一些學生數學閱讀的小視頻,并選擇優秀的視頻在家長群中分享,積極推廣優秀的閱讀方法與閱讀經驗,在學校以及家庭中營造良好的數學閱讀氛圍。還可以鼓勵學生發揮想象,結合自己所閱讀的數學故事在家長的幫助下創作數學連環畫,也可以直接將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創作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語言轉化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會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家庭教育也要承擔起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任。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幫助家長掌握數學閱讀指導方法,同時配合家長優選數學材料供學生閱讀。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進行閱讀。家長的陪伴既是孩子閱讀的動力,也是孩子閱讀的保障,通過這種親子閱讀的方式能夠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也能使家長深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時發現孩子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及時給予指導,幫助孩子順利完成數學閱讀任務。
四、 結論
數學閱讀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關乎數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而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應從小學階段入手。結合目前小學生數學閱讀意識不強、興趣不足、習慣不佳、方法不得當等問題,采取針對性策略優化教學,幫助學生提升數學閱讀能力,為數學高效學習奠定基礎。數學閱讀能力培養是一項長期性系統工程,教師應以新課標要求為依據,以促進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發展為導向,不斷探索教學的創新,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濤.建構“閱讀學習場”助推“技能生長力”——淺談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22(16):26-28.
[2]陳建.讓“數學閱讀之花”奇香四溢——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亞太教育,2022(9):190-192.
[3]謝志強.基于核心素養的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169.
[4]謝艷玲.數學繪本閱讀中的“五多”——基于核心素養的閱讀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3):83-84.
[5]陳輝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例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20,6(5):80-81.
[6]李華.當新媒體遇上數學閱讀——對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9(35):16-17.
[7]奚飛.關注數學閱讀? 成就高效課堂——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