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隨文練筆”,具體包括課文后面設計的小練筆、部分選做題以及課后練習中的表達訓練。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從選材、目標、過程、評價等層面指導學生進行訓練,讓隨文練筆在提高學生閱讀與習作能力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隨文練筆的內容多數以課外內容為素材,因此教師要考慮影響選擇素材的因素,一是與教學語境的匹配,二是與學生生活實際、能力適切。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選擇適宜練筆的素材,使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進入練筆狀態中,順利完成相應的練筆活動。
如教學四年級下冊《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課后安排的小練筆要求是“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照樣子寫一段話”,隨后提供的范例是課文第5自然段中由第3—6句組成的一個語段。對于這樣的小練筆,教師需要先引導學生解讀范例中蘊含的表達方法,即通過多個角度(行動方式、身長、體重、飲食、性情)的比較來說明一種事物(恐龍)變化的情形,其中第一個句子是總起句,后面用三個句子進行分述,具有總分結構的特點;在這樣的解讀中,還需要注意含在其中的解析、對比等思維形式的運用,使得整個語段形成了一個整體。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素材,強調合適,說明不能隨便拿一個對象來仿寫,比如有的學生想以牛為表達對象,也許硬套句式也完成了練筆,但是所寫的內容肯定沒有自己真正的理解;所以素材的選擇盡量需要回到文本語境中,《飛向藍天的恐龍》介紹的是恐龍演化成為鳥的漫長過程,教師據此可以將表達對象確定為鳥,提示學生思考鳥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分類分析、對比,之后再進行仿寫。有的學生以“發展到今天,鳥類早已衍變成一個大家族”為總起句,隨后從鳥的體重外形、行動方式、飲食習慣、羽毛色彩等層面進行歸類與對比,寫出鳥類確實也是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教師選擇這樣的素材讓學生練筆,學生才能夠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感。
小學階段的隨文練筆一般只指出文本中模仿的對象即“照樣子”,卻不說出樣子中究竟有什么值得模仿的。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精準定位隨文練筆的目標,有了目標的指引,隨文練筆訓練才真正指向學生表達能力的穩步提升。
如教學《少年閏土》一課,課后安排的小練筆是“照片凝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個瞬間。從你的照片中選一張,仿照第1自然段寫一寫”。這樣的練筆要求,只提示了精選一張表現生活中精彩瞬間的照片和用課文第1自然段的表達方式仿寫,并沒有指明第1自然段中的表達方式是怎樣的。在仿寫前,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破解第1自然段在表達方式上的秘妙:這段文字由兩個句子組成,第1個句子很長,從天空寫到地面,呈現的是人物活動的背景,然后寫處在中間的人物,從外貌寫到動作,行為干凈利落;第2個句子交代的是人物的動作“刺”的對象——猹的動作。從上述景、人、物的分析看,人不僅處在畫面的核心位置上,而且是表達的核心所在;形成的是以人為中心,有背景有襯托的生動景象。這就是學生練筆仿寫的對象中含著的表達秘妙。教師由此可以確定練筆的目標:以描寫照片中處在中心位置的“我”的外貌、神態和動作為重點,配以描寫照片的背景,還要寫一寫與“我”相關的人物的神態與動作,整體上要表達出一個精彩的瞬間,讓人從中看出“我”的亮點。教師以這樣的目標指引學生練筆,就可以為單元習作訓練打好基礎。
隨文練筆通常都是在閱讀教學課堂上完成的表達實踐,寫的也是片段,一般用時不長,作為學生學習閱讀與表達的一種有效方法,同樣需要重視過程的完整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隨文練筆活動中,按部就班組織實施,清晰指導學生練筆的過程。
如教學《四季之美》一課,課后安排的隨文練筆是一道選做題:“課文所寫景致不多,卻營造出美的氛圍。仿照課文,用幾句話寫一寫自己印象最深的某個景致。”對這樣的訓練,教師先要指導學生研讀練筆的具體要求,即從課文的每個自然段的表達特點中,提煉出作者用為數不多的景致成功表達一個季節“最美” 的方法,從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提出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看,作者在每個自然段中運用的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表達方法;從具體語段表達上看,以對春天的描寫看,作者只用了一個句子,集中描寫黎明時分東方天空顏色的漸變,靜中含動。有了這樣的理解與提煉做基礎,學生需要分步進行練筆。第一步,結合文本語境進行練筆。比如,有的學生寫道:“春天最美在早晨。陣陣花香讓人還想美美地多睡一會兒,悅耳的鳥鳴傳來,又催促人快點起床,去迎接和煦的春風和燦爛的朝陽,迎接一天的好心情。”在這樣的表達中,有春天早晨那種美的氛圍。第二步拓展話題,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選擇印象最深的景致寫。比如,有的學生寫道:“最美的景致是初生的草芽。”在拓展性的話題中,學生能靈活運用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來表達,說明在這一隨文練筆中學生經歷了從學習寫作方法到遷移運用寫作方法的過程。
隨文練筆在教學中用時不長,如果只是寫一寫就完事,效果就會打折扣,要想獲得應有的效果就必須以評價跟進。在操作實踐中,教師要認真組織,為學生開展評價提供必要的標準,讓學生對照標準進行練筆和評價,促進學生在練筆中發展表達能力。
如在《少年閏土》一課的隨文練筆中,教師根據練筆要求,可以從三個方面組織學生對練筆結果進行評價。一是看練筆中有沒有人物的外貌、神態和動作方面的描寫,學生通過互相評價,意識到練筆中三個方面都要有所體現,但不是平均用力各寫一句,而是根據照片中的情形可以有所側重,這樣的練筆才是優秀的表達。二是看仿寫內容能不能表達人物的心情或特點,這是針對提高性要求進行的評價,教師主要選擇學生寫的優秀習作作為例子,引導其他學生認識到這樣的表達好在哪里,自己從中可以學習什么,及時完善自己的習作,發揮評價的促進作用。三是看練筆中有沒有體現環境描寫,主要考慮不同學生選擇的照片中背景的有無,對于有清晰背景的照片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有這些評價的跟進,才能夠保證學生練筆取得應有的效果。
總之,在統編教材的隨文練筆教學中,教師需要在素材與目標、范例與生活、過程與結果等多個層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切實發揮隨文練筆在閱讀與寫作教學中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