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曾少婷(1988~),女,漢族,福建晉江人,晉江市第九實驗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摘? 要:實現幼有所育是黨的二十大對幼兒教育的最高要求。幼兒教育工作者也應當立足幼兒學習和成長需求,為幼兒構建良好的學習和成長氛圍。在幼兒學習中,教育工作者需要進行引導,并借助各種各樣的互動形式鍛煉幼兒思維發展,提高幼兒各種能力。可以說,師幼互動是促進教學相長,推動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渠道。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受到幼兒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家長教育意識,幼兒園管理者的支持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師幼互動中仍然會有各種問題或障礙,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將其解決,制訂科學、系統、完善的師幼互動策略,促進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诖耍恼伦髡呔蛷牟煌嵌仍敿氷U述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障礙以及具體解決措施。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活動;師幼互動;障礙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0-0151-04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幼兒教育應當時刻立足幼兒自身的角度,讓幼兒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形成安全感,形成幸福感,形成信賴感?,F代教育理念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也開始關注到教學模式的改革,不僅重視幼兒知識的掌握,同時也在關注幼兒人格健全,心靈發展。針對師幼互動中的障礙,教育工作者,管理者應當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問題的解決。
一、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障礙分析
(一)意識交流中幼兒無法積極參與互動
從本質上講,師幼之間的互動其實是一種意識層面的交流互動,讓幼兒產生了參與互動的欲望,從而循序漸進培養互動的能力。為此,教師首先應當積極了解幼兒的具體學情,然后在此基礎之上設計互動的活動。但通過觀察當下一些幼兒園教師組織的互動活動,可發現,在意識層面仍然存在著各種交流差異。例如,教師的語言無法讓幼兒快速理解,教師也沒有立足幼兒角度說一些通俗易懂的話語。這樣一來,幼兒只能被動接受互動方案,自身的主體性和互動性并無法得到凸顯。
(二)互動方式有待優化教師管理水平減弱
師幼互動要想良好的開展,首先,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互動形式的創新。除在語言方面有互動之外,教師還應當重視情感之間的傳遞,通過積極創新互動形式,讓幼兒與教師之間形成更親密的關系。但一些幼兒教育工作者只關注語言上與幼兒的互動,并沒有積極采取各種實踐活動,角色扮演活動,滿足幼兒的互動要求。這樣一來,短時間內能夠讓幼兒提高互動積極性,但從長遠角度來講,并不利于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
(三)教師采用的互動手段無法調動幼兒興趣
各種互動形式的發起只是師幼互動的第一步。如果幼兒積極配合教師完成互動,那么證明互動形式有效,互動的價值才能發揮到最大。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不僅是互動形式的發起者,同時也是幼兒參與互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踊顒拥闹鲗嗖荒苤辉诮處熓种?,而是適當放權,讓幼兒積極參與。并不是所有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到上述要求,很多教師在互動中過于干預幼兒的思維或表現,導致幼兒無法提起互動興趣。
(四)幼兒教育工作者并不重視互動活動的開展
成長在新時代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首先應當意識到師幼互動的重要性,再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幼兒的具體學情,合理設置互動形式。但一些幼兒教育工作者并沒有解讀互動教學開展的意義,也沒有根據幼兒的活動需求,個性能力發展,及時調整互動模式。幼兒園管理者沒有組織教師開展各種關于師幼互動的培訓活動,學習活動,使得整個園區教師的師資水平有待提升,在設計各種師幼互動活動時只能做到單向互動,無法做到雙向互動。
二、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原則分析
(一)教育性原則
師幼互動形式多種多樣,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表達的互動上,更要重視幼兒學習能力,活動技能,生活經驗的培養與開發。教師只有按照教育改革需求,不斷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在此基礎之上設計互動活動,才能夠讓師幼互動更加有效發展。一方面,在互動中,教師要借助引導,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還要為幼兒提供更多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實踐機會,讓幼兒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鍛煉幼兒的素質。
(二)人文性原則
生本理念是當下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在幼兒教育活動中也是如此。教師要激發幼兒的潛能,提高幼兒的興趣,適當放權,根據幼兒的成長規律,合理設計相應活動。只有教師尊重幼兒的個性化成長,幼兒才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和鼓勵,也才能積極配合教師完成各種互動活動。所有的互動活動均能夠發揮人文教育價值,教師和幼兒能夠達到教學相長,幼兒教育活動的育人性也能得到凸顯。
(三)交互性原則
師幼互動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交互活動,不管是語言上、行為上、情感上、意識上,教師和幼兒之間都能夠形成交流和傳遞。在師幼互動中,教師既要關注幼兒與教師的互動,同時也要關注幼兒與教育材料、教育環境、教育行為之間的互動,使幼兒能夠培養社會化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主動觀察能力等,這樣的互動行為才能更加有效。
三、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作用
(一)對幼兒的心理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兒的心理發展正處于起始階段,教師要重視關注幼兒的心理品質塑造,防止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通過各種師幼互動活動,教師能夠發揮引導者和互動者的角色,立足幼兒心理發展的角度,對幼兒的一言一行給予足夠的關注,讓幼兒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二)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在各種各樣的師幼互動活動中,幼兒可以不斷接觸新鮮的人和事,大腦持續處于活躍狀態,各種新靈感,新問題不斷出現。而教師在解決幼兒這些問題時,也會對自己的執教能力和職業素養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教師不再是活動的主體,而是將主體地位交還給幼兒,教師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不斷自我提升。
(三)對幼兒教學的有效性有提升作用
幼兒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想達到科學有效,教師會從幼兒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品質塑造等角度入手,探尋活動開展的最佳形式。幼兒園管理者也會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各種支持,如環境支持、器材支持、設備支持等,潛移默化地推進師幼的互動效果。
四、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對策闡述
(一)有效借助各種繪本,提高幼兒互動興趣
繪本對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觀察能力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繪本通常圖片較多,文字較少,對幼兒來講非常適合。幼兒在觀察圖片時能夠產生學習興趣,能夠形成代入感,教師再借助科學系統的引導,積極發揮繪本的娛樂優勢,教育優勢,讓幼兒借助繪本這一平臺實現知識完善和能力提升。教師要精心篩選各種優質繪本,并開展師幼互動活動,使互動形式更加多樣,使幼兒參與積極性不斷提升。教師可讓幼兒自主閱讀繪本,或讓幼兒分享繪本故事,復述繪本故事,表演繪本故事等,這些都能夠提高幼兒的互動熱情。
例如,在為幼兒講解繪本《三只小豬》時,教師在和幼兒共同學習繪本的故事、內容、人物特點之后,就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隨機選擇三名幼兒扮演小豬,教師扮演大灰狼,根據繪本中的故事情節進行演繹,其他幼兒當作觀眾,認真觀看。教師還要為幼兒提供一些教具或資源支持,讓幼兒發揮想象力,發揮創新能力,對小豬的神情、服飾、住房進行加工,這樣也有助于幼兒對繪本中情境的理解。扮演豬老大的幼兒會用茅草教具搭房子,并且演繹出懶惰的神態,還要說“我的房子很堅固,大灰狼肯定不會來”。扮演豬老二的幼兒要用木板蓋房子,要表現出僥幸心理,“木板非常結實,大灰狼肯定進不來”。而扮演豬小弟的幼兒要勤勞刻苦,一言不發,耐心用磚頭蓋房子,其他兩個幼兒還要嘲笑豬小弟。幼兒的神情動作可以進行夸大,這樣能夠讓幼兒形成表達的欲望。通過師幼互動演繹繪本,幼兒可以從全新的角度表達自己的心里所想。
(二)有效借助游戲模式,提高師幼互動效率
每個幼兒都喜歡玩游戲,在游戲中,幼兒不僅是游戲的參與者,同時也有機會成為幼兒的設計者和創造者,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更多平臺,使幼兒能夠對游戲進行全面了解。這樣全新的師幼互動形式,還能夠讓幼兒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理解知識、應用知識、合成知識。當然,教師設計的游戲不能過度凸顯娛樂性,否則會本末倒置。
例如,以互動游戲“玻璃球”為例,教師提前為幼兒提供若干玻璃球,然后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設計游戲,每個小組的幼兒通過交流討論,說出不同的游戲方案。教師可以進行全班分享,最后選擇優秀的游戲方案開展。例如,一些幼兒設計彈球游戲,在空地上挖一個坑,用手指將彈珠彈出,如果進了小坑,就證明勝利。還有一些幼兒設計在同一起始線同時彈彈珠,彈得最遠的獲勝。不管游戲形式如何,能夠真正帶給幼兒幸福感、愉悅感的游戲都可以拿來使用。當然,教師還要帶領幼兒共同對游戲的規則進行細化。這樣一來,幼兒更能遵守游戲規則,同時還能互相監督,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
(三)圍繞各種實踐活動,鍛煉幼兒主動意識
實踐出真知,在實踐活動中,幼兒可以鍛煉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并且還能夠借助自己的思維感悟知識,觀察現象。教師在設計師幼互動活動時,也應當重視實踐活動的開展,引導幼兒完善思維,提高能力。各種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滿足幼兒的互動需求,同時還能夠讓幼兒感受到參與活動的樂趣。每一次實踐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還應當鼓勵幼兒分享實踐成果,使幼兒再一次回憶,形成反思習慣。
例如,在開展實踐活動“制作標本”時,教師首先為幼兒展示各種各樣的植物標本、動物標本,然后再讓幼兒對各種植物標本進行觀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植物標本有哪些特點。接著教師就讓幼兒參與到自己動手制作標本的活動中,先帶領幼兒走到種植區,搜集各種樹葉、花朵、植物的根莖等材料,然后回到教室內,帶領學生借助各種資源制作標本。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由創作,使幼兒發揮想象力,提高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先讓幼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制作過程或制作意圖,再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接著再過渡到具體制作環節。在制作的過程中,相信幼兒也會出現各種新奇的想法或出現各種問題,教師應當及時引導、及時幫助,使幼兒不僅掌握植物標本的制作方法,同時還能夠鍛煉問題解決能力。
(四)踐行科學育人理念,積極創新互動形式
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不僅僅要停留在語言層面,同時也要借助多種多樣的互動形式,使幼兒有更多機會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幼兒的主觀情感,教師應當及時關注并及時解決幼兒在學習和成長中的各類困惑,通過優化師幼互動活動,凸顯師幼活動的育人作用。幼兒教育工作者還可以借助集體教研、備課等形式,探尋各種各樣試用活動的開展形式,并將其以課程體系進行存檔,為后續師幼互動活動的開展提供更多參考。
以幼兒園活動涂涂畫畫為例,首先,教師應當了解該活動主要鍛煉幼兒的美術創作能力,鍛煉幼兒的色彩感知能力,使幼兒掌握各種美術技巧。在實施具體活動時,教師也要遵循學科育人的原則,積極創新互動形式。例如,可以設計美術作品展覽的主題活動,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接著教師把所有幼兒的作品進行匯總并展示和交流。幼兒可以在觀察他人作品的過程中產生新奇的想法,也可以提出問題,通過交流鍛煉鑒賞能力。接著,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和幼兒共同學習,如該部作品用了哪些顏料,創作靈感來源于哪里?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哪些幫助?幼兒通過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不僅可以增強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對審美思維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由此可見,只有教師重視科學育人,師幼互動才能培養幼兒各種技能。
(五)重視制訂互動目標,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師幼互動活動應當具備明確的目的性和目標性,只有確定每一次互動活動的目標,教師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師幼互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師執教能力和職業素養,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教師在設計目標時,也可從這兩方面設計,并在此基礎之上制訂教學任務。
以主題活動,媽媽的一天為例,教師可以讓兩個幼兒為一組,分別扮演幼兒和媽媽的角色進行互動,教師也要為幼兒提出問題。例如,在扮演媽媽這個角色時,你應該有哪些行為的變化?使幼兒回憶生活中媽媽的形象并進行真實表演。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也要制訂出具體的角色對話內容,讓幼兒試著根據對話內容感受媽媽這一角色。例如,在不同場景中,媽媽的語言動作神情有哪些不同?第一,當幼兒受傷時,媽媽怎樣安慰自己?第二,當幼兒想買玩具時,媽媽是怎樣說的?第三,在招待客人時,媽媽的神情是什么樣的?教師按照這一教學目標的要求,與幼兒展開交流,使幼兒形成初步的印象,接著再投入到角色扮演中。相信幼兒在該主題活動中既能夠了解媽媽行為背后所傳遞的情感,同時也能夠形成感恩父母的優秀品質。
(六)開展情感交流,加深師幼互動
在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語言組織、教學藝術的使用,同時也要對每個幼兒進行情感引導,使幼兒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某種情感,對語言知識加強了解。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在德育、美育、文化活動、思維活動中滲透情感交流。必要的時候,以情感為線索,促使幼兒產生想要與教師進行互動的積極性,然后對幼兒的情感進行有效引導。如增加趣味性元素,再融合情感活動,為幼兒構建寓教于樂的氛圍,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以繪本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幼兒開展繪本學習時進行各種模仿演練活動,教師幫助幼兒做好各種準備工作,搭建相應場景,還可以和幼兒共同參與場景模擬中。比如在講解《七個小矮人與白雪公主》的繪本讀物中,幼兒教師首先帶領幼兒共同梳理故事情節,對每個人物的性格、語言、服飾進行揣摩,讓幼兒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其中包含的知識,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幼兒教師也可以在該環節引導幼兒進行初步表演,先降低難度,然后循序漸進增加難度。教師可以讓幼兒扮演七個小矮人以及白雪公主,教師可以扮演皇后這一角色,在排練的過程中先訓練語言,然后再加入各種情感互動,使人物更加飽滿,有效提升幼兒園繪本教學質量。除繪本故事之外,教師也可以在各種主題活動中融入情感交流,如設計“我陪父母聊天”的語言活動,讓幼兒聯想生活中和父母愉快交流的場景,教師可以先讓幼兒自己回想,并主動描述相應的場景,并對幼兒的語言組織給予引導和幫助,使交流互動更加有效。由此可見,情感交流離不開各種活動的支架,通過教師在活動中的各種幫助,幼兒可以增長見識,釋放情感,促進思維和能力的發展。
五、 結論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是引導幼兒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途徑。教師應當從互動理念的更新,互動模式的創新,互動環境的打造等多個角度制訂合理的互動機制,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鍛煉幼兒各種能力,從而使幼兒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趙騰騰.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障礙及對策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46):17.
[2]王拴紅.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障礙及對策研究[J].小品文選刊:下,2020(1):267.
[3]徐萍.淺談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障礙及其策略[J].考試周刊,2020(7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