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荷
鄉村振興是中國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目標的重要戰略,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會計教育作為培養鄉村發展所需專業人才的重要環節,亦承載著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使命。然而,當前高職院校在培養鄉村會計人才時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教學內容陳舊、師資短缺、教學手段單一等,嚴重制約了鄉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本文探討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會計教改策略,為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高職會計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旨在提高鄉村會計人才的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期為培養鄉村會計人才、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益啟示和有效建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高職院校會計教改研究的意義
高職院校會計教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工具,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高職院校會計教改研究,培養和提高農村地區的會計人才,有助于提升農村地區的財務管理水平,推動農村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經濟組織的規范運作,幫助鄉村經濟實現穩健增長。另一方面,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村稅收的合理征收和使用是推進鄉村發展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會計教改研究有助于培養農村地區的會計從業人員,提高其對稅收政策的理解和稅收管理的專業水平,加強農村稅收管理,確保稅收的公平合理征收和使用,進而推動鄉村治理的現代化,提高農村地區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效能。
會計教育在鄉村會計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師資力量薄弱
部分高職院校會計教育著重于基礎會計理論和實務操作,忽視了與鄉村發展需求相關的其他重要內容。鄉村會計工作需要應對農村經濟、農村合作社、鄉村金融等多方面的會計業務,但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往往局限在傳統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缺乏與鄉村特色和需求相匹配的內容。此外,在一些鄉村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隊伍相對匱乏,且師資水平可能不夠高,導致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無法提供學生所需的全面知識和實踐經驗。
二、實習機會有限,鄉村特色不足
一方面,許多高職院校位于城市或城市周邊地區,而鄉村地區的會計實習機會相對較少,導致學生難以獲得充分的實際操作經驗和與實際工作相關的技能培訓。同時,一些鄉村地區的企業或機構規模較小,人力資源有限,可能不太愿意或能夠提供大量的實習崗位,使得學生在鄉村會計實踐中的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影響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的能力,從而可能影響學生在畢業后的職業發展。另一方面,鄉村會計工作通常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涉及農村經濟、農業產業、農民生活等方面的會計實踐。然而,部分高職院校的會計教育未能充分考慮和融入這些鄉村特色,導致畢業生在鄉村實際工作中可能不夠適應。
三、回鄉服務意識不足,職業規劃缺乏支持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普遍傾向于在城市就業,而對回鄉服務缺乏足夠的認知和認同。一些學生可能認為在城市工作更有發展機會、薪資待遇更好,而忽視了在鄉村地區發展會計職業所帶來的社會價值和發展機遇。同時,部分高職院校可能未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職業規劃指導和支持,導致學生對鄉村會計職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晉升通道等了解不足,從而無法做出明智的職業選擇。此外,在實踐教學中還發現,部分高職院校與鄉村地區的聯系相對較弱,學生對鄉村會計職位的就業信息了解不足,對鄉村會計職業的認知有限,甚至可能不了解鄉村會計職業的具體工作內容和發展前景,進而影響學生對該職業的意愿和選擇。
高職院校會計教改優化策略
一、培養學生回鄉就業、創業意識
培養學生回鄉就業和創業意識是鄉村會計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目標。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會計教改旨在培養一批熟悉農村、熱愛家鄉、有志于振興鄉村的會計人才,使其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需要高職院校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
一是優化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注重融入鄉村會計相關的理論與實踐內容。通過組織專題講座、農村實踐活動和校外實習,學生可以深入了解農村經濟的特點、鄉村企業的經營管理和鄉村會計實務操作,有助于培養學生對鄉村會計工作的興趣和熱情,激發他們回鄉就業和創業的意愿。二是加強職業規劃指導,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職業發展建議。通過職業規劃指導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勢和興趣,明確回鄉就業或創業的目標和方向。三是開展鄉村會計人才培養的示范項目,借鑒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邀請鄉村會計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校授課,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和實踐指導。四是加強與鄉村地區的聯系,積極開展校地合作。通過與鄉村企業和農村合作社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學校可以更好地了解鄉村會計行業的實際需求和發展趨勢,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培養質量。
二、優化高職院校師資培訓機制
首先,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注重農村經濟的相關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提升,比如組織專業培訓班、學術交流會和實地考察等。培訓內容應涵蓋農村經濟的發展趨勢、政策法規、鄉村產業結構等,以及農村會計實務的具體操作流程、會計準則的應用和財務分析技巧等,以此幫助教師深入了解鄉村會計工作的特點和挑戰,為其教學提供更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其次,高職院校可以借助外部資源,邀請現實中從事鄉村企業或農村合作社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來學校進行教學。這些實踐經驗豐富的會計人員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案例和實際操作經驗,使教學更加貼近實際工作需求,而且學生可通過與這些專業人員的互動,深入了解農村會計工作的實際情況和挑戰,增強對鄉村經濟的認識。最后,教師還可以向這些實踐專家學習,借鑒其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推進這些措施時,高職院校應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和外部專家邀請機制。培訓計劃應定期更新,以跟隨農村經濟和會計領域的發展;邀請外部專家的教學安排應與課程設置相匹配,確保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
三、在基礎教學中融入現代信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工作已逐漸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會計教改中應充分融合信息化技術,培養學生的信息化素養和數據處理能力。教學中可以利用會計軟件模擬真實會計操作,讓學生熟悉數字化財務管理工具,鼓勵學生學習數據分析、大數據處理等技能,提高會計信息化管理水平。此外,為確保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實用技能的掌握,應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機制。可以采用閉卷考試、實際案例分析、實驗報告等多種評估方式,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增設鄉村會計對口課程比重
在優化會計教學時,高職院校應增設專門針對農村小微企業的會計課程,包括小微企業會計實務、農村財務管理等,同時緊密結合鄉村經濟的實際情況,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農村小微企業的財務運作模式和管理需求。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與農村小微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參與企業實際會計操作的機會,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鄉村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流程和挑戰,提升實際應用能力。由于農村地區的特殊性,應根據農村小微企業的特點,制定適合其規模和經營模式的會計標準,以更好地滿足鄉村小微企業的實際需求,簡化操作流程,提高財務報表的準確性。比如,設立鄉村財務服務中心,為農村小微企業提供專業的會計咨詢和服務,如會計核算、財務報表分析、稅務申報等服務,以減輕企業財務壓力,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此外,還應鼓勵優秀學生選擇鄉村會計專業,通過獎學金、實習等方式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從事會計工作。
綜上所述,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會計教改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探討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會計教改,以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對當前鄉村會計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會計教改優化策略,即通過鞏固會計基礎知識、注重實用技能培養,并融合信息化技術,以及建立有效評估機制,有效優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會計教改現狀。未來研究應進一步拓展研究視角,深入探討鄉村地區特定類型的會計教育問題,比如農村小微企業的會計實踐,農村金融會計等,以更精準地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同時,在推行高職院校會計教改過程中,鼓勵多元合作與資源整合,包括政府、企業、高校、社會組織等各方共同參與,共同推動會計教育的發展,以形成共贏局面,進而為鄉村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作者單位:漢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