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美玲 彭軍良
痔瘡簡稱為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肛門疾病之一[1],可分為內痔、外痔和環狀混合痔,其主要的發病機制為直腸下端的肛墊病理性肥大,可導致患者出現肛緣疼痛、便秘便血等臨床癥狀,嚴重的甚至出現粘液外溢、內痔脫垂等[2]。環狀混合痔的發病與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有很大的關系,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較之前有了巨大改變,肉類等食物的攝入占據了飲食結構中的大部分,運動也在減少,因此國內的肛腸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而環狀混合痔又是其中占比最大的疾病[3]。目前對于環狀混合痔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其具有見效快、能徹底根治的特點,因此絕大部分環狀混合痔患者會首選手術治療[4]。但是患者在接受環狀混合痔手術后容易發生并發癥,影響治療效果、康復效果及其對護理的滿意度。因此,通過有效的臨床護理方式,改善環狀混合痔術后患者的護理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中醫特色護理,是以中醫辨證理論作為指導的新型護理方式,在此護理方式下,關注機體的整體性,通過運用傳統的中醫藥手段和方法對患者實施護理,能確保護理質量,保證患者的機體健康[5]。為觀察中醫特色護理對環狀混合痔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及滿意度的影響,本研究選取102例符合條件的患者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金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收治的環狀混合痔患者102例,根據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原則,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患者男27例,女24例;年齡22~68歲,平均(43.6±6.4)歲;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的13例,初中至高中的20例,大學及以上的18例;病程1.1~2.2年,平均(1.6±0.4)年。觀察組患者男26例,女25例;年齡18~70歲,平均(43.4±6.1)歲;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的14例,初中至高中的20例,大學及以上的17例;病程1.1~2.3年,平均(1.8±0.5)年。上述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痔病診療指南(2020)》[6]之中環狀混合痔診斷標準;②年齡18~70歲;③接受環狀混合痔內套外剝保留齒線術治療[7];④手術麻醉方式均采用骶麻,術后當日均給予鎮痛泵鎮痛;⑤可配合醫師治療,同時良好配合進行術后康復效果評價及滿意度評分工作;⑥自愿參與研究,且于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1.2.2 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認知障礙等者;②患有其他嚴重腸道疾病者;③不能接受中醫特色治療者;④處在妊娠階段或哺乳階段者;⑤本人或其家屬拒絕參與本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術后護理,主要護理內容如下。①病區環境護理: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家屬保持病房、病床及患者本人的衛生,確保患者周圍環境的干凈整潔,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的幾率。②健康宣教: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護理人員運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例如文化程度較低的,可通過動畫視頻、宣傳講解等;文化程度較高的,則可運用理論手冊進行講解),以提高患者對于痔瘡的認知,確保患者知道術后可能的并發癥及其應對方法,對于已經發生并發癥的患者,則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護理。③用藥指導:護理人員遵醫囑為患者輸液,指導患者正確服用口服藥物,并積極關注其用藥情況及傷口的恢復情況。④日常生活指導: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護理人員指導其調整飲食結構、積極進行康復性的功能鍛煉等。⑤心理護理:患者在術后由于疼痛、不習慣床上排尿、手術麻醉劑等的影響,會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從而精神緊張,加重疼痛的感受,甚至發生尿潴留。在此種情況下,護理人員可為患者講解中醫五行、經絡運行、氣血瘀滯等理論學說,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并且保證患者的排尿環境安靜和隱蔽,必要時為其播放流水聲,促進其排尿及康復。
1.3.2 觀察組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術后護理的基礎上加中醫特色護理。①耳穴壓豆:每天早上8點左右更換耳穴壓豆王不留行籽1次,具體操作方法為:在膠布中央(0.7 cm×0.7 cm大小的膠布)粘附質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用鑷子夾住膠布,貼敷在相應的雙側耳穴上(下屏尖、尿道、神門),用適當的力度進行按壓(揉),使患者有“得氣”的感覺(即酸、麻、脹、痛);每天3~5次按壓所取耳穴,每次每穴按壓1 min,連續治療7 d。②手指點穴(穴位按摩):大部分的患者在手術后,由于肛周疼痛的影響,不敢自主排便,長期的忍耐后致使糞便長時間停留在腸道,變干后引發便秘。在此種情況下,護理人員除給予其適量的潤下劑、緩瀉劑外,還可對其進行手指點穴(穴位按摩),以達到活血化瘀、疏筋通絡、緩解肛門下墜感、促進腸蠕動的目的。取內關、合谷、支溝、三陰交、天樞、昆侖等穴位,用大拇指對其穴位進行按摩,力度適中,當患者感受到有輕微的酸、脹感即可,每個穴位以順時針方向進行按摩,每天3次按壓,每次每穴按壓1 min,連續治療7 d。③艾灸:通過艾灸的熱刺激,能促進患者經絡中經氣的活動,從而調整其機體的生理功能。護理人員在患者排空小便后,指導其取臥位或半臥位,露出腹部,運用特定的容器將艾條點燃的一端固定在患者的特定穴位(如神闕、中脘、氣海、百會、任脈會陰穴等)上端進行艾灸,每個穴位艾灸的時間大概為3 min左右,每天1次,確保患者不出現不適。④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將中藥貼片與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相連(HJDX-A型,江蘇艾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5%酒精由內到外消毒需要透藥部位皮膚(原則上消毒范圍應大于電極片的大小),將中藥貼片的外層塑料揭去,然后貼于患者足三里、承山,治療用時設定為15 min,同時將強度調節到適宜水平,最適程度為患者可耐受,每天1次,連續治療7 d。⑤中藥熏洗坐浴: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及中醫辨證治療理念,選擇合適的方劑,指導患者進行中藥坐浴。例如苦參、黃柏、蒲公英、黃連、沒藥、紅花、乳香等,加水煎煮沸騰后,將其藥液的蒸氣來熏蒸患者的肛周部位,藥液涼后,則讓患者入藥液進行坐浴,坐浴時間在20 min左右,每日2次,連續治療7 d。患者中藥熏洗坐浴后,再用筆者科室特色中藥制劑、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斂痔散(爐甘石、血竭、冰片、大黃、黃芩、黃連、黃柏等)外敷在肛周傷口上,以促進傷口的愈合。⑥中醫飲食指導:根據藥食同源理論,護理人員結合每位患者的具體恢復情況,幫助其制訂日常飲食結構表。例如,囑咐患者多食用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以富含纖維素的瓜果類蔬菜作為主食;禁食刺激性、辛辣、甜品、牛奶及豆漿等,避免食入大魚大肉,禁止暴飲暴食,還要盡量多補充水分。
1.4 觀察指標
1.4.1 術后康復效果以患者在術后的康復程度表示其康復效果,評價標準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①顯效:患者肛周的手術創面無出血及滲液且基本無疼痛感;②有效:患者肛周的手術創面還有少量的滲血及滲液,疼痛感較之前有所減輕;③無效:患者肛周的手術創面有明顯水腫,且疼痛感一直存在。總有效=顯效+有效。
1.4.2 滿意度通過向患者發放筆者科室自制的問卷調查表來統計分析其對于護理的滿意度。該問卷調查表包括5個評分條目,每個條目計20分,總分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則說明其對于護理的滿意度越高。評價標準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得分為81分及以上代表滿意,得分在61~80分代表基本滿意,得分61分以下代表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評分條目:①請您對科室的護理環境進行評分;②請您對科室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進行評分;③請您對與科室醫護人員的溝通、交流感受進行評分;④請您述科室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進行評分;⑤請您對科室醫護人員解決問題的效率進行評分。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處理,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術后康復效果比較干預后,觀察組術后康復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康復效果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干預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 (例,%)
在當前社會,環狀混合痔高發于久坐不動或者長期站立的人群中,環狀混合痔的發生會給患者的排便帶來巨大的影響,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8]。當前臨床治療環狀混合痔的主要手段為手術治療,能及時有效的將病灶清除,因此治療效果比較滿意,但是手術治療對于患者而言,是創傷性的操作,會使患者的肛周部位受到損傷,因此在術后可能導致患者的肛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并且引發并發癥,影響其術后的康復效果[9]。常規的護理方式即西醫的護理方式,在患者接受手術后,即運用中藥等藥物來清洗和泡洗傷口,以達到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加快傷口愈合的目的。中醫特色護理則根據中醫學的理論,從患者機體的整體性進行辨證考慮。中醫學理論認為環狀混合痔的病因為濕熱下注導致的脈絡瘀滯,而患者在接受手術后,脈絡運行被破壞,濕熱瘀滯從而導致疼痛難忍,故中醫特色護理以活血化瘀、清熱利濕及消腫止痛為主,最終達到調整和提高患者機體免疫調節能力,加速傷口愈合,提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目的[10,11]。金吉華等[12]研究證明,在Ⅲ期肛裂等肛腸患者術后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中醫綜合治療干預,有助于緩解早期肛門疼痛、改善早期排便情況,也可縮短創面愈合時間、減少創面愈合時瘢痕面積,對于改善肛緣水腫及便血情況也有一定的應用優勢。
本研究提示,觀察組術后康復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中醫特色護理能有效的提高環狀混合痔術后患者的康復效果,與成立祥[13]的研究結果一致。中醫特色護理通過疼痛護理、中藥熏洗等方式,可使藥物經皮發揮藥效并且還能有效的疏通患者肛周的局部氣血經絡,加快其血液的循環,從而增強其機體的抵抗力,緩解其疼痛感受,加速傷口的愈合及機體的康復。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對照組更高,說明對環狀混合痔術后患者實施中醫特色護理,能使其對護理的滿意度提高,與王陽[14]的研究結果一致。對環狀混合痔術后患者實施中醫特色護理,以中醫學辨證觀點作為理論基礎,因此醫護人員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的各方面情況,從而加強了醫護人員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而患者通過與醫護人員的交流和溝通,能有利于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自理能力,緩解心理壓力,加速機體的恢復,使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在環狀混合痔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實行中醫特色護理,能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不僅提高患者術后的康復效果,還能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將此護理方式在環狀混合痔患者術后的臨床治療護理中進行推廣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