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雪,楊楚丹,許巧珍
福建省漳州市醫院呼吸內科,福建漳州 363000
肺結核作為臨床常見傳染性疾病,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危害,據相關數據統計,可見肺結核患者發病率近年來一直持續增高[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 COPD)是肺結核患者常見并發癥,間接性加劇了患者病情,為誘發呼吸衰竭、循環障礙、多臟器功能障礙埋下了極大安全隱患,加上病癥需長期治療,且使用抗感染藥物時通常以聯合用藥來提高抗炎作用,因此患者體內容易滋生多重耐藥結核菌,增加患者治療難度[3-4]。與此同時,重癥肺結核患者誘發COPD后,針對其臨床上出現的呼吸衰竭問題,為維持其呼吸通暢通常需配合機械通氣進行治療,但患者病情發展至此類階段,可見病情兇險且預后極差,患者病死率已經超過60%[5-6]。因此,為降低重癥肺結核合并COPD患者行機械通氣治療時的病死風險,本研究選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福建省漳州市醫院呼吸內科、感染科收治的60例此類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臨床資料、實驗室指標等數據,總結出誘發病死的危險因素,提高醫護人員識別危險因素水平和救治能力,為臨床后續實施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呼吸內科、感染科重癥病房收治的60例重癥肺結核合并COPD行機械通氣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最終結局進行分組,其中40例成功生存的患者,納入生存組,20例最終病死患者,納入病死組,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氣管插管時間、重癥病房住院時間、器官功能損害種類、系統或器官功能障礙、CT影像和耐多藥肺結核、肺大泡及肺損壞程度、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呼吸機后氣胸等發生情況。
納入標準:經臨床表現、實驗室、影像學檢查,符合重癥肺結核合并COPD[7]相關診斷標準;痰涂片檢出抗酸桿菌或病理證實肺結核;患者需行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有完整的臨床資料。
排除標準:存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免疫系統疾病者;入住24 h內病死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等特殊生理狀態者。
記錄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包括一般資料、治療情況、CT影像,分析出造成患者病死的相關危險因素。
記錄患者性別、年齡、插管時間、重癥病房住院時間、系統或者氣管功能障礙、耐多藥肺結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呼吸機后氣胸、肺大泡及肺損壞程度。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插管時間、重癥病房住院時間)符合正態分布,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系統或器官功能障礙、耐多藥肺結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呼吸機后氣胸、肺大泡及肺損壞程度)以例數(n)和率(%)表示,行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α入=0.05, α出=0.1)。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單因素,兩組插管時間、重癥病房住院時間、系統或器官功能障礙、耐多藥肺結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呼吸機后氣胸、肺大泡及肺損壞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重癥肺結核合并COPD患者行機械通氣治療后出現病死的單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重癥病房住院時間、耐多藥肺結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均是重癥肺結核合并COPD患者行機械通氣治療后出現病死的獨立危險因素(OR=1.063、4.623、3.967,P均<0.05),見表2。
表2 重癥肺結核合并COPD患者行機械通氣治療后出現病死的多因素分析
COPD合并肺結核病患者病情危重,機體通常可見營養不良、呼吸衰竭、循環障礙等問題,致使患者的病情具有復雜性、嚴重性、易變性,增加患者病死率[8-9]。機械通氣對患者低氧血癥和呼吸性中毒均產生影響,然而在通氣過程中廣泛地使用抗生素、長導管通氣時間以及胃液反流等現象均產生呼吸道感染。
本研究單因素結果分析,兩組插管時間、重癥病房住院時間、系統或器官功能障礙、耐多藥肺結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呼吸機后氣胸、肺大泡及肺損壞程度均是影響因素(P均<0.05)。其中生存組的重癥病房住院天數較長,分析其原因:患者自身若存在基礎疾病或引發并發癥,將使病情更為嚴重。此外,部分患者的消極心態及精神問題也會加速病情惡化,從而延長住院時間[10]。肺結核病患者的肺功能下降,肺組織受損,易產生耐藥病菌,導致痰液排出困難,使抗感染藥物在臨床治療上更為棘手,需要更長的控制期[11]。高齡患者機體免疫功能較低,肺部感染后恢復時間較長且復發率高[12]。呼吸機后氣胸、肺大泡及肺損壞,阻斷氣道內分泌物排出,且長時間使用呼吸機,增加肺部感染的概率,甚至導致死亡[13-14]。
本研究行Logistic回歸分析,耐多藥肺結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均是重癥肺結核合并COPD患者行機械通氣治療后出現病死的獨立危險因素(OR=4.623、3.967,P均<0.05)。重癥肺結核合并COPD患者通常因為免疫力低下和長期使用各類抗生素治療,所以機體存在較高耐藥反應,當病情加重時,常規用藥就很難發揮抗感染療效,甚至造成患者病死[15-16]。機械通氣雖然能有效改善患者通氣、換氣雙重障礙等呼吸衰竭問題,但患者治療期間也存在風險[17-18]。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作為機械通氣常見并發癥,是指患者在接受機械通氣48 h后發生的肺炎,加上高齡、基礎疾病多且通氣時間長等因素,都會導致患者并發癥、病死率隨之提高[19]。許艷等[20]也通過研究COPD合并VAP患者MDRO感染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經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機械通氣時間(OR=3.900,95%CI:1.777~9.197)是發生MDRO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重癥肺結核合并COPD患者行機械通氣的病死相關因素應得到高度重視,臨床醫生提高對患者病情預后的判斷認知,早期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監測及干預,加強患者的呼吸支持、循環支持及營養支持,對提高患者機體免疫,降低患者病死率及促進預后改善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