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霞,林文敏,雷梅釵
寧德市中醫院康復科,福建寧德 352100
習慣性便秘是指患者長期、反復出現排便困難、大便干結等便秘癥狀引起的慢性疾病[1]。相較于年輕人,老年人群更容易引起習慣性便秘。臨床針對老年人習慣性便秘,不僅需要采用瀉藥以促進其排便,還需結合護理干預以改善其便秘情況,預防其形成瀉藥依賴[2]。但臨床常規護理缺乏針對性,護理效果不理想。中醫在治療和護理便秘方面具有其獨特優勢。習慣性便秘多屬于中醫“虛秘”的范疇,病機關鍵在于脾腎不足,濕濁壅滯,升降機樞失于旋轉[3-4]。扶脾滋腎、旋轉機樞是該病的主要護理原則[5]。艾灸是一種較為適宜老年人群的中醫護理方法,是采用艾葉制成的艾炷、艾條熏烤人體的重要穴位,以達到保健護理的一種自然護理方法[6]。耳穴壓豆屬于個體化護理方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對耳穴進行按、壓、揉等刺激,使其產生脹、麻、熱等刺激感應以對經絡、臟腑、氣血、陰陽進行調節[7]。基于此,為進一步探究艾灸與耳穴壓豆聯合常規護理在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中的干預效果,本次研究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期間從寧德市中醫院康復科方便選取94例該病患者為對象展開隨機分組研究,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本院94例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47例和觀察組47例。對照組男20例,女27例;年齡60~82歲,平均(69.49±6.19)歲;病程1~9年,平均(4.11±0.29)年;排便間隔時間2~7 d,平均(4.94±0.33)d;基礎疾病:糖尿病12例,高脂血癥6例,高血壓13例,其他4例,無12例。觀察組男21例,女26例;年齡60~83歲,平均(70.10±6.25)歲;病程1~9年,平均(4.16±0.34)年;排便間隔時間:2~7 d,平均(5.02±0.29)d;基礎疾病:糖尿病14例,高脂血癥7例,高血壓12例,其他6例,無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參照《慢性便秘圍手術期處理中國專家共識(2021版)》[8],排便時間超過2 d,且糞便干硬,重者大便干燥不易排出,乏力納差,舌紅,苔少,脈細小數,確診為習慣性便秘;②年齡≥60歲;③本人或家屬在悉知研究詳情后在《同意書》上簽字;④精神狀況癥狀正常,可正常溝通、交流。
排除標準:①合并腸道器質性疾病者;②有消化道手術史者;③合并嚴重甲狀腺功能亢進、低鉀血癥、高鈣血癥、嗜鉻細胞瘤等嚴重內分泌疾病者;④對艾灸部位或貼敷部位有皮膚破潰者;⑤合并慢性腎功能不全者;⑥藥物導致的便秘,或出口梗阻型便秘者。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具體如下:①健康教育: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向其講解該病病因、主要癥狀、疾病危害以及自我護理要求等內容,并指導其自行簡單評估病情的方法,以便其及時了解自身病情變化情況。②膳食指導:指導患者多飲水,多食用富含粗纖維的食品,如粗糧、豆芽等,適當食用蔬菜和水果以及具有潤腸作用的核桃、蜂蜜等,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性食品。③用藥護理:遵醫囑指導患者正確使用潤滑性瀉藥,并告知其不能長期服用瀉藥,否則會造成依賴性。告知其長期依賴瀉藥的危害,如停藥后,排便會更加困難;長期用藥會造成蛋白質、鐵和維生素損失,從而導致營養缺乏癥。④排便護理:囑咐患者有便意時立即去廁所排便,并幫助其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叮囑其排便時集中注意力,不要看手機、報紙、小說或聽廣播,幫助其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針對臥床老人,因不習慣臥床排便而便秘,則需將其扶起呈半臥位,或抬高床頭,以增加其腹內壓力促進排便。⑤按摩護理:護理人員洗凈并溫暖雙手后,協助患者取平臥屈膝位,將中指、食指和無名指放在其腹部左側與肚臍平行處,由上至下作螺旋形順時針按摩5~10 min,以促進降結腸內的糞便向下移動至直腸,幫助排便。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艾灸與耳穴壓豆護理,具體如下:①艾灸:選穴支溝、曲池、天樞、足三里、豐隆、大腸俞、三焦、上巨虛。患者根據穴位取適宜舒適體位,囑咐其閉目養神,充分暴露待灸部位,并注意其他部位保暖,以艾條性溫和灸,艾灸10~20 min/穴,護理期間詢問其灸感,以其有熱感為宜,灸后局部清潔其皮膚。施灸1次/d,重癥者可1日施灸2~3次,施灸5次/周。②耳穴壓豆:主穴選小腸、大腸、直腸,配穴選腎、脾、皮質下、三焦、交感。患者取正坐位,用75%醫用酒精消毒患者耳廓。將醫用膠布剪成5 mm×5 mm大小,在剪好的膠布上置一顆王不留行籽制成耳穴壓貼片備用。用一手固定患者耳廓,用另一手用鑷子夾取耳穴壓豆貼片壓于穴位處,用拇指、食指循耳前后按壓至其有疼痛燒灼感,或酸沉麻木感為得氣。選3~5穴/次,按壓5 min,留置貼片3~5 d,并囑咐患者按壓≥4次/d,總按壓時長≥3 min/d,1周內換另一側耳朵選穴進行護理干預。
兩組共護理干預3周。
中醫證候積分[9]: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根據排便間隔時長、糞便性狀改變、排便費力3項主癥嚴重程度進行評分,每項癥狀0~6分,總分為0~18分,分數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
Cleveland便秘評分(Cleveland Constipation Score, CCS)[10]: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進行評估,此表包含疼痛評估、排便頻率、輔助形式、腹痛、完整性評估、在廁所時間、24 h嘗試排便失敗次數、便秘持續時間,共8個項目,分值區間為0~30分,分數越高提示便秘程度越嚴重。
便秘患者生活質量評分(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PAC-QOL)[11]: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進行評估,此表包含便秘與日常生活相關、便秘癥狀相關、與便秘的感覺相關、滿意度4個方面的內容,共28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總分在28~140分之間,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差。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中醫證候積分、CCS評分、PAC-QOL評分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排便間隔時長、糞便性狀改變、排便費力評分以及總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護理后觀察組排便間隔時長、糞便性狀改變、排便費力評分及總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組別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值P值排便間隔時長護理前4.44±1.06 4.36±0.97 0.382 0.704護理后0.95±0.32 1.36±0.39 2.752 0.007糞便性狀改變護理前4.39±1.11 4.34±1.07 0.222 0.825護理后0.89±0.41 1.23±0.56 3.358 0.001排便費力護理前4.48±1.02 4.42±1.05 0.281 0.779護理后0.84±0.37 1.11±0.4 3.397 0.001總中醫證候積分護理前13.31±1.49 13.12±1.53 0.610 0.543護理后2.81±1.16 3.7±1.23 3.609 0.001
護理前,兩組CCS評分、PCA-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護理后,觀察組CCS評分、PCA-QOL評分分別為(8.72±2.06)分、(46.21±6.42)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CS評分、PAC-QOL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CCS評分、PAC-QOL評分比較[(),分]
注:CCS:Cleveland便秘評分,PAC-QOL:便秘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組別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值P值護理后46.21±6.42 50.63±6.61 3.288 0.001 CCS護理前23.11±3.27 23.08±3.43 0.043 0.965護理后8.72±2.06 10.37±2.35 3.620 0.001 PCA-QOL護理前106.46±10.46 105.79±11.04 0.302 0.763
老年人習慣性便秘與生活質量下降、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心腦系統疾病、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他疾病因素相關。老年人習慣性便秘可能會因過度用力排便致使原有冠心病的患者誘發心絞痛以及心肌梗死,高血壓患者發生腦血管意外;或是因腸腔內毒素過多吸收而發生頭痛、頭暈、食欲不振、失眠等情況,嚴重威脅其生命健康[12]。因此,及時通過治療和護理手段緩解便秘非常必要。中醫在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秘歷史悠久,具有豐富且寶貴的臨床治療和臨床護理經驗。中醫認為,由于老年人氣血陰陽虧虛而致腸道不能正常轉化糟粕,因此該病一般多為以虛證為主,虛實夾雜[13]。
目前臨床護理雖然可以通過改善患者飲食習慣、排便習慣等方式緩解其便秘癥狀,但該護理模式對其機體經絡、臟腑、氣血等方面的調節效果不明顯,導致護理效果受到局限。艾灸和耳穴壓豆是兩種中醫特色護理方式,艾灸主要通過純陽艾火刺激發揮作用,在調節氣血陰陽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耳穴壓豆主要通過刺激耳廓穴位發揮作用,在疏通經絡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14]。本次研究將艾灸與耳穴壓豆聯合常規護理應用于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護理干預中,結果顯示其排便間隔時長、糞便性狀改變、排便費力及總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單獨實施常規護理(P均<0.05),由此表明艾灸與耳穴壓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輕其臨床癥狀。分析原因,艾灸具有自動找病位和通經脈的雙重功能,艾火的連續燃燒和傳遞可通過穴位使艾火的純陽溫熱之氣由身體的皮膚表層通達體內,通達病位,打通阻塞,自動調節身體內部陰陽升降,從而達到相應的干預效果[15]。艾灸大腸俞穴、天樞穴可以疏通大腸腑氣、使津生而便通;艾灸支溝穴具有清大腸濕熱而通便的效果;艾灸氣海穴可以培元固本、補氣梳理腹中氣機;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調理腸胃、寬腸運便[16]。結合患者病情綜合艾灸上述穴位可以有效緩解排便費力、糞便性狀改變等臨床癥狀。在此基礎上配合耳穴壓豆護理,可以通過對直腸下段、皮質下等穴位進行干預,可共同發揮傳導糟粕、下氣潔臟腑通便、行氣推動大便排出、強化五臟六腑發揮通利大便等作用,繼而有效緩解各項臨床癥狀,減輕便秘嚴重程度。在本次研究中,對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實施艾灸與耳穴壓豆聯合常規護理后,其CCS評分為(8.72±2.06)分,PCA-QOL評分為(46.21±6.42)分,均低于常規護理的(10.37±2.35)分、(50.63±6.61)分(P均<0.05)。在謝卜超等[17]研究中,對肝郁氣滯型功能性便秘患者實施耳穴壓豆干預后,其PAC-QOL評分為(35.16±10.73)分,低于常規干預組的(42.37±11.56)分。本研究中PCAQOL評分與謝卜超的研究結果相似,兩組患者之間的個體差異導致兩項研究之間存在一定差異,結合上述兩項研究可見艾灸與耳穴壓豆聯合常規護理可以減輕其便秘嚴重程度。究其原因,對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實施艾灸和耳穴壓豆護理干預后,可以有效幫助其調節腸道的傳導功能,使其便秘得以解除,不僅可以減輕便秘嚴重程度,還可以避免因便秘對生活造成不良影響,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水平[18]。
綜上所述,對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實施艾灸與耳穴壓豆聯合常規護理可以有效減輕其臨床癥狀,減輕便秘嚴重程度,提高生活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