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潘麗珍,馬曉丹,吳芮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福建福州 350004
頜面部骨折根據骨折的部位可以分為下頜骨骨折、上頜骨骨折、鼻骨骨折、顴弓骨折,主要由外力作用所致,以交通事故傷最多,其中多發骨折的發生率高達57%~60%[1]。目前,手術是治療頜面部多發骨折的主要手段,但頜面骨折部位較為特殊,術后易出現吞咽困難、張口受限、咬合錯亂等問題,繼而延長了康復進程[2]。同時,頜面部多發骨折圍術期需要長時間禁食水,加之術中麻醉、術后疼痛等因素的影響,不僅加重了患者的機體應激反應,且給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3]。快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理念是由Kehlet提出的新型護理模式,其將患者的康復需求作為核心,通過循證醫學證據與多學科之間的協作關系不斷優化與改進圍術期處理措施,能夠改善手術創傷引起的身心應激反應,促進康復進程[4]。為了完善頜面部多發骨折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方案,本研究單純隨機選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間于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的頜面部多發骨折患者80例,探討基于FTS理念的圍術期護理取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單純隨機選取本院收治的頜面部多發骨折患者80例,使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25~64歲,平均(45.68±7.59)歲;致傷原因為交通傷32例,打擊傷6例,墜落傷2例。研究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26~64歲,平均(45.68±7.92)歲;致傷原因為交通傷31例,打擊傷7例,墜落傷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參照《口腔頜面外科學(第8版)》[5]中的頜面部多發骨折標準確診,且經CT、MRI等影像學檢查證實,具有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指征;除頜面部多發骨折及手術外無其他致痛源;生命體征平穩;患者溝通能力良好,可以獨立填寫問卷;研究方案已告知患者,并取得了同意權。
排除標準:合并軀體功能障礙者;既往有頜面部手術史者;營養不良者;合并免疫系統疾病或糖尿病者;凝血功能異常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患者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精神異常者。
對照組接受常規圍術期護理措施。①術前護理:采用口頭宣教等方式向患者講解頜面部多發骨折相關知識,例如:頜面部多發骨折原因、治療方法、指導患者進半流質、流質飲食、完善各項術前檢查;術后注意事項等;術前常規禁食水6~8 h;觀察患者是否張口受限、頜面部創口與頸部的腫脹情況,避免腫脹壓迫氣道而引起呼吸困難;及時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密切觀察創口有無活動性出血,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②術中護理:合理調節手術室內的濕度與溫度,用毛毯覆蓋非術區;密切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③術后護理:遵照醫囑使用鎮痛藥物對患者進行鎮痛;術后6 h內患者將頭偏一側,取低坡臥位;術后6 h適當攝入溫涼水;密切觀察創口出血量與滲出物性狀,注意明確出血性質;鼓勵患者盡早離床活動;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與飲食喜好制訂飲食方案,以高維生素、蛋白質且易消化的半流質或流質食物為主,之后逐漸過渡至普食,術后3個月內避免咀嚼過硬的食物。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FTS理念進行圍術期護理。
組建FTS理念護理小組,包括專科醫生(1名)、麻醉師(1名),負責制訂患者的手術與麻醉方案,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責任護士(1名)根據患者機體營養情況制訂術前與術后飲食方案;責任護士(1名)負責制訂患者的心理護理方案。
制訂FTS理念護理方案,小組成員收集患者的資料,提出待解決的問題,例如:頜面部多發骨折患者圍術期禁食水時間過長,易引起饑渴感與煩躁感;術中保暖不到位,可能出現寒戰、低體溫等問題;術后張口度較小,易發生張口受限。之后根據具體問題查閱相關文獻,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訂FTS理念護理方案,并對方案的真實性與可行性進行評估,經過2次及以上的優化與改進后應用于臨床。
實施FTS理念護理。(1)術前護理:①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分析患者心中的顧慮與負性情緒,對其表達的內容予以充分的尊重、理解,之后針對性地進行疏導與勸慰。同時,向患者講解成功康復的案例情況,提高手術信心,并注意在溝通過程中盡量使用“預期”“相信”“面對”等詞語,潛移默化地影響患者對于疾病的態度;②術前8 h禁食禁飲;③部分患者術后需要采取頜間結扎術,導致難以正常張口,給予患者進行口腔沖洗護理,以便保持口腔清潔,預防感染;④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調節、床上排尿等適應性訓練。(2)術中護理:①在常規術中保暖的基礎上使用加溫毯保溫,體溫<36℃時加溫,體溫恢復至37℃時停用,加溫沖洗液與輸入的液體均加溫至34℃~38℃;②合理控制輸液量與輸液速度,滿足患者最低有效灌注量,通常為20~40 gtt/min。(3)術后護理:①術后患者取低坡臥位,頭偏向一側,術后6 h后鼓勵患者進行床上自主運動,術后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②術后第7天開始進行張口功能訓練,即先用小角度的開口器,放在磨牙后側,患者逐漸適應后再增加開口器的角度。術后拔除牽引釘后(無牽引釘的患者術后30 d時)進行左右交替的張口訓練,每次增加1~2 mm,張口≥35 mm為達標,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訓練,5~6 min/次,10~12次/d。本組干預時間為30 d。
①心理狀況:使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價,量表包括焦慮HADS(Anxiety, A)分量表與抑郁HADS(Depressed, D)分量表,每個分量表評分范圍均為0~21分,共7個條目,分值越高說明焦慮、抑郁狀態越重。
②舒適度:使用舒適狀況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 GCQ)對兩組干預前后的舒適度進行評價,量表共30個條目,包括心理、生理、社會與環境4個維度,分值范圍為30~120分,分值越高說明舒適度越佳。
③張口度:使用張口器測量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后1個月時的張口度。
④護理滿意度:《頜面部多發骨折患者護理服務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量表包括護理效果、護理效率、主動服務意識、人文關懷4個方面,分值范圍為0~100分,其中≥90分為滿意,80~<90分為基本滿意,<8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為滿意與基本滿意的發生率之和。
數據使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以例數(n)和率(%)描述計數資料(護理總滿意率),行χ2檢驗;計量資料(心理狀況、舒適度、張口度)符合正態分布,以()描述,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HADS(A)、HADS(D)量表分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后,研究組HADS(D)、HADS(A)量表分值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較[(),分]
注:HADS(A):醫院焦慮抑郁量表焦慮分量表,HADS(D):醫院焦慮抑郁量表抑郁分量表。
組別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HADS(A)HADS(D)干預后7.05±1.47 10.80±1.65 10.732<0.001干預前12.90±1.79 12.87±1.92 0.072 0.943干預后7.08±1.00 9.52±0.95 11.188<0.001干預前14.50±1.08 14.52±1.14 0.081 0.936
干預前,兩組GCQ量表分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GCQ量表分值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分]
組別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干預前69.35±9.00 69.08±9.56 0.130 0.897干預后96.45±14.22 82.60±15.03 4.234<0.001
護理前,兩組張口度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張口度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張口度比較[(),mm]

表3 兩組患者張口度比較[(),mm]
組別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護理前20.65±5.85 20.60±6.00 0.038 0.970護理后1個月27.65±4.50 24.60±5.03 2.858 0.006
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頜面部多發骨折是口腔頜面的常見骨折類型,由于頜面部組織結構較為復雜,加之具有豐富的血液供應,所以骨折后易影響咬合關系、吞咽功能、開口度,不僅影響了患者的面部美觀度,且降低了生活質量[6]。目前,手術是治療頜面部多發骨折的主要手段,但常規圍術期護理模式主要將遵醫囑診療與病情監護作為服務的重點,缺少對患者的身心康復效果的充分關注[7-8]。因此,探尋合理的圍術期護理模式保障頜面部多發骨折患者的預后十分必要。
FTS理念屬于新型的康復干預模式,以循證醫學作為導向,利用多學科協作關系對圍術期處理措施進行優化與改進,以期抑制手術所致的應激反應,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9]。有研究發現,頜面部多發骨折后患者容貌、吞咽功能、發音功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加之懼怕手術痛苦,以及對于預后的擔憂,極易產生不良心理狀況[10-11]。本研究發現,干預后研究組HADS(D)、HADS(A)量表分值較對照組低(P均<0.05)。結果說明,FTS理念不僅關注患者的生理功能康復,且通過情緒疏導、心理暗示、案例激勵等方式能夠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強化其康復信心,為后續治療及康復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干預后研究組GCQ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在FTS理念中,術前掛瓶500 mL的5%葡萄糖或500 mL的鈉鉀鎂鈣葡萄糖可以緩解患者胃腸不適感,增強手術的耐受性;適應性訓練能夠幫助患者提前適應術后不適癥狀,緩解呼吸、進食等問題對于術區的影響[12];術中加強保暖與液體管理可以保持體溫的穩定性,預防寒戰與低體溫等問題[13];術后縮短禁食水時間能夠加強代謝功能,聯合早期活動進一步促進了胃腸道恢復,穩定體內循環狀態[14]。因此,相較于常規圍術期護理措施,FTS理念通過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支持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保障其就醫質量。
張口困難是頜面部多發骨折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一旦發生很難逆轉,且張口功能受限能夠影響患者的正常飲食,給其口腔功能與自我形象均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15-16]。學者喻磊等[17]研究發現,采用FTS理念進行護理的30例頜面部骨折手術患者護理后1個月時的張口度為(27±5.8)mm高于常規護理組的(24±4.9)mm(P<0.05)。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結果相近,研究組護理后1個月張口度指標為(27.65±4.56)mm,高于對照組的(24.60±5.03)mm(P<0.05)。結果說明,FTS理念將頜面部多發骨折患者的張口訓練作為重點的康復單元,可以循序漸進地加強其肌肉、關節的活動度,增加張口度,預防張口困難。此外,學者王瓊波等[18]對68例頜面部多發骨折患者應用了基于FTS模式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本組對圍術期于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評價結果為95.59%,較常規護理組的85.29%高(P<0.05)。本文研究中,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7.50%,較對照組的80.00%高(P<0.05)。可見,FTS理念對常規護理內容進行了人性化的改進與優化,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身心狀態的恢復,繼而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采用FTS理念對頜面部多發骨折患者的圍術期護理進行優化與改進后,能夠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況,促進張口度恢復,且提高了舒適度與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