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艷鳴 肖萍



【摘要】 目的 通過調查家長對小兒手足口病防控知識認知狀況,為有效開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自擬調查問卷調查138名小兒家長對手足口病防控知識的認知、態度和行為狀況。結果 家長對手足口病防控知識知曉率偏低,家長防控疾病態度較為良好,日常生活健康行為形成率有3項在90%以上。而不同文化程度家長在主要癥狀、傳播途徑、家庭預防手足口病方法知曉率、消毒態度、餐具清洗、消毒行為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家長學歷越高,意識則更強一些。結論 應向家長大力普及手足口病防控知識,使家長改變不良衛生習慣,宣教中應注重個體差異,采取多樣化的宣教活動以提高宣教效果。規范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工作,開展傳染病防控培訓和考核,與教育、衛生等多部門聯防聯控,必要時采取隔離病例、關班、消毒等措施。
【關鍵詞】 手足口病;疾病防控;認知行為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5-0001-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725.1
手足口病是臨床兒科常見傳染病之一,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主要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皰疹或潰瘍,對小兒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影響[1-2]。該病傳播速度快、感染性強,往往會引起小兒家長的恐慌[3]。2018年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的預警通知》,要求開展重點場所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控,并積極進行疫苗接種,定期進行疫情監測研判,積極宣傳和普及防控知識。小兒家長對手足口病防控知識的了解及日常健康行為狀況,將會直接影響本病防控工作的開展[4]。本研究通過調查小兒家長對手足口病防控知識的認知、態度和行為,為進一步開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據,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人民醫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就診的2~5歲手足口病患兒家長138名,男性54名(39.13%),女性84名(60.87%);年齡24~41歲,平均年齡(31.01±5.21)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名(17.39%),高中或中專74名(53.62%),大專及以上40名(28.99%);城鎮戶口,88名(63.77%),農村戶口50名(36.23%);職業,商業、服務業人員45名(32.61%),專業技術人員26名(18.84%),其他勞動者67名(48.55%)。
1.2 調查方法
采用自擬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主要調查內容包括家長一般情況、對手足口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手足口病的態度和健康行為情況。調查人員均經過專業培訓,現場直接詢問小兒家長后填寫問卷。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足口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小兒家長均聽說過手足口病,總知曉率為100%,小兒家長對易感人群和主要癥狀知曉率較高,對有無手足口病疫苗和傳播途徑知曉率較低。不同性別家長對手足口病防控知識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文化程度家長對手足口病主要癥狀、傳播途徑、家庭預防方法知曉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家長學歷越高,知曉率相對較高,見表1。
2.2 家長對小兒手足口病防控的態度
80%以上的小兒家長認為應該消毒,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接觸手足口病患兒。不同性別家長對小兒手足口病疾病的防控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文化程度家長在是否應該消毒這一問題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學歷人員態度明顯積極,見表2。
2.3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行為情況
家長日常生活健康行為形成率中有3項在90%以上。不同性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健康行為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文化程度家長對兒童餐具使用前后進行清洗、消毒這一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疾病,引發手足口的腸道病毒最常見的是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16型。臨床表現主要為口腔局部疼痛,會出現較多的小皰疹或者小潰瘍,伴有厭食癥狀,手心、足心部位也可出現相應的皮疹[5]。兒童是手足口病易感人群,少數患兒可引發腦炎、肺水腫、心肌炎等嚴重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甚至出現死亡。近年來,手足口病發病率在亞太地區呈上升趨勢,2008年,我國衛生部將該病納入法定丙類傳染病管理。由于小兒自身免疫力較低,無自理能力,依賴性強,需要家長照料,家長對這一疾病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是防控的關鍵。
3.1 家長防病知識認知有待提高
研究調查顯示,家長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識的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特別是在有無手足口病疫苗、傳播途徑和家庭預防手足口病方法方面,知曉率均在65%以下,提示今后防控知識宣傳應側重手足口病疫苗、傳播途徑和家庭預防手足口病方法等內容。本研究中家長對手足口病主要癥狀、傳播途徑的知曉率高于龐文簫等[6]的研究,易感人群和有無手足口病疫苗知曉率低于龐文簫等的研究。同時家長的文化程度越高,對疾病防控知識認知水平就越高,主要是由于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長知識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越強,不同文化程度家長在疾病主要癥狀、傳播途徑、家庭預防手足口病方法知曉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家長對手足口病防控知識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為此應該向家長普及手足口病防控知識,使其了解疾病傳播途徑和家庭預防措施等方面的內容,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此外,在進行基本防控知識的宣傳時應該因人而異,尤其是對于低文化水平的家長,應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知識,加強對疾病認識知識教育,提高家長的認知水平,并糾正認知上的錯誤,以降低小兒手足口病的感染率。
本研究調查顯示,家長防控疾病的態度良好,有80%以上家長認為應該消毒,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接觸患兒,唐馳等[7]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83.74%的家長有消毒意識,95.09%家長認為不應接觸患手足口病小兒高于本研究的84.78%。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行為形成率中,有3項在90%以上,而在良好的洗手習慣、生熟食品分開放置這些健康行為方面還有待加強。不同文化程度家長在消毒態度、餐具的清洗、消毒行為上存在明顯差異,提示家長防病行為總體較積極,但針對文化程度低的家長應強調環境物品衛生消毒的重要性。徐慧蓉等[8]研究認為,除了文化程度對家長知識得分有明顯影響外,還發現居住地和職業也會對家長知識得分有影響。為此,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要積極發揮家長的作用,在醫院或社區醫療機構采取多樣化的宣傳教育活動,如發放宣傳手冊、提供熱線咨詢電話、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觀看疾病有關知識的視頻等[9],將疾病情況及預防措施內容傳播給家長,讓家長主動參與到防控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切斷手足口病傳播途徑,以有效預防和控制小兒手足口病的發生和發展。
3.2 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工作需規范
在手足口病防控中,托幼機構這一兒童集中場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疾病管理和預防工作達不到要求,就容易導致流行病蔓延,影響幼兒的學習與健康。做好托幼機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除了協同家長應對手足口病外,還應與教育、衛生等多部門聯防聯控。根據衛生部《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的要求,托幼機構在達到暴發疫情標準時,經相關部門的風險評估和指導后需關班或關園,隔離治療病例,直至癥狀消失后1周[10]。加強晨檢,對發現有可疑癥狀的幼兒及時隔離,加強園區消毒并開窗通風。區疾控中心實時掌握托幼機構疫情動態,對教職員工開展崗前培訓,并結合流行特征開展傳染病防控培訓和考核;結合當地流行情況,在流行前期加強對托幼機構疾病防控的督導,主要內容包括班級規模配置、班內水龍頭達標情況、餐具消毒情況、衛生間配置達標情況、傳染病登記情況、缺勤缺課追蹤工作等[1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院要指導居家患兒家長密切關注患兒病情變化,避免與其他小兒接觸,并負責對居家治療的患兒進行隨訪及相關消毒工作,及時了解患兒的病情進展。
參考文獻
[1] 秦涌,劉麗珺,漆琪.四川省巴中地區2016—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分布調查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20,49(1):121-124.
[2] 朱萌,徐偉,柴紅靜.基于五運六氣理論探討棗莊地區手足口病的發病規律[J].光明中醫,2022,37(10):1700-1703.
[3] HE X C,ZHANG M M,ZHAO C,et al.From monovalent to multivalent vaccines,the exploration for potential preventive strategies against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J].Virol Sin,2021,36(2):167-175.
[4] CHEN M Y,HE S Z,YAN Q,et al.Sporadic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cases associated with non-C4 enterovirus 71 strains in Xiamen,China,from 2009 to 2018[J].Arch Virol,2021,166(8):2263-2266.
[5] QI H C,CHEN Y,XU D L,et al.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the incidence of childhood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analyzed by DLNMs-based time series approach[J].Infect Dis Poverty,2018,7(1):77-86.
[6] 龐文簫,張朝勇,藍英,等.2018年至2019年成都地區1 976例手足口病患兒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征[J].中華傳染病雜志,2020,38(9):575-577.
[7] 唐馳,潘利花,梁長威,等.南寧市5歲及以下兒童家長對手足口病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及其影響因素[J].廣西醫學,2020,42(2):180-184.
[8] 徐慧蓉,楊璐,楊思敏,等.門診健康教育對居家隔離手足口病患兒家長認知行為和心理健康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0,40(7):1808-1814.
[9] 張曉瑩,劉娟.視頻健康教育聯合簡易游戲對學齡前期手足口病住院患兒疾病認知水平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21,38(2):289-291.
[10] 葉新,何劍峰,孫立梅,等.廣州市3歲及以下兒童監護人腸道病毒71型認知及其滅活疫苗自費接種意愿調查[J].疾病監測,2017,32(3):252-257.
[11] ZHANG X X,XU C D,XIAO G X.Space-time heterogeneity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its potential driving factors in Henan,China[J].BMC Infect Dis,2018,18(1):638.
(編輯:郭曉添)
作者簡介:譚艷鳴,女,碩士,副主任醫師。
通信作者:肖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