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慧慧 劉苗苗 王云鳳



【摘要】 目的 探討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隔藥餅灸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湖口縣中醫醫院2021年6月—2022年8月期間收治的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采用的治療方法分別為火龍罐治療、隔藥餅灸治療,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較高(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明顯較低(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較對照組的26.67%低(P<0.05)。結論? 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隔藥餅灸治療的療效較顯著,在改善臨床癥狀、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均有顯著作用,可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功能性便秘;隔藥餅灸;中醫證候積分;不良反應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5-0130-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256.35
功能性便秘是消化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若未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不僅會加重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還會增加結腸黑便、憩室病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目前西醫主要采取滲透性瀉藥、促動力藥等改善腸道微生態,加快腸道蠕動,以減輕功能性便秘相關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雖然西藥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臨床癥狀,但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藥物的依賴性較強,容易出現停藥復發的情況,長期療效不佳。與西藥治療相比,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可以依照疾病的主證和次證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相關研究指出[1],火龍罐治療可以明顯減輕臨床癥狀,降低復發風險,療效顯著。然而,隨著治療周期的不斷延長,長期使用火龍罐治療會在一定程度上損耗人的正氣,部分患者會出現怕冷、氣虛、陽虛、神疲乏力等不良情況,導致預后效果并不理想。與火龍罐治療相比,隔藥餅灸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發揮穴位、艾灸和中藥的功效,在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和疼痛程度、提高治療依從性、改善預后和生活質量等方面均有顯著作用。為進一步探討功能性便秘采用隔藥餅灸治療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了60例患者進行療效觀察,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使用隨機數表法將湖口縣中醫醫院2021年6月—2022年8月期間收治的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為33~65歲,平均年齡(45.78±5.63)歲;病程7個月~5年,平均病程(1.86±0.52)年;排便間隔時間3~8 d,平均間隔時間(6.21±0.88)d。觀察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45.83±5.68)歲;病程為8個月~5年,平均病程(1.92±0.57)年;排便間隔時間3~9 d,平均間隔時間(6.25±0.81)d。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屬于骨折長期臥床導致的功能性便秘;(2)根據《功能性便秘診療指南》[2]的相關診斷標準,均存在排便費力、肛門直腸存在明顯堵塞感或梗阻感、排便為硬糞或干球糞、每周的排便次數不超過3次的臨床癥狀;(3)根據《便秘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均以排便艱澀難解、大便秘結不通為主證,以小便清長、四肢不溫、食欲不振、腰膝酸軟、腹中隱痛為次證,舌象以舌淡、苔白為主,脈象為細弱或沉細;(4)本次研究前2周并未服用過輔助排便的藥物;(5)研究對象均具有正常的認知功能。
排除標準:(1)本次研究前1個月服用過胃動力藥物者;(2)存在嚴重出血性疾病者;(3)心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4)存在腸道器質性疾病者;(5)有嚴重精神疾病,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火龍罐治療。開始操作前,需告知患者主要的治療穴位,詳細檢查火龍罐的罐口及罐體,確認完好后再操作,還需確認艾條能均勻且充分燃燒。輔助患者取臥位,將施罐位置暴露出來,并將蘄艾精油涂抹在相應的皮膚處,同時將床面高度調整到與醫護人員的髂嵴平行。操作時需根據患者的反饋合理控制操作強度,由輕到重,以患者能接受的強度為準,不可使用暴力。將艾柱插在火龍罐內,壓實后均勻點燃,隨后將罐體朝下,使艾煙向下。治療過程中需重點關注罐口的溫度是否合適,確定并未出現破裂情況,若罐體溫度過高,可放入罐座中冷卻幾秒后再使用。以天樞穴作為中心穴位來回推罐施灸,治療時間為20 min,以微微出汗、皮松毛空為宜。
觀察組采用隔藥餅灸治療。在治療前,將10 g大黃、10 g香附和10 g川芎磨成藥粉,隨后將藥粉做成直徑為8 cm、厚度為2 cm的圓形藥餅,并用牙簽戳若干個孔備用。還需使用艾絨制作若干高和直徑均為1 cm的圓錐形艾柱。輔助患者取仰臥位,叮囑患者放松身體,將神闕穴充分暴露。常規消毒后,將圓形藥餅放在神闕穴,將切碎的生姜末放在藥餅中間,并把圓錐形艾柱放在藥餅上,隨后點燃。待艾柱燃燒完后,及時更換新的艾柱繼續燃燒,灸的時間為30 min。在艾柱燃燒過程中,醫護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的耐受狀態,若患者主訴灼熱難以忍受,需暫時移開艾柱或更換新的艾柱進行燃燒。每次治療共燃燒3個艾柱。2組均隔天治療1次,3次/周,1周/療程。2組以治療1個療程為評估的時間節點,在持續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其各項指標。
1.3 評價標準
(1)對比2組臨床療效。療效評價標準為:治療3個療程后,排便次數正常,且排便時間明顯減少,排便費力程度顯著降低,所排出的大便量正常、質軟,則為顯效;若排便時間和費力程度等情況均能得到明顯改善,且對其日常生活并未產生明顯影響,則為有效;若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則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比較2組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根據《便秘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的相關內容,中醫證候可分為主證大便艱澀不通和次證口淡不渴、面色晄白、四肢不溫、小便清長,所有證候均按照無、輕度、中度和重度4個等級進行評分,主證4個等級的評分分別為0分、2分,4分和6分,次證4個等級的評分分別為0分、1分,2分和3分,中醫證候積分與臨床癥狀成正比。
(3)比較2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皮疹、腹瀉、嗜睡、腹部痙攣等均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6.67%,較對照組的80.00%高(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大便艱澀不通、口淡不渴、面色晄白、四肢不溫和小便清長的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療程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上述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明顯較低(P<0.05),見表2。
2.3 2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較對照組的26.67%低(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習慣發生改變,功能型便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并未明確功能性便秘的具體發病原因,大多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與患者自身不良的飲食習慣、排便習慣、運動量不足等均有密切關系。對于功能性便秘癥狀較輕者,臨床提倡通過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定期進行體育鍛煉、自主進行排便訓練等方式改善癥狀。若癥狀始終得不到有效改善,且伴隨嘔吐、便血、直腸出血、腰腹部疼痛等情況時,需通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進展。西藥治療可以作用在人體的腸壁平滑肌上,通過刺激平滑肌收縮的方式加快腸道蠕動,促使糞便排出。然而部分患者采用西藥治療時,容易出現頭暈、腹瀉、腹部痙攣等不良反應,安全性得不到充分保障。因此,尋找一種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療方式對于提高功能性便秘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中醫學的不斷發展,中醫治療憑借經絡調理、辨證論治的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中,且大多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療效,得到了臨床的認可。中醫認為,功能性便秘屬于“便秘”的范疇,其病因與情志失調、飲食不節、陰寒內盛等密切相關,因此治療的重點在于益氣生津、潤腸通便、溫里散寒、疏通經脈[4]。中醫理論認為,隔藥餅灸可以通過刺激穴位的方式調節人體的生理機制,維持機體的陰陽平衡,疏通身體脈絡,進而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發現,火龍罐治療與隔藥餅灸治療相比,隔藥餅灸治療功能性便秘的臨床效果更顯著。分析原因為隔藥餅灸選取的神闕穴與人體的五臟六腑之間有極為密切的關系,該穴位可以治療泄瀉、便秘、腹脹腸鳴,具有潤腸通便、益氣生津的功效,將它作為治療的主穴位,可以有效調節機體臟腑功能,提高中藥治療的效果。隔藥餅灸治療充分結合了灸法、藥物和腧穴的作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藥餅溫熱、散寒、通便的功效,確保藥物可以充分散發到患者體內,進而提高臨床治療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發現,與火龍罐治療相比,隔藥餅灸治療能明顯降低功能性便秘的中醫證候積分,改善其臨床癥狀。彭薪穎等[5]在研究中比較慢傳輸型便秘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和隔藥餅灸治療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隔藥餅灸治療患者的中醫便秘積分明顯低于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慢傳輸型便秘采用隔藥餅灸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中醫證候。目前醫學上關于隔藥餅灸治療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研究較少,本研究的對象與治療方法和既往研究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同樣提示隔藥餅灸在改善便秘癥狀上有較好的輔助效果。分析原因,隔藥餅灸治療中的藥餅含有大黃,該中藥具有逐瘀通經、利濕退黃、清熱瀉火的功效。現代藥理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大黃可以加快消化液的分泌,促進胃腸蠕動,推動排便盡快恢復通暢[6]。藥餅中,香附具有調經止痛、理氣寬中、疏肝解郁的功效[7],川芎具有祛風止痛、活血行氣的功效。在隔藥餅灸治療的過程中,上述藥物配合生姜末使用,不僅可以調和大黃、香附和川芎的藥性,還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溫里散寒的功效,在改善大便艱澀不通等癥狀上有顯著作用。除此之外,艾柱中的艾絨成分可以加快機體的新生代謝,推動人體內濕氣和寒邪的排出,且在藥餅上燃燒過程時可以發揮通絡止痛、行氣活血、溫經散寒的功效。綜合上述分析可知,隔藥餅灸可以有效調節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臟腑功能,疏通經絡,進而改善排便困難、排便次數少等臨床癥狀。
功能性便秘在中醫治療的過程中需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火龍罐治療是集拔罐、艾灸、刮痧為一體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具有較好的治療性和舒適性。對于功能性便秘患者而言,其治療周期相對較長,長期的火龍罐治療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其皮膚狀態,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本研究發現,與火龍罐治療相比,隔藥餅灸治療能顯著降低功能性便秘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原因,隔藥餅灸是中醫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灸法,充分結合了臍療和灸法的優勢,具有協調臟腑、通調氣血、溫經通絡、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等功效。該治療方法的刺激性較小,藥性較為溫和,操作較為簡單、便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對人體皮膚的刺激,減少皮疹、過敏等不良情況的發生。隔藥餅灸的藥餅韌性較大,可以有效控制艾柱燃燒的熱度,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治療依從性,還可以確保藥效能溫和滲透到體內,從而減小腹瀉、腹部痙攣等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隔藥餅灸中的藥物成分不經過人體的肝臟和消化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藥物對人體胃腸道的刺激,進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安全性較高[8]。
綜上所述,隔藥餅灸治療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效果較理想,有利于改善其中醫證候積分,減輕其臨床癥狀,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較高,可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崔冬雯,劉偉承.劉偉承火龍罐輔治老年性便秘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1,37(4):640-641.
[2] 王垂杰.功能性便秘診療指南[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7):127-128.
[3] 張聲生,沈洪,張露,等.便秘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J].中醫雜志,2017,58(15):1345-1350.
[4] 呂倩,劉同亭,趙禎.中醫治療功能性便秘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20(10):203-205.
[5] 彭薪穎,夏平,王文華,等.隔藥餅灸對慢傳輸型便秘患者體內促炎-抗炎系統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20,28(5):378-382.
[6] 潘玉霞.大黃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1,36(6):20-22.
[7] 候雯,徐建.中藥香附在人體不同生理系統中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四川中醫,2022,40(1):213-216.
[8] 賈寧,楊嘉恩,劉億托,等.隔藥餅灸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GAS、MTL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醫外治雜志,2020,29(5):10-11.
(編輯:張興亞)
作者簡介:屈慧慧,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