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平均發病年齡及其變化趨勢。方法 回顧性分析云南省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腫瘤科1999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53例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患者,按確診時間將入選患者劃分為6組,1999—2000年為1組,2001—2003年為2組,2004—2006年為3組,2007—2009年為4組,2010—2012年為5組,2013—2015年為6組。統計各組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各時間段確診病例數,對其平均發病年齡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平均發病年齡的變化趨勢。結果 云南錫礦礦工中,符合職業性肺鱗癌診斷標準的患者共有253例,其中女性3例,占比1.19%,男性250例,占比98.81%。253例患者年齡為37~91歲,中位發病年齡為70歲,平均發病年齡(68.37±8.33)歲。2001—2003年有63例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患者,占比最高,為24.90%。各組患者發病年齡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未見前移與后移變化,平均發病年齡趨勢保持穩定。
【關鍵詞】 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癌;肺鱗癌;發病年齡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5-0007-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734.2
云南錫礦礦工為全球范圍內職業性肺癌相關研究較全面的一個特殊群體。云南錫礦為全球性著名錫生產與加工基地,位居全球錫行業排行榜首位,歷史悠久。諸多研究認為,職業環境暴露為職業性肺癌的重要誘因[1-3]。云南錫礦礦區與冶煉工廠主要位于云南省個舊市,個舊市因此被譽為“錫都”。云南錫礦規模龐大、礦工人數眾多以及職業環境暴露時間較長,導致云南錫礦礦工的職業性肺癌發病率與死亡率均較高。云南錫礦礦工以男性為主,因此職業性肺癌的男性比例達99%左右。20世紀50年代以后,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癌的發病年齡出現后延趨勢[4]。既往對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流行病學、病因學、臨床治療、預后水平、預防方案等方面,對于其病理分型的研究相對較少[5-7]。近10年關于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癌的研究報道較少,且對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發病年齡趨勢的研究尚有不足[8-10]。本次回顧性研究對云南省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原云錫職工醫院)腫瘤科1999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患者資料進行分析,以明確錫礦礦工中職業性肺鱗癌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的變化趨勢,為今后職業性肺鱗癌患者的防治提供量化參考,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云南省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原云錫職工醫院)腫瘤科1999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患者資料。云南錫礦礦工中,符合職業性肺鱗癌診斷標準患者共有253例,其中女性3例,占比1.19%,男性250例,占比98.81%。
納入標準:云南錫礦礦工;下坑職業工齡≥10年或冶煉職業工齡≥10年或下坑+冶煉職業工齡≥10年的患者;經組織病理學或細胞病理學診斷確診為肺癌的患者;肺癌確診時間在1999年1月—2015年10月的患者;病理分型為肺鱗癌的患者;在本院的相關資料完整的患者。
排除標準:云南錫礦非礦工肺癌患者;下坑職業工齡<10年或冶煉職業工齡<10年或下坑+冶煉職業工齡<10年肺癌患者;肺癌確診時間不在1999年1月—2015年10月的患者;其他病理分型的肺癌患者;有家族惡性腫瘤病史的患者;合并其他肺疾病、先天性呼吸道、肺生理解剖異常的患者。
1.2 方法
統計入選患者的性別和年齡,按確診時間將入選患者劃分為6組,1999—2000年為1組,2001—2003年為2組,2004—2006年為3組,2007—2009年為4組,2010—2012年為5組,2013—2015年為6組。統計各組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3.0軟件作為統計學處理工具,多組計量數據對比采用ANOVA分析,兩兩對比采用LSD-t檢驗,數據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各組病例占比
2001—2003年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為63例,占比最高,為24.90%;1999—2000年共51例,占比20.16%;2004—2006年共42例,占比16.60%。2003年后,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發生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見表1。
2.2 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各組患者發病年齡對比
253例患者年齡為37~91歲,中位發病年齡為70歲,平均發病年齡為(68.37±8.33)歲。各組患者發病年齡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發病年齡趨勢見圖1。
3 討論
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究發現我國云南錫礦礦工的職業性肺癌發病率處于偏高水平。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對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癌進行了流行病學、病因學、防治方案等全面研究。研究發現,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癌的致病誘因與氡、砷暴露相關,以氡暴露為主,矽肺、慢性支氣管炎、吸煙、年齡等因素亦與職業性肺癌的發生具有明確相關性。礦內粉塵吸入后與礦工支氣管黏膜上皮組織直接接觸,從而致使上皮細胞為主來源的肺鱗癌占比較高。20世紀70—80年代,我國對工人的職業防護、環境防護等措施不斷完善。2002年5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將礦工職業保護立法化。
非錫礦礦工的普通人群肺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病隨年齡增加而升高,65~75歲為普通人群肺癌的高發年齡階段,75歲以上的普通人群中肺癌發病率降低。近年來,我國普通人群中的肺癌發病年齡出現逐漸升高趨勢。目前云南錫礦礦工中肺鱗癌的發病率仍高于普通人群。職業性暴露成為職業性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職業性肺癌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可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1]。云南錫礦礦工職業肺鱗癌主要是由于支氣管黏膜柱狀上皮細胞受到氡、砷等物質長期慢性刺激,誘發組織損傷、基底細胞鱗狀化生、纖毛功能降低、不典型增生以及成熟不全等導致的。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1999年1月—2015年10月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共253例,以男性為主。這一性別特征主要與礦工職業性別特征相關。在253例患者中,2001—2003年確診病例占比24.90%,提示2003年后云南錫礦礦工中職業性肺鱗癌的發病率有所降低,但其統計學意義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明確。1999—2000年確診病例占比20.16%,2001—2003年確診病例占比24.90%,2004—2006年確診病例占比下降到了16.60%,2007—2009年確診病例占比持續下降到14.62%,2010—2012年確診病例占比下降至13.04%,2013—2015年確診病例占比降至10.67%。由此發現,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確診病例占比于2003年前呈持續升高趨勢,2003年成為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確診病例數的頂點,隨后開始逐漸下降,2003—2015年始終保持下降趨勢。云南錫礦礦工受到工作環境致癌因素的影響,極易刺激支氣管黏膜上皮,且以直接接觸的形式進行表現,從而造成上皮來源的鱗癌所占比較高。我國自2002年5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隨著我國對錫礦工人職業環境及個人等采取防護措施,云南錫礦企業積極依法研究相關職業防護措施并逐步實施,職業防護措施應用從2003年末開始逐漸顯現對云南錫礦礦工的職業肺疾病保護效果,因此2003年成為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確診病例數的重要轉折點,2003年后確診病例占比穩步下降。云南錫礦企業從2003年開始不斷完善、更新職業防護措施與相關設備、器材,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使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確診病例逐年下降,且一直保持這種良好態勢。
本次研究將1999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患者按時間先后順序劃分為6組,經對比發現,不同時間段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平均發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癌病例平均發病年齡無前移和后移變化。通過繪制發病平均年齡趨勢圖可見,2013—2015年平均發病年齡有所下降。雖然目前資料顯示尚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但若這一趨勢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持續發展可能出現錫礦礦工的職業肺鱗癌發病年輕化趨勢。一旦出現職業肺鱗癌發病年輕化趨勢,會對礦工的健康水平、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不利影響。這一情況值得引起關注,應對礦工中職業性肺鱗癌的發病年齡進行重點監測,通過專業防護積極控制發病年輕化趨勢。
以上研究結果表明,云南錫礦礦工職業防護水平可直接影響肺癌發生率,應注意患者肺癌的發生與其年齡、從業時間具有密切關系。隨著礦工從業時間的延長,其吸入粉塵量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累積。吸入粉塵對患者的肺上皮細胞造成刺激后,可導致其肺內上皮細胞發生炎癥反應,而長期炎癥反應則為肺組織、細胞癌變的重要基礎。對礦工作業環境與職業防護的改善是提高礦工肺與呼吸道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礎。定期為一線礦工開展專項健康檢察,及時發現相關癥狀,給予對癥干預,是預防肺鱗癌發生的重要手段。云南錫礦企業有必要在礦工職業防護方面提供足夠的資料保障,從資金、知識、設備等多方面給予支持,有效保障礦工身體健康,預防肺鱗癌的發生。目前對于早期肺部異常的礦工,可于早期給予營養支持、運動療法,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小容量肺部灌洗等措施將積聚于肺內的有害物質、絕大部分的粉塵、巨噬細胞與炎癥分泌物、致纖維因子等排出體外,有效提高肺與呼吸道的清除功能,預防肺部組織損傷,從而預防或延緩肺鱗癌的形成。組織錫礦礦工定期進行專項體檢,盡早診斷、盡早治療,是預防錫礦礦工肺鱗癌形成與進展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雖然大部分錫礦礦工均于醫院進行有效診斷及治療,但小部分于其他醫院進行診療,使得部分病理缺失,使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后續研究中,需繼續對曠工展開篩查,提高數據準確度。
綜上所述,云南錫礦礦工職業性肺鱗癌患者以男性為主,主要是由于云南錫礦礦工從業者以男性為主;云南錫礦企業通過積極的職業防護使云南錫礦礦工中肺鱗癌的發生率得到一定控制,但云南錫礦礦工中肺鱗癌發生率仍高于普通人群;定期體檢、盡早發現相關癥狀并給予對癥治療,是預防或延緩肺鱗癌發生的重要措施。雖然目前礦工中肺鱗癌發生年齡以老年人為主,但應采取積極措施預防礦工中肺鱗癌發病的年輕化。
參考文獻
[1] 楊秋月,王海椒.木粉塵職業暴露與肺癌關系病例對照研究的Meta分析[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8,35(3):266-271.
[2] 龐麗娟,楊麗莉,高麗蕙,等.氯甲醚和雙氯甲醚所致肺癌的職業病診斷案例分析一例[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9,37(5):382-383.
[3] 宋平平,孫曉偉,張松泉,等.石棉致職業性腫瘤30例臨床分析[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20,38(9):693-695.
[4] 鄭倩玲,夏麗華,胡世杰,等.廣東省新發職業性肺部腫瘤診斷探討[J].中國職業醫學,2019,46(6):678-683.
[5] 王家祝,刁先民,康真,等.云南個舊錫礦工人職業相關肺癌病理變化及97例鱗癌治療與生存[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7,38(4):52-57.
[6] 劉合祥,歐陽剛.胸水脫落細胞DNA含量及VEGF表達評定對肺鱗癌胸腔積液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9,26(1):32-36.
[7] 朱秋鴻.某企業氯甲基化作業工人職業性肺癌調查分析[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18,31(2):126-128.
[8] 郝杰,姜霞,古曉娜,等.鈾礦工氡職業暴露與肺癌風險:巢式病例-對照研究[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8,35(6):485-488.
[9] 魏金玉,劉洋.2019年重慶市江北區重點職業病監測與職業健康風險評估[J].職業與健康,2020,36(20):2759-2762,2767.
[10] 李斌,鄒觀湘,匡佳佳,等.衡陽市2006至2017年新發職業病情況分析[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9,37(3):194-197.
[11] 李娜,周寶森,李雪蓮.焦爐逸散物所致職業性肺癌死亡危險的Meta分析[J].腫瘤防治研究,2019,46(9):835-840.
(編輯:張興亞)
作者簡介:刁先民,男,碩士,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