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藥洗浴聯合小兒推拿治療嬰幼兒脾虛濕蘊型濕疹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玉山縣中醫院收治的92例脾虛濕蘊型濕疹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洗浴組和聯合組,洗浴組46例予以中藥洗浴治療,聯合組42例在洗浴組的基礎上予以小兒推拿治療。觀察2組患兒臨床療效、皮損面積大小、皮損形態、瘙癢嚴重程度評分以及復發情況。結果 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洗浴組(P<0.05);治療前2組患兒皮損形態、皮損面積大小以及瘙癢程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兒皮損形態、皮損面積大小以及瘙癢程度均下降,且聯合組均低于洗浴組(P<0.05);進行為期2個月的隨訪,聯合組復發3例,復發率為3/43(4.65%),洗浴組復發7例,復發率為7/36(19.44%),聯合組復發率低于洗浴組(P<0.05)。結論 對脾虛濕蘊型濕疹患兒予以中藥洗浴聯合小兒推拿治療可更好地減輕臨床癥狀,提高療效,且患兒的復發率更低。
【關鍵詞】 濕疹;脾虛濕蘊型;小兒推拿;中藥洗浴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5-0113-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272
濕疹是一種由內分泌疾病、營養障礙、慢性感染和食物過敏等多種因素導致的慢性炎癥性瘙癢性皮膚病,以皮膚瘙癢、紅斑和粟粒樣大小的丘疹為主要癥狀[1]。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濕疹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小兒是該疾病的高發群體,并且該病瘙癢劇烈、病程反復、纏綿難愈等特點導致患兒常出現抓撓、哭鬧等反應[2]。近代中醫根據癥狀體征將該疾病歸屬于“瘡”“癬”“風”范疇。《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痛癢瘡,皆屬于心;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指出皮膚病雖表現在外,但與心脾關系密切。《醫宗金鑒·血風瘡》中“濕瘡可因外受風邪入侵,內襲于腠理肌膚,郁結于肺經,加之平素肝脾二經濕熱偏盛,以使周身發而為瘡”,提及平素濕熱體盛,外受風邪,客于肌表,從而發病。《瘍科心得集》中“濕毒瘡……此因脾胃虧損,濕熱下注,以致肌肉不仁而成”,提出脾胃虧損,運化功能失調在濕疹發病中的重要作用[3]。由苦參、蒼術等方劑組成的中藥洗劑借助藥物產生的熱效應通達皮膚腠理,從而發揮功效[4]。但是臨床實際運用發現,單一使用中藥洗浴患兒病情恢復緩慢[5]。推拿是中醫常用的外治法,運用不同的推拿手法作用于機體的不同部位而發揮相應的功效。本研究以2021年7月—2022年9月玉山縣中醫院收治的92例脾虛濕蘊型濕疹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中藥洗浴聯合小兒推拿治療嬰幼兒脾虛濕蘊型濕疹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1.1.1 中醫診斷標準
符合脾虛濕蘊型濕疹的診斷標準。主證,以丘疹或丘皰疹為主,少許滲出,瘙癢。次證,食少乏力,腹脹便溏,舌淡胖,苔薄白或膩,脈濡[6]。
1.1.2 西醫診斷標準
紅色皮損,紅斑基礎上以小丘疹為主,有少量丘皰疹,可有輕度浸潤,自覺瘙癢[7]。
1.2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玉山縣中醫院收治的92例脾虛濕蘊型濕疹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洗浴組和聯合組,各46例。洗浴組男性患兒25例,女性患兒21例;年齡0~3歲,平均年齡(1.36±0.21)歲;病程3~65 d,平均病程(43.81±12.35)d。聯合組男性患兒28例,女性患兒18例;年齡0~3歲,平均年齡(1.38±0.23)歲;病程3~70 d,平均病程(44.81±14.18)d。2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兒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均為初發者;年齡0~3歲。
排除標準:皮疹局部伴有破潰者;伴有器質性疾病者;治療前有糖皮質激素等藥物使用史者;有明確的藥物過敏史者。
1.3 方法
洗浴組采取中藥洗浴治療。取苦參、蒼術、地膚子、生地榆、薏苡仁、白鮮皮各20 g裝入無紡布包,加入
1 500~2 000 mL水,慢火煎至1 000~1 500 mL,取出藥液待溫度降至20~30 ℃時,用軟布蘸取藥液清洗患處,然后將患處浸泡于藥液中,15 min后停止浸泡,1次/d。聯合組在洗浴組基礎上予以推拿治療。囑患兒取平臥位,取板門、四橫紋、足三里、脾俞、肝經、肺經等穴位,以不同的手法進行推拿治療,1次/d。2組患兒均持續治療5 d并進行為期2個月的隨訪。
1.4 觀察指標
1.4.1 臨床療效
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特應性皮炎嚴重程度(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SCORAD)評分下降≥90%為痊愈;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SCORAD評分下降60%~89%為顯效;癥狀和體征改善不明顯,SCORAD評分下降59%~20%為有效;癥狀和體征基本無改善,SCORAD評分<20%為無效[8]。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2 皮損形態、皮損面積大小以及瘙癢程度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結束后采用濕疹面積及嚴重程度評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9]進行評價。皮損面積大小總分6分,無皮疹為0分,皮損面積<全身總面積的10%為1分,皮損面積占全身總面積的10%~29%為2分,皮損面積占全身總面積的30%~49%為3分,皮損面積占全身總面積的50%~69%為4分,皮損面積占全身總面積的70%~89%為5分,皮損面積占全身總面積的90%~100%為6分。瘙癢程度總分4分,分值越高代表瘙癢程度越嚴重。皮損形態包括紅斑、丘疹、鱗屑以及苔蘚樣變4個部分,每部分分值1~4分,分值越高代表皮損形態越差。
1.4.3 復發情況
對2組患兒進行為期2個月的隨訪,隨訪期間統計2組患兒復發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
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洗浴組(P<0.05),見表1。
2.2 2組患兒治療前后皮損形態、皮損面積大小以及瘙癢程度對比
治療前,2組患兒皮損形態、皮損面積大小和瘙癢程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兒皮損形態、皮損面積大小和瘙癢程度均下降,且聯合組均低于洗浴組(P<0.05),見表2。
2.3 2組患兒復發率對比
進行為期2個月的隨訪,聯合組復發3例,復發率為3/43(4.65%);洗浴組復發7例,復發率為7/36(19.44%),聯合組復發率低于洗浴組(χ2=4.248,P=0.039)。
3 討論
濕疹是在多種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引起的復發性炎癥性反應,以皮疹和瘙癢為主要臨床癥狀。嬰幼兒是該疾病的好發群體。研究顯示[10],嬰幼兒期該疾病的發病率可達18%。該病會使嬰幼兒的皮膚屏障受到損害,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對患兒生長發育造成影響。目前西醫治療濕疹的方法較多,以濕疹皮損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配合使用抗組胺藥物為主,對于控制病情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遠期療效較差,極易反復發作,長期不合理用藥容易引發激素依賴性皮炎,嬰幼兒用藥的局限性會導致病情綿延不愈。
古典中醫醫籍中無濕疹的記錄,但是近代中醫根據癥狀將濕疹歸為濕瘡的范疇。中醫認為該疾病屬先天稟賦不足,胎火濕熱遺留,外邪易入侵,導致肌膚出現紅斑、水皰等;嬰幼兒脾常不足,若乳食不當,脾胃較易受損,致使脾失運化,外泛肌膚。中藥洗浴屬中醫外治法,以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為指導,將經由中藥方劑熬制的湯劑作用于機體某一部位而發揮相應功效。由苦參、蒼術等組成的臨床常用藥浴方劑的效果在諸多研究中得到肯定,但是其改善效果仍較為緩慢。推拿也是中醫外治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不同的手法作用于體表相應的部位而發揮不同的功效。將推拿用于該類患兒中可能會提高療效。
中藥洗浴是中醫外治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藥水產生的溫熱刺激促使皮膚腠理開放,發揮藥物的相應功能,從而達到相應效果。推拿也是中醫外治法中常見的一種方法,通過推、拿、提、捏、揉等手法作用于體表,以期達到相應的療效。本研究中聯合組總有效率高于洗浴組(P<0.05),說明相比較于單一使用中藥浴治療,聯合使用推拿療效更好。分析原因為,洗浴方中,苦參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效;蒼術有燥濕、化濁、止痛之功效;地膚子具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癢之功效;生地榆有涼血止血、瀉火解毒的功效;薏苡仁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的作用;白鮮皮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的功效;組方合用共湊清熱利濕,祛風止癢之功效。小兒脾氣虧虛,濕盛困脾,加之脾失健運、熱邪交織,推拿中所選的脾經位于大拇指橈側,來回推該穴位稱之為清補,脾為后天之本,清補此經絡可起健運脾胃、清利濕熱之功效;肺經位于無名指,在此處采用推的手法,從末端推至之間被稱為清肺經,肺為華蓋,主行為,清肺經可達宣肺利水,調節津液之功效;肝經位于食指末節處,采用推的手法從末節向之間推被稱為清肝經,清肝經聯合清肺經共湊抑木扶土之功;肺主皮毛,司開闔,而濕疹病位在皮,選用肺俞穴,能夠宣發疏瀉郁于皮膚腠理之間的風濕邪氣,發揮宣熱疏風、清熱理氣之效;掐、揉小橫紋可清脾胃熱結,調胃和中;順運內八卦可消食和胃、寬胸理氣;血海是治療血癥的要穴,按壓此處可起健脾化濕、祛風止癢之功效;陰陵泉是利水滲濕的要穴;豐隆為足陽明胃經上的絡穴,按壓此穴可和胃滲濕;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的重要穴位,按壓此穴位具有健脾助運之功效。在洗浴的基礎上聯合運用推拿,可更好地發揮健脾祛濕的作用,進而提高臨床療效。
現代醫學認為,小兒濕疹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目前已知因素包括遺傳、環境、過敏、免疫功能缺陷、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感染等。本研究中治療前2組患兒皮損形態、皮損面積大小和瘙癢程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兒皮損形態、皮損面積大小和瘙癢程度均下降,且聯合組低于洗浴組(P<0.05),說明相較于單一使用中藥藥浴治療,聯合使用推拿可減小皮損面積,緩解瘙癢程度。分析原因為,洗浴方中,苦參為大苦大寒之物,具有殺蟲止癢、清熱燥濕功效,與蒼術、地膚子、白鮮皮配伍合用可起增強祛風、止癢、殺蟲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發現,苦參的主要成分苦參堿能阻止肥大細胞釋放組胺類物質,提高環磷酸腺苷水平,有助于減肖皮損面積。苦參還可降低不良反應的免疫抑制。采用中藥洗浴的方式可使蒸汽直接作用于皮損部位,藥物中的各種微量元素、氨基酸、生物堿等成分能夠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炎癥介質釋放,緩解皮損的面積及形態。《珍珠囊》記載“蒼術能健脾安神,諸濕腫非此不能除。”《本草正義》云“蒼術,氣味雄厚,能徹上徹下,燥濕而宣化痰飲……及濕熱郁蒸,發為瘡瘍流注,為必需之一。”現代藥理學認為,蒼術的提取物乙酸乙酯可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減少前列腺素E2的含量,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還可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發揮相應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薏苡仁多糖能夠有效地提高機體防御功能,具有修復自我免疫的能力;薏苡仁提取物可抑制肥大細胞中組胺的釋放,具有抗感染、鎮靜、止痛的作用;薏苡仁中蛋白質分解酵素可軟化角質,有抗氧化的作用。本研究中聯合組復發率低于洗浴組(P<0.05),說明相比較于單一使用中藥藥浴治療,聯合使用推拿可降低復發率。分析原因為,2種治療方式聯合使用不僅能更快地減輕患兒的臨床癥狀,還能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從而降低復發率。
綜上所述,對脾虛濕蘊型濕疹患兒予以中藥洗浴聯合小兒推拿治療,可更好地減輕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且患兒的復發率更低。
參考文獻
[1] 徐景娜,周濤,呂景晶,等.白彥萍教授應用健脾除濕湯聯合撳針治療脾虛濕蘊型濕疹的經驗[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22,17(3):499-502,508.
[2] 鄒文君,李煜俐,解建國,等.運用一和三清小兒推拿手法治療嬰幼兒濕疹3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20(1):113-115.
[3] 秦生發.壯醫藥線點灸結合小兒推拿治療脾虛濕蘊型小兒濕疹32例[J].廣西中醫藥,2021,44(3):70-72.
[4] 馬融,韓新民.中醫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31-232.
[5]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2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25-731.
[6] 何興輝,鄭文振,雷駿軒,等.加味玉屏風敷臍聯合推拿治療嬰幼兒濕疹臨床療效觀察[J].右江醫學,2020,48(7):505-508.
[7]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濕疹(濕瘡)中醫診療專家共識(2016年)[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8,17(2):181-183.
[8] 趙辨.濕疹面積及嚴重度指數評分法[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1(37):3-4.
[9] 楊金昭,李雙彤.劉彥嶺教授基于調神理論推拿治療小兒濕疹經驗研究[J].河北中醫藥學報,2021,36(1):50-54.
[10] 雷鳴,姚斌,劉瑞,等.經方辨證對比抗組胺藥治療濕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藥房,2020,31(4):490-495.
(編輯:肖宇琦)
基金項目:江西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立項項目(2021B281)
作者簡介:陳炳利,男,本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