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佳燕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是由文秋芳教授帶領團隊構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課堂教學理論。這是一種針對大學英語課堂以“課文中心”和“任務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弊端提出的“學用結合”的教學模式,目的是解決英語教學中輸入與輸出脫節的問題。但是,目前大部分POA 研究集中在高等教育階段,很少涉及POA 在基礎外語教育中的應用(畢爭2020)。雖然該理論對學習者的英語水平有較高的要求,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確實很難實施,但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用分離”的現象也普遍存在,因此它的基本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還是有很大的借鑒價值的。
目前,很多初中英語寫作課堂仍然遵循“教師講解范文—學生模仿寫作—教師批改評價”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寫作的內驅力不足;范文學習經常被視作閱讀教學對待,由教師講解文中的重點詞組及句型的用法;評價與課堂教學脫節,僅關注寫作的結果;一方面由教師一人完成作文的批閱任務很重,另一方面學生往往不重視教師的勞動成果。POA 能有效改善目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它提倡輸出驅動,通過知不足來激發學生寫作的內驅力;輸入促成,強調對教材范文開展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學習;評價促學,通過師生合作評價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寫作的過程和結果。
通過比較修訂的幾個版本發現,2017 年版的POA 理論體系(見下頁圖1)比較適合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它由三個部分即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組成。教學理念是該理論的指導思想,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方向和總體目標;教學假設是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理論依據;教學流程是實現POA教學目標的步驟和手段(文秋芳2017)。

圖1:POA 的理論體系(文秋芳2017)
POA 的教學流程涵蓋3 個階段:驅動、促成、評價(文秋芳2015)。在驅動階段,教師通過產出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在促成階段,教師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完成產出任務提供相應的輸入材料,設計活動,讓他們將這些輸入材料從接受性知識轉化為產出性知識。在評價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予評價,針對問題進行補救性教學。評價包括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種形式。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引領者,在這三個階段必須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下面,結合一堂寫作課,探索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落實POA “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策略。
POA 顛覆了“先輸入后輸出”的常規教學順序,取而代之的是“輸出—輸入—輸出”(文秋芳2015)。在平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讓學生先學習教材范文再動手寫作,而基于POA 的寫作教學提倡讓學生先產出,這里的產出可以是說、寫或譯,在產出的基礎上學習范文,最后完成寫作任務。
POA 理論認為,產出比輸入性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熱情,更能夠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文秋芳2015)。教師設置真實交際場景,激發學生表達欲望的同時挑戰其語言產出能力,增強其學習的緊迫感和“饑餓感”。此時的產出具有診斷作用,能讓教師和學生進一步明確之后輸入促成的重點與難點。
例如,在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Unit 4 Growing up 寫作課伊始,教師詢問學生成長路上誰對他們的影響最大:“Life is a journey.There are people who help you learn and grow.Who has influenced you most? Why do you think so?”成長是青少年不可避免的話題。教師通過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讓學生打開話匣子。有學生認為是自己的媽媽,因為她很有耐心;有學生認為是自己的朋友,因為他幽默,使人快樂;也有學生認為是自己的數學老師,因為她美麗、善良、積極,還教得好。接著,教師圍繞most 讓學生繼續談一談:“What makes him/her special?Why do you think it is your mother not your teacher who has influenced you most?”對于這個問題,很多學生之前沒有深入思考,答不上來。最后教師呈現本堂課的教學目標:(1)能就“對我影響最深的人”這一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2)能學習并掌握教材范文中重要的語言點、內容及結構,為自己的寫作搭“腳手架”;(3)能就這一話題寫出一篇觀點明確、結構合理、語言準確的文章。
促成環節既包括對輸入的加工,又包括對輸出活動的完成。在輸出驅動的條件下,教師提供恰當的輸入材料,這些材料能起到“專家引領”的作用,有效拓展學生現有的知識與語言體系,將產出水平推向一個新高度(文秋芳2015)。在實際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會使用教材中提供的范文。教師在課前要認真解讀輸入材料,精心設計促成活動,精準對接產出目標和學生的產出困難。在Unit 4 Growing up 寫作課教學的促成環節,教師根據任務需要和學生的寫作“短板”,讓他們分別圍繞結構、語言和觀點三個部分進行練習、記憶和深度加工,幫助他們建構語篇結構、學習語言知識、形成個人見解,促成產出任務的完成。
1.結構促成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篇章結構和段落結構。在本堂課中,教師讓學生快速閱讀范文,厘清文章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內容(見下頁圖2),同時,重點分析文章主體部分第二段的結構:擺明觀點并舉例說明。

圖2
2.語言促成
教師要讓學生先注意到新的語言項再進行深加工,從而使他們在寫作過程中能靈活運用。從本堂課一開始的輸出環節可以看出,學生僅能簡單描述他人的品質并簡要闡釋原因,因此在語言表達促成上,教師把教學目標設定為能靈活運用不同的從句描述人的品質及其行為。首先,學生從范文中尋找好的從句,如:(1)You will not find anything unusual about him until you learn more.(2)He gave our TV to a family who could not afford one.(3)Whenever he has some money left,he gives it to someone in need.(4)When I was a little girl,I could not understand why my father always seemed to be kinder to others than to his own family.接著,學生選擇兩種句型模仿練習,如有學生寫道:“My Maths teacher is so patient that she often explains difficult problems to us.When I grow up,I can realize that my mother has a heart full of love.”定語從句的運用是初中階段的教學難點,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簡單句改寫為復合句,逐步掌握定語從句的表達。在語言促成階段,教師對學生的語言使用情況要給予即時評價,以便在發現問題時進行補救性教學。
3.觀點促成
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形式的同時,要指導他們理解語言意義。在輸入促成環節,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對影響自己最深的人的特有品質及行為進行深入思考,表達自己合理而獨特的觀點。教師先讓學生羅列出范文中支撐爸爸品質的例子,再讓他們思考為什么作者會選擇這些例子。學生得出結論:這些例子與品質的相關度高,能很好地佐證作者對爸爸的評價。教師圍繞例子追問:“Will you give things and money to people in need? Will you care for children who have lost their parents? Will you donate blood when you grow up?Will you donate blood cells to people with blood cancer? Will you donate your body after death?”一開始有很多學生舉手,愿意捐物、捐錢、關愛孤兒甚至獻血,但是當問及是否愿意捐贈血細胞和遺體時,全班舉手的學生只剩下了一兩個。教師總結:“So from what he has done,we can find him more and more unusual.”教師讓學生圍繞自己要寫的人物思考:What special qualities does he / she have?Give at least three related examples.學生經過深度思考,列舉了影響自己最深的人的典型品質及他們的優秀表現。比如,有學生描述自己的語文老師:He treats every student as his own child.Whenever he has time left,he communicates with us one by one.In this way,he knows what problems we have and what he can do for us.Every day,we can study in the clean classroom which was mopped by him early morning.He has done that for us for over two years,even in cold winter.He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teach students in XinJiang Province which is 5 000 kilometers away from Changzhou since he heard th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good teachers.
促成環節是POA 的核心環節,一切課堂教學活動皆圍繞產出任務的需要進行(張文娟2015)。教材中的范文是必要的促成材料,學生對范文的學習不是為了理解,而是為了完成產出。教師要“以終為始”,逆向思考學生要完成產出任務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然后引導他們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畢爭2020)。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教材范文在內容、語言形式、篇章結構上為學生產出任務的完成搭“腳手架”。在對輸入材料選擇性學習的基礎上,學生進行第二次輸出,獨立完成寫作任務。
基于POA 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評價以師生合作評價為主要模式。由于教學對象不同,不能完全照搬高校已有的評價方式與原則。初中英語寫作課堂中的以評促學應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教師根據學生選擇性學習的重點,與他們討論,共同制訂體現促成效果的評價標準。例如,本堂課學生主要圍繞結構、語言和觀點展開了學習,那么制訂的標準就應突出對這三個方面的評價。第二,教師推優示范點評。推優示范點評指教師在示范點評時把學生習作中好的表達、精妙的句子或新穎的觀點推薦給全班學生閱讀、賞析和學習。為了提高學生的典型問題意識,教師需要有選擇地重點評價他們習作中的某一兩個突出問題。第三,支架消退原則。孫曙光(2020)指出,支架漸進原則指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提供從隱性到顯性的遞進式支架。在初中英語寫作評價中,教師要遵循從顯性到隱性的支架消退原則。受制于初中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水平,基于POA 的初中英語寫作課堂的評價模式為“教師示范點評—學生同伴互評—學生獨立評價”。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甚至一開始需要提供評價語的范本作為支架,當他們達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嘗試放手讓他們先點評。根據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師生共同商討寫作評價的維度,并生成如下評價表,互評同伴作品。

DimensionsItemsYesNo Structure Is the article well organized?Content Can he / she use related examples to prove the person’s good qualities?Can he / she use persuasive examples to show that the person is special?Language Can he / she use any good phrases or sentences to make his/her writing beautiful?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用大部分時間講解教材范文或指導寫作策略,留給學生當堂寫作的時間很少,有時甚至把寫作任務作為作業留給他們課后完成。在基于POA 的寫作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語言教學活動與運用緊密相連,要求學生盡量在課堂上完成寫作任務和語言學習任務,在用中學、學中用,使輸入和輸出一體化。
學生帶著什么走進課堂(促成前的輸出),又帶著什么走出課堂(促成后的輸出),這中間新的增長點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關注的重點。無論是教材范文的輸入還是師生的合作評價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的發生。基于POA 的寫作課堂不再關注到底誰是教學的中心,而是更關注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教師創設了哪些活動來促成學生的有效學習。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英語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基本英語素養及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又要提高他們的綜合人文素養。在寫作教學中,首先,教師設置的產出任務話題應有利于實現人文性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教師要挑選思想境界高、弘揚正能量的為產出任務服務的輸入材料;最后,教師要組織多種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評價能力的教學活動。
基于POA 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驅動環節的輸出任務要具有交際真實性和認知挑戰性,教師要設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在促成環節,學生要能從范文輸入中選擇產出任務所需的內容、語言形式或話語結構進行選擇性學習,并在習作中體現出選擇性學習的成果;在評價環節,師生合作評價寫作成果,發揮評價診斷、激勵和調節的功能,以評促學。通過驅動—促成—評價三個教學環節,促進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