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妮
(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廣西貴港,537100)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1]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具有重要地位。中職教育要發揮責任與使命,不斷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當前,部分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學生人文底蘊不足、敬業精神不足、品行修養不足,急需開展人文素養培養的探索與實踐。[2]本研究在明確人文素養內涵的基礎上,梳理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在人文素養培育上的不足,并結合學校現有資源: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上,根據學生人文素養發展需求設置培養目標、細化課程設置;在專業課程建設上,將人文素養與專業學習融合、人文素養與專業競賽融合;在校園環境建設上,將人文理念和人文氣息融入校園環境建設和校園活動組織,旨在全面提升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人文素養是指人的文化素質與修養,包含價值觀念、人生態度、文化品位、道德修養等。對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學生而言,人文素養不僅包含對文學、美學、歷史等人文素養知識的掌握,還包括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認同和對藝術素養、人文精神的行為落實。
平面設計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達的方式,通過運用不同的方法,結合符號、圖片、文字等元素向受眾傳達想法和訊息。學生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處理和圖像處理能力,還需要具備較強的文案功底與超前的創新意識。因此,學生需要掌握歷史、哲學、傳統藝術和傳統文化、現代藝術和現代文化等不同領域的知識。例如,除了要學習對現代藝術設計有深刻影響的學科,還需要從社會實踐角度掌握企業管理、消費等多維度的商業文化等。
人文精神是指在學習人文知識過程中獲得的意識觀念,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內容。[3]理解能力、辨別能力、思維能力是學生跨越設計障礙的必備能力。正確的道德情操是學生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動力,只有具備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審美觀念和職業道德的教師,才能指導學生設計出積極向上、發人深省的作品。此外,人文精神是情感態度的體現,不僅包括學習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的興趣,還包括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求真務實的人生態度。[3]
人文知識的學習和人文精神的培養,需要通過行為去落實。只有在實踐中感知和體驗,才能切實提升人文素養。學生的人文行為可以體現在設計作品中。例如,將濃厚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作品設計,借助自己的專業優勢投身到社會公益活動中。再如,設計不僅是視覺的美觀,更多是給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學生需要進行人性化的設計滿足用戶的需求。這些具體的行為都是人文素養的體現。
在教學當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人文素養的培養。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人文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職業特色,以學生認知特點和平面設計專業特點為遵循,制定合理的育人方案。然而,部分學校存在重視專業課程、輕視人文類課程教學的現象。[4]部分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人文素養教育流于形式。一方面,沒有將人文素養培養貫穿于專業課程、實踐實訓等教育各個階段,沒有形成持續化、系統化的培育模式。另一方面,人文素養的培養較為普教化、理念化,沒有融入職業認同、工匠精神、職業理想等,沒有形成系統性的教學方案,導致學生人文素養與職業素養難以有效結合,無法切實提升職業教育的適應性。[5]
部分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僅以口號化或文件式的理論進行空洞的說教,教師未能深入挖掘人文元素與契合點。在專業課程中缺少人文元素的滲透,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整體人文素養偏低。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知識結構方面,基礎人文知識匱乏,缺少文化底蘊;在能力結構方面,不能很好地將知識技能進行遷移應用;在情感態度方面,以自我為中心,團隊合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較低,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缺乏責任意識,缺少敬業精神;在價值觀方面,缺乏求知欲和上進心,追求安穩享樂。[4-5]
部分學校將人文素養的培養簡單地等同于德育課程,在授課方式上主要以課堂的固化傳授為主。例如,在內容上,較少涉及人文知識、哲學藝術鑒賞等內容;在形式上,缺少實踐活動的組織;在環境上,缺少校園人文環境的打造。[4]由于人文素養教育內容單一、教育形式有限、平臺支撐匱乏,部分學校的人文素養教育難以與時俱進,更難獲得學生的認同,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學校應在充分考慮學生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從完善人文素養培養方案、構建多學科協同育人體系、打造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園環境入手,深化人才培養質量,更有效地培養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復合型、素質型、創新型人才。
1.貫通學生發展,打造立體化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主要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等核心問題展開。[6]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立足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明確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回應“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第二,圍繞社會需要的職業能力、學生發展需求,制定課程標準,結合地方發展和文化需求,確定教學內容,回應“培養什么人”的問題。第三,基于中職教育規律和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確定教學模式,完善教學評價,回應“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本研究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其中,形成符合專業特點和學生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行業企業對平面設計人才的需求,圍繞“做人,做職業人,做有文化的職業人”這一基本思路,本研究制定了如表1所示的人文素養培養方案。

表1 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人文素養培養方案
2.凸顯職業特色,完善人文素養培養機制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需要根據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動態化調整,逐漸形成立體化結構。[7]首先,學校需要結合專業課程實際情況,聚焦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和完善人文素養培養課程體系。學校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可構建“2個主模塊+7個子模塊”人文素質課程體系:2個主模塊由核心模塊和拓展模塊組成,核心模塊主要圍繞價值引領展開,拓展模塊以職業活動為核心;7個子模塊對應職業道德素養、人際溝通素養、創新思維素養、職業文化素養等七項素養,建設“傳統文化”等一系列具有人文內涵和專業特征的特色課程。其次,構建完善的人文素養培養教育保障機制。學校應科學設置管理機構,明確各部門的管理職責,通過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保障人文素養教育的有效執行。最后,創新人文素養的評價機制。將人文與專業協同結合,使其水乳交融,并建立相應的量化標準,形成“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增值性評價”的多元化考核評價模式,使其在日常教學水平考核及學生滿意度問卷調查中都能有所體現,并將其作為教師考核標準之一。
1.整合教學內容,提供多樣化的人文資源
專業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主要途徑。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課程包含著豐富的人文素養內容。在專業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專業課程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引導學生將抽象知識轉換為具體形象的實用藝術創作,形成“專業內容+項目教學+人文素養”的教學模式。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部分人文素養資源如表2所示。

表2 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人文素養資源挖掘
2.關注融合發展,打造協同化的培養模式
在以往的教學中,各學科課程孤立存在,課程與課程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而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學校應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與協同,從而更有序、更系統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針對平面設計專業行業企業特點及就業需求,可將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與公共藝術課程、禮儀課程等融合,促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深化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8]首先,將平面設計專業課程與禮儀課程融合。教師在指導和帶領學生參加平面設計專業技能競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遵守禮儀規則,尊重競賽規則,在現場的嚴肅氛圍中主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其次,將平面設計專業課程與人文素養課程融合。以海報設計為例,在海報設計教學中以尊重人、服務人、關懷人的設計思想為準則,以宣揚社會新風尚、傳播社會美德、傳播觀念為主題,引導學生構思公益海報內容。在公益海報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向學生傳遞節約、關愛等人文觀念。學生在這樣的專業學習過程中,既夯實了平面設計的專業知識,又潛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養。最后,將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競賽融合。創新意識是學生人文素養的一部分,通過參加各級各類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學生能夠將職業素養、人文理念運用到具體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提升教師人文素養,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教師,應從以下兩個方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一是廣泛閱讀設計類書籍,理解設計的內涵和價值,提高專業技能,在此基礎上學習文學、美學、色彩學、心理學等跨學科領域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引導學生從多元化的視角看待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二是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注當前社會的流行元素和設計趨勢,深入了解我國的文化傳統和特色,有意識地設置相關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關注人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
1.人文精神入手,打造健康愉快的人文校園環境
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發展會產生深刻的影響。[9]學生所處的環境包含多個方面。第一,硬件環境,即學生所處的校園條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可以將人文理念融入校園設計和環境布置。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或學校公告墻中張貼能夠起到激勵作用的名人名言,通過班級環境、校園環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第二,軟件環境。教師可以通過強化校園的人文氛圍,讓學生在充滿人文氣息的環境中受到熏陶。學校以自身辦學理念、學風校風為基礎,結合平面設計專業特點,將人文氣息融入日常運動會、藝術節、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校園活動。以社團活動為例,學校可以倡議、組織、指導學生成立書畫社、文學社、舞蹈團、藝術設計協會、志愿者協會等社團,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拓展學生興趣愛好,形成人文氣息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例如,藝術設計協會緊跟時代發展,開展公益海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設計、助農產品包裝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
2.文化視角入手,搭建人文素養培養的新媒體平臺
學校應充分發揮線上平臺的優勢,以學生喜愛的方式開展人文素養教育。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即時社交軟件和網絡論壇了解學生的人文素養發展動態,關注學生對熱點問題的看法,并從中分析學生的人文素養情況,再通過新媒體平臺及時為學生解答疑惑、推送資料。其次,借助網絡紅“人”效應,將傳統人文、政治思想融入學生日常,并將其推送至平臺,例如制作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短視頻,向學生傳遞正能量。最后,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品牌活動,如“線上民族文化主題創意活動”,以創新設計價值,幫助學生樹立知識自信、能力自信和文化自信。
人文素養培養是學生成長、學校改革、社會發展的需求。學校只有不斷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可以學生發展為著眼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深化人才培養質量;以職業特色為基礎,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與素養;以多維融合為手段,打造協同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以校園環境為切入點,構建全方位的人文氛圍,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