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洋洋 劉夢 楊道迪 方敬獻



摘要 目的:探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腦損傷病人蛋白激酶樣結構域(MLKL)與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表達的關系。方法:選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120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另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志愿者120名作為對照組,檢測兩組病人的ICAM-1、分別對兩組腎素、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及去甲腎上腺素、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以及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其與MLKL的相關性。結果:觀察組病人的ICAM-1、MLKL、IL-1β、TNF-α、IL-6、腎素、腎上腺素、AngⅡ、去甲腎上腺素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相關性分析顯示,ICAM-1、腎素、腎上腺素、AngⅡ、去甲腎上腺素、IL-1β、TNF-α、IL-6與MLKL均呈正相關(P<0.05)。結論:MLKL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腦損傷中ICAM-1表達的呈現明顯的相關性,可作為早期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腦損傷的重要標志物之一。
關鍵詞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蛋白激酶樣結構域;細胞間黏附分子1;相關性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3.031
作者單位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南陽473000)
通訊作者 方敬獻,E-mail:nanyangshennei@163.com
引用信息 朱洋洋,劉夢,楊道迪,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腦損傷病人腦脊液ICAM-1、MLKL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4,22(3):561-563.
在缺血性腦卒中的疾病進展中,腦組織細胞凋亡、壞死及自噬[1]。根據國際細胞死亡分類命名委員會的規定,漿細胞的死亡方式分為意外死亡及生理性死亡[2]。意外死亡主要是由于細胞受到意外的刺激,細胞內的主動程序性死亡控制失控造成的細胞死亡;調節性細胞死亡則主要是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該種細胞死亡過程受過多重信號轉導調控[3]。機體腦細胞以及神經元細胞的凋亡及自噬過程就是調節性死亡模式[4]。在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腦組織及神經元細胞膜上的死亡受體的激活,會進一步促進程序性壞死,激活受體相互作用蛋白及關鍵底物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樣結構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protein,MLKL)的信號通路,造成細胞完整性、線粒體的功能及自由基功能的異常,細胞發生壞死的風險升高[5]。細胞間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機體腦組織細胞及炎性細胞黏附的重要蛋白,在腦卒中疾病的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6]。本研究主要通過MLKL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腦損傷中ICAM-1表達的關系研究,以期指導臨床診斷以及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選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早期缺血性腦卒中病人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齡45~68(60.38±3.18)歲,體質指數(24.55±2.13)kg/m2;另選取同期于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志愿者120名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5名,女55名,年齡45~67(60.45±3.11)歲,體質指數(24.66±2.03)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7];從發病至入院時間<12 h。排除標準:出血性腦梗死者;大面積梗死者;存在顱內感染或腫瘤者;失語、右側肢體癱瘓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或不耐受者。
1.3 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對象入組后腦脊液4mL,15000 r/min離心,加入細胞裂解液(北京索萊寶生物有限公司)提取總蛋白,檢測濃度及純度,沸水變性5 min,配膠,加入蛋白樣品80 μg,電泳、轉膜,脫脂奶粉室溫封閉1 h,加入1∶1 000 MLKL(Abcam公司)及三磷酸甘油醛脫氫酶(Abcam公司)4 ℃孵育24 h,次日加入1∶5 000的辣根過氧化酶標記的二抗(Abcam公司)室溫孵育1 h,曝光,Inage J軟件分析MLKL水平。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清ICAM-1水平,檢測試劑購自上海羅氏。炎性反應指標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進行檢測,檢測試劑購自上海羅氏試劑有限公司,操作流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MLKL、ICAM-1水平;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TNF-α)及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腎素、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及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ICAM-1、MLKL水平比較
觀察組病人ICAM-1、MLKL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IL-1β、TNF-α、IL-6比較
觀察組IL-1β、TNF-α、IL-6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兩組腎素、腎上腺素、AngⅡ、去甲腎上腺素比較
觀察組病人的腎素、腎上腺素、AngⅡ、去甲腎上腺素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4 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顯示,缺血性腦卒中病人ICAM-1、腎素、腎上腺素、AngⅡ、去甲腎上腺素、IL-1β、TNF-α、IL-6水平與MLKL水平呈正相關(P<0.001)。詳見表4。
3 討 論
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8]。研究顯示,在疾病的進展中,程序性細胞壞死在疾病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9]。研究發現,腦細胞出現凋亡有兩個重要的前提,首先細胞能夠高表達蛋白激酶,同時Caspase-8的活性受到抑制性,而在蛋白激酶的激活過程中,干擾素受體及Toll樣受體發揮重要作用[10-11]。蛋白激酶激活后可導致局部炎性反應及氧化應激反應水平明顯升高,反過來TNF-α與其受體的相互結合,進一步促進蛋白激酶的募集,細胞內的凋亡抑制蛋白的合成受限,促進腦細胞凋亡[12-15]。同時,炎性反應及氧化應激反應還會導致MLKL磷酸化水平升高,激活下游信號轉導通路,促進細胞凋亡[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的各項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分析認為,在機體過高的氧化應激反應水平以及炎性反應水平的持續干擾下,細胞的MLKL水平呈現明顯上升趨勢,而該種蛋白的明顯升高,進一步與激活受體相互作用蛋白激酶相互結合形成壞死小體,當過量的激活受體相互作用蛋白激酶以及MLKL在機體的腦組織細胞膜上聚集,線粒體的膜電位發生去極化,線粒體的功能明顯受損,加速腦細胞的程序化凋亡程序的啟動[17-18]。而在程序性凋亡的啟動過程中,由于炎性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高表達ICAM-1,進一步導致局部病灶部位的白細胞與內皮細胞的黏附。因此,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通過MLKL及MLKL水平的檢測,可以評估腦細胞凋亡及缺血缺氧狀態,對于早期腦損傷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ICAM-1、腎素、腎上腺素、AngⅡ、去甲腎上腺素、IL-1β、TNF-α、IL-6與MLKL均呈正相關,提示機體腦組織細胞的程序化凋亡程序的啟動與局部病灶部位的氧化應激反應以及炎性反應呈現明顯的相關性,可作為腦損傷早期的重要標志。
綜上所述,MLKL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腦損傷中ICAM-1表達的呈明顯相關,可作為早期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腦損傷的重要標志物之一。
參考文獻:
[1] 吳斌,陳清清,陳巨羅,等.補體C1q和腫瘤壞死因子相關蛋白9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22,24(1):59-62.
[2] 劉芝蘭,楊翠,朱曉艷,等.血清C1q腫瘤壞死因子相關蛋白與超急性期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23(11):1133-1136.
[3] 裴麗珊,沈霞,顏永剛,等.基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信號通路/腫瘤壞死因子信號通路的桃核承氣湯防治腦卒中雙向調節分子網絡機制[J].藥學學報,2020,55(5):898-906.
[4] 顏南,伍彥龍,唐曉慧,等.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可減輕腦卒中缺血周圍皮質小膠質細胞過度激活引起的腦損傷[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2,26(24):3790-3795.
[5] 李霞,陳艷潔,劉澤民,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CCCK-18、CTRP3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21,38(8):685-688.
[6] 李慧仙,辛明明,李季園,等.高壓氧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及對脂質代謝與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響[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21,28(4):464-468.
[7] 錢奕茗,孫鳳艷.程序性細胞壞死參與急慢性損傷腦內神經元死亡的研究進展[J].復旦學報(醫學版),2021,48(2):240-247.
[8] 馬遠新,許偉光,魏雅楠.西藥聯合醒腦安神疏肝解郁針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39(1):93-98.
[9] 李一心,范衛兵,楊茜.老年缺血性腦卒中頸動脈狹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檢測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2,26(3):345-349.
[10] 宋建治,徐禮森,張晨,等.Akt激活劑SC79抑制地塞米松誘導成骨細胞凋亡和程序性壞死的作用機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2,26(29):4699-4703.
[11] 管石俠,張寶,侯麗麗,等.添加益生菌的早期滋養性腸內營養治療對重癥腦卒中患者胃腸功能及血清炎癥因子的改善作用[J].山東醫藥,2022,62(14):64-67.
[12] 黃堅友,黃亮,丁建文,等.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在中重度缺血性腦卒中發病早期階段的作用[J].中國急救醫學,2021,41(4):319-323.
[13] 王璐,李利,王國玉,等.老年急性腦卒中后焦慮抑郁共病狀態與血清因子水平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2):240-244.
[14] SHANG J.Naringenin protects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by inhibiting mitochondria-mediated neuronal apopto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rats[J].Acta Poloniae Pharmaceutica-Drug Research,2020,77(4):609-617.
[15] KARASZEWSKI B,JAB?ONSKI B,?UKOWICZ W.The salvageable brai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concept of a reverse mismatch:a mini-review[J].Metabolic Brain Disease,2020,35(2):237-240.
[16] ORELLANA-URZ?A S,ROJAS I,L?BANO L,et al.Pathophysiology of ischemic stroke:role of oxidative stress[J].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20,26(34):4246-4260.
[17] GUGLIANDOLO A,SILVESTRO S,SINDONA C,et al.MiRNA:involvement of the MAPK pathway in ischemic stroke.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J].Medicina,2021,57(10):1053.
[18] MART?NEZ-ALONSO E,ESCOBAR-PESO A,AYUSO M I,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 CholesteroNitrone(ISQ-201),a novel drug candid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J].Antioxidants,2020,9(4):291.
(收稿日期:2022-07-26)
(本文編輯 鄒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