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空軍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美育在各科教學中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美育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德國著名詩人、作家席勒說:“若把有感情的人變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徑是先使他變成審美的人。”可見,要想培養出社會主義的一代新人,審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美育教育,首先要厘清語文教材中的美育內容,研究美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語文教材中的美
語文教材選用的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其間蘊藏著豐富的審美材料。從宏觀到微觀,給學生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美的世界。多種體裁的課文,以生動、形象、優美的語言文字多方面描繪了大自然的美,歌頌了社會生活中的美。當然,這一切要具體地體現在語言藝術的美上。
(一)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之美
語文教材中許多寫景狀物的散文,都蘊含著各種類型的美,如自然美、形式美、雄壯美等。學生通過一篇篇課文的學習,可以神游一座座高山、跋涉一條條江河,一次次領略到山川河流之美。比如在《井岡翠竹》中,可以看到那多彩多姿的滿山翠竹及其內蘊的美好情思;《雨中登泰山》則另有一番詩情畫意。
(二)深刻感人的社會生活之美
語文教材對社會生活美的展示豐富而深刻,撥動著學生情感的琴弦,鑄造了美的心靈。
許多寫人記事的記敘文,都蘊含著人物心靈的美、英雄行為的美,閃耀著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偉業的光輝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崇高精神。如《狼牙山五壯士》則展現了人民英雄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革命氣概。
(三)精妙的語言藝術之美
語文課中的美,歸根結底是語言藝術的美。文質兼美的課文,它的語言的美體現在語言的表現之美、鮮明的形象美、各具特色的結構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競放異彩的風格美等方面。
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中不僅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典型形象,而且描繪了一個個深邃優美的意境,如《荷花淀》中水生嫂月下編席的場面,美的景襯托著美的人,詩情畫意中透出韻味無窮的意境美。
另外,在許多童話,寓言、說明文、議論文中,像《古代英雄的石像》《拔苗助長》《中國石拱橋》等篇章中,都滲透著做人的道理,展示著美的行為。這些教材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美感,需要我們用慧眼去發現、去挖掘,并展示給學生。
二、美育的途徑和方法
學校進行美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主要包括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教師的熏陶等幾個方面。課堂教學是主要組織形式,美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應合理安排。
(一)分析美的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的意境往往能把人帶進美的環境中去,教學中教師要努力以飽滿的激情挖掘出教材中美的意蘊,令學生置身到優美的藝術境界中去。在教那些優美的寫景文時,教師應盡力將文中所描繪的美景以繪聲繪色的講解、聲情并茂的朗讀、形象生動的語言去打動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去品味感知文章優美的意境,使書本上的描述變為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如在教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時,可借文中的插圖和詩中所描繪的色彩和景物,用精練形象的語言去講述,使學生眼前浮現出一幅翠柳上黃鸝鳴春,藍天上白鷺掠過的初春美景,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挖掘美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求真能力
美的思想往往寓于美的形象之中,所以在分析美的形象的同時,教師要善于挖掘美的思想。例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的過程中,教師在講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時,應聯想到偉大祖國的壯麗,收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另外,在那些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中,《李時珍》《愛迪生》《羅盛教》《手術臺就是陣地》等篇章中,都體現著主人公的奮斗精神、科學精神、獻身精神。通過對這些美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師應告訴學生什么是真善美,告訴他們,人活在世就要努力去追求真善美。這些教材也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而要使這些美的思想被學生欣賞、感知、接受,還需要教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三)訓練美的表達,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表達美或創造美是學生將美意向化或形象化。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美育的最終目的。在課堂上,教師應多留一些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對美的感受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四)加強自身修養,引導學生去追求美
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他們模仿的對象。因此,語文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美育教育,必須以內外皆美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
教學本身就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師美的示范往往成為學生追求美的動力。教師板書工整、布局合理是對學生書寫美的示范;教師課堂語言的準確簡煉、條理清晰、優美動聽,是對學生語言美的引導。
三、 作“畫中游”,引導發現美
在教學中,只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所謂“畫中游”就是每講到一個關鍵的點位,讓學生反復誦讀,仔細閱讀有關的段落,并結合背景資料、視頻等展開思維,并簡述所看到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情,使學生真正產生人在畫中的感受,這也是創設情境、活躍學生形象思維的重要手段。例如我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想到的情景,結合課件,通過讀書中的重點段落,去感受桂林的山的奇、秀、險,桂林的水,清、靜、綠。
總之,普及和加強美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一件大事,語文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途徑,積極主動地潛心挖掘,鉆研教材,在認知教學的同時,使學生去認識美、創造美,自覺地以美的情操凈化幼小的心靈,力求做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