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軍
摘要:農業經濟管理涉及農林牧副漁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與運營,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理念與農村經濟發展存在著必然聯系。基于此,各地農業部門應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和引領下,充分發揮農村的農業資源優勢,及時出臺相關的惠民、利民政策、不斷完善經濟管理機制、持續優化和改進農村產業結構,并通過對管理人員與廣大農戶的兩級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以及農戶的專業技術水平,進而為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提供政策、制度與資源保障。本文首先闡述農業經濟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接著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旨在強調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的關鍵作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經濟;問題;措施
DOI:10.12433/zgkjtz.20240121
農業經濟管理不僅關系到農民的“錢袋子”,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堅實保障,尤其在農業生產現代化發展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運用先進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能激發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激發農業經濟活力,進而促使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因此,各地農業部門應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這一重大決策部署帶來的發展契機,通過對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改進和創新,助力農民實現增收的美好愿景,以此打造鄉村經濟振興新格局。
一、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體現的重要價值
(一)提高農村資源利用率
農村資源除了農業耕地資源以外,還包括自然環境資源、生態旅游資源、勞動力資源、林業資源以及沼氣等新能源。過去,在運用粗放式管理模式時,不僅浪費了大量資源,農村經濟發展狀況也不容樂觀。而通過農業經濟管理,可以優化配置農村現有的資源,不斷擴大各種資源的利用價值空間,無形中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農民收入水平也逐年提升。以沼氣能源為例,具有發熱值高、成本低、節能減排的特點,且產生的沼液、沼渣可以在農業生產中得到高效利用,既可以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又可以為廣大農民創造更多的收入。作為產生沼氣能源的沼氣池所需的原料主要包括人、畜糞便,各種農作物秸稈等,沼氣產生原理及用途如圖1所示。
(二)提高農民就業率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年加快,大批農民紛紛加入城市打工潮,使得農村勞動力資源面臨嚴峻形勢。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農民收入偏低,僅依靠現有耕地,已無法滿足正常生活需求,因此,大多數農民在農閑季節會紛紛選擇外出打工。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后,當地的農業部門不僅帶來了農業生產新技術、新項目,也開拓了農產品深加工市場,成立了一大批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民可以依托本土的就業優勢,就近選擇工作單位。
(三)吸納高素質人才
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專業型人才的支撐,而在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時,農業部門將結合本鄉本土的資源優勢與生產狀況,適時引進一些專業技術型人才與管理型人才,進而在充實人才隊伍的同時,將更多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傳授給農民,以此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例如,管理人才不僅需要懂管理、懂技術,也需要了解農民的主觀需求,因此,高素質人才能運用科學的方法與獨到的眼光,解決農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幫助農民實現增產增收的美好愿景,為農民提供更便捷的就業指導,當這種良性的管理格局形成后,農村的經濟發展步伐也將大幅邁進。
(四)規范農業生產行為
過去,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始終沿用粗放式的生產與管理模式,導致農作物產量與品質無法得到有效改善,農民收入普遍偏低。而通過運用先進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這一狀況。在專業人員的現場示范與指導下,農作物培育、種植,畜牧業養殖,農產品加工都形成了一套科學完善的運營管理機制,其中不僅融入了大量的科技元素,整個農業生產流程也逐步向標準化、規范化方向過渡。例如,某地區的農業部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土地環境、自然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并在短時間內形成了一套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的林產品加工鏈條,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招商引資項目,促進當地經濟的穩步發展。
二、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為農村經濟發展指明正確方向
農業經濟管理主要包括探討完善我國農業合作經濟的規律性、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探討深化農業經濟管理改革的規律等,將這些內容付諸于實踐,農村的各項經濟活動將逐步向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方向發展。農民在相關惠農政策的支持以及綱領性文件的正確引領下,能在實際生產中明確先進的生產模式、科學的田間管理方法,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格局,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的驅動力。
(二)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制度保障
農業經濟管理主要通過先進的管理理念與科學技術,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尤其在近年來,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已建立了一套先進的、成熟的管理體系,各項管理機制也逐步健全,為各項經濟活動的高效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通過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可以規范農民的作業生產行為,使各種農業資源得到高效配置。另外,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多有效的農業基礎數據與信息,幫助農民更好的開展生產活動,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三)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環境支撐
農村經濟發展依賴于人文環境與生態環境的支撐。
首先,人文環境主要是指農業經濟發展需要各種專業人才的大力扶持,而在實施農業經濟管理之后,各地農業主管部門引進了大量的專業型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在農、林、牧、副、漁等領域有所建樹,也具有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思想,促使農村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另外,人文環境還指農村當地淳樸的民風與深植于民間的一些優秀文化傳統,在這些要素的支撐下,可以吸引大量的外來投資者,加入農村經濟建設,當招商環境得到切實改善后,經濟增長速度也將逐年加快。
其次,生態環境主要是指農村的村容、村貌以及環境衛生,在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后,增強了農民的環保意識,自覺加入到保護農村自然生態環境的隊伍中。例如,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隨意使用化肥的現象大幅減少,對產生的塑料薄膜、農藥瓶等污染物能夠妥善處理,在春耕之前,焚燒秸稈的行為也得到有效控制,農村的土地資源、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資源利用率也顯著提升,這都為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績效的有效策略
(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進程,改善農業經濟內環境
當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亟需解決的問題是道路工程、給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垃圾糞便處理工程、太陽能沼氣能源利用工程。道路工程涉及農業生產車輛與貨物運輸車輛的通行問題,如果農村道路暢通無阻,必將形成一套完整的農產品交易鏈條。而給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垃圾糞便處理工程與太陽能沼氣能源利用工程關系到村民的生活質量、生活環境,如果能夠得到切實改善,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與自身的幸福感也會大大增強。因此,當地政府應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進程,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績效的快速提升。
以太陽能沼氣能源利用工程為例,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循環再利用的清潔能源,可以作為農業生產當中的輔助能源,例如,通過建立太陽房、太陽灶、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如圖2所示)等方法,為農作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也可以通過太陽能熱水器為廣大農戶提供生活用水。而沼氣作為一種理想的清潔燃料,具有無色無味、放熱量高、抗爆性能好等特點,每立方米沼氣的發熱量可以達到20800~23600kJ,即1m3沼氣完全燃燒后,能產生相當于0.7kg無煙煤提供的熱量。因此,沼氣可以直接用于炊事、烘干各種農副產品、供暖、照明等。目前,農村地區較為常見的沼氣池建造方式包括分散式家用沼氣當、集中式大型沼氣、與旱廁連建式沼氣池,在生產生活中,將糞便、廚房垃圾等有機物投入到沼氣池中進行發酵產生沼氣,同時沼渣還可以用作肥料。
(二)延長產業鏈條,拓寬宣傳渠道
農業經濟管理要達成的目標是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經濟內環境、激發農村經濟活力,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地農業部門應充分發揮地理優勢與資源優勢,并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的建設力度。
首先,發動當地龍頭企業的帶頭表率作用,通過設立產業示范基地,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企業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專門對農民進行現場指導、現場示范,并向農民細致講授新技術。
其次,農業部門將信息技術作為宣傳載體,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或微信群的方法,與農民建立溝通合作渠道,并定期發布最新的惠農、助農政策,以及農業生產新技術或新品種。
最后,針對一些特色農產品,農業部門應及時申報專利,打造屬于本鄉本土的農產品品牌。并通過建立網站、錄制短視頻等方式,進一步擴大品牌效應,吸引大量投資者的目光,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以國內某知名短視頻平臺為例,該平臺用戶的日均活躍量達到3億以上,借助于該平臺的這一優勢,通過網上直播的方式,宣傳家鄉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再通過“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效應,擴大家鄉的知名度,活躍當地經濟。
(三)提高人才準入門檻,拓寬人才引進渠道
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是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打造一支經驗豐富、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人才隊伍,才能凸顯農業經濟管理成效。基于此,各地農業部門應提高人才準入門檻,避免“渾水摸魚”的現象。
首先,與各大高校建立長期的合作往來關系,并專門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前的實習與鍛煉機會,在實習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人表現,預留出就業崗位,并在薪資待遇方面酌情考慮,以此為農業經濟管理隊伍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其次,針對現有的專業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農業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培訓內容以實戰演練為主,例如,針對農作物的高產種植技術,專門建立高產種植試驗基地,并根據試驗結果評價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是否達到標準要求,再大范圍推廣高產種植技術。
最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除了開展集中培訓以外,利用專家講座、遠程互動或外派學習的方式,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綜合職業素養,進而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四、結語
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進程中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各地農業部門應努力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績效,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創新管理舉措,增強農民的主人翁責任意識與大局意識,同時,通過對管理機制的完善、管理方法的改進、管理人才的培養,構建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進而使農村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機市場,2023(02):36-38.
[2]何劍威.現代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簡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0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