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扶正祛邪方對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并發卒中相關性肺炎(SAP)的預防作用,為臨床提供參考。 回顧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收治的100例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用藥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根據相關指南進行規范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扶正祛邪方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炎癥因子[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計數、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中醫證候積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SAP發生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治療組患者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WBC、中性粒細胞和CRP水平低于治療前,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高于治療前,治療組WBC、中性粒細胞及CRP水平低于對照組,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高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lt;0.05)。治療組患者SAP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嘔吐、腹痛、腹瀉和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 扶正祛邪方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效果良好,且可有效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癥狀并提高生活能力,減少SAP的發生。
扶正祛邪方;腦梗死;急性期;卒中相關性肺炎
R25 A 2096-2665.2024.03.0083.04
腦梗死急性期患者腦部血液供應不足,腦組織壞死后會引起肺部感染,出現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者可能發生卒中相關性肺炎(st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SAP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腦卒中致殘、致死的主要危險因素[1-2]。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并發SAP會延長住院時間,影響預后情況,因此,預防腦梗死急性期患者SAP的發生對改善腦梗死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3]。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常易出現脾胃受損,脾氣虧虛,水濕停運,聚濕生痰進而出現咳嗽、咳痰,痰液一般為稀白痰、泡沫痰,患者氣虛無力,痰液難以咯出,中醫辨證多屬氣虛兼痰濁證。本研究基于腦玄府理論與SAP的病因病機,以扶正祛邪為治療原則[4],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扶正祛邪方對腦梗死急性期患者進行治療,觀察治療效果和對SAP發生的影響,為改善患者預后提供有效的中醫藥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收治的100例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用藥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63.08±4.25)歲;BMI 21.32~26.71 kg/m2,平均BMI(24.19±3.69)kg/m2;高血壓病程3.50~25.00年,平均高血壓病程(12.39±3.14)年;發病至入院時間0.25~2.98 d,平均發病至入院時間(0.95±0.51)d。治療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61.56±3.14)歲;BMI 22.42~27.19 kg/m2,平均BMI(23.56±3.44)kg/m2;高血壓病程4.20~27.40年,平均高血壓病程(11.21±2.77)年;發病至入院時間0.50~2.80 d,平均發病至入院時間(1.28±0.44)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腦梗死急性期的診斷標準[5];②符合腦卒中的中醫診斷標準,且辨證為氣虛兼痰濁證[6],其辨證要點為有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口眼歪斜,四肢倦怠等表現;③無腦梗死病史,急性發病72 h內入院。排除標準:①患有與肺炎臨床表現相似的其他疾病者;②妊娠、哺乳期者;③對本研究所用中藥過敏或不耐受者;④機械通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依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5]進行規范治療,如發生SAP則按《卒中相關性肺炎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9更新版)》[1]進行治療(包括一般治療、營養支持與抗感染治療,確診后應盡早開始經驗性抗感染治療并根據病原學檢查結果選擇具有高度針對性或敏感性的抗菌藥物)。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口服扶正祛邪方治療。扶正祛邪方組方:廣藿香、薄荷及荊芥各9 g,金銀花、連翹各12 g,姜厚樸、炒扁豆各6 g,黃芪、蘆根各15 g,貫眾10 g。加水500 mL,水煎2次(煎煮時間分別為20 min及15 min),取汁450 mL,150 mL/次,3次/d,口服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95%為臨床痊愈,70%≤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lt;95%為顯效,30%≤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lt;70%為有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lt;30%為無效[6]。中醫證候積分減少率=(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100%。總有效率 =(臨床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希森美康株式會社,國械注進20172227278,型號:XS-900i)以電阻抗法和熒光染色法測定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及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采用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深圳市錦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401577,型號:PA300)以散射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CRP)。③比較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主要包括脈象、舌診、面色和病理感受共4個維度,總分28分,評分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7]。NIHSS量表總分42分,評分越高代表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8]。④比較兩組患者SAP發生情況。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在發病7 d內出現新的肺部感染癥狀:a.無其他明確原因出現發熱且體溫≥38 ℃;b. WBC≥10×109/L或≤4×109/L;c.年齡≥70歲的患者無其他明確原因出現意識狀態改變;d.新出現咳嗽或加重的咳嗽、呼吸困難、呼吸急促;e.出現新的膿痰,或24 h內出現痰液性狀改變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或吸痰次數增加;f.肺部聽診發現啰音或爆裂音或支氣管呼吸音。a、b、c至少符合一項且d、e、f至少符合一項并經胸部影像學檢查發現新的或進展性肺部浸潤性病變,則診斷為SAP[9]。SAP發生率=SAP發生例數/總例數×100%。⑤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嘔吐、腹痛、腹瀉及皮膚瘙癢。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患者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WBC、中性粒細胞及CRP水平低于治療前,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高于治療前,且治療組WBC、中性粒細胞及CRP水平低于對照組,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SAP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7例患者發生SAP,SAP發生率為14.00%,對照組12例患者發生SAP,SAP發生率為24.00%。治療組患者SAP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2.713,Plt;0.05)。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嘔吐、腹痛、腹瀉及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
3 討論
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在發病7 d內發生的肺炎即為SAP,通常呈現多重耐藥,病情進展可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進而增加死亡率[9]。積極預防SAP是有效降低腦卒中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措施[10]。目前腦梗死的治療指南不推薦預防性使用抗感染藥物,尚無預防SAP的統一方案。
扶正祛邪方是依據中醫治未病思想形成的新型中藥方劑,用于體弱人群,可扶正固本、增強體質,正氣存內進而抗擊外邪入侵,臨床應用發現該方對于感冒后出現的發熱、咳嗽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11]。本研究探討扶正祛邪方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預防SAP的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WBC、中性粒細胞及CRP水平低于治療前,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高于治療前,且治療組WBC、中性粒細胞及CRP水平低于對照組,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高于對照組,原因可能為扶正祛邪方既能益氣健脾,又能燥濕化痰、清熱解毒。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該中藥方劑可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且具備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有效促進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恢復[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SAP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原因可能在于扶正祛邪方通過提高患者免疫力,抑制炎癥因子活性,從而有效降低SAP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生不良反應,提示該中藥方劑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處,如樣本來源為單中心且樣本量較小,后期需采用多中心研究進一步擴大樣來源,提高結果的可靠性。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給予扶正祛邪方早期干預,可降低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和SAP的發生率,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改善中醫臨床癥狀。
王擁軍,陳玉國,呂傳柱,等.卒中相關性肺炎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9更新版)[J].中國卒中雜志, 2019, 14(12): 1251-1262.
MONTMOLLIN E D, RUCKLY S, SCHWEBEL C, et al. Pneumon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requiring invasive ventilation: Impact on short and long-term outcomes[J]. J Infect, 2019, 79(3): 220-227.
張淑霞,潘曉華,劉國榮,等.卒中相關性肺炎的發病機制及預測因素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 2016, 22(23): 4637-4640.
汪興.中醫藥治療腦卒中[J].吉林中醫藥, 2013, 33(9): 898-900.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8, 51(9): 666-682.
中醫康復臨床實踐指南·腦卒中制定工作組,林志誠,薛偕華,等.中醫康復臨床實踐指南·腦卒中[J].康復學報, 2019, 29(6): 6-9, 15.
任占利,王順道,王永炎.中風病證候量化標準研究概述[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5, 18(6): 39-41.
KWAH L K, DIONG J.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J]. J Physiother, 2014, 60(1): 61.
單凱,賈東梅,郭偉.卒中相關性肺炎的診斷:卒中并發肺炎研究組專家共識[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5, 24(12): 1346-1348.
鄭衛濤,陳家俊,杜龍玉,等.中醫藥治療卒中相關性肺炎研究進展[J].新中醫, 2021, 53(4): 25-28.
李猛,徐紅日,王成祥.中醫扶正祛邪治則在老年肺炎治療中的運用[J].北京中醫藥, 2017, 36(8): 686-688.
朱麗娜.扶正祛邪方治療多重耐藥菌肺部感染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研究, 2021, 13(4): 23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