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C反應蛋白(CRP)和降鈣素原(PCT)水平與急性胰腺炎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并分析兩者聯合檢測預測患者預后不良的價值。方法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東臺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于東臺市人民醫院進行體檢的30名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將研究組患者分為輕癥組(42例)和重癥組(18例)。記錄所有研究對象的CRP和PCT水平,分析兩者與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相關性。隨訪1個月,根據患者預后的不同將研究組患者分為預后良好組(53例)和預后不良組(7例),分析CRP和PCT單獨及聯合檢測對患者預后不良的預測價值。結果 研究組研究對象的CRP和PCT水平高于對照組(Plt;0.05)。重癥組患者的CRP和PCT水平高于輕癥組(Plt;0.05)。重癥組患者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床邊指數(BISAP)評分高于輕癥組,預后不良發生率高于輕癥組(Plt;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急性胰腺炎患者CRP、PCT水平與BISAP評分呈正相關(Plt;0.05)。預后不良組患者的CRP和PCT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Plt;0.05)。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RP、PCT單獨和聯合檢測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預后不良的曲線下面積(AUC) 分別為 0.814、0.833和0.926(Plt;0.05),且聯合檢測的預測價值最高(Plt;0.05)。結論 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時CRP和PCT水平可用于評估其病情嚴重程度和預測預后,臨床實踐中需及時檢測并為治療方案的制訂提供參考。
【關鍵詞】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預后不良
【中圖分類號】R5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03.0138.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3.045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內部的消化酶異常活化導致的胰腺組織炎癥和損傷[1]。該病常見臨床表現為劇烈的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及腹脹等癥狀,病情嚴重時可能導致一系列并發癥甚至威脅患者生命[2]。常用的Ranson標準需要在入院時和入院48 h后評估2次才能判斷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3];而需要行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的CT分級和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床邊指數(BISAP)則項目繁多、操作復雜[4]。有研究顯示,C反應蛋白(CRP)和降鈣素原(PCT)水平通常在急性炎癥狀態下升高,且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程度存在相關性[5-6]。還有報道指出,CRP和PCT水平診斷急性胰腺炎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并可以為臨床診治提供指導[7]。因此,本研究進一步探究CRP和PCT水平與急性胰腺炎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并分析兩者單獨及聯合預測急性胰腺炎患者預后不良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東臺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于東臺市人民醫院體檢的30名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組研究對象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20~95歲,平均年齡(57.75±7.93)歲。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1~94歲,平均年齡(56.24±7.54)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將研究組患者分為輕癥組(42例)和重癥組(18例)。輕癥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20~95歲,平均年齡(56.12±8.59)歲。重癥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齡22~94歲,平均年齡(57.35±7.9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根據預后結局不同分為預后良好組(53例)和預后不良組(7例)。預后良好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齡20~95歲,平均年齡(55.34±8.22)歲。預后不良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齡25~94歲,平均年齡(58.79±9.3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東臺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研究組患者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9年,沈陽)》[8]中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②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脹或消化不良等癥狀者;③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發病至入院時間超過2 d者。
1.2 研究方法 ①嚴重程度評估。采用BISAP評分[9]評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BISAP評分范圍0~5分,≤2分為輕癥,≥3分為重癥。②CRP和PCT水平檢測。采集研究組患者入院即刻外周肘靜脈血和對照組研究對象體檢時的外周肘靜脈血10 mL,采用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有限公司,湘長械備20190211號,型號:HT200)離心10 min(轉速為3 000 r/min,離心半徑為5.2 cm),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 CRP和PCT水平。③預后結局評估。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均隨訪觀察1個月,統計其預后不良情況。若出現胰腺功能不全、慢性胰腺炎或死亡,則判斷為預后不良。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CRP和PCT水平。②比較不同嚴重程度患者CRP和PCT水平。③比較不同嚴重程度患者BISAP評分和預后不良情況。④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RP、PCT水平與BISAP評分的相關性。⑤比較不同預后結局患者CRP和PCT水平。⑥分析CRP和PCT水平預測急性胰腺炎患者預后不良的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檢驗;預測價值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以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CRP和PCT水平比較 研究組研究對象CRP和PCT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不同嚴重程度患者CRP和PCT水平比較 重癥組患者CRP和PCT水平高于輕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不同嚴重程度患者的BISAP評分和預后不良情況比較 重癥組患者入院后的BISAP評分高于輕癥組,預后不良發生率高于輕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急性胰腺炎患者CRP、PCT水平與BISAP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急性胰腺炎患者CRP、PCT水平與BISAP評分呈正相關(Plt;0.05),見表4。
2.5 不同預后結局患者CRP和PCT水平比較 預后不良組患者CRP和PCT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5。
2.6 CRP和PCT水平預測急性胰腺炎患者預后不良的價值分析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RP和PCT水平單獨及聯合檢測預測急性胰腺炎患者預后不良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814、0.833及0.926(Plt;0.05),見表6,ROC曲線見圖1。
3 討論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嚴重的胰腺疾病,輕癥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具有自限性,但有部分患者會發展為中度或重癥胰腺炎,病死率可達13%~35%[10]。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預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病情的嚴重程度、早期干預和治療情況及合并癥情況等。若未能對急性胰腺炎及時診斷,或錯誤預測病情發展,則可能導致患者無法接受最合理的治療。因此,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是減少預后不良的關鍵。
CRP作為一種非特異性的炎癥反應標記物,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在臨床中的應用相當廣泛[11]。健康人的血清CRP水平通常lt;5 mg/L。在受到急性炎癥反應刺激后的6~8 h內CRP水平異常上升,最高可至正常水平的數百倍。PCT是另一種用于評估急性炎癥的標記物,正常生理情況下,機體內血清PCT水平一般lt;0.05 ng/mL,且不易被檢測到。PCT對于細菌感染尤其敏感,可在感染后的2~3 h上升[1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研究對象的 CRP 和 PCT 水平高于對照組;重癥組患者的CRP和PCT水平高于輕癥組,入院后的 BISAP 評分高于輕癥組;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CRP和PCT水平與BISAP評分呈正相關。這提示CRP和PCT水平可用于評估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另外,重癥組患者預后不良的發生率為27.78%,高于輕癥組的4.76%,說明病情嚴重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預后不良。早期判斷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可以幫助醫生更快地采取對癥治療,以降低死亡率。對于輕癥患者,可能只需要支持性治療和觀察;而對于重癥患者,可能需要更積極的治療,如營養支持、抗生素治療或手術干預。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預后不良組患者的CRP和PCT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RP和PCT水平單獨和聯合檢測預測急性胰腺炎患者預后不良的AUC分別為 0.814、0.833和0.926。這提示CRP和PCT聯合檢測用于預測急性胰腺炎預后不良具有一定價值,且聯合檢測的預測效能最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發病后,可導致大量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釋放,引發全身性炎癥反應,并隨著病情進展,導致一系列并發癥,損害其他器官功能,預后較差[13-14]。臨床早期監測患者CRP和PCT水平可預測病情進展,并制訂針對性治療方案,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大意義[15-16]。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如樣本量較小,后續研究可擴大樣本量,進一步驗證結果。
綜上所述,CRP和PCT檢測與急性胰腺炎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對嚴重程度和預后有一定的預測價值,可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訂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鄭智,曲元旭,丁乙軒,等.急性胰腺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21, 27(2): 152-155.
陳炳勛,李漢智,王云龍,等.重癥急性胰腺炎繼發胰腺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和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9, 29(7): 1069-1071, 1075.
范小芳,鄭慶芬,周洋洋,等. Ranson評分對重癥急性胰腺炎預后的預測價值[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22, 31(6): 625-628, 633.
何文華,鄭西,祝蔭,等.基于大樣本數據庫比較APACHEⅡ、Ranson、BISAP和CTSI評分在早期預測急性胰腺炎病情嚴重程度的價值[J].中華胰腺病雜志, 2019, 19(3): 172-176.
田豐,黃麗敏,周正端.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CRP/ALB、Ghrelin、IMA水平變化與病情進展的關系[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23, 44(8): 983-987.
李歌,田霞.血清hs-CRP PCT RDW和NRBC水平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表達水平及意義[J].河北醫學, 2023, 29(5): 762-767.
劉洋,江威,韓倫英,等. PCT、CRP、WBC和N%在細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評估[J].實用醫學雜志, 2018, 34(4): 641-644, 652.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中華胰腺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消化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9年,沈陽)[J].中華消化雜志, 2019, 39(11): 721-730.
尹凱祥,亓玉琴,咸會波,等. BISAP評分聯合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對急性胰腺炎病情的早期預測價值[J].中國急救醫學, 2019, 39(6): 551-554.
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京津冀急診急救聯盟,北京醫學會急診分會,等.急性胰腺炎急診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J].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1, 37(5): 1034-1041.
王慧,許斌. C反應蛋白與降鈣素原聯合檢測在細菌感染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8, 22(4): 669-671.
劉娜,鄒愛民,韓雙,等.血清SAA、CRP、PCT、IL-6水平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3, 20(3): 379-382.
趙凱,章陽.血清淀粉樣蛋白A、CRP和PCT水平預測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及預后的臨床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21, 28(2): 268-272.
馮利得. 血清PCT、AMY、CRP水平聯合檢測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9, 32(1): 114-115.
楊珠瑩,謝齊貴,陳湛蕾,等.血清CRP與PCT及脂肪酶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發生感染性胰腺壞死的預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 28(11): 1693-1696.
劉浩. CA-125、CA-199、CRP、PCT的聯合檢測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診斷價值[J]. 肝膽外科雜志, 2020, 28(2): 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