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冠心病患者血清載脂蛋白A(ApoA)、載脂蛋白B(ApoB)水平、ApoB/ApoA值及血小板計數(PLT)、纖維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南通瑞慈醫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歸于觀察組,再采用冠狀動脈造影檢查(CAG)對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進行診斷,根據Gensini評分分為輕度組(22例,Gensini評分lt;20分)、中度組(24例,20分≤ Gensini評分lt;45分)、重度組(21例,Gensini評分≥ 45分)。同期納入52名健康體檢者的體檢資料,將其歸為對照組。統計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基線資料,并檢測載脂蛋白水平以及凝血指標,分析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載脂蛋白、凝血指標的相關性。結果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ApoA水平降低,ApoB、ApoB/ApoA、FIB水平均升高,APTT均縮短;與輕度組比,中度組、重度組患者血清ApoA水平均降低,且重度組低于中度組;ApoB、ApoB/ApoA水平均升高,且重度組高于中度組;APTT均縮短,且重度組短于中度組(均Plt;0.05);各組間PLT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通過Pearson相關系數法分析顯示,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ApoA、APTT呈負相關,與ApoB、ApoB/ApoA、FIB呈正相關(均Plt;0.05),與PLT無相關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隨著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加重,ApoB、ApoB/ApoA、FIB水平均升高,ApoA水平降低,APTT縮短,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ApoB、ApoB/ApoA、FIB呈正相關,與ApoA、APTT呈負相關,臨床可根據其水平變化評估病情進展情況。
【關鍵詞】冠心病 ; 冠狀動脈狹窄程度 ; 載脂蛋白A ; 載脂蛋白B ; 凝血指標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3.0097.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3.031
冠心病為一種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容易造成器質性和心臟功能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多采用冠狀動脈造影檢查(CAG)對冠心病患者病變程度進行診斷,可直接判斷管腔狹窄程度,但該檢查方式具有創傷大、可重復性差的缺點,有創且費用高,臨床應用受限。有研究認為,載脂蛋白、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標的水平變化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聯系[1]。載脂蛋白A(ApoA)可參與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過程;載脂蛋白B(ApoB)為人體主要載脂蛋白,被氧化的ApoB會釋放大量炎癥產物蔓延至動脈粥樣硬化的動脈壁上,加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ApoB/ApoA對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及治療預后有預測價值,可作為冠心病的獨立預測因素。冠心病病理進展過程中凝血系統發揮重要作用,機體血管內膜受損后,內皮細胞脫落,暴露內皮下的膠原纖維,激活機體凝血功能,血小板粘附聚集的膠原纖維,形成凝塊及血栓塊,導致血管狹窄或閉塞[2]。但目前臨床關于冠心病患者載脂蛋白、凝血指標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的關系仍需進一步探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冠心病患者載脂蛋白、凝血指標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南通瑞慈醫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歸于觀察組,再采用CAG對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進行診斷,根據Gensini評分[3]分為輕度組(22例)、中度組(24例)、重度組(21例)。同期納入52名健康體檢者的體檢資料,將其歸為對照組。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齡36~75歲,平均(65.48±6.14) 歲。觀察組輕度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齡34~73歲,平均(63.48±6.31)歲。中度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齡36~74歲,平均(64.77±6.53)歲。重度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齡35~75歲,平均(65.48±6.44)歲。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觀察組患者納入標準:①依據《冠心病患者運動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經CAG檢查確診,且可見冠脈斑塊。所有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近1個月未使用影響血脂的藥物;②肝、腎功能正常;③未合并影響脂質代謝及凝血功能的其他疾病。排除標準:①既往接受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②合并糖尿病腎病;③合并心肌炎、肥厚性心臟病、瓣膜病等心臟病變等。本研究經南通瑞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的空腹靜脈血6 mL,平均分為3份,取其中一份,采用離心設備分離血清,設備參數為3 000 r/min(時間15 min),完成后取上層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美國)股份有限公司,型號:AU5800]檢測血清ApoA、ApoB水平,并計算ApoB/ApoA值。再取另一份靜脈血,抗凝處理,以3 500 r/min的轉速,離心時間10 min,取血漿,采用凝血分析儀(日本積水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CP3000)檢測纖維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最后取剩余血液,采用血液分析儀[日本SYSMEX(希森美康)株式會社,型號NX-550]檢測血小板計數(PLT)。
所有觀察組患者行CAG檢查,采用Gensini評分法評估冠脈狹窄程度[3]:①冠脈狹窄程度評分 :分別記為1分(冠脈狹窄程度≤ 25%)、2分(25%lt;冠脈狹窄程度≤ 50%)、4分(50%lt;冠脈狹窄程度≤ 75%)、8分(75%lt;冠脈狹窄程度≤ 90%)、16分(90%lt;冠脈狹窄程度≤ 99%)及32分(完全閉塞)。②根據不同冠脈病變部位確定權重系數:0.5:小分支均;1.0:第1對角支、鈍緣支、左前降支遠段、左室后降支、后側支、右冠脈全段、回旋支遠段、后降支、心尖支;1.5:左前降支中段;2.5:回旋支近段、左前降支近段;5.0:左主干。各分支Gensini評分=冠脈狹窄程度評分×病變部位系數,Gensini總評分為各分支Gensini積分之和。根據Gensini評分將其分為輕度組(22例,Gensini評分lt;20分)、中度組(24例,20分≤ Gensini評分lt;45分)、重度組(21例,Gensini評分≥ 45分)。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研究對象載脂蛋白、凝血指標水平。②比較不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患者載脂蛋白、凝血指標水平。③利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載脂蛋白、凝血指標之間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均使用S-W法檢驗證實服從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利用Pearson相關系數法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載脂蛋白、凝血指標之間的相關性。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載脂蛋白、凝血指標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ApoA水平降低,ApoB、ApoB/ApoA、FIB水平均升高,APTT均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而兩組研究對象PL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
2.2 不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患者載脂蛋白、凝血指標比較 與輕度組比,中度組、重度組患者ApoA均降低,且重度組低于中度組;ApoB、ApoB/ApoA均升高,且重度組高于中度組;APTT均縮短,且重度組短于中度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載脂蛋白、凝血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系數法分析顯示,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ApoA、APTT呈負相關,與ApoB、ApoB/ApoA、FIB呈正相關,相關性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等病變是冠心病患者發病的病理基礎,由于病變情況較為復雜,導致治療難度較高,效果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早期準確全面掌握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較為重要。CAG作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能夠準確顯示冠脈管腔的狹窄程度,但該方式對于狹窄處較小斑塊的敏感性不高,難以精準判斷冠脈管壁情況。
ApoA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結構蛋白,可通過促進膽固醇逆向轉運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穩定細胞膜,抑制新生斑塊生長、破裂,增加斑塊的穩定性,促進凝血 - 纖溶系統平衡,從而減緩冠心病進程[5]。ApoB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主要載脂蛋白,高水平ApoB誘導產生LDL-C細胞因子,而LDL-C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易侵入動脈內膜,被巨噬細胞吞噬后,富含LDL的巨噬細胞成為泡沫細胞沉積于動脈內膜中,細胞破裂后釋放大量膽固醇,形成動脈粥樣斑塊的組成成分[6-7]。ApoB/ApoA是反映機體中促動脈粥樣硬化和抗動脈粥樣脂代謝平衡的常用指標,與動脈病變部位內脂質成分體積百分比呈正相關,比值異常變化可能導致大量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病變支數、狹窄程度均有相關性,是冠心病的獨立預測因素[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觀察組ApoA水平降低,ApoB、ApoB/ApoA水平均升高,冠心病患者ApoB、ApoB/ApoA水平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呈正相關關系,與ApoA呈負相關關系,說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ApoA、ApoB、ApoB/ApoA水平變化存在相關性。
FIB為機體內重要的凝血因子,FIB介導血小板和內皮細胞擴散,分泌大量內皮素,進一步誘導血管平滑肌細胞進行遷移和增生,形成大量的小血栓,從而促進動脈血栓的形成,使冠脈痙攣的發生率明顯增加,造成冠脈狹窄,隨著FIB含量的升高,血小板凝聚和平滑肌細胞增生程度變大,冠脈狹窄程度加重的風險隨之增加[9]。APTT是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凝血活性的重要指標,冠心病的發生、發展與凝血系統變化密不可分,心肌缺氧、壞死過程中會造成血栓形成、血管堵塞,放大凝血效應,因此,APTT可以在一定水平上反映冠狀動脈硬化病變的程度[10]。隨著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凝血功能亢進狀態加重,FIB含量逐漸升高,APTT縮短,血小板凝聚和平滑肌細胞增生程度變大,從而加重冠脈狹窄程度,提示檢測凝血指標水平有助于評估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FIB水平升高,觀察組APTT水平縮短,冠心病患者FIB水平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呈正相關,與APTT呈負相關,說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凝血指標存在相關性。
綜上,隨著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加重,ApoB、ApoB/ApoA、FIB水平均升高,ApoA水平降低,APTT縮短,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ApoB、ApoB/ApoA、FIB均呈正相關,與ApoA、APTT均呈負相關,臨床可根據其水平變化評估病情進展情況,以為今后治療冠心病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王蓓麗, 李輝軍, 伍嚴安, 等. 血清生化指標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J]. 檢驗醫學, 2020, 35(1): 6-10.
仇慶華. 凝血指標及脂蛋白比值與冠脈病變程度相關性研究[J]. 遼寧醫學院學報, 2016, 37(5): 68-71.
吳多宏, 吳淼, 李明, 等. 血漿AT-Ⅲ、CD93水平與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Gensini評分的關系研究[J]. 疑難病雜志, 2018, 17(12): 1301-1305.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預防學組, 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 冠心病患者運動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5, 43(7): 575-588.
韓秀, 田雨靈, 卓小楨, 等. 載脂蛋白A、載脂蛋白B/載脂蛋白A
比值與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醫學版 ), 2019, 40(2): 255-258.
黃遠茂, 黃洪磊, 葉飛, 等. 血清淀粉樣蛋白A和載脂蛋白B/A1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性[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20, 30(22): 42-47.
李榮利, 張靜, 董松武. NT-proBNP和載脂蛋白等指標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 2021, 18(5): 49-52.
章琪, 羅玉寅. 血清ApoB/ApoA1、CK-MB、cTnI水平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關系[J].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21, 29(10): 875-878.
花清梅. 纖維蛋白原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相關性探討[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23, 13(4): 15-18.
王潔, 肖珉, 李玉峰, 等. 血脂和凝血指標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J].中國醫藥, 2023, (18)1: 11-14.
作者簡介:張巍巍,大學本科,主管技師,研究方向:臨床檢驗。
通信作者:周少名,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冠心病的診療。E-mail:3650478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