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站在新起點、面對新要求,平安銀行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監管部門各項要求,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努力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金融擔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平安銀行稽核監察部認真貫徹“三如”重要要求,在平安銀行黨委、紀委的領導下,積極履行內部審計職責,全面深化科技創新、提升審計效能、加強隊伍建設、統籌監督合力,在促進全行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戰略轉型發展安全等多方面切實發揮內部審計增值保障作用。
一、全面落實“三如”要求,提高站位
一是聚焦宏觀政策落實,加強政治屬性“如臂使指”。連續多年開展支持實體經濟、涉農和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專項審計,檢視宏觀政策的落實質效。推動綠色金融業務相關條線進一步明確職能定位、權責分工,完善配套管理機制和業務流程。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基礎持續夯實,促進消保審查、投訴管理等重要環節管理水平提升。
二是圍繞銀行戰略轉型,聚焦主責主業“如影隨形”。圍繞平安銀行“零售做強、對公做精、同業做專”等發展戰略,開展新型供應鏈、票據業務、互聯網貸款、支付結算、結構性存款、托管業務等創新領域專項審計,促進業務轉型升級中的風險管理水平提升。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加強對信息科技風險的審計關注,促進重要系統及平臺控制功能性缺陷整改完善,關注云原生等新技術運用,嚴防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發生。
三是緊盯重點領域,堅守合規底線“如雷貫耳”。緊盯“股、債、匯、房”等重要市場運行和外部傳導風險,開展房地產、反洗錢、關聯交易、代銷業務、銀保業務等專項審計,促進基礎管理和核心風險管控水平提升。針對金融案件防控、金融反腐等監管重點關注領域,堅持對各類問題抓早抓小,為銀行挽回了經濟損失,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相關審計成果和建議得到領導層高度重視,指示相關業務條線部署整改,審計成果得到充分利用。
二、加強數字化審計手段運用,提質增效
以全面推進審計數字化轉型為目標,規劃并建設了“平安慧眼”系統平臺,打造五大精品工具(智能監測、智慧畫像、智能調查、稽核GPT、智能紀檢),支持由面及線、由線到點的穿透下鉆,數據實時監測、分析和預警,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風險,全面提升審計效率和精準度,為穩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2022年“平安慧眼”內審系統平臺獲得國內金融業唯一部級科技獎項——金融科技發展獎二等獎。
實時風險監測方面,打造了模型監測系統,以大數據平臺為基礎,支撐稽核圖譜百億級數據的處理,將600余個稽核風險監測模型收納入庫,采用商超模式按公司、零售、員工行為等維度分門別類上架展示;布控了開源模型代碼倉庫,實現敏捷建模,向使用者實時送達模型結果及最近出數,高效完成審計任務,實現對風險的先知先覺先行。
風險精準挖掘方面,打造智能調查工具,以知識圖譜技術為核心,支持海量數據隱形關系實時挖掘,在快速鎖定不法中介、票據團伙等核查中取得良好效果、屢建奇功。例如在某次審計檢查中,通過“拓展群體”“資金追蹤”功能,從多人多層交易中高效精準剝離資金流鏈條,成功發現中介包裝貸款近百筆、過億元違規貸款,并通知經營機構提前分批退出,化解風險。
“AI+審計”方面,獨立部署訓練GPT稽核大模型“慧小喵”。基于審計智庫構建高性能向量數據庫,融合專家經驗,開發智能問答、智能審計報告、智能文本分析等功能,能提供文本信息檢查、輔助問題定性分析、輔助審計依據查找、審計思路拓展、法條規定要求問答等智能幫助。解決文本分析檢查、知識方法賦能、報告撰寫等低效問題,促進人機結合模式升級,加速推進審計作業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全面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
三、創新發展持續審計模式,成效漸顯
創新發展持續審計模式,進一步前置風險控制關口,經過多年落地實踐、持續優化,產出成果逐漸凸顯。借助“平安慧眼”系統平臺,建立覆蓋經營發展、風險管理、內控合規三大維度審計監測指標600余個,在可視化技術支持下,通過動態畫像、實時提示、立查立改、資源配置、自定義異變指標等系統功能,對機構持續全面評價,鎖定風險機構和區域。
通過持續審計模式,實現了對一級分行與重點產品全面覆蓋,高效完成對多家分行全面評價,通過持續審計新模式發現的問題占比逐年提高,涵蓋信用風險、內控和案防等多個領域,有效提高審計資源運用效率,也增強了內部審計動態發現問題能力。
四、 推進賦能型內部審計轉型,價值提升
不斷拓展審計服務模式,強化審計咨詢價值,以“增加組織價值并改善機構運營”為目的,促經營、促管理、促發展。一是建設智能制導“工作流”,實現三道防線風險共治。建立專人監測、分級處理機制,做實推送異常數據和關鍵線索的閉環管理,及時總結、持續輸出內審成果,助力第一、二道防線風險管控能力提升。2022年累計向行內70多家單位推送近百個風險模型、數十萬條數據,強化對經營一線的指導與支持,助力個貸資金流向、理財違規銷售、員工行為、外包管理等多項排查,提升業務前線自愈能力。二是創建審計成果“衍生產品線”,有效發揮服務咨詢作用。通過“專刊+要參+問診報告”等多層次交付品向管理層建言獻策,傳遞審計關注。相關交付品受到行內多家單位歡迎,部分管理建議促進了科技數據治理、人力資源配置、分行整改等工作優化提升。
五、構建監審紀大監督圈體系,立體防控
一是做好監管溝通“牽引器”,強化監審聯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與各地監管部門溝通聯絡,高效完成監審聯動項目,及時向管理層傳遞監管關注與要求,推動問題及時化解,爭取工作主動。主動助力監管迎檢工作,協助行內相關單位自查自糾,積極解決整改難點問題,減少罰點。
二是做好紀審“融通器”,推進立體監督。實行合署辦公,一體規劃部署開展,主要干部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推進同查共處,搭建“審計發現違紀線索移交紀委調查、紀委發現合規內控問題移交審計跟進”的聯動機制。打通系統平臺,稽核監測模型定期向紀委推送監測異常數據,助力紀委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同時稽核也可運用紀檢系統查詢“人”的信息。
六、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固本培元
為推動遠程審計、持續審計等審計模式全面鋪開,加速審計數字化轉型,建立AI架構師培養機制。以提高科技解決問題能力為核心目標,將前期優質非現場分析經驗、建模查證案例、培訓方法論等沉淀固化,搭建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科技查證為課程,以導師1+1傳幫帶、教育積分制、獨創認證考評、實戰案例評優等為機制的特色科技人才培育體系。經過三年實踐,成功培育出一批懂業務、懂技術的非現場分析師,利用科技手段發現問題與預警風險的能力大幅提升。
平安的奮斗史,展現了中國風起云涌的改革開放浪潮所創造的契機、能量和潛力。形勢在發展,任務在拓展,要求在提升,平安銀行全體內部審計人員將在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下,繼續奮勇開拓,積極創新,為內部審計事業新征程添磚加瓦,為維護現代金融發展安全保駕護航!“風云際會,初心如磐,行以致遠!”
(本文由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稽核監察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