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不聰明的人,從1993年開始學習魏書生的教學理念,直到2019年退休,不停地學不停地做,期間我比許多老師有好機會,我可以面對面向魏老師請教問題,可最終沒有成為“像魏書生一樣的好老師”,但26年的老老實實學習,總歸有點體會,現寫出來作為學習總結。
魏老師不是因為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而選擇三尺講臺的,他選擇的崗位,盤山三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學校不像學校,一排裸磚平房,我們今天對學校概念的要素并不存在,但這個崗位是他放棄了更好的崗位用了160次經過口頭或書面申請得到的,這是他自己快樂的選擇,從此他一生做一件事,從盤山三中做到盤錦市教育局,從年輕做到退休。
魏老師做事習慣先想明白再做明白,他覺得教書先育人,育人先育己,育己要遵守天地之道,“天道”就是自強不息,“地道”就是厚德載物,遵循自然規則堅持不懈地做,止于至善,這就是學習魏書生的根和本。
教書是個特殊的職業,這個特殊職業之道是什么呢?守住傳統常識、守住新中國的教育經驗、守住自己的長處?!杜囵B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魏老師1981年的文章,是三個守住的具體體現。先學后教(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是為了不教、點金之術勝于金、賦能是貫以古今的道理。魏老師的母親沒有接受過教育,但她通過自學,其水平相當于一個文科大學生的水平。魏老師的學習體驗,他的班主任善于讓學生自學,他由初中學歷到一個教育家,也是靠自學能力。所以,教師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許多老師說不明白做不明白,魏老師說明白做明白了。
教師不僅傳道授業解惑,而且在于立德樹人,這也是做老師都明白的道理。培養自學能力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學生內驅力、持久力,需要對學科有一個系統的了解,這是許多人想解決的問題。魏老師用一系列的活動化解這些問題,畫知識樹、七個一分鐘、八個習慣、《班級日報》、班務承包、一分鐘競賽、左手小楷等等,一切活動似乎與語文學科有關,但又似乎與學科若即若離。他不像許多教育專家,講一個案例,闡析一個原理,從而引領一串教育現象。但魏老師這些活動,是教育活動的小事。
所以我們要解決學習的初心問題,如果學習魏老師為了當大先生,可能你會失望的,雖然有許多老師學得有模有樣的,但這些人大多是本來不簡單的,一個時代出類拔萃的精英就稀少,我們應立足懷有一顆平常心,享受盡責的快樂。然后,堅持三個“守住”,借鑒優秀成果,根據自己特長,探索方法,把做對的做得更對。
這樣做著做著,教了一批又一批學生,一批又一批學生奔赴各行各業,成為祖國的建設者,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作者簡介:顏耀忠(1959— ),男,中國語文報刊協會自育自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主研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