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晨1971 年生,中國烹飪大師、淮揚菜烹飪大師、淮揚魚菜三味非遺傳承人、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客座教授。師從于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王立喜、徐永珍、邵金海、羅世偉。先后任揚州市翠園飯店、市人民大廈行政總廚、總經理、揚州意滿樓酒店、金滿樓大酒店總經理,曾應北京機關餐廳邀請進行烹飪技藝交流活動。 2016 年回到母校成為客座教授,從此專注于烹飪教學,培養淮揚菜烹飪傳承人。他曾獲得揚州市級創新菜大賽金獎、揚州市名宴評比銀獎、揚州市第二屆名菜評定“揚州名菜”稱號以及全國烹飪大賽熱菜特金獎。代表菜點有醋熘鱖魚、酥?鯽魚、熏魚、五丁包、上湯素燕、翡翠珍珠豆腐、金丹獅子頭、菊花銀魚等。
考入江旅:與淮揚菜緣分的開始
鄧晨是科班出身。1987 年6 月,他考入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原江蘇省揚州商業技工學校)烹飪專業。江蘇旅游職業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內首所淮揚菜專業烹飪學校,其前身為創辦于1959 年的揚州市飲食公司烹飪學校,曾被贊譽為淮揚菜系教學“黃埔軍?!?。從此鄧晨與淮揚菜締結不解之緣。
在校期間,他刻苦努力,力學篤行,如海綿般吸取一切與烹飪有關的知識。課后也不忘鍛煉刀功勺功,即使多次被廚刀割傷,被油鍋熱油燙到,他都默默忍耐,絕不松懈。他的堅韌與毅力,是對淮揚菜制作技藝的追求與熱愛。勤學苦練讓他系統深入地掌握了中國烹飪理論和中國菜點烹飪技術,為今后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實際操作基礎。
他曾在學校實驗飯店綠楊邨酒樓實習。綠楊邨酒樓創始于1986 年,主打淮揚菜,綠楊邨酒樓的雞湯面、干絲和小籠包是許多揚州人的回憶。在這里,他得到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也遇到許多書本上、學校里學不到的意外和困難,讓他能夠很好地將課本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逐步培養出從容自若的大廚風范。也是在綠楊邨酒樓,他得到王立喜、楊玉林、薛泉生等淮揚菜大師在德、藝方面的言傳身教,使他深入了解淮揚菜的烹飪技藝和歷史文化。
師從大師:學會做菜做事做人
鄧晨先后師從于王立喜、徐永珍、邵金海、羅世偉。前三位都是淮揚菜大師,最后一位則是閩菜大師。
王立喜是鄧晨學習淮揚菜的引路人。王立喜在江蘇旅游職業學院烹飪系執教,學校的烹飪教育變革了傳統的“師帶徒”模式,借鑒現代教育體制,提倡“講、演、練、評”的教學和評價模式。他還參與首部烹飪教材編寫。王立喜是早期專業教材《揚州菜點教材選》《揚州菜點教材選之二》主要參與者。鄧晨拜王立喜為師,不僅學廚藝,更學王立喜的為人處世?!白霾巳缱鋈?,先做人后學菜”,王立喜要求他懷揣謙遜匠心,真誠勤懇,提高文化修養,充分了解食材的特性和文化淵源,從而物盡其用,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能從容應對解決。王立喜將自己擅長的淮揚魚菜三味——醋熘鱖魚、酥?鯽魚、熏魚,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鄧晨。
徐永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富春茶點”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是江蘇省第一位“點心女狀元”,也是淮揚菜元老級大師。她的三丁包、翡翠燒賣、千層油糕、月牙蒸餃等等,都獲過國家金獎。她常年在富春茶社和各學校傳授手藝,希望年輕人接觸并傳承茶點制作的手藝。她的宗旨是“經典的一定要傳承,傳承并非一成不變”。比如富春三丁包、翡翠燒賣、千層油糕是經典,需要傳承下來。像千層油糕則根據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做了減油減糖的調整,她推出的創新類點心多達一百多種。鄧晨受其指點,不僅學會茶點制作,還將其創新,做出他的代表菜品五丁包,讓更多的人品嘗到這道傳統的美味及其歷史意蘊。
邵金海是揚州市烹飪研究會理事,烹飪技師,淮揚菜烹飪大師,長期在省市政府招待所從廚,擔任廚師長,對淮揚菜的發展與研究有獨特的見解。邵金海不僅傳授鄧晨烹飪技藝,更注重培養鄧晨對淮揚菜文化的理解和敬重。他讓鄧晨深刻認識到淮揚菜是美食,更是文化的傳承。
三位淮揚菜大師對鄧晨悉心指導,潤物無聲,令其受益匪淺。他們就像一盞明燈,照亮鄧晨前行的道路。而鄧晨接過淮揚菜的火炬,繼續傳遞下去。
直播教學:在家也能學淮揚菜
2016 年,鄧晨回到母校江蘇旅游職業學院,成為烹飪系的客座教授。他對學生盡心盡力,亦如他的老師對他的教導,希冀每一名學生都能體會到淮揚菜的精妙和底蘊。
不能上課的日子,也沒能影響江蘇旅游職業學院的教學進度。
“今天我做的是一道芙蓉魚片,主要原料就是魚肉和蛋清,材料簡單,做法卻很考究。要做好這道菜要下苦功夫……”
烹飪課程對動手和實踐要求很高,需要每天堅持不懈地練習,日積月累才能有進步,尤其是大一學生,正是要打牢基礎的時候,因此烹飪專業教學也要做到“停課不停學”。作為學校教師,鄧晨從教室轉入直播間,通過手機直播,面向 3000 多名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學生,完成了近百節“云烹飪”課。
直播學習廚藝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直播教學對鄧晨來說也是第一次。即使是線上教學,鄧晨也沒有放松。新的方式意味著新的挑戰。為上好這門新興課,他修改了教學菜目。考慮到學生家中烹飪原料、設備不齊全,鄧晨盡量做到讓每道菜的原料簡單易得,方便學生實操。
“芙蓉魚片最要緊的是將魚肉和蛋清攪拌上勁,還有就是油溫的把握,這兩項功夫看起來都很簡單,但是要做到爐火純青卻需要時間的積累。”鄧晨一邊說一邊通過鏡頭展示烹飪技法。鄧晨做的芙蓉魚片細膩、潔白、晶瑩,有軟膄滑嫩之美,放置一兩個小時都不跌膘。
學校借助多種網絡課程平臺進行線上教學,教師們可以通過線上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還可以對學生的上課行為進行監督。直播“云教學”收獲各方點贊,也豐富了鄧晨的教學經驗,鼓勵他探索更多教學方式。
千里追師:從閩菜中創新淮揚菜
教授學生之外,鄧晨不忘自我精進,更不忘為淮揚菜的繁榮添磚加瓦。
淮揚菜在創新中發展,已傳承 2000 多年,時至今日,如何更好地創新淮揚菜?正如自己的職業生涯,不進則退,鄧晨一直在思考。最終他另辟蹊徑,在兼融上走自己的路。向閩菜學用食材的廣泛性,學海鮮的精細加工,學烹飪的多元化。向川菜學習復合調味,一菜一味,在粗獷上求真味,他相信“揚”與“閩”“川”一定可以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福州與揚州雖相隔千里,兩地的餐飲文化卻早有交流。福建汀州伊秉綬于清嘉慶、道光年間任揚州知府,將揚州炒飯、伊府面帶到福建,走向了世界,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據唐魯孫的《酸甜苦辣咸》記載,在光緒末年,福州人高乃超在揚州經營可可居,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遠近馳名,后被茶館酒肆紛紛效仿,久而久之成為揚州最具特色的兩道小吃——有“揚州雙絕”之稱的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閩菜與淮揚菜有淵源,也各有特色。
2023 年 5 月 24 日,由福州市商務局主辦的“有福之州 美食之都”閩菜宣傳推介會第二站來到揚州,閩菜大師展示了經典的閩菜烹飪技藝,“佛跳墻令人流連忘返,雞湯汆海蚌十分驚艷,淡糟香螺片巧奪天工?!编嚦繉﹂}菜有很高的評價,福州地處沿海,閩菜融合中西手法,有豐富的海鮮烹制經驗,故有“福州菜飄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閩菜之王”佛跳墻更是福州“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城市精神的體現,值得學習。當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聚春園佛跳墻制作技藝傳承人”、中國烹飪大師羅世偉也來到了現場,這更讓鄧晨堅定了拜師學習閩菜的決心?!拔液茉缇椭懒_大師大名,與羅大師也相識多年,非常仰慕他的廚藝和廚德,他是我尊敬的師長。”且此次拜師得到了淮揚菜師父王立喜的支持,師父告訴他“學藝要多跑碼頭,學無止境”;另一位師父徐永珍聽說后也很驚喜,說趁年輕去多學學多看看。
羅世偉1971 年進入福州聚春園大酒店,歷任總廚師長、餐飲總監。1999 年率福州聚春園代表隊參加第四屆全國烹飪大賽,獲團體金獎、大眾席賽金獎。曾任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福建區主任,現任中飯協名廚委榮譽主席、福建省閩菜技藝研究會高級研究員。2010 年,他帶領團隊創造性地制定《佛跳墻量化標準》,在工藝、原料、配方等方面進行量化和規范,用科學的方法為佛跳墻保駕護航。羅世偉是當之無愧的閩菜大師。
遺憾的是,揚州之行未能拜師成功,但鄧晨并沒有放棄。
6 月 14 日,閩菜宣傳推介會第三站定于成都,于是鄧晨千里追師去往成都,終于,羅世偉被其堅韌不懈的行為感動,鄧晨得償所愿。推介會首次設置了拜師收徒儀式,鄧晨正式向羅世偉大師拜師,雙手接過羅世偉遞來的《師徒傳承證書》,學習國宴名菜“佛跳墻”技藝,成為閩菜軍團的一員。在中國烹飪行業,“拜師”是學習傳統技藝的頭等大事,以拜師收徒儀式為傳承載體,推動佛跳墻制作技藝創新融合。在“3 年算入行,5 年才懂行”的廚師界,跨界拜師十分少見。鄧晨的學習也為淮揚菜創新帶來新的血液。
鄧晨一直以來將淮揚菜傳承視為重要工作,聯絡各方資源,以期更多人了解淮揚菜。步入中年,他想要為淮揚菜再傳承多做些事?!白叱鰮P州,走進福州,走進成都。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責任。”鄧晨希望未來學習閩菜的過程中,能夠“擇其善者而從之”,在閩菜中汲取更多靈感,更好地創新、傳承淮揚菜,助力揚州世界美食之都的建設。
魚菜三味:傳承保護淮揚名菜
漫漫歷史長河,許多經典菜式靠一代代廚師流傳下去。王立喜教會了鄧晨淮揚名菜魚菜三味,希望他能繼續傳承下去,而鄧晨不負厚望,不僅熟練掌握魚菜三味,更于2023 年申報“非遺”成功。
淮揚魚菜三味指醋熘鱖魚、酥?鯽魚、熏魚,源自清代乾嘉年間揚州埂子上童氏家廚。那時,魚菜三味是高規格宴會的遴選菜品。其后由揚州鹽運司衙門廚役許銘祿、黃毛繼承。第三代丁萬谷,第四代戴立芝。王立喜已是第五代傳人,鄧晨和陳進是第六代。魚菜三味的制作技藝已流傳300年以上。
揚州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江河湖泊縱橫交叉,物產充沛,河鮮豐盛,淡水魚類就有60 多種,且盛產鳊白鯉鱖。清代《調鼎集》中卷五江鮮部收錄了揚州埂子上鹽商童岳薦的北硯食單,在鯽魚類菜肴中有三個酥鯽魚。袁枚在《隨園食單》中稱“酥魚有南北之分,揚州酥魚最為有名”。從制法來看,袁枚提到的“揚州酥魚”屬于酥?鯽魚。
鄧晨總結魚菜三味有五要點。一是食材必須新鮮味美,要符合揚州人“吃魚還喜起水鮮”的習俗。二是刀工各得其妙,鱖魚魚身剞成牡丹花刀紋。鯽魚去頭,剖脊骨展開成扇面狀。青魚去頭脊,切成瓦塊狀。三是刀工處理后均要用鹽、姜蔥酒汁腌,唯熏魚塊需加醬油浸泡。四是采用大油量控制油溫,將三魚初炸成不同程度。五是同是糖醋味,但味不雷同,口感跌宕起伏。
魚菜三味烹飪技法頗有講究。醋熘鱖魚三鍋并用,串滋要活,滋滋作響,展現出高超技藝。酥?鯽魚則需要精準掌控火候。將扇面鯽魚迭入砂鍋竹墊上,與調料層層相疊,小火?,移大火收湯,魚肉酥透,回味無窮。熏魚在復炸后每層撒上五香粉,澆入沸騰的糖醋汁,使魚肉充分吸收汁水,隨著時間的推移,香氣越濃,味道越醇。最終熏魚外酥里嫩,在糖醋味中透出荔枝味,令人陶醉。三款魚菜各美其美,美味與共。
鄧晨仍在不懈努力地推廣魚菜三味,讓人們能夠品嘗到這穿越百年的味道,感受魚肉里的文化底蘊,想象曾經的煙雨江南淮揚雅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