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忠英1948 年出生,國際烹飪藝術大師、中國十大名廚、G20 杭州峰會餐飲文化專家組組長、中國杭幫菜博物館名譽館長、杭州飲食服務集團有限公司餐飲總監。1980 年3 月調入杭州酒家;1990 年6 月遠赴歐洲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市『杭州飯店』任中方經理,負責中國菜的廚藝作業與管理。1992 年2 月回國負責籌建杭州菜特色餐飲國營店——杭州南方大酒家。2004 年7 月根據杭州市政府有關《保護好地方性老字號品牌》的精神,新址重建杭州酒家并任總經理。1996 年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杭州市勞動模范』;1998 年被評為『浙江省技術能手』。他是『迷宗菜』創始人,創作了『滿漢全席』『仿宋壽宴』『乾隆御宴』『袁枚宴』『燒尾宴』等主題宴。他曾參與編著《杭州菜譜》《天堂美食——杭州菜精華》《首屆中國烹飪大師名師精品集》《中華菜譜》《百姓菜譜》等書。
初出茅廬耐艱苦,刨根問底露鋒芒
1976 年,胡忠英高中畢業,被分配到杭州望海樓菜館,成為一名廚師學徒,并有幸拜著名的烹飪大師童水林先生為師。起初胡忠英對廚師行業完全沒有概念,憑借一股堅韌的勁頭一做就是五十多年。如今功成名就的他回顧過往,感懷萬千:“不是我選擇了餐飲,是餐飲選擇了我”。
19 歲的胡忠英工作不久便體會到做廚師的辛酸。夏天的后廚燥熱悶堵,宛如火爐,煤炭燃燒味道嗆鼻,有不少廚師因此患上咽炎。胡忠英作為學徒要做的事情多且雜,不僅要做廚師的本職工作——洗、切、配、燒,還要搬運煤炭生爐子,一天下來衣服都濕透了,這時候他還不能休息,繼續打掃衛生。胡忠英沒有抱怨,他牢記師父的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本著“做就要做好”的信念,勤奮學習技藝,努力鍛煉廚藝。
有一段時間,胡忠英的師父看到他都“害怕”,因為他太過好問,總是追著師父詢問一些菜的做法,用料、刀工、要領、口味、賣相都要問清楚。很多菜沒有菜譜,他就盯著師父做菜,將步驟手法記在心中,然后再動手實操,做完比對自己和師父做的菜有何不同之處,哪里做壞了,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復盤后依舊不明白的地方就會問師父。師父見他勤思好學很是欣慰,將所知技藝傾囊相授。
一次,師父教授制作“拔絲香蕉”,胡忠英當時沒聽明白,又把師父問到不好意思再去打擾,便去問師兄。誰知師兄告訴他的方法有誤,糖漿變成細糖粒子粘在香蕉上,根本拉不出絲。胡忠英不敢再問師兄,立刻蹬著三輪車趕到師父家,大半夜敲響師父的門,非要問個究竟。原來有個步驟是要將糖絲在冷水里浸一下,這樣糖又細又分明,入口松脆。整個操作流程講究手疾眼快,慢一步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后來,胡忠英去杭州酒家做經理,為喜宴上做“拔絲蘋果”。當時杭州沒有拔絲類菜品,“拔絲蘋果”一上桌,食客都對這道甜絲絲脆靈靈的菜肴贊嘆不已。
吃苦耐勞、時刻反省、求知好問的精神貫穿胡忠英的職業生涯,讓他早年打下堅實的基礎,日后也不斷精進。
胡忠英作品
小試牛刀鵲聲起,錢江肉絲奪金牌
從古至今,刀工是廚師的代名詞之一。隨著時代發展,刀工的作用已不局限于改變原料的形狀和方便食用,而是進一步美化食物形狀,使菜品形象美觀,更具藝術性。
1976 年,杭州市政府組織了一次各行業的技術比武。肉店比“一刀準”,糖果店比“一把抓”,中藥店比“蒙眼抓藥”,飯店比刀工切肉絲等。胡忠英在比賽上拔得頭籌,大放異彩。他不僅速度快,而且切的肉絲又細又長又勻。別人切1 斤肉絲用4 分鐘,而他切肉絲只用1 分鐘。胡忠英切肉絲又快又好有竅門:切絲要先切片,然后疊起來切絲。但肉片疊得厚容易打滑倒塌。他苦練兩年才恰到好處得拿捏住力度。除此之外,下刀要一氣呵成,在肉片滑出前就切下去。
幾次比賽過后,胡忠英的切肉絲絕技出了名,跟各個行業的技術能手到全省去巡回表演。為了提高技術難度和觀賞性,他表演在毛巾上切肉絲。在毛巾上切肉絲對力道和刀技更加苛刻,下手太重會切破毛巾,下手太輕切不斷肉絲。然而胡忠英沒有絲毫壓力,多年的苦練讓他得心應手,肉塊瞬間化身肉絲,根根分明,毛巾纖毫無損。
胡忠英將這些肉絲作為原料,加以改良,做成新版“錢江肉絲”,一舉奪得第二屆全國烹飪技術比賽熱菜金牌。“錢江肉絲”向來以精細的刀工和細膩的口感而聞名。然而原版“錢江肉絲”芡汁過厚,以咸鮮味為主。于是胡忠英用豆瓣醬炒香肉絲,減少芡汁,加入辣油,增加復合味,口感更加鮮嫩,且醬香味十足。
傳承精神長久遠,師徒有緣情誼深
胡忠英能夠在餐飲行業生根發芽,成為棟梁,受到師父童水林的影響最深遠。
師父特別強調敬業精神。“作為一名廚師,要為消費者服務,為消費者著想。對食客就像對自己的衣食父母一樣,永遠不能嫌煩,要按他們的口味來燒菜。他們喜歡吃辣的你就燒辣的,他們喜歡吃甜的你就燒甜的?!睅煾冈缒曜黾覐N時,烹飪完一桌菜后,便悄悄躲在一旁,留意看客人喜歡什么菜,哪些菜嘗一下就不再吃。根據客人的食用情況,他會做出相應的改進。胡忠英將師父傳授的經驗牢牢記在心中,日后做菜都會關注食客反饋,這才創造出符合大眾口味的美食佳肴。
師父曾教導胡忠英:“你想成為出色的廚師,最起碼需要兩個十年。第一個十年用來打基礎,是從啟蒙入手到得心應手的一個階段;第二個十年則用來觸類旁通,要掌握各種知識并擴大見識,包括行業中的各個門類,如食材的特性、不同菜系的烹飪技術、調味料的選擇等等,也包括行業以外的內容,如美學、攝影、繪畫等。掌握了這些,那么后20 年你便可大展宏圖了。”
師父的諄諄教誨令胡忠英受益匪淺,在師父教導后很早就有了創新精神。閑暇之時,除了磨煉廚藝,他還會練習書法,陶冶情操。書法瀟灑,如火如煙,儼然是出自于與火打交道的烹飪大師之手。胡忠英還時常鉆研烹飪古籍。1990 年,他前往東歐捷克斯洛伐克工作學習。在那里,他開闊眼界,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烹飪的理念受其影響頗深。這一切,都為胡忠英日后開創“迷宗菜”,乃至成為餐飲界聲名烜赫的大廚奠定礎石。
別出機杼求突破,另開生面創“迷宗”
在杭州酒家工作期間,胡忠英精益求精,探索新局面。20 世紀80年代物資并不豐富,食材少,調味料珍貴,菜譜循規蹈矩,這些都沒阻擋胡忠英對傳統經典的菜肴進行挖掘和改良。
1992 年,胡忠英負責籌建經營杭州特色菜餐飲 “杭州南方大酒家”,提出了“迷宗菜”的理念。“南方鱖魚”是“迷宗菜”走向市場的一次嘗試,采用廣式燒魚的方法,先將魚放在油里浸熟,留住魚的鮮味,再用杭州烹飪常用的清蒸方式,保持魚肉的鮮嫩,然后采用西餐的做法調汁,用牛奶、蛋清、色拉油摻入新鮮嫩滑的螃蟹肉調味,最后將調汁澆在魚背上,霎時香氣四溢。“南方鱖魚”推出后很受歡迎。這使胡忠英信心更足,不斷開發新的“迷宗菜”。
“迷宗菜”,顧名思義,“迷”思萬變,不離其“宗”?!懊宰诓恕币詡鹘y的杭幫菜為基礎,廣泛吸取其他菜系的精華。胡忠英的烹飪理念是“擇宜融匯”。中國八大菜系之長數不勝數,胡忠英從清淡適中的杭幫菜出發,按“色、味、形、養”的標準去選擇。 “迷宗菜”要做大眾菜,而非技藝大賽的展品,制作時間和條件有限。還要考慮顧客的口味和市場的接受度。餐飲市場最大消費者是普通老百姓,不適合過分精雕細琢。
“迷宗菜”擅于吸收其他地域的食材和烹飪技術,打破保守封閉的界限桎梏。胡忠英開發了一系列“迷宗菜”特色菜肴。如“辣子羊腿”“金牌扣肉”“蟹汁鱖魚”“鴿蛋魚圓”“鍋巴鵝肝茄盒”等。
就拿“辣子羊腿”來說,它曾風靡一時,杭州之內無人不知。胡忠英先將四五斤重的整羊腿燒一遍。第一步就顛覆了杭幫菜的傳統——制作精細。但胡忠英認為不是每樣東西切得細就叫制作精細,該大的大,該小的小,這才是制作精細。羊腿燒好后用東坡肉的做法,放大蔥等調料,然后放銅鍋里接著燒幾個小時,讓調料的味道完全浸入羊腿。第二天,把羊腿放入蒸箱里蒸。兩小時后,取出羊腿,蓋上一層紅彤彤的剁椒豐富味道,融入湖南風味。不吃辣的食客可以將剁椒撥至一邊。考慮到這道菜分量大,胡忠英特地囑咐服務員將其作為頭道熱菜端上桌,以免中途上菜客人吃不下。
“迷宗菜”代表菜品之一“金牌扣肉”,原型是杭幫菜里的筍干扣肉,原料是五花肉和筍干。這也是一道盛行一時的創新菜,還被編入西安餐飲學校的烹飪教材中。金牌扣肉將原先平鋪的五花肉切成肉片,盤旋成塔狀,肉片要做到相連而不分斷。2000 年,杭州舉辦首屆中國美食節,胡忠英在吳山廣場表演了金牌扣肉,4 公斤多重的五花肉切成了40 多米長的肉片,20 多位觀眾雙手托拉著肉片繞臺一周,慢慢將盤中的肉片一層層拉開,直到見到盤底的筍干。這場表演轟動全場,雖然娛樂性質居多,但點燃了杭幫菜創新的動力。
帶領杭幫菜走出去,讓世界領略中國味
胡忠英不僅創新杭幫菜,還將杭幫菜帶出國門,向世界展示杭幫菜的魅力。
2008 年10 月20 日至31 日,“聯合國中國(杭州)美食節”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胡忠英帶領團隊到聯合國總部大放光彩。他們結合中國八大菜系和杭州佳肴特色,推出每日的主題菜肴。10 天的美食節,每天10 道冷菜、8 道熱菜、20 道甜點,菜品不重復。外交官餐廳位于聯合國會議大樓四層,規定接待是以400 人為限,結果美食節第一天餐廳就摩肩接踵,直到下午3 點才結束供應午餐。“西湖雪媚娘”是道杭州新生代的點心,質感細膩,色如白雪,用小竹籃盛放,裝點獨特。不少品嘗過的客人甚至再次排隊,只為再飽口福。
2011 杭州( 維也納) 美食文化節,胡忠英與團隊做了許多調研與考察工作。他不僅根據歐洲人不習慣吃骨頭和帶刺的食物改良菜肴,還讓工作人員在食客用餐時解釋典故和做法,向奧地利民眾介紹杭州飲食文化和城市特色。
其后,胡忠英又去悉尼、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宣傳杭幫菜,讓更多異國人欣賞到來自中國的精致美食,推動中西飲食文化的交流。
一生所學為今朝,G20 峰會創高峰
胡忠英廚師生涯的高峰莫過于2016 年G20 杭州峰會的宴席,他將畢生所學傾注于此,圓滿完成了這場重要宴席。
2016 年9 月4 日至5 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中國杭州舉行。這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中國在此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外交新理念、新角色和新形象。餐飲是展現中國風采和特色的重要環節之一,胡忠英被任命為峰會的餐飲文化組組長。
設計峰會宴席胡忠英有兩個標準,首先是不能重樣,呈現精華,其次考慮峰會領導人的餐具使用習慣,要求每道菜都能用一副刀叉。
胡忠英以符合國際宴席接待慣例、體現本土化特色為標準,選出20 道最具杭州特色的峰會菜點。食材的選擇上,浙江物產豐富,資源充足,故而食材范圍從雞鴨魚肉到山珍海味一應俱全。如千島湖魚頭、清溪鱉、雙味青蟹、東海鯧魚等新菜食材頗具杭州的地域特色。胡忠英和團隊對多數峰會菜點作了適應性變革、調整和創新。如“蜜汁火方”,將火腿方換成切片,搭配菠蘿,口感更清新;“東坡肉”保留傳統做法的前提下,將主料改成牛肉,符合外國人脾胃;叫花雞改名為荷香雞,名字好聽又特點明確,便于宣傳;傳統杭州名菜龍井蝦仁、西湖醋魚則要求更加精益求精。這些菜點多是杭州歷史名菜,又融入了一些新的烹調技巧,更具時代氣息,傳統又不失創新,生動演繹杭幫菜“清淡適中、制作精致、節令時鮮、多元趨新”的特點。
除了菜品講究頗多,上菜順序和時間也需要周詳設計。試菜時有人反應全是冷菜。胡忠英經過細致的觀察后發現,當時是夏天,空調溫度不像平時是25 度,而是22 度,服務員又會提前取菜,他們等候時菜就被空調風吹冷了。為了保證各國領導人能享用到最新鮮美味的菜肴,菜的溫度需保持在65 度以上。從取菜到菜品全部上桌總共需要3.5 分鐘,故而廚師和服務員必須掐準時間上菜,保質保溫保速。
20 道峰會菜點不僅體現杭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體現了杭幫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更加國際化的風貌,胡忠英功不可沒。
熱愛堅守自始終,培養新人添活力
胡忠英的傳承不僅僅在廚藝上,更在培養廚師、塑造良好的餐飲業氛圍上。
胡忠英為人處世隨和儒雅,但在工作上一絲不茍,嚴謹細致,追求細節,皆因他熱愛烹飪,做人做事都認真不馬虎。他的“仿古宴”享譽國內外,甚至有日本人花費重金多次前來品嘗。研發宴席時,胡忠英對古籍細致鉆研,不妥協不敷衍不守舊,立志復現文字中的宴席。“滿漢全席宴”“仿宋壽宴”“乾隆御宴”“袁枚宴”“燒尾宴”
不但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菜色也色香味俱全。
胡忠英堅持溯源追本,中看也中吃,與時俱進,健康不浪費。胡忠英做每道菜之前都會請模型師傅做樣菜,先從外觀上打磨,請人觀看得到認可后,再運用烹飪技術將菜品制作出來。每場宴席都讓食客拇指大動。有食客直言:“非常非常美味,吃了之后接下來幾天吃什么都沒味道了,也沒有消化不良?!辈粌H對后廚要求嚴格,對前廳胡忠英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標準。為了仿古,他要求餐廳布置得古色古香,服務員的服裝和上菜姿勢也要盡可能貼合主題,做到讓食客產生真的穿越到歷史情境中的感覺。
胡忠英收徒標準最重要的就是熱愛。有熱愛才能堅持,不斷進步,沉下心慢慢打磨技術。好的廚師必須有扎實的基本功,了解食材、性能、口味,掌握烹飪原理,才能創造出讓民眾喜愛的菜肴。時代在飛速變化,距離不再是隔閡,遠方的食材和口味能次日達,國外的餐飲界也在不斷發展,所以廚師不可墨守成規,應跟上時代,汲取新鮮知識和技能,融入已有的經驗,展現全新創意。
胡忠英也很看重徒弟的悟性和獨到想法。他本人就是悟性高和想法卓異的人,深知天賦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但是他并不會用一套標準要求所有徒弟,而是因材施教,讓適合做菜的當廚師,適合管理的做運營,為餐飲界輸入新鮮血液。
胡忠英退休后,在杭州飲食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留任餐飲總監。公司幾乎每年舉辦“春季好口味”“秋季好滋味”的創新菜活動,給年輕廚師廣闊的平臺,交流提升技藝,開發新菜新口味。胡忠英作為裁判長,對廚師的比賽作品一絲不茍地打分點評,講解要點,大家受益匪淺。他還會去電視臺和市民大講臺宣傳杭幫菜,出國表演交流,擴大杭幫菜的影響力,也吸引了更多對此感興趣的年輕人,投入到杭幫菜事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