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中國餐飲業來了一次大洗牌,迎來新時代。今日之餐飲,與過往的餐飲經營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員工資的上漲,房租負擔的重壓,消費市場的不穩定,主流客源的年輕化,餐飲業態的變化和網點的增多等。這些讓餐飲經營者無從以對,難辨是非,致使一部分經營者無力掙扎。而不少依然挺立在潮頭的企業順風順水,經營仍就十分的活躍:他們大多在研究餐飲市場、研究顧客消費,最關鍵的是時刻不忘把控菜品的質量,提升菜品的品質。這就是現代餐飲企業持續發展的生命力保障。
反過來我們要思考,企業一直沒有停止講究質量,為何各企業的質量問題還是一個難題。事實上不少企業只是有這項制度和標準,但缺少執行力。從關張的餐飲企業來看,90% 的餐飲企業倒閉的原因還是菜品質量出問題,導致食客越來越少,最后關張。
一 如何準確把控菜品質量
每一個菜品都有其自身的質量要求。就傳統觀念來說,餐飲經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好吃,這是硬道理。但隨著食物原料和環境不斷變化,僅僅好吃已達不到質量的標準。在菜品的質量評價方面,人們習慣從人的感官角度來考慮,如菜品的香、味、色、形、器這些感官要求已滿足不了現代菜品質量的評判標準,如食材的安全、加工過程的安全與衛生、原料的營養配比等。
1.根據當地客人的喜好,設定菜品的風味特色
現代餐飲的經營必須要考慮菜品的風味特色與當地顧客要求的關系,一定是把地方客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管經營什么風味、什么菜系,即使你經營東南亞風味,多使用咖喱、香茅草、沙姜等調料,也要考慮到如何與當地風味結合,否則就會經營不長久,新鮮感一過就沒戲了。世界快餐巨頭肯德基在中國的餐廳也賣老北京雞肉卷、榨菜肉絲湯,早餐也賣大飯團、現熬粥、安心大油條等,正是這個道理。南京市太平南路的四川酒家,每天顧客盈門、排隊叫號就餐。不是說南京人特別喜歡吃川菜、愛麻辣,而是他們幾十年來在保持川菜特色的基礎上,依據南京人、城南人對川菜的要求,把傳統菜做到位,將改良菜向南京味靠攏,走出了一條南京人愛吃的川菜風格。
2.尋找最佳的感官質量標準
通常來說,菜品質量的評價應該是理化分析、生物分析和感官分析三種方法。研究和實驗基本都是用理化分析和生物分析來完成的,經過原材料的配伍、烹調方法、加熱時間來測試菜品的營養價值、食材安全狀況以及風味特色等。這是在實驗室借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工具或者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餐飲企業對菜品質量的把控主要是感官分析為主,即是對各種感官特性及其綜合效果進行標準量化。以降低個人感覺之間的差異的影響,提高菜品標準的準確性。
在菜品的經營中,將不同菜式的不同質量要求根據香氣、滋味、色澤、形態、質地、盛器諸方面,制定標準指標,明確具體的標準尺度,使其菜品基準統一化、標準化,使每個菜品的標準要求統一,以達到質量效果的一致性。這就是餐飲企業制定的標準食譜。菜品質量標準應該是得到當地顧客認可的標準,而不是幾個廚師就確定的,要追求高標準,讓大多數顧客認可并喜愛,這樣才會有市場前景。
我國在菜品傳統的質量評價標準中,重視了色、香、味、形、器,而忽略了菜品的“溫度”指標。實際上這是菜品質量的一個關鍵問題。凡是熱菜,不具備一定的溫度,它就沒有質量可言。盡管海參、鮑魚、龍蝦等是色、香、味、形、器俱佳的菜品,如進食時不熱、不燙,就降低了菜品的質量。品嘗美味佳肴,恰當的溫度十分重要。人們常說啤酒要冰、咖啡要燙,強調的就是溫度。如清蒸鱖魚,熱吃鮮嫩爽滑,冷后則腥且硬實。作為熱菜,上桌溫度應在60℃以上,冷菜食用的最佳溫度在10℃左右。一些高檔餐廳就注意到冬天用保溫車使餐具保持一定的溫度,燉盅放蒸籠里蒸燙隨要隨上,以確保菜品的熱燙和口感。
畫外音
1 每個餐飲企業幾乎都有菜品色、香、味、形的質量標準,但大多都是虛的,是老板和廚師們自己認為的,感覺差不多就可以了。這就是許多餐飲企業經營中的毛病。不少企業在菜品質量方面自以為是,抑或是能說得過去就行。即使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廚師跳槽頻繁,人員一茬茬在換,不穩定的廚師隊伍,很難持續保證菜品的質量。這是造成餐廳最后關張的主要原因。
2 我曾去某市一個中檔會所用餐,在新開發的街區二樓,裝潢簡約不華麗,餐廳只有5 個包間。經老板介紹,廚師長會做湘菜和淮揚菜,月薪2 萬元。我便點了湖南的小炒肉和剁椒魚頭,淮安的炒軟兜和揚州獅子頭。菜肴上桌,我們品嘗后感覺做的都不到位,技術水平還欠把火,與月薪有點不符。老板說開業2 個月,生意一直不佳,我們思忖著,這個店的經營很難維持下去,不把菜品質量提質上去,是很難吸引客人的。不出所料,3 個月以后,餐廳易換門庭。國內餐飲店像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老板不懂是其一,廚師水平不足是其二。
二 按設定標準呈現最佳質量效果
廚房經過試菜后再確定標準,質量標準一旦確定后,下一步就是執行生產。若僅僅有具體標準,沒有執行標準的人去完成,也是一句空話。要讓企業相關員工知曉標準并按部就班,才能使制作出來的菜品符合設定標準。因此,人員培訓是重中之重,它是菜品質量保質的關鍵。
1.進行人員技術培訓
廚房員工進入企業,上崗前都必須經過嚴格、全面的培訓和考試。培訓內容包括:食品的安全管理、個人的衛生管理、菜品的原料和加工流程管理、烹制和裝盤管理等。特別是菜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數據指標要求,這是確保菜品質量穩定和統一的依據。
不同的菜品,自然有不同的標準要求。有了標準,就要持續地對廚房員工進行培訓。就某道菜而言,食材的部位有差異、原料的配比有不同、烹調的時間有長短等,就必須要求制作者按照標準制作流程不走樣,裝盤呈現效果不變型,以保證菜品的質量。在管理中,要用制度來激勵人、約束人的生產,獎罰分明,促使員工保質保量地完成菜品制作的任務,不出次品,產品合格。
2.不達標準不出售
達不到質量標準的菜品,不能走出廚房進入餐廳。也就是說,凡是提供給消費者的菜品一定是符合標準要求的,這應該是企業對顧客的承諾。正如麥當勞的產品質量規格要求:因為經過測試,可口可樂在4℃口感最好,面包厚度為17 厘米而里面的氣泡為5 厘米時口味最佳。因此,麥當勞出售的可口可樂統一規定保持在4℃,所有的面包都做成17厘米厚,面包里面的氣泡一律為5 厘米。他們提出的口號是:“只有最完美的產品,才有交到顧客手上的權利。”數據化的管理是保證菜品質量的絕佳途徑,不僅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而且便于操作,簡單易行。
3.適時修正和提高標準
既要保持傳統風味、保持質量,也要注意隨市場的變化不斷提升菜品質量。如南京獅王府餐廳,10 多年前的一道菜“鹽水乳鴿”,在南京賣出了名氣,一直風行至今,來就餐的客人沒有不點此菜的。盡管后來不少餐廳效仿,但都沒有做到獅王府的特色:一是食材好,二是嫩度足,三是色澤亮,四是味爽滑。10 多年下來,他們不斷提升此菜的質量,如今的品質要求用鹽水乳鴿的鹵汁溫泡著,外用木桶盛裝,更加保持乳鴿的水分,使口感更加滋潤、鮮嫩、爽滑,多食不厭,呈現效果絕佳。
三 管理者、生產者對質量有嚴肅認真的態度
從近20 年的餐飲企業經營來看,許多大酒店都有一套菜品的標準食譜,但還常常出現質量問題,這都出在人的問題上。員工疲沓了,管理者馬虎了,產品質量也就下降了,最后導致生意冷淡而關張。
1.視質量為企業的生命
在我國,許多餐飲老字號因不適應現在的餐飲市場而潰敗了。管理人員和廚師一茬茬在換,原有的標準丟失了,管理不嚴格了,有的學會了偷工減料,很多是跟不上市場的大潮落伍了。歸根結底還是質量意識淡薄,導致企業倒閉。也有不少企業家執著堅守質量,在企業內部呼吁:“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等,對菜品質量常抓不懈,使企業一直處于不敗之中。如南京金陵飯店、廣州白天鵝賓館,對菜品質量從不放松,其零點餐廳的菜品一直處在本地區的領先地位而名聲遠揚。國內有不少老字號餐廳依然門庭若市,生意興隆。如北京全聚德、便宜坊,西安的老孫家、西安飯莊,杭州的知味觀、樓外樓,南京的綠柳居、馬祥興菜館等等。這些企業的管理者、生產者,他們都在產品質量上傾注了大量心血,從不做偷工減料的勾當,所以才有今天的繁盛。
2.對菜品質量不得有半點含糊
菜品的質量追求是無止境的。有了質量口碑,才有走向品牌之路。品牌市場競爭的首要因素是產品的質量,產品質量高,就為企業的品牌競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個品牌成長的生命力來源于質量,一個品牌在市場中垮掉,許多也是源于質量出現了問題。所以說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支撐品牌的基礎。故此,對于質量不能有半點含糊。正如麥當勞對菜品質量的要求:“炸薯條超過7 分鐘、漢堡包超過10 分鐘、沖好的咖啡超過34 分鐘便毫不吝惜地扔掉。”這些都是有科學根據的,是專業化研究的結果。他們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而是每天實際按照此標準去操作的。在質量面前就是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今天馬虎一點沒關系,明天差一點也無所謂,必然會出現大問題,正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因此,餐飲管理者應對質量中的某些不足倍加小心。
為了確保菜品質量落到實處,餐飲企業應該把菜品的加熱時間和溫度參數寫進烹飪生產標準中,在烹飪過程中嚴格控制加工、加熱的溫度和時間,并做好相應的記錄,以保證烹飪生產過程中的標準化,才能確保菜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從餐飲經營的持續穩定發展角度來看,需要不斷地提高餐飲從業人員的素質,加強員工質量意識的培訓,不斷總結烹飪生產中的各項工藝數據,制定可行的標準化菜譜,并不斷加以修正和改進,以確保餐飲企業在市場大潮中持續不斷地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