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癥狀與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的相關性,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崇左市復退軍人醫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設為觀察組,另選同期于崇左市復退軍人醫院體檢的80例健康者設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甲狀腺激素[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甲狀腺素(T4)、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和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將觀察組患者分為輕度組(36例)、中度組(47例)及重度組(17例)。比較不同病情嚴重程度老年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與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的相關性。結果 觀察組研究對象 T3、T4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 FT3、FT4 和 TSH 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輕度組患者FT4、TSH水平和PANSS評分均低于中度組、重度組,中度組均低于重度組(均Plt;0.05)。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T3、T4、FT3水平與PANSS評分均無明顯相關性(均Pgt;0.05),FT3、TSH水平與PANSS評分均呈正相關(均Plt;0.05)。結論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癥狀及嚴重程度與甲狀腺激素水平相關,臨床可參考以上指標的表達水平制訂治療方案。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促甲狀腺激素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04.014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4.047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精神障礙,患者發病后可能出現幻覺、思維混亂、行為異常、抑郁、焦慮甚至自殘和自殺等多種臨床癥狀[1]。目前,臨床認為大腦結構病理性改變或下丘腦-垂體-甲狀腺(HPT)軸功能缺陷在精神分裂癥的發生與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2]。甲狀腺激素可通過將體內蛋白質等物質的轉化、合成為能量,促進神經功能穩定發育,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將導致大腦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異常增高,進而引發失眠、心動過速等癥狀[3]。甲狀腺激素異常分泌將直接導致患者的抑郁或暴力行為,而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甲狀腺素(T4)與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出現關系密切[4-5]。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群的甲狀腺功能出現不同程度減退,腦垂體反應逐漸遲鈍,更易發生認知障礙或精神類疾病[6]。故本研究在以上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探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癥狀與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的關系,以期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崇左市復退軍人醫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設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于崇左市復退軍人醫院體檢的80例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組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0.56±5.37)歲。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1.12±5.61)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可比(Pgt;0.05)。根據病情嚴重程度[7]將觀察組患者分為輕度組(36例)、中度組(47例)及重度組(17例)。輕度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70.25±5.16)歲。中度組中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0.83±5.45)歲。重度組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70.41±5.85)歲。3組患者性別及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崇左市復退軍人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觀察組患者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精神障礙分類)》[7]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⑵年齡≥60歲;⑶觀察組患者入院時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8]≥60分。排除標準:⑴合并嚴重內科(如心血管、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等)疾病者;⑵有顱腦手術史或存在腦部病變者;⑶有酒精濫用史或長期服用抗精神藥物史者;⑷入組前3個月服用糖皮質激素或甲狀腺素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PANSS評估患者癥狀的嚴重程度,包括陽性、陰性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共30項,其中陽性、陰性量表分數范圍均為7~49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數范圍為16~112分,依據各項癥狀嚴重程度進行0~7分賦分,評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8]。觀察組患者入院后24 h內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3~5 mL,對照組研究對象則于體檢當天采集,使用離心機(江蘇天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蘇泰械備20170101號 ,型號:TD5-2),轉速、時間和半徑等離心參數分別設置為2 500 r/min、15 min和5 cm,取血清,采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212220345,型號:MAGLUMI X8)檢測甲狀腺激素[T3、T4、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和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甲狀腺激素水平。⑵比較不同病情嚴重程度老年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及PANSS評分。⑶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與PANSS評分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關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觀察組研究對象T3、T4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T3、T4和TSH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1。
2.2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老年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及PANSS評分比較 3組患者T3、T4和FT3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輕度組患者FT4、TSH水平和PANSS評分均低于中度組、重度組,中度組均低于重度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與PANSS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T3、T4和FT3水平與PANSS評分均無明顯相關性(均Pgt;0.05),FT4、TSH水平與PANSS評分均呈正相關(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受遺傳、大腦結構改變和生活壓力增加等因素影響,精神分裂癥的發生率逐漸升高[9]。大腦結構的病理變化和神經功能缺損導致神經遞質分泌紊亂,進而引發情緒淡漠、逃避社交或妄想、暴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部分患者經正規治療后即可痊愈;但多數情況下,精神分裂癥患者經過緩解期后仍會再次發作,即使癥狀消退仍需長期治療[10]。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營養代謝及大腦發育、改善心血管功能及神經功能等多項作用[11]。王旭東等[12]研究發現甲狀腺功能異常與抑郁癥患者精神生物節律紊亂有關。而近年來老年精神分裂癥的發生率不斷上升,因此,進一步明確甲狀腺激素與老年精神分裂癥的關系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重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研究對象T3、T4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T3、T4水平與健康人群相比呈低表達狀態。分析原因,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腦內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多巴胺等異常分泌,導致中樞神經遞質及內分泌系統的內環境被破壞,進而抑制甲狀腺激素分泌,甲狀腺激素與神經遞質相互作用,影響情緒調節及認知功能,誘發精神分裂癥[13]。本研究結果顯示,輕度組患者FT4、TSH水平和PANSS評分均低于中度組、重度組,中度組均低于重度組,表明不同病情程度精神分裂癥患者FT4、TSH 水平存在差異。甲狀腺激素對多種器官和組織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心血管系統和大腦,受疾病及年齡影響,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代謝損傷程度會逐漸加重。本研究結果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FT4、TSH水平與PANSS評分均呈正相關,提示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與甲狀腺激素水平存在一定關聯。意志消沉、情緒淡漠等陰性癥狀為單純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主要癥狀,其陽性癥狀相對不明顯,而混合型精神分裂癥患者則伴有妄想、幻覺、思維混亂、行為異常等陰性、陽性多種癥狀,病情更為嚴重,甲狀腺激素受大腦中樞系統、心理因素及情緒影響,病情嚴重時會導致FT4、TSH水平升高。
綜上所述,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癥狀及嚴重程度與甲狀腺激素水平相關。
參考文獻
王長虹,呂路線,姚豐菊,等.河南省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精神分裂癥流行情況分析[J].中華精神科雜志, 2020, 53(1): 23-28.
蔣長勇,仇玉瑩,高營,等.精神分裂癥未用藥者的暴力行為與甲狀腺激素、C反應蛋白的相關性研究[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 2022, 22(1): 18-22.
劉興高,成平.甲狀腺激素水平與精神分裂癥的相關性[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5, 37(18): 2740-2741.
趙蕊,崔璐莎,唐穎,等.精神分裂癥合并抑郁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解放軍醫藥雜志, 2022, 34(5): 114-117.
代景蘭,何金泉,羅均.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與血漿IL-6 IL-10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關系[J].河北醫學, 2021, 27(4): 542-546.
汪林兵,趙金龍,李曉一,等.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液甲狀腺功能等指標的變化及意義[J].浙江醫學, 2020, 42(19): 2099-2101.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精神障礙分類)[J].中華精神科雜志, 2001, 34(3): 184-188.
司天梅,楊建中,舒良,等.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4, 18(1): 45-47.
沈楊,黃毅臣,李岳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伴失眠患者的臨床特征及影響因素[J].大醫生, 2023, 8(10): 127-130.
周岑,王曉東,沈麗,等.精神分裂癥發病機制相關基因多態性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 2020, 26(8): 1553-1557, 1562.
蔣玉娟,徐霞,林春峰. 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甲狀腺素促甲狀腺激素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癥狀的相關性[J]. 實用醫技雜志, 2023, 30(3): 175-178.
王旭東,李曉一,趙金龍,等. 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性激素及甲狀腺激素水平與臨床癥狀相關性研究[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1, 31(12): 1122-1125.
馬曉林,劉曉林,伍德生,等.甲狀腺激素、性激素、C反應蛋白與男性精神分裂癥病人攻擊行為的相關性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 2022, 47(5): 66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