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手工藝術也迎來新的春天,新的手工藝術形式、手工藝術材料等不斷涌現。從毛根手工藝術的符號象形和象征意義出發,結合藝術療愈的精神治療方式,通過新型手工材料毛根作為案例,分析毛根手工藝術刻畫的符號對象、參與創作帶來的藝術療愈及其藝術品帶來的意境體驗,從而尋找手工藝術生存的新定位。
[關" 鍵" 詞]符號;毛根;消費文化;手工藝術;藝術療愈
手工藝術是一種古老而傳統的藝術形式,它涵蓋了許多各不相同的技能和創作方式,包括編織、陶藝、雕刻、繪畫等。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手工藝術一直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歷史的洪流中不斷演變,形成了獨特且富有特色的文化符號。在科技不斷更迭的時代,手工藝術已經不再僅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心理學領域,手工藝術是一種“軟性”輔助治療,用來幫助患者宣泄和表達,從而達到藝術療愈的效果。
無論是傳統非遺手工藝或是現代手工藝術,要想得以發展和延續,就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內涵,并找到自身定位和存在的價值;而深入其中,挖掘其在當今對人類更加積極的作用并助力其發展,能推動自身更加長遠地發展,從而實現共贏。
一、文獻回顧
特倫斯·霍克斯指出,“任何事物只要它獨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聯系,而且可以被‘解釋’,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號。”[1]手工藝術品本身也是對現實對象或想象中的對象的刻畫或復現,它獨立存在但又與被刻畫的實體對象或復現的非實體對象有關聯。雕刻者存在于社會中,與社會群眾有一定的共通意義空間,那么雕刻者賦予手工藝術品的意義就能夠被大眾所接受,至少被與雕刻者有共同意義空間的部分人所接受,實際上它也履行著符號的功能。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手工藝術已經不僅僅停在消費階段,也不僅僅是一種符號化的物品帶給人們單一的審美、情緒價值。藝術療愈早在19世紀的英美兩國就被應用于治療退役軍人的心理問題,手工藝術作為藝術的一個方面,也可作為一種心理治療的方式得以運用。
(一)符號
英國電影符號學家彼特把符號分為象形符號、指示符號、象征符號三種。其中象形符號是“某種借助自身和對象酷似一些特征作為符號發生作用的東西”[2];象形符號類似表意文字,表意文字通過描繪與實物相似圖形的方式來表現字義。象形符號發展至今,已經不拘泥于文字,而是廣泛運用在各個領域。在電影中,象形符號通過雙方相似的特征進行表意;而在毛根手工藝術中,通過對被塑造對象的特征雕刻,追求與其形似神似來表征對象。毛根手工藝術品作為一種符號,其符形與本體特征越相似越容易被大眾接受,因為在接受視覺性的物體時,象形符號本身在外觀上更加直觀,更貼近受眾的想象空間。象形符號并不像指示符與象征符需要通過大腦聯系共通意義空間進行翻譯,它能夠被大腦接受得更快。因此,當毛根手工藝術品的符形特征刻畫得越相似,給受眾的親切感就會越強。
毛根手工藝術是一種物化的、活動化的非語言符號,是一種象形符號,也是一種象征意義符號,從手工藝術品中可以找到其象征符的體系。制作者制作毛根藝術品,在制作過程中仿照其實體特征制作,從這個角度看藝術品本身是一種象形符號,而其實體只要在社會共同意義空間中就具備象征意義,它具有獨立性和能動性。也就是說,無論是毛根手工藝術還是范圍更廣的藝術,它們都具有符號的字面意義和符號的引申意義:象形符號是其明示性的字面意義,而象征符號是其暗示性的引申意義。
(二)消費文化
J.鮑德里亞認為:“現代社會的消費實際上已經超出實際需求的滿足,變成了符號化的物品、符號化的服務中所蘊含的‘意義’的消費?!保?]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從物質的消費向精神的消費轉變,購買商品或服務不再單單是為了滿足實用需求,更是追求一種感覺、體驗和意義。鮑德里亞指出消費的符號化和象征化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征,他認為人們消費的不是物質,而是物質背后的符號,甚至是符號的符號[4]。這也意味著消費文化其實是一種符號消費,這種充滿符號化和象征意義化的消費使消費者更加注重個性化和與眾不同的風格?,F代消費者的關注點已經從商品的實際用途轉向更深層次的心理和情感滿足,也意味著消費者從物質消費轉向消費文化。
(三)藝術療愈
藝術不僅在促進個人的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促進個人的社會參與,提升個人的獨立性,強化認知刺激。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對藝術對健康的重要性進行了判定[5]。藝術療愈專門針對患有精神疾病或心理受到創傷的患者,最早可追溯到一戰后的美國,戰后人們的心理陷入戰爭的陰影之中,患上創傷后應激障礙,因為藥物治療具有副作用,許多人拒絕使用藥物,藝術療愈應運而生。藝術療愈是一種心理治療的形式,這是美國藝術治療協會給藝術治療作出的定義。它是一種依靠藝術手段達到治愈效果的方法,是一種非藥物、非語言表達的方式。而隨著專業和科學的不斷論證與發展,藝術療愈越來越成熟和專業化。關于藝術療愈,國內有學者把其歸納總結分成兩大派別,一是認為藝術本身就具備了療愈功能,二是認為藝術療愈是治愈病患的一種手段[6]。還有學者就書畫藝術研究藝術在療愈中的可行性,該學者認為在疾病痛苦與創傷性事件發生后,藝術療愈可以作為一種補償機制,讓人們在繪畫等藝術創作與鑒賞之中,將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尚未抒發的情緒表達釋放出來,從而讓情感得到修復[7]。有學者結合具體案例分析,認為藝術療愈是通過身體以視覺為主的多感官進行雙向的參與;在創造視覺刺激的同時傳遞、隱喻、講述多種意義,并指引人們的意識回歸真實世界以及具身感知回歸完整的、既是具體的又是精神的人[8]。從上述學者的研究不難看出,將藝術作為一種心理療愈方式是具有可行性且具有研究支撐的。藝術療愈作為一種獨特的方法可以通過藝術手段進行個人的創意表達、內心情感的宣泄甚至是培養個人對美的敏感和感知;以此緩解心理壓力、提高自身的情緒狀態;這種療愈方式提供了一種非傳統但有效的方式來重塑自我認知。
三、對象物理屬性的雕刻
(一)現實對象的雕刻
俄國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有一個著名的論斷——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9]。他認為藝術創作的靈感和素材來源于現實生活,但不只是對生活簡單的模仿或復現,藝術作品經過藝術家的生活加工、提煉變得比現實生活更加典型、更加具體集中。毛根手工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正是手工藝人通過對生活的觀察與體驗,從中獲取了素材與靈感,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現實對象實體進行復刻。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各平臺上都有毛根手工藝術的身影,各個神通廣大的手工藝人利用毛根從現實花卉與動物下手,對現實存在的對象進行復刻。各種顏色的毛根滿足了手工藝人對花卉顏色刻畫的需求,而毛根易塑形的特點滿足了對花卉外形塑造的需求。
在毛根手工制作的小舞妃蓮花中,為保持外在的形神與實體相似,需要用毛根制作出七瓣小型花瓣、六瓣中型花瓣和六瓣大型花瓣,在用淺黃色毛根制作花心時沾上石膏花蕊刻畫細節。蓮花本身生活在水中,可在毛根手工藝術的復刻中,它可以永生在花瓶盆景中。在社會大部分人的共通意義空間中,花朵本身就是一種象征意義符號,蘊含著豐富的花語;而毛根手工藝術在復刻小舞妃蓮花這個符號對象物理性質的同時,也承載了其象征意義。在社會共通意義空間中,小舞妃蓮花象征著花季少女的浪漫與純真,因此無論這朵小舞妃蓮花是絨毛材質還是紙質抑或是真花,它都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
(二)非現實對象的雕刻
藝術高于生活的一面更多的是依靠藝術家的幻想世界,藝術家通過藝術來釋放自己的想象力,通過藝術將自己的想象世界具象化呈現出來。這也是藝術對非現實存在的對象的刻畫,通過藝術手段將藝術家幻想世界里的幻想對象進行真實、細膩地展現。這點在毛根手工藝術中也有所體現,在小紅書、抖音等網絡平臺有不少毛根手工愛好者利用毛根這種手工材料制作自己獨特的服裝設計、童話世界的蘑菇小屋,甚至是《山海經》里的奇珍異獸等。在小紅書平臺中創作者“鐘也棠”使用兩千根不同顏色的毛根材料編織成一整套色彩斑斕的服裝,而設計還未變成成品之前,只存在于創作者的想象世界中;小紅書平臺的創作者“關爾的花”從童話故事中汲取靈感,通過提煉加工創造出幻想藝術的童話小屋。在幻想藝術中,細節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而同樣是小紅書平臺的創作者“00:00”利用毛根手工藝術創造出《山海經》的神獸耳鼠,眼睛、鼻子、嘴巴等面部細節甚至是小小的爪子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
毛根手工藝術能創造出源于現實實體而超出現實實體的場景和形象,通過細節表現出幻想中的非現實實體的精致感和細膩感。毛根手工愛好者通過毛根手工藝把自己的想象世界物化、具象化,從而實現創新。在當今的手工藝術品消費市場中,毛根手工藝術品能憑借其符號背后的象征意義價值和審美收藏價值吸引消費者,打動消費者的心。
四、意境體驗與精神治愈
如果說毛根手工藝術對物體物理屬性的復刻是其物質價值外殼,那么深藏在其中的意境體驗與參與制作過程中產生的精神治愈便是富含營養的內核。
(一)意境體驗
手工藝術品最珍貴的還是源于其創作過程中的獨特性。每一件藝術作品無論大小、品種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藝術家使用完全相同的技巧和材料制作,都沒有辦法復制出完全一樣的藝術品。與規模生產的工業產品不同,手工藝術品是藝術家心手合一的產物,它承載著藝術家的情感和思考,反映出他們對世界的理解,這也是藝術家給自己的手工藝術品打上的獨家烙印,而手工藝術品也因此產生了融合藝術家審美的獨特美感。意境體驗不僅源于藝術品本身的美感,也源于觀賞者的個人情感和審美經驗。不同的觀賞者可以從藝術品中感受到各不相同的藝術韻味,從而引發內心深處的共鳴。
當人們購買欣賞手工藝術品時,第一印象往往就是其表象的藝術美觀感或是其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而再往深入觀賞則能感受到藝術家通過藝術品所表達的心境和情感,從而產生情感或精神上的共鳴以及深刻的意境體驗。在毛根手工藝術中,使用將近九百根毛根就可以做出一個花盤直徑50厘米、花心直徑20厘米、高度130厘米的巨型向日葵花朵。在欣賞時,首先會不由得贊嘆手工藝者的手工技藝,巨型向日葵單單在體型上就足夠令人驚嘆,每一根毛根構成的花瓣紋理、線條都能夠呈現出其美感,通過該作品仿佛能體驗到宏偉壯觀的意境,感受到手藝人在制作時的耐心和細致,觀賞者也因此通過手藝人的視角能感知到巧妙且有趣的世界。
(二)精神治愈
在心理治療中常見的輔助手段不僅有單純的談話治療,藝術對心理的干預也常常被運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同于音樂與電影藝術,受眾只需要單向被動接收;而在手工藝術中受眾需要參與其中,動手操作以此來集中專注力,從而忘記煩惱與壓力,能夠在人們需要安慰和放松的時候提供心靈的慰藉和支持,讓人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對于那些患有自閉癥或是心理受到創傷的兒童來說,普通的談話心理治療或許就失去了效用。兒童的表達方式、邏輯思維相較于成人來說還不夠成熟,加上心理創傷過后,他們的心理會形成自我保護機制,不會輕易敞開心扉,五顏六色的毛根材料無疑是吸引他們眼球且能引起他們興趣的。毛根外表的絨毛柔軟,讓人不輕易設防;加之本身的易折、易塑形的特點,相較于陶藝、絨花、刺繡等傳統手工藝來說更加簡單、易上手,更容易讓兒童自然而然地參與其中,隨心所欲地創造、表達內心,也能更好地輔助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
對于當代大部分由于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激烈而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的成年人來說,他們的需求和阻礙與兒童不同,他們更需要宣泄情感,需要能幫助他們解開心結的療愈方式。毛根手工制作過程中對毛根彎折擰緊塑形、修剪絨毛能夠讓焦躁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借助毛根手工藝術品幫助他們釋放內心的壓力,隨即慢慢轉移注意力,讓潛意識里的矛盾與沖突得到緩解。而心理醫生通過引入毛根手工藝術作為輔助療愈的手段,靈活地加入傳統談話治愈手段,雙管齊下有助于加快療愈進程。
五、結語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具體的事物還是抽象的概念,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正如每一種生物都是維持生物圈平衡、豐富生物圈多樣性的存在,每種文化都有其獨特內涵和價值,都是組成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手工藝術更不會因為現代工藝的發展失去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當代符號化消費的趨勢下,手工藝術品的生存已經占據了文化消費市場的一方天地,手工藝術療愈普及的方向雖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如果對于手工藝術存在價值的挖掘只是停留在成品符號化消費、藝術療愈方面仍然是淺薄的,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引起更多人對手工藝術的關注和思考,從更多專業方向去尋找更多手工藝術新的價值定位。
參考文獻:
[1][英]特倫斯·霍克斯.結構主義與符號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132.
[2]皮爾士.皮爾士選集(英文版)第2卷[M].波士頓:哈佛大學出版社,1958:304.
[3] [法]J.鮑德里亞.消費社會的神話與結構(日譯本1版)[M].東京:伊紀國屋書店,1979:107.
[4] [法]J.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Daisy Fancourt and Saoirse Finn.“What is the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the Arts in ImprovingHealth and Well-being? A Scoping Review.”[R]. Copenhagen: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2019.
[6]楊碩.手工陶藝的藝術療愈機制研究[D].濟南:山東藝術學院,2023.
[7]趙男,王國梁.水墨韻心:書畫在藝術療愈中的可行性研究[J].新美域,2023(9):4-6.
[8]劉毅,謝塵沐.多感官媒介:藝術療愈中的具身交互[J].媒介批評,2023(1):29-47.
[9][俄]車爾尼雪夫斯基.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2.
作者簡介:
張家燕(2002—),女,漢族,廣西南寧人,本科在讀,廣播電視學專業。
劉歌媚(2003—),女,漢族,廣西梧州人,本科在讀,廣播電視學專業。
作者單位:塔里木大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塔里木大學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微念·手意”(項目編號:202310757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