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從課程標準的視角,以2023年長沙市中考物理試題為例,分析中考試題的結構和內容以及中考試題考查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為課堂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考;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6148(2024)2-0036-5
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中考應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科學命題;考題要增強情境創設的真實性、典型性和適切性,以提高試題情境設計水平[1]?!读x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應培養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等物理學科核心素養[2]。本文從課程標準出發,初步探討2023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物理試題如何考查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 " 試卷分析
2023年長沙市中考物理試題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即突出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具體分析如下。
1.1" " 試卷結構分析
試卷總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包含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作圖與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題型,試卷結構分析如表1所示。
1.2" " 試卷內容分析
依據課程標準將課程內容劃分為三個一級主題、十三個二級主題進行內容分析,內容分布如表2所示。而后從各題的試題情境、核心素養等方面進行內容分析,如表3所示。
2" " 基于物理核心素養的中考試題分析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以發展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為宗旨,故基于物理核心素養對2023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物理試題進行分析。
2.1" " 巧用生活情境,評價物理觀念
試卷中物理試題的命制充分考慮了情境創設的真實性、典型性和適用性。試題以實際的生產生活情境為載體,結合物理學科特點,考查學生能否在實際情境中應用物理概念或原理,以此評價學生是否形成物理觀念。
例1 下列現象能說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
A.春風拂面,柳絮飛揚
B.晨曦微露,霧漫山野
C.百花齊放,花香四溢
D.天寒地凍,大雪紛飛
答案:C。
例1情境源于“柳絮飛揚”“霧漫山野”“花香四溢”“大雪紛飛”四種自然現象,考查學生應用物質宏觀運動以及分子動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要求能夠辨析物質宏觀運動和分子運動的區別,能夠從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出發解釋與生活情境相關的物理現象。
例2" 學雷鋒活動月,小明到敬老院獻愛心,同時也收獲了一些物理知識,下列事例與物理知識對應正確的是( )
A.把面團壓成面皮——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B.給木凳裝上軟墊坐起來更舒服——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大
C.抖床單拍灰塵——灰塵沒有慣性
D.用筷子夾餃子——筷子是省力杠桿
答案:A。
例2以學雷鋒活動月到敬老院獻愛心為話題,考查學生對力的作用效果、壓強、慣性以及杠桿類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的程度和能力,反映學生從物理學視角對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的認識。
在試題情境的創設上,選用了生活中的真實情境,以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如在第2題中,通過古詩“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中竹葉上出現露珠的真實情境,讓學生應用所學物理知識分析物態變化,綜合考查了物質觀念中的物質的形態與變化,同時滲透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增強學生民族文化的自信。
2.2" " 豐富考查角度,評價科學思維
從多個角度考查科學思維,旨在提高試題覆蓋科學思維評價的維度。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導下,從模型建構、推理論證、辨析質疑三個角度對科學思維命題進行評價[3]。
例3" 淼淼湘江穿城過,座座橋梁兩岸連,每一座湘江大橋都推動了長沙的發展。一艘正在湘江某段建橋的浮吊船,要將甲、乙兩個實心橋墩構件放入江底。構件甲和構件乙的質量分布均勻且不吸水,它們的密度之比為1:4,構件甲的質量為200 t。ρ=1.0×103 kg/m3,g取10 N/kg。則:
(1)(2)略。
(3)在浮吊船的甲板上放置構件乙與放置構件甲相比,浮吊船靜止時排開水的體積增加了200 m3。如圖1所示,鋼繩提著構件浸沒在水中沿豎直方向勻速下降,鋼繩提著構件甲與提著構件乙相比,浮吊船排開水的體積變化了250 m3。由此可知構件乙的密度為__________kg/m3。
答案:1.6×103。
例3以浮吊船為背景,考查學生對密度的理解與應用。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和測量密度,并且能依據密度知識解釋生活中與密度相關的現象。該題對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中等,考查學生構建固體密度模型的能力,考查科學思維。
例4" 小明用圖2甲所示的電路來測未知電阻R的阻值,圖乙是他連接的實驗線路。
(1)(2)略。
(3)小霞用圖2甲所示的電路測未知電阻時,閉合開關后發現電流表和電壓表均無示數,老師告訴她故障只有一處,發生在開關或滑動變阻器上,小明幫她提出兩種檢測故障的方案。
方案一:互換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位置,閉合開關后觀察電表的示數。
方案二:把電壓表拆下來并聯在開關的兩端,閉合開關后觀察電壓表的示數。
你支持方案___________,根據所選方案寫出電表示數的情況和對應的故障___________。
答案:支持方案二;根據所選方案寫出電表示數的情況和對應的故障:當電壓表示數為零時,故障為滑動變阻器斷路;當電壓表示數不為零時,故障為開關斷開。
例4以電學實驗為背景,考查電路故障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能根據已有的判斷電路故障的方法對題目電路故障的原因作出猜想與推理,且從題干文字信息中尋找相關證據分析檢測電路故障方案的可行性,并對所選方案可能出現的現象作出說明,形成電路故障分析結論。
2.3" " 設計物理實驗,評價科學探究
在中考試題中,難以考查學生實際操作實驗的能力以及基于實驗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能力。因而,中考試題命制對科學探究各要素進行整體設計,通過實驗設計對科學探究的各要素進行側重。
例5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中:
(1)第一小組找到如圖3甲所示的兩種器材,器材a是平面鏡,器材b是在薄玻璃板的一面貼上幾條鏡面紙的自制教具。為了確定像的位置,可選擇器材___________(寫出器材的字母符號即可)。
(2)第二小組選取兩支相同的蠟燭做實驗,實驗裝置如圖3乙所示,同學們發現玻璃板后面的蠟燭總是能和玻璃板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___________;
(3)在探究像距和物距的關系時,小明在第一次實驗中測出物距為12.50 cm,像距為12.50 cm。為了得到像距和物距關系的規律,你對他接下來的操作建議是___________。
答案:b;相同;改變物距,多做幾組實驗。
例5基于學生熟悉的“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情境,給出與平時所學不同的實驗器材,并給出相關的操作建議,引導學生關注實驗方案設計,考查學生表述實驗過程,通過實驗探究提出實驗方案的能力。
例6 小明用家里的器材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如圖4甲、乙所示,小明用布袋裝著質量不同的米,用電子秤測其質量,用液晶屏拉力器測其重力,實驗數據記錄如表4所示。
(1)在圖4乙中,當米袋靜止時,拉力器的示數與這袋米所受重力的大小___________;
(2)分析表4數據可得: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___________,下列數據處理方法可以得到此結論的是___________。
A.計算每一次實驗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比值
B.計算每一次實驗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乘積
答案:相等;正比;A。
例6是在新情境下“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題目以文字描述和圖表兩種方式呈現有效信息,考查學生能否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通過對比電子秤的示數和拉力器的示數,發現電子秤的示數和拉力器的示數之間的關聯,得出實驗結論。
2.4" " 關注科技發展,評價科學態度與責任
課程標準要求初步認識科學本質并體會物理學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能夠關注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社會發展的影響,形成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意識。中考試題對于科學態度與責任方面的評價常設置于題干背景之中。
例7 我國是最早用文字記載磁現象的國家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慈(磁)石召鐵,或引之也”,說明磁石沒有磁性
B.羅盤周圍的磁感線真實存在且可見
C.司南靜止時指南北是因為受到了地磁場的作用
D.魚形鐵被磁化后制成的指南魚只有一個磁極
答案:C。
例7應用我國是最早用文字記載磁現象的國家之一這一情境,帶領學生聚焦于我國古代科技相關的內容,了解古人利用磁性材料特性制成指南針的偉大發明,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例8"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飛船飛往中國空間站,飛船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之間通過___________波來傳遞信息;6月2日神舟十五號、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交接,6月3日21點29分神舟十五號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分離,在飛船遠離空間站的過程中,飛船相對于空間站是___________的;返回艙落向地面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變___________。
答案:電磁;運動;小。
例8考查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電和磁、機械能等知識,通過神舟十六號飛船飛往中國空間站的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科技發展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增強學生致力于科學技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 " 教學啟示
從2023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物理試題可以看出,中考物理試題注重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方向,具體如下。
3.1" " 重視探究活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要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應注重問題導向,強化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合理設計探究活動。在課程學習上,教師需強化課內探究實驗、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基于實驗現象進行討論交流,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進行探究活動時,應創設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給予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后,教師可安排與課程相關的探究活動,如學習了大氣壓強知識后安排學生完成覆杯實驗、瓶吸雞蛋實驗等,并讓學生應用物理語言解釋該現象的形成原因,引導學生從物理視角觀察世界,用物理語言解釋世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2" " 貼近生產生活,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長沙市中考試卷多數試題情境貼近生活,來源于生產生活實際,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理念,注重解決與生產生活相聯系的實際問題。在學習物理過程中,需關注學生真實的生活經歷,結合與社會、生活相聯系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物理規律解釋與社會、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將科學方法運用于實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的真實體驗與感悟的情境更利于幫助學生構建生活與物理之間的聯系,進而形成物理觀念。
3.3" " 強化情境創設,厚植科學態度與責任
長沙市中考試卷注重試題情境創設,大部分題目基于情境對學生進行考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科學史料、我國相關科技成果、項目活動、當今社會熱點,例如經典著作《天工開物》、航空技術、光導纖維、環境保護等題材中與物理知識相關聯的內容??茖W態度與責任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需以情境為媒介,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體會物理學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感知科學家取得成就的艱辛歷程與對社會發展的卓越貢獻,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全方面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J].中國教育學刊,2020(2):5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蔣煒波,趙堅.物理核心素養的試題命制與評價策略研究——以科學思維評價為例[J].物理教學,2020,42(3):2-6.
(欄目編輯" " 陳" 潔)
收稿日期:2023-09-08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深度學習的物理課程與教學論改革研究與實踐”(HNJG-2020-0164)
作者簡介:溫文玉(1998-),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學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通信作者:宋善炎(1964-),男,教授,主要從事教師教育、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