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意即在春天便要做好全年的計劃。依我所見,也可換一種說法:一年之“重”在于春。因為春天的意義很重要,春天的分量很厚重。
春天是一年的開頭。萬事開頭難,如果這個頭開好了,局面打開了,后邊的路子就理順了,做事有章法了,照這樣穩穩當當走下去,這一年就不會落空白干。
春天是打基礎的日子。就如同蓋房子,基礎打穩了、扎實了、穩固了,再往上蓋就有信心也有質量保障,就會萬丈高樓平地起,修得巍峨宏偉的“廣廈千萬間”,不怕風吹雨打、地震山搖。
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美好的春天里,辛勤播下希望的種子,精耕細作,不惜勞苦,秋天才能收獲滿滿的果實,倉滿屯尖,五谷豐登。
春天是積蓄能量的辰光。春天就好比大仗前夕,厲兵秣馬,蓄勢待發,精心做好了知識儲備、物資儲備、精神儲備,這一年里就會游刃有余、無往不利。
時間由一分一秒組成,一年光陰總是春夏秋冬在反復循環。要想不浪費光陰,就要從春天開始。有的人會想,一年時間長著呢,何必趕那么緊,讓自己那么累。其實,許多人的虛度年華、一事無成,就是從松松垮垮的春天開始,接著進入拖拖拉拉的夏天、晃晃蕩蕩的秋天、游游逛逛的冬天,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剩下“老大徒傷悲”。
不論是英杰賢達還是普通百姓,都對春天特別看重,格外珍惜。詩人要新春試筆,苦心孤詣,賦得“東風第一枝”;畫家要新春開筆,巧繪細描,畫出“春來江水綠如藍”;武將要聞雞起舞,舉刀弄槍,苦練殺敵本領,以求“收取關山五十州”;商家要早開門扉,灑掃庭除,力爭開門大吉;學子要新春立志,學得文武藝,報效國家民族,實現人生價值。人勤春早,功不唐捐,春天搶得先機,會換來一年的積極主動,奮發有為。
不論是立德樹人、學業精進還是練兵備戰、經濟發展等,都要從春天開始,在春天計劃,在春天布局,在春天起步,在春天奠基,在春天蓄勢,然后才能從容推進,有條不紊,日積月累,水到渠成,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迎來萬紫千紅,錦繡前程。
“一夜東風綻早梅。”春天來了,展望神州大地,萬象更新,一年之“重”在于春,“正是男兒發憤時”。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諸君不妨捫心自問:我是已開始奮筆疾書“春天的故事”了,還是迷迷糊糊“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