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是衡量事物的準則,高標準就是超越一般的標準,旨在追求更好效果。堅持高標準,是值得我們提倡的實踐理念、精神狀態(tài)和價值追求。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些“高標準”貌似“高大上”,實際上是游離于標準之外的另搞一套,有悖依法治軍理念,官兵頗有微詞,應當堅決摒棄。
無謂的“高標準”,有多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有的是簡單粗暴的“高標準”,要么任性妄為、言大于法,要求一切“聽我的”,要么因噎廢食、削足適履,不顧實際效果和官兵感受;有的是浮于表面的“高標準”,巧立名目、華而不實,重視面子、忽視里子,只管當前、不顧長遠,為了迎檢“打高分”,不惜興師動眾突擊準備,甚至停訓停課打掃衛(wèi)生;有的是空有調門的“高標準”,表態(tài)慷慨激昂,落實蜻蜓點水,效果馬馬虎虎。諸如此類“高標準”,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踏空務虛、勞民傷財,作用不大、害處不小。名目繁多的“高標準”之所以屢禁不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還是扭曲的政績觀、價值觀在作祟。
標準昭示方向,標準凝聚力量。樹立正確的標準觀,就要正心誠意、主業(yè)主抓,有所取舍、有所側重,堅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摒棄無謂的“高標準”,需要樹牢法治思維。治軍須從嚴,從嚴須依法。離開了基本規(guī)章制度,高標準就成了容易變形走樣的“橡皮泥”。要做法規(guī)明白人,自覺學習常用基本法規(guī),跟進學習新頒布法規(guī),掌握主要內容,明確具體要求,做到心中有法、遇事找法;要做法規(guī)踐行者,按條令抓管理、按綱要抓基層、按大綱抓訓練,做到行有遵循、量有依據(jù);要做模范守法人,用法規(guī)制度規(guī)范言行、管住任性,以自身模范行動推動“三個根本性轉變”。
摒棄無謂的“高標準”,需要堅持求實作風。辦事情既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也要把握客觀規(guī)律性,不能自以為是、盲目蠻干。摸清實情,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基層了解情況,與官兵面對面探討、心貼心交流,主動問需、虛心求計,使想問題、作決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之上;多出實招,要從文山會海中走出來,在具體深入上下功夫,聚焦解決問題改進指導方式,事往實里做、話往短里說,能電話說清楚的就不發(fā)文件,能個別溝通解決的就不“全面撒網”,盡量避免空轉虛耗;力求實效,強化結果導向,用事實說話,不能自我評價、自說自話,工作成效要經得起實踐檢驗、贏得了機關和基層的認可,真正對部隊建設起到實實在在的促進作用。
摒棄無謂的“高標準”,需要強化擔當精神。要把自己擺進去,主動干好分內之事。做好“樣子”,該是自己干的事情,親力親為、不推不躲,該是自己擔負主責的工作,主動作為、當仁不讓;做好“里子”,真抓實干、擔當作為,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把成績寫在官兵的大拇指上,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做好“減法”,約束“有害的積極性”,善于關閘分流、穩(wěn)控工作節(jié)奏,果斷叫停那些表面工程、應景文章,避免把寶貴的資源用在無關緊要甚至對部隊長遠建設有害的地方。
當然,摒棄無謂的“高標準”,不是不管青紅皂白,什么工作都降低標準、放松要求、應付了事,而是為了給基層減負蓄能,為合理、必要的高標準留出空間、創(chuàng)造條件,讓官兵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在戰(zhàn)斗力建設上,用在主責主業(yè)上,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為實現(xiàn)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