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桃樹流膠病是一種常見的桃樹病害,嚴重影響桃樹的生長和果實產量。探討了桃樹流膠病的發生原因、癥狀特征以及診斷方法,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綜合防治策略并評估其效果。旨在為桃樹流膠病的防控提供科學依據,促進果園健康可持續發展,提高果農的經濟收益,同時保護環境,促進生態平衡。
關鍵詞:桃樹流膠?。话l病原因;診斷方法;防治技術;綜合防治策略
桃樹流膠病作為桃樹的常見病害之一,主要表現為桃樹木質部流出膠液,影響植株的養分吸收和光合作用,導致植株衰弱和果實變形,從而降低桃樹的生產力和果實品質。此外,桃樹流膠病還會引起其他病害的侵染,對果園的整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1]。
1 桃樹流膠病的概念及癥狀特征
1.1 桃樹流膠病的定義和發生原因
桃樹流膠病是桃樹常見的病害,其特征是桃樹木質部流出膠液。這種膠液的流出影響植株的養分吸收,導致植株衰弱和果實變形。
桃樹流膠病的發生通常有多種原因:一是氣候因素。在高溫多濕的氣候條件下,病原菌容易在桃樹上繁殖,并侵染植株,導致桃樹流膠病的發生。二是病原菌感染。這類病原菌通常是一些真菌或細菌,它們侵入桃樹的組織,破壞細胞結構,導致膠液外溢。三是土壤條件和栽培管理不善。過于潮濕或通風不良的土壤條件,以及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容易造成桃樹生長受阻,從而造成桃樹流膠病的發生。
1.2 桃樹流膠病的發病過程和主要癥狀表現
在高溫多濕的氣候條件下,病原菌侵入桃樹的根部、頸部或葉片,通過受傷口或氣孔侵入桃樹,進入其內部組織迅速繁殖破壞細胞結構,導致桃樹木質部流出膠液。膠液中不僅含有病原菌,還含有植物細胞的汁液和水分,導致桃樹的養分流失和水分失衡,使桃樹逐漸出現生長遲緩、葉片黃化、果實畸形等癥狀(圖1)。
1.3 桃樹流膠病對桃樹生長的影響
1.3.1 桃樹流膠病導致養分流失和水分失衡 由于膠液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汁液和水分,桃樹遭受流膠病侵害后,大量的養分和水分會隨著膠液的流失而喪失,造成桃樹的生長受阻。
1.3.2 病害導致能量損耗 桃樹在抵御病害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本應用于生長、開花和結果的能量被耗費在了免疫應對上,導致桃樹的生長能力下降,影響了桃樹的正常生長和果實的發育。
1.3.3 桃樹流膠病導致抗病能力下降 由于流膠病對桃樹的侵害,桃樹的免疫系統受損,變得容易受到其他病害、蟲害侵襲。這種復合性侵害使桃樹更加脆弱,降低了桃樹的生存概率和產量。
最重要的是,桃樹受到流膠病侵害后,果實養分流失,導致果實發育不良,形成畸形,口感變差,嚴重影響桃樹的果實品質,損害了果農的利益(圖2)。
2 桃樹流膠病的診斷方法和防治技術
2.1 桃樹流膠病的診斷方法
2.1.1 外部癥狀觀察法 對果樹進行定期觀察,注意受害部位是否有膠液滲出,結合黃化、枯萎等癥狀,初步判斷是否為桃樹流膠病。
2.1.2 組織切片觀察法 取受感染的桃樹組織樣本,進行顯微鏡下的組織切片觀察。觀察細胞結構是否受到病原菌侵害的現象。
2.1.3 病原學檢測法 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如聚合酶鏈反應(PCR)或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等,對受感染組織進行病原菌的快速檢測和鑒定。
2.1.4 田間調查法 對果園進行田間調查,觀察病害的發生情況、分布范圍和嚴重程度。同時,采集病樣,進行病原學檢測,為病害的監測提供數據支持。
2.2 常用的桃樹流膠病防治技術及其優缺點分析
2.2.1 化學防治 有以下幾項內容:
(1)對于已經出現流膠現象的部位,在冬季休眠期或發病初期,先刮除流膠和變褐腐爛組織后,可使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40%氟硅唑乳油200倍液、21%過氧乙酸水劑稀釋液等涂抹在患病部位,確保藥液能深入傷口內部。間隔7~10天重復涂抹可以增強療效。(2)在流膠病易發期,如3月下旬至4月中旬及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發病高峰期之前,噴施殺菌劑進行預防和控制。常用的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等,按照推薦濃度均勻噴灑整個樹體,特別是主干、主側枝等易發生流膠的位置,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噴2~3次,注意不同藥劑需交替使用以防止產生抗藥性。(3)針對病害嚴重的桃樹,除了以上防治方式外,還可以采用灌根的方法。選擇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入土壤中,從根部抑制病原菌活動。
優點:化學藥劑能夠迅速殺滅病原菌,具有快速、高效的特點。
缺點:長期使用化學藥劑容易引起病原菌的耐藥性,并對環境造成污染。
2.2.2 農業防治
(1)桃樹耐旱,適宜在散松的沙質土壤中種植。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改良土壤,黏土應摻入粗沙,排除漬水,通過養護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并減少不必要的機械損傷。(2)針對不同土壤類型,通過施用石灰、過磷酸鈣或其他中和劑來調節土壤pH值,使之適合桃樹生長,減少流膠病發生的環境因素。(3)在品種選擇與嫁接技術方面,應著重選取具有較強抗逆性和與桃樹親和力強的砧木品種,如野毛桃、山桃等,降低因嫁接不適而引起的流膠病發生率。
優點:農業防治以預防為主,通過改善種植條件、提高樹體抗性等方式減少流膠病的發生,可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少環境污染。
缺點:農業防治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控制流膠病的發生。
2.2.3 修剪措施 有以下幾項內容:
(1)對于已經感染流膠病的枝條,應及時剪除,以防止病菌擴散。(2)合理疏果,避免果實過密,減輕枝條負擔,降低流膠病發生概率。(3)修剪時應注意保持枝條與樹干的角度在45°左右,以減少水分積聚,減少流膠病發生風險。(4)避免在高溫高濕季節進行重度修剪,而是在冬季低溫干燥期進行短截、回縮等修剪操作,生長期則主要進行摘心、疏枝等輕剪工作,以降低流膠病的發生概率。(5)修剪后及時處理傷口,涂抹愈合劑和保護劑,防止因修剪造成的傷口誘發流膠?。▓D3)。
優點:操作簡便,成本較低。
缺點:需要大量人工進行修剪,勞動強度大。
3 桃樹流膠病的綜合防治策略
3.1 制定科學的桃樹流膠病防治計劃和管理措施
為了有效地防治桃樹流膠病,需要制定科學的防治計劃并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2]。首先,要對果園定期進行巡查,及時發現并處理病情。其次,要根據當地氣候、土壤和品種等因素,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方案。例如在濕度較高的地區,要加強排水和通風,降低濕度;在干旱地區,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此外,還要合理施肥和修剪,增強樹勢,提高桃樹的抗病能力。
3.2 加強桃樹流膠病病情監測和預警體系建設,提高應急響應能力
建立完善的監測體系,及時掌握病情的發生情況和發展趨勢,為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遙感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對果園進行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同時,建立健全的預警機制,加強與農業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及時獲取病情信息和防治指導。一旦發現病情,要迅速采取應急措施,如隔離病區、銷毀病株等,防止疫情擴散。
3.3 推廣綠色防治技術和生物農藥的使用,減少環境污染風險
利用生物防治技術,如引入天敵、使用生物農藥等,對桃樹流膠病進行防治[3]。同時,要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盡量減少對環境和桃樹的污染和損害。在使用農藥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確保使用安全和有效。
3.4 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對桃樹流膠病的認知度和防治意識
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果農普及桃樹流膠病的病因、癥狀、傳播途徑以及防治方法等信息,提高防治意識和技能。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電視、廣播等渠道進行廣泛宣傳,提高公眾對該病害的認知度和重視程度。同時,加強對果農的培訓和技術指導,幫助他們掌握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法,從而減少病情的發生和傳播。
4 結 論
總之,對桃樹流膠病的發生原因、癥狀特征、診斷方法和防治技術等方面的闡述,使果農明白,只有通過科學的診斷方法和綜合的防治策略,才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傳播和發展,維護果園生態系統的健康,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因此,桃樹流膠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社保,何秋嬋,韓運金,等.桃樹流膠病的發生及綜防技術[J].果農之友,2009(1):31-31.
[2] 邢自萍.桃樹流膠病的發生及綜合防治技術[J].植物醫生,2021,34(2):71-74.
[3] 徐旋,方吉男,王璐璐,等.桃樹流膠病綜合防治措施[J].園藝與種苗,2022,42(4):49-50.
作者簡介:范國華(1972年—),男,漢族,大專學歷,林業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林業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