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3.000
備注:1
作者簡介:劉生明(1968—),男,大學本科,正高級-教授; 研究方向為從事運動醫學方向的研究。
普通作者:1
摘要: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持續推進,我國在養老方面的形勢日益嚴峻,文章具體結合了醫體結合的理念背景,分析城市社區老年人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的需求現狀。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城市社區老年人的體育健康需求、醫療健康需求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發現目前在城市社區內部醫療和體育兩大模塊的配合度不足,而同時老年人對其的需求卻比較高。基于此,文章進一步就老年人醫體結合的健康促進服務,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進一步豐富相關研究,為城市社區老年人健康服務新模式的提出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城市社區;“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調查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Demand of Health Promotion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in Urban Community
LIU Shengming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Ningxia Guyuan Province,756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population ageing, the situation in elderly care in Chin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 to analyze the demand of health promotion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in urban communitie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sports health needs and medical health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urban commun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wo modules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sports in the urban community was insufficient, while the demand of the elderly was relatively high.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further on the elderly medical health promotion service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hope to further enrich the relevant research, it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new model of health service for the aged in urban community.
Key Words: Urban community; “Medical Integration”; Health promotion service; Survey
推進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能夠更好地防范老年人易患的疾病,能夠起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作用,這對于促進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實現健康中國戰略有著重要的意義。醫體結合,并不是將體育與醫學進行簡單的相加,而是結合了體育健身功能與醫療康復功能的新型模式,能夠實現體育與醫療相互補充、彼此促進[1]。醫體結合是一種新型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不僅能夠起到預防疾病改善健康狀況的效果,還能夠服務于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對其進行必要的體育干預和醫療監督,有利于帶動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1]。
1研究意義
在老齡化的大背景下,開展醫體結合的健康促進服務,需要更多的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護理人才,需要護理人才隊伍在數量、能力、素質等各個方面綜合滿足當前衛生事業發展和人民健康的現實需求[2]。醫體結合健康促進的護理模式,可以進一步拓展體育人才的就業觀念,改善護理工作質量,達到防治慢性病、促進康復的目的。另外,城市社區的老年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也可以更好的滿足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要,這也與我國大健康、大健康的理念相吻合。在醫體結合健康促進的護理模式的推動下,會有越來越多的護士和體育工作人員聚集在一起,不斷地推行醫體結合的健康促進模式,這對產業融合、優勢互補,對國家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
2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在調查研究中,面對的群體主要是寧夏某城市社區的老年人,年齡分布在55~85歲,調查對象共100人,其中男女占比為4:6。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調查法
在開展調查研究之前,筆者具體就老齡化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等相關概念,進行了資料查找。結合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老年人健康促進服務,以及公共健康衛生服務等相關內容,搜集了大量的文獻書籍。這些前期的資料準備為后續的研究深入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資料。
2.2.2問卷調查法
在本次針對城市社區老年人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需求的調研中,采用的是隨機抽樣法。結合寧夏某小區以紙質問卷和網絡問卷相結合的形式,向受訪者發送問卷,共發放了100份問卷,有效回收100份,以寧夏某城市小區老年人為樣本代表進行了調研。
3結果與分析
3.1城市社區老年人“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現狀
3.1.1老年健康風險和治理方向不明確
現階段我國在醫體結合方面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雖然一些醫院在針對老年患者開設藥方治病時,也有意識的加入了運動處方。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較大問題,例如,在城市社區內雖然普遍配有運動器材和場地設施,但仍存在著場地設施、運動器材配備量不足,難以滿足老年人體育鍛煉現實需求的問題[4]。在本次調查中發現,許多老人在老年人身體出現問題時使用的醫療手段多為自己去藥店買藥、去醫院聽從醫生的指導、甚至是不了了之,這反映出老年人健康意識有待提升,具體的老年人身體出現問題時使用的醫療手段見下方表1
并且,許多機構所提供的體育器材種類單一,加上運動設施周圍很少配備有急救或醫療的專業設備,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醫體融合效果。
對于中老年群體來說,其健康問題的普遍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機能不斷老化。而想要減緩這一趨勢,通過運動鍛煉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從老年人群體來看,大部分老年人并沒有意識到體育鍛煉對于減緩機體衰老預防疾病的重要意義,只將希望寄托于醫療手段進行干預。在針對一些慢性疾病進行治療時,老年人大多只注重醫療手段,而忽視體育鍛煉。事實上,其實,有些慢性病,比如高血壓,可以通過有規律的運動、合理的飲食來預防或者緩解,但是大多數的老人都是單純的依靠降壓藥,并沒有進行身體鍛煉。此外,目前國內對老年健康風險及治理方向的認識并不清晰,很多老年人就算有心參加身體鍛煉,也會因為缺少科學的指導,或是害怕在運動中受傷,從而得不償失,也會選擇放棄鍛煉或居家鍛煉[5]。
3.1.2“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主體單一
從“醫體結合”的實際出發,可以看出,醫體結合健康促進工作還需各方面的充分參與。維護老年人的健康,是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社會的責任。針對老人的養老問題,還需與社區養老、醫療養老等各種養老方式相結合,全面實施。現階段我國在醫體融合方面已經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主體參與機制,政府部門、醫療行業、養老行業、民間志愿者隊伍等各方主體也開始積極推進健康老齡化,但從實踐情況來看,目前參與的主體仍主要是政府,其他領域的參與主體還比較有限,例如,養老行業、醫療行業、體育行業在“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方面投入不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的影響范圍[6]。具體從當前老年人對社區醫療的滿意程度來看,調查結果見表2、3
3.1.3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
體育本身是健康生活中的一種重要方式,但許多老年人在生活理念、生活習慣方面還有待完善。許多老年人只通過散步的形式進行休閑娛樂,沒有系統的開展體育運動和健身。具體老年人平時的運動類型的調查結果見表4。在醫體結合的實踐過程中,尤其需要注重體育面向老年群體的宣傳推廣活動,要讓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目前我國老年人還普遍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尚未形成醫療養生體育深度融合的健康生活方式[7]。加上一些社區內部體育場所不充分,體育器械過于簡單,以及社區并不能為老年人提供應急醫療設備,這些因素也會極大的影響社區老年人的鍛煉意愿。
3.2寧夏城市社區老年人醫療需求
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從醫療需求來看,在問及老年人身體出現問題后,所常常使用的醫療手段有哪些這一問題中,30.2%的受訪者表示會自己前往醫院買藥,38.9%的受訪者則表示會前往醫院,聽從醫生的指導,10.5%的受訪者表示會結合廣告的推薦購買一些保健品,15.4%的受訪者表示回到社區的衛生服務站進行咨詢,5%的受訪者則表示問題不大,不用擔心。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年人對于社區醫療機構的信任度還比較欠缺,同時,再進一步詢問老年人對社區醫療手段不滿意之處有哪些時,受訪者的答案普遍集中于社區,醫療水平較低,內部設備簡陋且醫療機構較少。
在關于您希望醫療機構對身體健康做哪些方面的監控上,28.8%的受訪者表示希望社區醫療機構做好慢性病預防宣教和護理工作,25.7%的受訪者表示希望結合緊急事故的急救和知識宣教,24.1%的受訪者則表示希望進行殘疾人康復指導。具體內容見表5。
3.3寧夏城市社區老年人對體育的認知
從體育認知的角度看,在目前城市社區老年人醫體結合過程中,老年人對體育的認知還存在一些常見問題。例如,22.7%的受訪者表示平時沒有嘗試過運用體育鍛煉來預防疾病。20.9%的受訪者表示認為體育鍛煉對于預防骨質疏松有著促進作用。16.6%的受訪者的表示通過運動能夠有效降低血膽固醇濃度。15.3%的受訪者的表示運動對于改善入睡功能提高睡眠質量,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具體內容見表6。再結合社區老年人對體育鍛煉的需求認識中,可以看到社區老年人對體育運動的認識還比較片面,在體育健身方面針對性不強。
4結論與建議
4.1目前城市社區老年人“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的現實問題
4.1.1理念問題
雖然目前許多城市社區老年人已經初步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于促進自身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但在實踐中并沒有結合慢性病醫學,結合慢性病預防干預等相關內容進行針對性的運動鍛煉。而一些經常開展運動鍛煉的老年人,雖然有運動鍛煉的習慣,但是缺乏相關的醫學常識和衛生保健常識,并不能針對某些具體的慢性疾病以及相關的身體機能狀況和服藥狀況,選擇體育活動形式,活動時間以及活動強度
4.1.2人才隊伍問題
我國在醫體結合領域復合型人才還極為有限,尤其在城市社區中懂體育、懂醫療的人員還較為匱乏。這也與我國現階段在社區醫療機構和體育機構方面配合較少有關。人才隊伍的匱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的實施效果。
4.1.3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問題
在當前人口老齡化持續加劇的大背景下,開展醫體節和健康促進服務,搭建起相應的公共服務機制,對于幫助民眾構建健康屏障有著重要意義。但現階段這種醫體結合的科學建設模式并沒有完全普及,許多城市老年人對醫體結合的重視不足,醫療與體育的配合度不夠,這也極大地影響了公共服務體系的實施效果和服務質量。
4.2城市社區老年人“醫體結合”健康促進服務需求的優化建議
4.2.1強化“醫體結合”健康促進的復合型人才培養
想要推進醫體結合健康服務的促進和健全,需要從人才隊伍建設上進行了優化,要努力培養一些既能服務于醫療又能服務于體育,并能將兩者融合起來的復合型人才,要吸引更多有著高學歷、高水平的醫療服務人員和社會指導人員,開展社區醫體結合的服務宣講和活動設計[8]。
4.2.2建立健全“醫體結合”健康促進護理模式
在城市社區打造醫體結合健康促進護理模式,建設相應的公共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保障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狀況,還能夠顯著降低城市的醫療服務投入。對此,需要協調好衛生部門,社區機構以及體育部門,要使其彼此配合搭建起切實可行的服務質量體系,不斷創新體制機制,鼓勵更多的參與主體進入到醫療保健運動指導醫體結合的服務實踐中。
4.2.3針對城市社區老年人實施分層分類的運動和健康指導
在城市社區結合老年人身體狀況,需要對其進行分層分類的針對性指導,指導廣大老年人進行必要的運動鍛煉。在運動處方的安排上要考慮不同情況,不同類型的老年群體,要督促不同情況的人員能夠科學健身,從而達到良好的體質健康促進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生明.醫體結合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健康保障研究[J].體育視野,2023(15):23-25.
[2]何國建,鮑志宏,劉光輝.體醫融合促進老年健康的現狀、問題與思考[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24):166-168.
[3]劉佳琪,胡曉佳,黨吉祥等.健康老齡化背景下“體醫結合”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風,2022(9):151-153.
[4]馬緩緩,郭麗娜.基于圈層結構理論的農村體醫養融合健康服務模式研究[J].老齡科學研究,2022,10(1):21-34.
[5]毛婉晴,戴志鵬.體育促進老年健康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32):229-235.
[6]戴志鵬.健康中國背景下體育促進老年健康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29(11):29-32,50.
[7]馬宏霞.“體醫結合”模式下養老機構體育養老服務研究[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26(6):52-54.
[8]王雪峰,王茜,余蓉暉.城市社區老年人醫療、體育健康促進服務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