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共享單車本質上屬于新興的共享經濟,其方便快捷、綠色環保的優點使之獲得了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互聯網+共享單車進入鄭州后,它對于增加鄭州市交通市場的有效供給,減輕城市交通擁堵壓力有著重要意義,并且是構建智慧交通的有效實踐。然而,也存在著單車企業運營不規范,導致亂象叢生;單車用戶存在亂停亂放,“公車私有化”等違規行為;政府有效監管缺失等問題。依據現代治理理論,互聯網+共享單車企業要主動進行反思和進行自我調節,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尋找問題的破解之道;單車用戶要加強自律行為;政府部門要進行有效監管,唯有多管齊下,相互協同才能促進互聯網+共享單車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不斷與社會、經濟、流通、消費等相關領域的滲透融合,新型的互聯網+共享經濟新業態不斷涌現,其中互聯網+共享單車便是典型的代表。互聯網+共享單車因其經濟實惠、方便快捷且環保節能等特點,一經出現便引發人們廣泛關注和使用。但該行業在井噴式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發展的困境,產生了不少問題,諸如企業盲目投放,車輛使用過后被亂停亂放、擠占了城市道路空間,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等。因此,研究城市共享單車治理問題意義重大。
一、核心概念與研究的基礎理論
1.互聯網+共享單車。互聯網+共享單車,在交通部等政府部門的規范性文件中被稱為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是指客戶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GPS定位等技術平臺的支撐下,使用企業提供的手機APP租車軟件就可以完成租賃活動的自行車。和傳統共享單車相比,互聯網+共享單車的優點是能夠通過手機軟件提前對所處位置附近車輛進行預約,且幾乎可以隨借隨還,方便快捷。因此,這種新型共享單車出現后很快受到人們喜歡,特別是年輕群體的鐘愛。其最初代表性項目有OFO單車、摩拜單車、哈羅單車、永安行等。目前在城市中的主要是哈羅單車與美團單車。本課題研究的共享單車就是上述的借助互聯網技術,通過手機APP軟件就可以完成租借活動的無樁共享單車。
2.治理理論。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治理”這一理念被用于關于發展的研究中,不同學者對“治理”有著不同的認識。而其中比較被多數人所認可的最權威的解釋是聯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會所做的界定,即 “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和機構的諸多共同事務管理方法的統一,使得原本不一致或存在沖突的利益能夠得到協調,并實施的持續的聯合行動過程”。這就是說治理是一個利益協調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過程。治理的主體并不一定是政府機關,治理的理念強調國家和公民、政府和非政府機構之間的相互合作。
本文認為,治理就是政府、社會團體、企業以及公民等多元主體通過協商對話等非強制性方式對社會問題、社會事務進行管理,以實現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這種治理理論可以成為政府處理互聯網+共享單車運營過程中相關問題的理論參考。也就是說共享單車運營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不能單一依靠政府、企業或公民中的任何一方去解決問題,必須多管齊下。
二、互聯網+共享單車運營現狀
為盡可能全面、深入地掌握互聯網+共享單車的市場情況與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問題,課題組在鄭州市互聯網+共享單車較為集中的鄭東新區、二七區、中原區、金水區等區域對使用共享單車的部分民眾進行了問卷調查。調研中共發出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82份。
通過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結合文獻資料,課題組認為當前鄭州市互聯網+共享單車運營中既取得了一定成就,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1.取得成就。①增加了城市交通的有效市場供給。城市的發展、交通的擁堵現狀迫切需要新的出行方式,共享單車這一新的出行方式應運而生,不但滿足了人們短距離出行的需要,更完善了城市交通的服務體系。處于擁堵城市的人群需要快速便捷的出行來提升交通占用時間,短途交通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解決,城市限號出行、汽車停放等問題讓許多人對出行頭疼不已。盡管許多城市的地鐵、公交、出租配備比較成熟,但是仍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尤其是短途出行等公交、打出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共享單車的出現就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決了城市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②緩解城市交通壓力。近年來城市生活環境污染日漸嚴重,城市的發展迫切需要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來改變這一現狀,而共享單車、網約車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一空白,大大緩解了城市的擁堵和污染。通過高德地圖的數據分析不難發現,共享單車使用率較高的地區擁堵情況明顯呈下降趨勢。共享單車又被稱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自出現以來迅速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根據2017年高德地圖和交通部科學研究院的數據報告顯示,共享單車在一些城市投放后降低了城市擁堵。例如,深圳和廣州擁堵程度分別下降到了4.1%、6.8%,依靠自行車出行的人數呈翻倍增長趨勢,更是讓82%的人群放棄了電動車、三輪車、摩托車等三類方式,37%的地鐵口危險車輛消失,事故率也迅速下降,以廣州昌崗地鐵口為例,周邊三類車數量下降42%。截至目前,共享單車、地鐵、公交共同構成了三大出行方式,為人們綠色出行,節能減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③智慧交通的有效實踐。當前的共享單車以互聯網為媒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交通服務與運營。日漸成熟的實時定位和數據傳輸使乘客可以快速找到車輛的位置,將兩點迅速聯系在一起,靈活的借車模式、任意地方的換車便利讓單車出行更具快速高效,讓使用人群喜愛不已。微信、支付寶與共享交通的融合簡化了流程,縮短了時間,市民出行更加快捷高效。共享單車與互聯網的融合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出行數據提供了有效參考,當前網約車的后臺數據十分龐大,對使用人群數據的統計可以測算出居民的使用量、城市的擁堵情況,為交通部門進行相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結合大數據分析出交通服務不足的地區,為完善城市交通做出貢獻。
2.存在問題。①單車企業運營管理不規范。隨著共享單車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加入到共享單車的行列,想分一杯羹,殊不知共享單車的投放量已經遠遠大于城市的承載能力,加之企業疏于管理造成很多單車缺乏及時的維修城市大量的垃圾,給城市造成負擔。因此,如何處理當前的廢棄單車,解決城市垃圾是目前城市管理需要思考的問題。
當前關于城市報道廢棄單車堆積如山的現象屢見不鮮,單車一旦損壞就會被居民拋棄,一些企業針對廢棄單車的問題也是避而不談,如此多的廢鐵垃圾不但占據了城市緊湊的空間,還有可能出現污染,造成無法挽回的問題。為什么這樣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究其原因就在于廢棄單車回收價格偏低,共享單車損害程度較輕的一般都可以修復再次投入使用,而破壞程度大的基本跟廢鐵相差無幾。回收行業的人工處理速度跟不上車輛報廢的數量,無法及時對共享單車進行回收,于是城市中出現廢棄單車堆積現象也不足為奇。
②共享單車使用者存在不文明現象。共享單車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城市“最后一公里”問題,方便人們的出行。設計者的初衷是方便使用者隨用隨停,但絕不是肆無忌憚的停放和丟棄,這些不文明的現象正在影響著城市的環境,更是給交通造成了安全隱患。類似這樣的案例非常常見,例如,2017年3月,兩名男子為了直播效果竟然將共享單車丟下河海,隨后便被天津警方抓獲并對其進行了行政處罰;3月泉州有人被發現故意去除共享單車標識,并把車堂而皇之的據為己有,后被舉報被人們熟知;2018年3月鄭州一家屬院內大量共享單車遭到燒毀。盡管當地管理部門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這些的不文明行為仍然屢禁不止,鄭州目前共享單車的投放量已經達到驚人的50萬輛,但是仍有不少人表示,通過定位找到的單車有時候無法正常行駛,多已被破壞或加鎖,有一些單車去向不明,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造成了損失。盡管自行車在中國非常普遍,且價格不高,但是有些居民想當然的認為自行車被自己使用后便屬于自己,造成共享單車無法共享的尷尬局面。更有甚者,出于莫名的目的對共享單車進行隨意損害,破壞企業和公共利益。筆者在實地調研中發現鄭州市的許多地鐵站、城中村、商業街區都存在著亂停亂放的現象,不但影響市容,還給市民的出行帶來困擾。
③政府有效監管行為缺失。大量的不文明現象給社會帶來了許多問題,更是在考驗著政府的管理能力。共享單車作為新生事物,其新穎的特性、全新的運行模式使傳統的政府監管體系無法使用,造成政府監管行為缺失,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與時俱進的建立一個全新的監管體系,解決客觀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國許多城市出臺了相關政策,尤其是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出臺的《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對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要實行多方共治、屬地管理。隨后各地也出臺了配套的措施進行規范,但是當前共享企業盲目的對市場進行投放,車輛的維護管理缺失都暴露出政府在監管方面的不足。
三、推動互聯網+共享單車持續發展的治理對策
1.單車企業主動進行反思和尋求自我調節。互聯網+共享單車運營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互聯網+共享單車,從根本上來講是企業提供的一項商業服務。因此,其必須要承擔應有的主體責任。針對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經營者的單車企業應當責無旁貸地積極反思,尋找問題的破解之道。具體而言,首要是保證單車服務的安全性。對于一般性的諸如單車制動不靈敏,車座損壞這類問題,企業要通過日常巡檢以及對用戶上報的車輛故障積極進行處理。對于部分車輛所存在的使用較低等級固定密碼機械鎖等情況,也必須采取硬件與技術升級的方法予以解決。對于用戶擔心的信息泄露隱患,也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患未然。
2.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建立信用制度,引導規范用戶行為。當前,在部分共享單車使用者中存在不文明現象已經影響到了行業的正常發展。因此,廣大用戶也是共享單車市場治理中不能缺失的主體。一方面需要通過廣泛的宣傳,引導用戶自覺及時糾正使用中的不文明行為,在全社會營造文明用車的氛圍,使單車使用者形成自律以及相互之間形成監督;另一方面也需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研判用戶的行為,對其中的不文明行為,通過提醒、處罰,形成他律。
3.建立健全政府部門對互聯網+單車市場的有效監管體系。政府是城市的管理者、宏觀經濟的調控者,其所制定的方針政策對互聯網+共享單車市場治理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第一,政府必須學習互聯網思維,用包容的心態,發展的眼光,創新治理理念。第二,政府必須對影響共享單車發展的交通道路、城市空間等進行整體調研規劃,并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的制訂符合本市實際的規范性文件,明確共享單車企業、用戶以及其它相關方的權責。第三,針對共享單車企業盲目擴張,所導致的城市公共空間被擠占等情形,政府必須通過準入、價格、產品、服務等一系列全流程監管,引導整個產業回歸理性發展軌道,創造公平競爭環境,保護用戶合法權益。
互聯網+共享單車屬于新興的共享經濟,其方便快捷、綠色環保的優點獲得了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回顧互聯網+共享單車的發展歷程,把握共享單車運營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政府、企業、公眾在共享單車治理中的各自作用,對于促進互聯網+共享單車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