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企業作為經濟利益的創造者、社會效益的履行者,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直接影響著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梳理文獻發現,數字化轉型、科技創新、營商環境、數字金融、制度改革、政府治理、金融資源配置是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因素的宏觀因素;公司治理、企業家精神、融資、社會責任等是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因素。據此,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提出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對策。
一、引言
習主席在二十大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因此,企業作為經濟活動中的重要主體,如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企業高質量發展是企業追求高水平、高層次、高效率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實現卓越的持續成長和價值創造的目標狀態或發展范式(黃速建,2018);是對整個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使利益相關方合作共贏的一種發展狀態(周志龍等,2021);也是企業具備完善高效的管理和治理機制、創新驅動發展、資源配置效率高、產品服務優質、財務業績突出等特征的一種目標狀態(王瑤等,2021);是全要素生產率持續提升的動態過程。以上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具有共性,譬如,高效的資源配置、優質的產品服務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反映了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因素。全面把握企業高質量發展影響因素,有助于提升企業活力,使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得到進一步突破。據此,本文基于文獻視角分析了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宏觀與微觀層面的影響因素,并提出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以期為新時代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啟示。
二、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宏觀因素
1.數字化轉型。目前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是數字經濟時代潮流,數字化轉型、數字化創新可以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與企業高質量發展呈正向關系,但會受到企業戰略或資源配置偏離行業程度的影響(趙燕,2022);企業數字化轉型可通過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能(劉艷霞,2022)。雖然數字化轉型整體提升了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但適度的數字化轉型最有利于企業高質量發展(武常岐等,2022)。此外,數字化創新通過降低成本費用與提升勞動效率兩種機制,促進了企業高質量發展(李小青等,2022)。
2.科技創新。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吳浩強等(2023)認為技術創新能顯著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且突破性技術創新具有更強的促進作用。但也有學者持有不同觀點。Huang等(2022)認為,創新抑制了企業整體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阻礙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中國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尚未取得實際效果。
3.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可以借助不同的影響渠道,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主要方式有降低在職消費、抑制大股東掏空和提高審計質量(周澤將等,2022)、增強企業信心(陳太義等,2020)。此外,在我國,在變量為外商控股、無政治關聯、非出口、非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年輕男性企業家時,表現出來對營商環境更敏感。
4.數字金融。數字金融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如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對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Lee等,2023)。此外,對于不同類型的企業也能發揮相對應的作用。數字金融通過緩解融資約束,促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對大型國有企業和技術水平較高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作用更強(Xie等,2022),另外數字金融對中小企業發展質量的提升也具有顯著作用(Xie等,2022)。
5.制度改革。制度改革能有效促進企業的高質量發展。①減稅降費方面。許楠等(2023)研究發現減稅降費能夠通過投資組合網絡、創新溢出的中介作用顯著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②環保制度方面。伍中信等(2022)認為,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在高污染行業、東部地區、國企及大規模企業樣本中更加顯著地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呂康娟等(2022)研究表明,環保約談制度通過技術創新效應和優化治理結構來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③開放制度方面。賈麗桓等(2021)實證檢驗得出,滬深通為代表的資本市場開放政策能夠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此外,也有學者研究得出不同的觀點。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顯著抑制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Cao等,2022)。
6.政府治理。目前,學者們關于政府治理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作用各執己見。①政府治理的積極影響。如國家級新區建設通過“政策效應”、“集聚效應”與“制度效應”來激勵域內企業高質量發展(惠獻波,2022);政策驅動下的加大政府財政補貼試驗政策以及制度激勵下的創新改革,協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付奎等,2022);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能夠通過有效提高企業生產率和績效來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汪芳等,2023)。另外,政府審計也有利于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董志愿等,2021)。②政府治理的消極影響。如詹新宇等(2021)研究得出,地方政府債務擴張,其規模通過作用于資本配置效率和技術創新顯著抑制了企業高質量發展。汪兵韜等(2021)研究得出,“省直管縣”改革會提高資源錯配指數,從而抑制縣域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而阻礙企業高質量發展。③政府治理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共存。如李賓等(2022)認為在政府治理過程中,互聯網應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影響。
7.金融要素配置。金融要素的合理配置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學者們對此也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是微觀金融集聚通過降低銀企信息不對稱和提高銀行業競爭兩種途徑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馮玨等,2023)。二是金融資產配置顯著降低了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許志勇等,2022);金融資源錯配會通過降低內部控制質量、加大非效率投資和抑制創新能力三條路徑影響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而降低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丁怡帆等,2022)。
三、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因素
1.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技術創新的共同作用能夠提高企業高質量的發展水平(曹平和鄭舒允,2023);企業數字責任的實施有助于數字信任的形成,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楊栩和連志鳳,2023);良好的ESG績效有利于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與公司治理績效相比,環境績效和社會績效更能促進企業的高質量發展(Ge等,2022)。
2.公司治理。公司能否長期健康發展取決于公司治理水平,具體表現為:(1)股東數量方面。多個大股東通過降低企業經營杠桿和提升企業經營能力來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而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邢劭思,2022)。(2)董事高管責任保險方面。張曾蓮等(2021)通過實證檢驗得出,董事高管責任保險通過降低代理成本以及提高創新能力來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3)股權改革方面。Liao等(2022)研究發現股權改革與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呈倒U型。從傳導機制分析,股權改革一方面在增強內部競爭氛圍,激發企業活力,提高國有企業發展質量,另一方面增強了企業的投機動機,減緩了高質量發展進程。(4)員工持股計劃方面。員工持股計劃顯著提高了我國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并且,與管理層員工相比,提高核心員工認購比例更加有利于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提升(曹海敏等,2022)。
3.企業家精神與同事關系。企業家精神與內部關系的建立對于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企業家精神對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王新平等,2023)。企業內部以義為上的同事關系,可以提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性表現;企業內部以利為上的同事關系,可以提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經營性表現(李糧,2021)。
4.企業融資與流動性。企業的融資能力與流動性對其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商業信用融資可以通過提高現金持有水平和發揮債權治理作用來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和管理層代理成本,進而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朱冠平等,2022)。現金持有量是企業流動性的主要表現。常媛等(2022)研究得出,現金持有有利于企業高質量發展。
四、文獻述評與建議
1.文獻述評。外文相關文獻相對于國內文獻來說,數量偏少,而國內文獻研究相對來說更加全面;就國內文獻而言,宏觀影響因素研究文獻偏多,且多集中在政府治理與改革以及金融要素方面;現有文獻對于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方法上還未達成一致。首先,通過在外文數據庫的搜索,相關文獻為18篇,可見該研究在國際上還未引起研究熱潮。在國內,企業高質量發展正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因此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及研究,不僅有對于企業高質量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還有測度方法、路徑選擇等研究。其次,宏觀影響因素基本上都是從外部去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如政府實行新的政策、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等,這固然重要。同時,企業從內部可以影響自身發展的因素也不容忽視。以筆者之見,除前面談到的微觀影響因素之外,還可以在生產經營方式、產品服務質量、人力資源等方面進行研究。最后,就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方法而言,目前學術界主要分為指標評價體系與單一指標替代兩種測度方法。Huang等(2022)建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個基本特征的評價體系來評價其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權重。羅斌元等(2020)從企業發展行為、質量行為和創新產出行為三個維度建立了綜合衡量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體系。而單一指標主要指的是用全要素生產率來測度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譬如,劉艷霞通過使用LP法測算全要素生產率、李賓借鑒OP法進行測算、晏國菀等則在減稅降費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中,在基準回歸中使用LP法,在穩健性檢驗中使用OP和OLS法。
2.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①宏觀層面: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稅費成本,構筑普惠金融生態,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因此,政府應健全各級行政工作協指導機制,打破數據壁壘,實現信息共享,進一步改革政務服務體系,爭取在投資優惠政策上做到公平、在財稅補貼上做到透明、在政府公共服務以及產權保護上做到及時。減稅降費是助企紓困的重要舉措,推行稅費優惠相關政策,持續優化辦稅服務,來推動企業更好更快發展。習書記強調,構筑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因此,推廣數字化金融服務,實現金融服務可持續化,促使企業良性穩定發展。政府治理水平也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政府可通過政策與制度激勵、提升市場化程度、公平公正程度以及清廉程度來有效促進企業的發展。
②微觀層面:踐行新發展理念,強化創新能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履行社會責任,提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驅力。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指出,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足以看出,新發展理念與高質量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企業應該踐行新發展理念,秉持自主創新的觀念,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創新發展運營模式。完善公司治理是推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的內在要求。因此,健全董事高管責任保險制度,優化股權結構改革,實行員工持股計劃,無疑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好舉措。企業的經濟責任即在發展過程中追求利潤最大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可以說是社會在經濟發展的特定階段,依照社會道德準則,對企業產生的期望和要求。企業越大,責任就越大,將社會責任與經濟責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