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高度,對加快建設人才強國作出的戰略謀劃,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作為大慶油田基層黨支部,如何在中國式新長征路上培養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是值得深思的課題。為精準把握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關于“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精神,適應2021年9月“大慶油田公司”模式改革后基層黨組織建設實際,大慶昆侖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井田實業有限公司勞保加工二分公司(以下簡稱:二分公司)立足黨支部工作實際,探索出培育“匠”字品牌科研人才的“1345”模式,經過長期實踐和發展,已成為黨支部人才建設的特色方法,充分賦能二分公司培養高質素工匠人才。
“1345”模式培育“匠”字品牌科研人才的內涵
二分公司著力強化人才政策保障,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堅持引進和培養外來人才與本土人才同步、緊缺人才與實用技能人才并重,通過“1345”模式形成“匠”字品牌科研人才培育的基本框架,努力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
“1”是結合工作特點,與從事勞保行業的單位黨支部組建成1個黨建聯盟,發揮優勢,精準服務,有效提升工作水平。
“3”是立足崗位實際,成立產品創新、設備維護、產品檢測3支技術人員骨干突擊隊。
“4”是進行以崗促練,依托崗位實踐、員工培訓、創新創效、思想交流這四方平臺,為3支突擊隊搭建比學趕幫超的成長擂臺。
“5”是借助有力平臺,通過1個聯盟,3支突擊隊,4方平臺努力打造出學習型、品德型、服務型、攻關型、實干型的5星級科研團隊。
“1345”模式培育“匠”字品牌科研人才的實踐
強化思想統一,以1個基層黨建聯盟鑄牢科研匠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作出全面部署。作為新時代的油田人,二分公司自覺提高站位,合理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提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堅決完成攻關任務。
面對當前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題,通過積極的溝通聯絡,讓科研儲備人才去拜一線資深師傅為老師、拜一線技術人員為老師,與從事勞保行業的單位架起科研與生產的“黨建聯盟橋”。在“聯盟”運行過程中,二分公司黨支部積極落實“黨員主動、支部聯動”的工作模式,統籌資源、發揮溝通與協作優勢,精準攻關,對接服務,形成“一件事、一起干、一家親”的濃厚氛圍,推動黨員干部與科研儲備人才、與一線技術骨干團結互助、共同進步,不斷汲取創新的活力和動力,實現技術與技能的雙向融合、多點開花。
近年來,二分公司投入使用的勞保行業模擬實訓基地,已初步嘗試組織勞保行業內部技術骨干和技能專家,利用實訓基地設備設施互相切磋,互相啟發,共同圍繞勞保品制造創造出的豐碩成果。黨建聯盟也將在此基礎上,繼續打開技術技能取長補短、合作共贏的新局面,實現并保持1+1>2的良好態勢。
推進創新創效,以3個技術骨干突擊隊化解科研難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多次提到了“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創新”是二分公司這10年來取得工作成果的關鍵所在,也是未來發展的必行之路。
對于新一代油田人來說,懂技術、能創新、會創效的人才更有力量。二分公司結合自身實際,將科研人員按照工作性質、崗位職責分成三個突擊隊,用于解決產品創新、設備維護、產品檢測中遇到的生產難題。通過“1345”模式優化與保障,讓科研人員解決生產瓶頸中的緊難急要問題,營造出潛心鉆研、精益求精的團隊氛圍,比學趕超的良性競爭。無論是開動個人想象,還是集合團隊智慧,都可以形成“頭腦風暴”,最終達到“點石成金”的效果,創造出屬于團隊的可觀效益,為大慶油田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是二分公司所追求的科研匠心。
持續活化載體,以4方成長平臺強化科研匠技
青年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如今建設數字中國、能源革命加速,設備更新換代、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都對科研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縱觀大慶油田的發展歷程,是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接力奮斗繪就了大慶油田如今的興旺和發展。如今,油田國企身處在“科技興油”的浪潮中,油田科研人員更是要不斷提升綜合素質。科研人員中青年員工是創新開拓的主力軍,占比大、想法多、干勁足,二分公司為其特別搭建了模擬實訓基地,使青年員工有了“即訓即戰”的成長平臺。目前,二分公司勞保行業模擬實訓基地40歲以下青年員工占比為83%,結合新時代科研人員“新”和“青”的特點,通過崗位實踐、員工培訓、創新創效、思想交流四方平臺的歷練,青年員工端好了技術這個“金飯碗”,練就出一身“金剛鉆”,做到人人出手過得硬,項項工作質量優,干出精氣神、干出高質量,將為大慶油田的技術創新工作負責到底。
堅持與時俱進,以5星級標準培育科研匠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一群人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今,越來越多的一線員工懷揣著一顆“匠心”,想要通過在日常工作上的努力加入科研匠才后備軍,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力量,同時亦希望實現自身的職業愿景。這就需要黨員干部首先起到“做好具體執行”“定好具體標準”的作用,不負員工所望。
二分公司勞保行業模擬實訓基地現有12名員工,主要負責分公司產品創新、設備維護、產品檢測、數據錄入等工作,幾年來,在企業的發展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油田生產經營的實際需求不斷變化,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當前的新矛盾、新挑戰、新任務,二分公司圍繞學習、品德、服務、攻關、實干等不同指標,合理制定“星級”評分標準,明確加分項和減分項的具體分值,為崗位人才起到公正評價的作用,為科研匠才后備力量的選用提供數據支撐。通過建立“星級”臺賬,采取申報、評定、公示定星的三步驟實施開展,也能讓黨員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使黨員干部帶頭科研攻關的勁頭越來越足,進一步凸顯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黨的二十大已擘畫出科技強國的美好藍圖,如今科技浪潮已奔涌而至,中國式現代化長征路上的“趕路人”必須抓住機遇踏浪而行。以“1345”模式培育的科研人才也必定在新時代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堪當大任,在轉型升級的“新賽道”上,發揮技術人才的“硬核”力量。
(責任編輯:任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