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形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機制,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從完善規范體系到各級主體責任與監督責任貫通融合,再到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綜合發力的良好政治生態,實現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既是一個邏輯遞進的關系,也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這就要求國有企業必須學習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紀委派駐第一紀檢組(以下簡稱:長慶油田紀委派駐第一紀檢組)充分發揮派駐監督在制度與執行、監督與制約、治標與治本中的三個協同效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將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推進。
制度與執行相協同,促進兩個責任貫通融合
全面推進新時代國有企業派駐監督工作,要在與時俱進、更新完善制度的基礎上,提升貫徹執行力,體現制度與執行的高度并軌。長慶油田紀委派駐第一紀檢組緊緊抓住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多措并舉推動“兩個責任”貫通聯動、一體落實。
一是突出制度的可執行性,圍繞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不可分割性,兼顧兩個責任實施的主體獨立性、作用發生的交互性,讓兩種責任貫通融合的模式更加清晰明了。在具體實踐中,要對派駐監督與駐在單位工作責任細致劃分,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紀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體系和責任清單,促進兩個責任在全面深入、獨立履行的基礎上,形成黨組織主體主動接受監督、監督責任充分嵌入主體責任履行過程的融合機制;以執行有效性為導向,緊貼駐在單位組織架構和執行流程,合理化精簡制度流程,通過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推進例會、派駐組與黨組織定期談話提醒等形式,促進兩個責任相融互促、落地落實。
二是充分體現制度在管理中的剛性約束,建立完善兩個責任一體落實的考核激勵和追責問責機制。在推進責任落實方面,推行雙線考核激勵制度,一方面,圍繞黨組織落實主體責任,對推動黨政融合、促進企業發展方面進行量化考核;另一方面,聚焦推進駐在單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重點工程合規管理、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等領域,對派駐監督質效融入駐在單位政治生態建設情況,進行定期定量追蹤和考核。在質效評估方面,突出雙線互為印證的評估機制,暢通定期通報和商議研究渠道,將紀檢干部和駐在單位“關鍵少數”的評價績效,與考核結果掛鉤,實現以雙線考核成果的合二為一、貫通運用,促進兩個責任不折不扣落實。
三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紀檢干部隊伍,引進充實法律、財政、金融、審計、信息化等方面人才。把派駐監督人才梯隊建設納入到制度制定與執行落實的整體范疇去考慮,在加強鍛煉政治“三力”的同時,更要在實踐鍛煉中培養人才,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干部隊伍。
監督與制約相協同,促進權力主體依規行權
全面推進新時代國有企業派駐監督工作,不僅要突出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還要運用好有力的制約手段。只有監督與制約高度匹配與統一,才能形成對權力主體行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有效控制,提升源頭預防能力,發揮出派駐監督的最大質效。長慶油田紀委派駐第一紀檢組從監督與制約的協同性上探索出“五突出”工作法。
一是突出監督制約整體性推進。制定駐在單位及權力主體權力運行的風險清單,瞄準權力集中、風險較高的業務種類,制定核心明確、外延清晰的政治監督項目,并制定針對性監督清單和與其相適應的制約措施。
二是突出“三重一大”監督制約。通過議題審核、列席會議、問題跟蹤等方式,全流程嵌入民主決策、權力運行的重點環節,在監督糾偏的同時,對權力運行的范圍和力度合理化制約,推動駐在單位“三重一大”事項的決策、執行和監督落實,確保監督工作不走過場、不搞形式。
三是突出“關鍵少數”監督制約。深化派駐紀檢組組長與駐在單位“關鍵少數”談話制度,對照權力運行風險清單對“關鍵少數”進行全覆蓋提醒談話,及時掌握“一把手”的情況,對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進行批評教育,對存在輕微違紀問題的及時予以誡勉,督促駐在單位“一把手”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
四是突出權力運行重點項目監督制約。采取重點項目成立專班全程監督、重點人員定期面對面提醒、重點行權環節嵌入監督以及建立智能化管控平臺等方式,將權力運行系統化流程化,促進制約范圍具體到環節,精準到“關鍵少數”,以權力運行流程抽查、監督提醒函責令限期整改、運用“四種形態”防微杜漸、案后“回訪”評估成效,建立完善行權用權監督體系。
五是突出權力運行風險培訓教育。以講紀法析案例方式,常態化開展權力運行風險培訓教育,促進權力主體培養正確的權力價值觀,提升識別行權用權風險的能力,形成主動正確合規行權用權的行為習慣,嚴守依法用權規矩,使權力在黨紀法規范圍內活動,讓權力在安全線內運行。
治標與治本相協同,促進企業治理系統完善
全面推進新時代國有企業派駐監督工作,要立足治標與治本貫通銜接和協同發力,從治標入手,把治本寓于治標之中,讓黨員干部因敬畏而“不敢腐”、因制度而“不能腐”、因覺悟而“不想腐”,不斷推進“三不”融入到駐在單位政治生態體系中,融入到企業綜合治理體系中。這就要求國有企業要用好派駐監督手段,貫通標本兼治與企業系統治理,實現企業政治生態清明。
長慶油田紀委派駐第一紀檢組在促進治標與治本協同貫通過程中,探索建立了“1+3+1”大監督體系(“1”即1個領導小組,“3”即屬地監督、業務監督、專責監督3道防線,“1”即1個生產經營管理平臺),從“預防、治理、問責、教育”四個層面,將企業全層級、全要素、全人員,融入到企業治理的監督體系中,有效彌合了派駐監督與各專業業務領域的裂隙,加固了監督執紀銜接上的薄弱環節,為派駐監督推進標本兼治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以“三道”防線監督力量穿插協同,促進監督縱深發力,切實找到責任缺位、制度空轉、風險失控等深層次問題,發揮監督在管理前端效應。
二是充分共享共用“三道”監督成果,對違規違紀問題以線索形式與執紀審查相銜接,深化應用“四種形態”中第一、二種形態,使執紀審查震懾效應有效轉化。
三是運用信息化手段打通和鏈接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實現閉環管理。通過信息化、智能化賦能監督,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防范問題能力,發揮“技防”作用。
四是整合資源優勢,建立“一刊一網一微一陣地”紀律教育平臺,深入開展“理想信念、黨規黨紀、案例警示、廉潔文化、作風建設”五項教育,持續推進廉潔文化進班子、進機關、進廠區、進項目、進崗位、進家庭活動。
該體系在領導小組統籌和定期定量考核約束下,既能發揮各領域各專業在自我治理和優化完善上的專業優勢,又建立了專責監督介入各專業領域治理,發揮監督的再監督的責任鏈條,有效提升了應對市場化競爭中形形色色腐敗手段的識別和預警能力,推動監督體系與企業治理體系有效對接,確保企業生產運營依法合規、廉潔高效、風險受控,使政治生態持續清明。
國有企業派駐監督要以筑牢國有企業的“根”和“魂”為出發點,履行監督第一職責,充分發揮監督在管黨治黨、國家治理、企業治理中的重要基礎作用。長慶油田紀委派駐第一紀檢組將繼續立足貫通壓實“兩個責任”,持續探索、健全“三個協同”,結合實際不斷創新派駐監督方式方法,將派駐監督不斷融入企業綜合治理中,為持續推動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證。
(責任編輯:伊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