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新時代背景下,講述中國故事、呈現中國風貌的本土化文學作品層出不窮,逐漸建立起與中國文學傳統、現實相匹配的文學理論和價值體系。相比于文學創作,文學批評中的中國話語構建相對滯后,尤其在全球化、數字化的文化語境中,文學批評陷入話語權缺失的困境。基于此,應立足當代文學批評的民族立場,在與西方文學批評體系的對話溝通中、在新媒介話語實踐中構建出具有中國底氣和中國特色的文學批評話語體系。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西方各種文學思潮和話語模式不斷涌入,在為中國文學界提供廣闊批評話語體系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國原有本土性文學批評話語體系的缺失。除此之外,數字媒介的發展使得自媒體平臺的個人批評話語逐漸興起,文學批評逐漸呈現去精英化、去專業化的發展趨勢。因而,在眾聲喧嘩的個人批評話語中難免存在與主流批評話語相抵牾的聲音,導致新時代文學批評中的中國話語缺失。
近現代以來,為了尋求國家民族自強之路,中國不斷引進各種西方文化思潮和學術話語,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處于相對開放多樣的狀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等各種西方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體系大量涌入,使中國文學批評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封閉僵化的批評模式,逐漸形成多樣化的文學批評格局。但與此同時,部分中國文學批評家在學習借鑒西方文化理論的基礎上,自覺承襲西方文學批評的制訂標準和評價尺度,在中國文學作品批評中完全照搬西方文學批評話語體系,忽視西方批評話語產生的文化邏輯與中國文學創作的文化環境之間的差異,甚至動搖中國傳統文學批評思維的文化根基,導致中國文學批評話語體系陷入“文化失語”的尷尬境地。
數字媒介的發展使自媒體平臺的個人批評話語迅速擴張,導致精英批評話語的中心地位被逐漸消解,由此帶來主流話語的衰落,造成數字時代中國話語在文藝批評領域中的缺位。傳統文學批評往往被認為是一種“精英批評”,批評主體大多是文學理論的學者和專業研究者,代表著主流意志和社會共同的價值導向,其文學批評話語更符合主流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然而,隨著數字媒介的興起與發展,尤其是自媒體平臺及移動終端的出現,使得文學批評語境發生明顯改變。一大批網絡化、非專業化自媒體個人批評話語不斷侵蝕著精英化、專業化的文學批評體系,導致文學批評逐漸由公共領域向私人領域傾斜和位移,造成中國主流話語在文學批評領域中的缺位現象。
(摘編自楊新華《新時代文學批評中的中國話語構建研究》)
材料二:
文學是一種對人的世界的心靈觀照,因其更注重心靈體驗而體現出獨特的詩性之美。然而,近年來文學批評的技術化與匠氣化色彩愈來愈濃。文學研究的知識考古學、社會學色彩蔚然成風,而文學之所以成其為文學的詩性光暈卻日漸淡漠。將文學視為人類社會發展變遷的檔案資料,做考據式研究和邏輯性推理,似乎成為一種研究風尚,使文學在史料事件中失去了靈性和詩意。文學批評家更像是社會學家、哲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抑或是倫理學家,而唯獨失去了文學家獨特的審美判斷與詩性創造。
從文學的含義角度出發,文學的“文”本意為斑紋或圖式,本身就指涉了文學的審美內涵。魏晉南北朝時期,宋文帝建立“四學”將文學與儒學、玄學、史學分開,文學的審美含義得以從廣泛的文化含義中分離出來。曹丕《典論·論文》首次提出“詩賦欲麗”“文以氣為主”,不僅將文學語言的形式美提到首位,而且十分看重作家的創作個性,加之這一時期陸機的“詩緣情”、鐘嶸的“滋味說”、劉勰的“情者文之經”等理論觀念的自覺,以及蕭統、蕭繹、沈約等在音律方面的努力,謝靈運、謝朓、陶淵明等在山水田園詩題材方面的開拓,至此文學的審美屬性得到了普遍性的認可,成為區分于哲學、政治、歷史、道德、倫理等一般文化形態的特殊審美意識形態。
從文學批評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從一開始就“攜帶”著濃郁的詩性傳統。從莊子的“言意之辨”到《禮記·樂記》“物感說”的提出,從鐘嶸的“滋味”到嚴羽的“妙悟”,從李贄的“童心”到袁枚的“性靈”、王士禎的“神韻”,從王昌齡的“詩境”到王國維的“意境”,中國古代文論隨處閃現詩性的色彩。批評文體既洋溢著濃郁的詩性光輝,也不乏理論的思辨光芒,真正實現了詩與思的融合。
可以說,《文賦》《文心雕龍》《二十四詩品》《滄浪詩話》等傳統文學批評著述本身就是富于美感與詩意的文學佳作,而詩話、詞話、曲話、小說評點文章,也時刻充盈著批評家因情感的投注而閃耀的詩意光芒。古代文藝理論家的詩性批評善用敏銳的藝術感悟力、細膩的文學表現力,呈現出富于個性化、詩意化的批評格調,并以此來達到與讀者心靈世界的共融與溝通。而這也恰恰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詩意傳統與“文學化”特征的集中體現。
(摘編自李萍《新時代呼喚詩性的文學批評》)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材料一指出中國已經建立起與中國文學傳統、現實相匹配的文學理論和價值體系,但是文學批評中的中國話語構建卻嚴重滯后。
B.材料一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相對開放多樣,這表現為中國對各種西方文化思潮和學術話語的不斷引進。
C.材料二指出近年來,文學批評家將文學做考據式研究和邏輯性推理,因而文學批評越來越呈現出技術化與匠氣化色彩。
D.材料二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文學與儒學、玄學、史學分離,文學的審美含義得以分離,是文學成為特殊審美意識形態的重要過程。
2.根據材料一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構建中國式的文學批評話語體系這一目標,是針對文學批評陷入話語權缺失的困境提出的。
B.如果沒有西方各種文學思潮和話語模式的涌入,就不會出現中國原有本土性文學批評話語體系的缺失。
C.只要網絡文學的批評標準和評價體系沒有很好地建立,精英化、專業化文學批評話語衰落的局面就難以扭轉。
D.自媒體平臺的發展導致了文學批評逐漸由公共領域向私人領域的傾斜和位移,因此中國的主流話語在文學批評中出現了缺位現象。
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材料一層層遞進,按照發現問題、提出論點、分析原因的論證思路。
B.材料二主體部分,從文學的含義和文學批評兩個角度,論證了文學具有詩意之美這一中心論點。
C.材料二結尾段以《文賦》《文心雕龍》等著作為例,論證了中國傳統文學批評具有詩意傳統與“文學化”特征。
D.材料一側重于論述影響文學批評的外在因素,材料二側重于文學批評的內在因素。
4.材料一最后一段使用“擴張”“消解”“侵蝕”等詞語,請簡析其作用。(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談到文學理論時都提到“自覺”,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黑蟒(節選)
謝絡繹
前情交代:德源茶室老板林二爺突發急病。三個孩子對父親的高昂醫療費用一籌莫展,被茶室的老顧客三張游說,變賣父親的一件珍貴藏品——漢劇名家吳天保戲服,華麗的黑色大緞——黑蟒,以籌集醫療費用。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林二爺的意識處在臨界點時,他還以為自己身在茶室。
他先看到德源茶室的招牌,那是他的老東家寫的,有人說寫得不怎么樣,他卻覺得好,尤其是那個源字,水字旁寫得多姿有氣勢,①乍看細水長流,再看長河奔流,實在是妙。老東家的父親1924年創辦了云華茶莊,主營峨眉名茶。林二爺不到二十歲成了云華茶莊的伙計,干了幾年,婚姻子嗣問題都解決了。林一男三歲那年,林二爺辭工出來單干。老東家雖有挽留,但也尊重他的選擇,送他離開時,寫了幅字給他。
德為源。
林二爺用德源做了店名。幾十年來,風風雨雨,招牌舊了破了就重置,從未換過。林一男剛來幫忙時,想要實行會員制,被林二爺按下。上不欠廠家,下不斂客戶,這是林二爺開店的原則。他認為他的店能開這么多年就是因為講原則。林一男說正是因為講原則,店才做不大。林二爺表示對也不對。本質上還是因為他沒有野心,一家人吃飽不餓,沒有大的責任,也就沒有大的負擔。這樣好不好?好也不好。林二爺說。世間事不都這樣嗎,好也不好,看從哪個角度想,從來沒有十全十美的。
小小的德源茶室在林二爺的處世哲學中晃晃悠悠活到今天。
②德源茶室不僅有茶,還有漢劇。
茶都是好茶,天南海北,哪里的都有。戲就只鐘情于漢劇。早年林二爺在云華茶莊做伙計時,茶莊邊上就是容納了大大小小九個大舞臺的民眾樂園。林二爺只要收了工,必定要追著名角看戲。他就是那時候開始喜歡吳天保的。到了老二出生,逢吳天保去世,他又喜又悲,給孩子取名保生,既有紀念之意,又希望孩子能承大師之靈氣。
林二爺心里一懊,突然清醒過來。
③他想起那日出門時腦袋像跳閘了一樣,刷地就黑了。現在是電閘又拉回去了?
原來是在醫院。他的嘴巴連著呼吸機。病房不大,沒有一個人。他想叫一聲,可一點力氣也沒有。他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了。
他的感覺同醫生判斷的不一樣。
醫生告訴林一男,這是起效啦,繼續治,有希望恢復。林一男、林一男的老婆和林保生都在。林小梅俯在林二爺耳邊,喊了幾聲爸。林二爺聽見了,想動卻沒法動。但他想動時,肌肉微弱的跳動被他們看見了。
繼續治,繼續治。林小梅對林一男說。
林保生又扔下兩萬塊錢,匆匆忙忙去接班了。
林一男說,加上我借到的,還能再撐一周。林小梅說,我也去借借。兩人正商量著,林一男的老婆叫林一男,快,快,爸說話了。林二爺的嘴巴哆哆嗦嗦錯動著。林一男和林小梅趕緊湊上前。只聽林二爺含糊地說:
凳子……空……東西……找……段……唐……知道……找他……給他。
是老唐嗎?給誰?林一男聽得心一驚,給姓段的還是給老唐?
④段。
林小梅有些蒙,在林二爺不再說話,仿佛再次睡去之時,她轉過臉來,問大哥,凳子?
茶室的唄。
林二爺的凳子是十多年前,他聽一個茶友介紹,跟人合力從鄉下買下一整塊銀杏木,專門請人打制的。凳子看起來沒什么特別,一個圓墩,四條腿。只不過圓墩比一般的要大要寬。誰能想到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在里面藏東西?
林一男一下子就找到了傳說中的黑蟒。燈光下,他看到龍鱗閃爍。
只說了給段少華嗎?沒提錢?聞聲趕來的三張問。
沒有,說是讓老唐聯系他。
要不先聯系看看?
林一男給老唐打電話。老唐一聽是請他幫忙找段少華,立刻說,林二爺不行了?
什么不行了?林一男一驚,感覺到某種信號。他招呼老唐到茶室來。
三人坐在茶室,從里面反鎖上門。
老唐說,后來我在公園里又碰到段少華,才知道那天他打算出兩千元收這件黑蟒。
兩千元?林一男和三張對視一眼。三張說,他也好意思開價。
怎么?差得遠嗎?要我看,兩千元都多了。老唐說。
林一男咳嗽一聲。三張繼續問,段少華還跟你說什么了?
說林二爺說了,他不差那兩千元。說你就是給我兩萬元,兩百萬元,你也拿不走。
什么意思?三張糊涂了。
林二爺壓根兒不想賣啊,他就是喜歡那東西陪在身邊。
那他現在找段少華干什么?林一男問。
我猜啊,這是交代后事呢。老唐說。
真給他啊?賣兩千元?三張十分不平。
什么兩千元?老唐喝了一口茶,一個勁搖頭,你們天天跟林二爺在一起,倒不比我了解他,他那么稀罕那件寶貝,怎么會用它換錢?就像他說的,兩千元,兩萬元不會,兩百萬元……哎,應該也不會有人出兩百萬元吧?總而言之,他是不會這么做的。
就是說,林一男歪著腦袋,目瞪口呆,白送?
對,白送。
三人都不說話了。
許久,林一男打開門。天已經黑了,萬家燈火中,四下在生活的尋常聲音中顯得十分安靜。天竟然有些涼了。
(選自《小說月報》2022年第11期)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老東家對林二爺在云華茶莊的工作和為人是滿意的,所以在林二爺主動提出辭職出去單干的時候才進行挽留。
B.林二爺對老東家是很有感情的,所以他才以老東家為其所寫的“德為源”中的“德”“源”二字做了店名,且幾十年從未換過。
C.林一男和他父親林二爺在如何經營德源茶室上有過分歧,但林一男畢竟是幫忙性質,所以最后還是依了林二爺。
D.三張、老唐都是和林二爺很熟的人,但二人對林二爺心思的理解并不一樣。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句子①“乍看細水長流,再看長河奔流”,道出了老東家所寫“源”字之妙,也寫出了林二爺欣賞時的專注神態。
B.句子 ②“德源茶室不僅有茶,還有漢劇”是一個過渡句,由寫林二爺開茶室,到寫他對漢劇的癡迷,上下銜接自然。
C.句子③“他想起那日出門時腦袋像跳閘了一樣,刷地就黑了”,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林二爺發病之急和后果。
D.句子④只有一個字“段”,是極端簡略句,同時也是微型段落,作者如此行文,是為了做到段落、句子長短結合。
8.小說由七個部分組成,這里節選的是第五、六部分。后面的情節該怎么發展呢?請給出兩個思路。(4分)
9.讀書小組要為林二爺這個形象寫一則文學短評。經討論,讀書小組提出了一組關鍵詞:癡迷·保守·重德。請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相如從上至長楊獵。是時天子方好自擊熊豕,馳逐壄獸。相如因上疏諫曰:“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①,捷言慶忌②,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盡為難矣。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夷接軫③也,豈不殆哉!雖萬全而無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況乎涉豐草,騁丘墟,前有利獸之樂,而內無存變之意,其為害也不難矣。夫輕萬乘之重不以為安樂出萬有一危之涂以為娛臣竊為陛下不取蓋明者遠見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無形,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諺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雖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司馬相如《上書諫獵》)
材料二: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孫以樂律授宮中音家,伎不進,數被讓。(王)珪與溫彥博同進曰:“孝孫修謹士,陛下使教女樂,又責譙之,天下其以士為輕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為人游說邪?”彥博懼,謝罪。珪不謝,曰:“臣本事前宮,罪當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樞密,責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負臣,臣不負陛下。”帝默然慚,遂罷。
時珪與玄齡等同輔政。帝謂曰:“卿為朕言玄齡等材,且自謂孰與諸子賢?”對曰:“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以諫諍為心,恥君不及堯舜,臣不如魏征。至激濁揚清,疾惡好善,臣于數子有一日之長。”帝稱善。
(選自《新唐書》)
【注釋】①烏獲:人名。②慶忌:人名。③接軫:緊跟在車后。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夫輕萬乘之重A不以為安B樂C出萬有一危之D涂E以為娛F臣G竊為陛下不取H蓋明者遠見于未萌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陛下,對帝王的尊稱,本義是站在臺階下的侍者,后演變為臣子對帝王的尊稱。
B.殆,危險,與《石鐘山記》中“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的“殆”意思不同。
C.坐不垂堂,垂堂,近屋檐的地方,其中的“垂”與成語“功敗垂成”中的“垂”意思不同。
D.矜,指憐憫,與《陳情表》中“凡在故老 ,猶蒙矜育”的“矜”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皇帝喜歡親自擊殺熊和野豬,出于皇帝自身安全和愛惜野生動物的考慮,司馬相如寫了這篇勸諫射獵的奏疏。
B.司馬相如在結尾引用諺語,其中的“小”指的是“坐不垂堂”之事,作者以此表明打獵之危害與諺語所言道理相通。
C.溫彥博、王珪同時向皇帝進諫,認為皇帝的做法是看輕士人。皇帝大怒,責備兩人。溫彥博就惶恐謝罪,而王珪拒絕謝罪。
D.太宗讓王珪評論朝中大臣的才能,王珪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們,而自己擅長“激濁揚清、疾惡好善”,可見其謹慎謙虛的品格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雖萬全而無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2)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孫以樂律授宮中音家,伎不進,數被讓。
14.材料一、二同是“勸諫”,但勸諫方式不同,請分別予以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①寄府縣僚友
〔唐〕韋應物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
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風。
為報洛橋游宦侶,扁舟不系②與心同。
【注】①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韋應物自尚書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他由洛水乘舟經鞏縣入黃河,再沿河東下赴滁州。途中作此詩,寄給他任洛陽縣丞時的同僚。②《莊子·列御寇》:“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寫作者乘舟東下所見景色。兩岸青山相對,忽見群山開豁,大河橫流,開闊而有氣勢。
B.頷聯寫詩人縱目遠望黃河景象。水天交界處,隱約可見樹木站在寒氣中,余暉映照著黃河漩渦中的回流,閃爍不定。
C.頸聯寫幾年前所見情景:伊水邊那孤零零的村落,歷經戰亂更顯孤苦伶仃,蒼遼初霽的空中孤雁在寒風中向北飛去。
D.尾聯告訴“僚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隨波逐流,“扁舟不系與心同”飽含著一種無奈的自嘲。
16.清吳喬在《圍爐詩話》里稱道:“景物無自在,惟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請結合這句話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蘇軾在《赤壁賦》中認為,對于天地間不屬于自己的事物,應有“ " ”的灑脫;而對于造物者提供的無窮無盡的寶藏,又應有“ ”的快意。
(2)《念奴嬌·過洞庭》中,描寫詞人有“任憑風浪起,穩坐釣漁船”情態的的詞句是“ , ”。
(3)“嘯”是一種歌吟方式,其中的意蘊也極為豐富,如 “ ,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一聲杜宇啼春風,千山萬壑杜鵑紅。不到麻城,難以感受到杜鵑花的火熱,不上龜峰山,更難以想象什么叫“花的海洋”。與其他地方不同,龜峰山的杜鵑不是一點點、一枝枝,而是一叢叢、一片片,它們前后呼應地來,大張旗鼓地開, ① 地艷……這里的杜鵑花品種非常純正,主要以紅色為主,它們一樹擠著一樹,一片疊著一片,一坡重著一坡,一嶺遮著一嶺,漫山遍野,競相綻放。徜徉于杜鵑花叢中,就像在無邊的紅霞中穿行。登高四望,萬頃花海映入眼簾,鋪天蓋地,大氣磅礴,“大別山上最美麗的紅飄帶”果然 ② 。龜峰山上不僅有杜鵑花的柔媚,還有山的堅毅、松的挺拔,那高聳直挺的龜山松守候著杜鵑花,形成 ③ 、紅綠相映的和諧之美。導游說,杜鵑花是英雄花,麻城是革命老區,是烈士的鮮血化作了這滿山的映山紅。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19.請指出文中畫橫線句子的修辭手法,并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① 。它們在游泳這項技能上有天生的本能,原因是它們大多是四足動物。在水中游泳的四足動物不需要頻繁變換姿勢,在水中的姿態和陸地走路時類似。再有,四足動物的鼻孔位置相對來說又比較高,只要稍微抬起頭,鼻孔就能探出水面呼吸,游泳自然也就變得十分容易。比如狗游泳時的“狗刨式”,雖然算不得優雅的游泳動作, ② ,可讓人類以直立行走的方式同樣漂浮在水中是行不通的。不會游泳的人初次進入水里,幾乎都是以直立的方式處理水,逐漸開始上下晃動并下沉。對在陸地上用四肢行走的動物而言,人類可否在水中保持平衡,就需要學會適應臉部被淹沒。
那么人類該如何學會在水中控制呼吸呢?訣竅在于掌握獨特的呼吸模式。如果無法控制呼吸,那么就需要將身體調整為更加水平的狀態,就像動物一樣。從物理學上來說,游泳時最重要的就是浮力, ③ ,就必須增大和水體的接觸面積。總而言之,對人類來說,游泳并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領,而是需要后天練習的。
20.下列句子中的“像”與原文“就像動物一樣”中“像”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他接待顧客的熱情勁兒,像一團火一樣。
B.濃云像從平地上冒出來似的,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
C.他沒回答,臉漲得像個關公,訥訥半晌,才說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D.像大熊貓這樣的珍稀動物,要加以保護。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Ⅱ提到的“學會在水中控制呼吸”,其“訣竅在于掌握獨特的呼吸模式”,這對于青少年也有啟迪意義。學習、生活,有時讓你感到心累,讓你有潛入水中喘不過氣的感覺,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掌握獨特的呼吸模式”,讓心靈自由呼吸。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