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優題
閱讀下面一首小詩,然后根據要求作文。
泛 舟
朱 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泛舟》是一首哲理詩,閱讀后,你受到怎樣的啟發?請結合你的思考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精準導航
本作文題屬于典型的讀寫聯通式,復合型很強,既考查對淺易哲理詩的鑒賞能力,又考查讀后感的寫作能力。
讀后感最突出的特點是“讀”與“感”的緊密結合,“讀”是“感”的基礎,“感”是“讀”的升華。“讀”得透,才能“感”得深。寫好這類讀后有感式的作文題,首先需要讀懂原文,對閱讀材料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并能理解原文的精神實質,才能領悟其中的道理,傳達自己的感想。
鑒賞一首哲理詩,關鍵在于能夠精準地把握詩歌所傳達出來的哲理。這是立意的前提,也是寫作的關鍵。不難發現,本詩中,“春水”的意象非常關鍵。“春水”的到來,才使得艨艟巨艦,無需人力推移,便輕松起航。由此,變換視角,發散開來,便能演繹出很多寫作角度。在生活層面上講,“春水”就是“條件”或是“外力”;在美學層面上講,“春水”就是“靈感”;在哲學層面上,“春水”就是“規律”。在技法上,本詩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向來”與“此日”,在時間上對舉;又將“枉費推移力”與“中流自在行”,在功效上對應,很好地闡釋了“春水”產生的巨大推力。
由此看來,生活中的智者,總是善于借助外物,因勢利導,傳達正能量,發揮能動性,找準機遇,化難為易,避險為安,成就大事,而不是無視前提,逆天而動,倉皇冒進,好大喜功。
寫好此類作文,應緊緊抓住核心概念,有感而發,深入開掘,圍繞某一中心,有重點地來寫,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確有獨到見解并能引發共鳴的內容來寫。在這里,哲學思辨能力至關重要,要懂得探尋成因,由因到果或推因溯源,才能說理充分,邏輯嚴密。
另外,寫讀后感,還得聯系實際,針砭現實,要把所讀的內容與生活中的人與事有機結合起來,顯示出一定的針對性與深刻的現實意義,既不能就事論事,也不能滿足于空發議論,虛張聲勢。
在寫法上,要注意“引”“議”“聯”“結”四環節的標配。
寫讀后感,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讀”“感”不匹、“感”少“述”多、“感”得不深、“感”得游離等。
考場佳作
借助外力,完善自我
《泛舟》中的詩句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當春水猛漲,即使艨艟巨艦也如羽毛般輕巧,可以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荀子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侯蒙亦有詩云:“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詩中突出“春水”“好風”的重要性,意在強調我們在追求效應的提高時,不僅要憑借自身的努力,更要有善于借助外力的智慧。(結合作文材料,分析詩歌傳達出來的哲理,引出文章的話題。)
生命,因借助自然之力而變得堅強。(第一個分論點,強調“生命”與“自然之力”之間的關系。)小溪流沒有磅礴的氣勢,卻憑借著險峻的地勢,將豪情灑滿大地;蒲公英沒有飛翔的能力,卻憑借著大風的吹拂,將種子撒向山川大地;紫藤蘿沒有挺拔的軀干,卻憑借著攀緣樹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麗……大自然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變幻無窮、美妙多姿的世界,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自然規律:萬物之美麗,需要借助外力的支持,在風吹浪打、風霜雪雨中,變得更加堅強。(點例排比,分析大自然中的萬物因借助外力而絢爛多彩。)
賢人,因借助他人之力而變得明智。(第二個分論點,強調“賢人”與“他人之力”之間的關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縱觀歷史長河,古代圣賢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無不是因為他們既善于提升自己,又善于借助外力來完善自己。儒家創始人孔子,可謂圣人,但他依然能做到“不恥相師”,向自己的弟子學習,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來激勵后世之人要善于向他人學習。唐太宗提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正因為他善于借鑒、學習,才成為一代賢君……古人善于借鑒和學習的品質成就了他們,也影響了后人。(舉孔子、唐太宗等人的事例,闡述古人善于借鑒和學習他人優點的良好品質,分析“他人之力”對成為“賢人”的獨特作用。)
科學,因借助真理之力而變得完善。(第三個分論點,強調“科學”與“真理之力”之間的關系。)牛頓之所以能將力學三條基本定律成功推廣到星系空間,正是因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局限于自己的認知范圍。其實胡克早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并推導出了正確公式,但由于數學不好,他只能勉強解釋行星繞日的圓周運動,而且他沒有認識到支配天體運行力量是普遍存在的。而牛頓卻用微積分圓滿解決了這一問題,轟動了科學界,最終成為一代物理學大師。相信真理、借助真理,亦可完善科學理論,推動科學的發展與進步。(結合牛頓這一范例,明確借助前人的研究以及真理的力量,對科學發展與進步的推動作用。)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我們時刻需要借助外力。當然,我們提倡的借助外力,并不是無原則地全盤肯定,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他山之石為我所用。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我們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各種客觀條件,善于借助外力,方能完善自我,提高效應,走向成功。(結尾是本論的延續,補充和完善分論點,避免立論絕對化,再次強調借助外力對提高效應的作用。)
亮點評析
這篇作文旁征博引,通過充分的闡釋論述和邏輯性的結構布局,使文章生動而深刻,又時刻把握著主旨立意不逾矩。具體來說,本文圍繞“生命,因借助自然之力而變得堅強”“賢人,因借助他人之力而變得明智”“科學,因借助真理之力而變得完善”三個并列式的分論點進行寫作,結尾“當然,我們提倡的借助外力,并不是無原則地全盤肯定,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他山之石為我所用”補充和完善分論點,避免立論絕對化,體現出較強的思辨性。
實戰考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
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毛澤東
上述兩段材料,能給追求美好人生的當代青年以深刻啟示。請你結合材料的含意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