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祥,王立萍,歐陽瑤,晏志偉
(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大浪社康中心,廣東 深圳 518100)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通常在女性群體中高發,屬于一類感染性疾病,治療難度較大,預后欠佳[1]。其誘因多是未能根治急性盆腔炎,抑或是患者體質較差而易反復感染所致,發病后通常在其生殖器和周圍組織存在程度各異的炎癥反應[2]。PID若不及時徹底治療,可導致不孕、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癥反復發作,對女性生殖健康帶來嚴重影響。病情久治不愈影響婦女身心健康,并會增大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故應重視對PID 的臨床防治[3]。當前常見治療措施是西藥療法,但多數藥物產生的治療效果不佳且治療后容易復發,同時有些藥物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副作用[4]。綜合上述結論,我們要積極探索新的臨床治療方法。盆底治療儀是集多種物理療法于一體的無創療法,很可能是患者優先選擇的治療方法,尤其適合基層醫療機構。盆底治療儀治療PID 主要是結合按摩和熱,以及電貼片等方式,逐漸滲透到病灶區域的組織細胞,從而優化患者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組織液的滲出,此外還可激活盆腔組織的有關生物酶活性,加速代謝,最終可抵制病原體的入侵,使患者迅速康復。本研究擬對本社康中心就診的PID 患者采用PHENIX 盆底治療儀進行個性化的治療,并對臨床治療有效性進行觀察,旨在為臨床治療PID提供方案選擇,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2 年3 月到2023 年3 月在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PID 患者100 例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1)合并腰骶酸以及子宮壓痛等癥狀;(2)由實驗室化驗等方式確診是PID;(3)患者對此研究已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存在其他類別的婦科疾病;(2)存在惡性腫瘤;(3)資料數據缺失。通過隨機數表法劃分成治療組及對照組。其中治療組年齡21 ~35歲,平均(26.54±1.33)歲;病程1 ~5 年,平均(2.53±0.38)年;婚姻狀況:已婚39 例,未婚11 例。對照組年齡21 ~36 歲,平均(26.47±1.29)歲;病程1 ~4 年,平均(2.46±0.40)年;婚姻狀況:已婚37 例,未婚13 例。兩組資料對比,差異不大(P>0.05)。本研究已由醫院的倫理委員會審批。
治療組使用PHENIX 盆底治療儀(法國杉山公司)治療,選擇盆底電極貼片法對患者進行穴位電刺激治療,30 min/次,1 個療程5 次,連續治療5 天或者間隔1 天治療1 次,共1 ~3 個療程,其中盆底治療儀電極治療貼片位置及分布見圖1。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根據病情和盆底治療儀治療隨訪觀察同樣的時間。

圖1 盆底治療儀電極治療貼片位置及分布
治療結束后隨訪3 個月。對比兩組療效、盆底肌力情況以及癥狀消退時間。療效判定標準[5]:基本治愈為體征及癥狀均消失,且陰道B 超顯示未合并盆底包塊;顯著療效為體征及癥狀明顯好轉,且陰道B 超顯示盆底包塊減小幅度大于60%,盆腔積液明顯減少;初見療效為體征及癥狀好轉,且陰道B 超顯示盆底包塊減小幅度大于30%,盆腔積液有減少趨勢;未見療效為體征及癥狀未發生變化,且陰道B 超顯示盆底包塊并未縮小。盆底肌力情況評價:通過6 級評價法對盆底肌力實施評價,其中經手指觸診發現無肌肉的收縮感為0 級;觸診存在輕型肌肉顫動感為1 級;觸診存在不完全型肌肉收縮為2 級;觸診存在完全型肌肉收縮,且無對抗為3 級;觸診存在完全型肌肉收縮,合并輕微對抗為4 級;觸診存在完全型肌肉收縮,且強烈對抗為5 級。
用SPSS 24.0 軟件處理數據,對計數數據以率表示,給予χ2檢驗。對計量資料給予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00%(48/50),相較對照組84.00%(42/50)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
治療組的盆底肌力情況較對照組明顯更優(P<0.05),見表2。
治療組的腰骶下墜感、酸痛消退時間及附件區的壓痛消退時間,以及子宮壓痛消退時間相比對照組均明顯更少(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消退時間的對比(d,±s)

表3 兩組癥狀消退時間的對比(d,±s)
組別 例數 腰骶下墜感、酸痛 附件區壓痛 子宮壓痛治療組 50 9.84±1.79 8.15±1.26 5.17±1.34對照組 50 12.57±2.31 10.38±2.36 7.30±2.23 t 值 6.606 5.894 5.789 P 值 <0.001 <0.001 <0.001
近些年來,我國PID 發病率越來越高,其主要致病因素在傳統中醫學中認為是濕熱邪毒不斷乘虛直犯,致使氣血瘀滯及沖任受阻,最終蘊積于胞宮胞脈,抑或是因久病脾虛等因素引起[6]。常見的臨床癥狀包括子宮內膜炎、卵巢囊腫、輸卵管炎等,患者表現為低熱、乏力、食欲不振、無精打采和月經不調。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當前臨床醫學觀念認為PID 多由致病菌感染引起,治療首選廣譜抗生素類藥物,必要時需要多種抗生素聯合使用,并結合物理療法等[7]。國內西醫藥物治療方案也是多種多樣,也無足夠的證據證明哪種方案優于其他的方案,基本是根據患者病癥及醫生經驗制定方案。中醫通過口服中藥制劑和(或)針灸、穴位注射等方法增加局部的藥物濃度、促進吸收等治療手段緩解病癥。對藥物治療失敗或者長期反復發作的患者也可以采取手術治療,但患者康復需要時間較長,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8]。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及研究者對PID 病理病因的不斷深入研究,中西醫藥物結合、交叉學科、理療儀器等研究越來越多,盆底治療儀即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醫療技術手段,分析其對PID 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發現,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是96.00%,相比對照組的84.00%更高(P<0.05),這提示了治療組應用盆底治療儀治療PID 的療效更佳。原因主要在于本研究治療組所應用的PHENIX 系列盆底治療儀是通過歐盟CE 認證的醫療設備。其操作簡單,療效明顯,適合在基層醫療機構中使用。主要優勢在于通過按摩和熱,以及電刺激優化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侵入,起到緩解和治療炎癥的作用,可為患者減輕病痛,最終產生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本研究顯示,治療組的盆底肌力情況較對照組明顯更優(P<0.05),這提示了治療組治療措施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情況。原因主要與盆底治療儀的作用機制有關,其是運用儀器根據神經肌肉電興奮作用原理的物理療法,主要原理是在女性生殖道內置入電極探頭,并傳輸電流,視其敏感狀態調節電流強度,幫助其改善盆底肌力狀態[9]。本文發現,治療組的腰骶下墜感、酸痛消退時間和附件區壓痛消退時間,以及子宮壓痛消退時間相比對照組均明顯更少(P<0.05)。這表明了治療組方案對PID 患者的癥狀改善具有更加明顯的作用。盆底治療儀的電極貼片放置于患者的相應穴位處可刺激內源性阿片類物質釋放,促進血液循環,可抗炎、鎮痛和增強炎性吸收。而電療是目前盆底治療儀治療中最為常用的療法,利用兩個電極之間形成的電場向人體特定部位發射脈沖電流進行電刺激,從而改善機體的內環境和興奮組織神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減輕炎性介質的侵襲,因此盆底治療儀電療法被廣泛用于炎性、疼痛性疾病的消炎、鎮痛治療。同樣,熱療和磁療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提高組織細胞通透性等作用,用以緩解炎癥、局部腫脹等病癥[10-12]。劉婷等人也報道[13-15],應用盆底治療儀對PID 患者的壓痛和酸痛等癥狀進行改善的效果更好。但其未對患者的總體療效及盆底肌力實施統計分析,本研究則更加深入地對此進行研究比較,具有更高的創新性和說服力。
綜上所述,盆底治療儀治療PID 的臨床療效較好,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加快癥狀消退,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