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瑨,江靜霞,胡 楷,馮麟芝,陳惠敏
(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1.感染性疾病科2.中醫科,廣東 深圳 518110)
乙肝具有較長的病程,不能完全治愈,患者需長時間服藥治療,病情長時間未治愈會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悲觀、抑郁等情緒[1]。乙肝常采取抗病毒治療,可控制病情發展,效果明顯但伴有多種副作用,可能出現失眠、抑郁、頭痛等反應,病情嚴重者會出現自殺行為[2]。對乙肝患者給予中醫情志調護和健康指導干預,可提升其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度。中醫情志調護主要以中醫理論作為基礎,完成調護和治療工作,改善患者精神狀態。現選取2022年6月至12月本院門診收治的乙肝患者400例,對乙肝患者采用中醫情志調護配合健康指導的效果進行分析。
在2022 年6 月至12 月本院門診收治的乙肝患者中選取400 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200 例。對照組:男性112 例,女性88 例;年齡19 ~45 歲,均值(33.15±2.14)歲;病程0.5 ~3 年,均值(1.12±0.35)年。觀察組:男性115 例,女性85 例;年齡19 ~46 歲,均值(33.21±2.18)歲;病程0.8 ~3年,均值(1.15±0.32)年。兩組基線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乙肝診斷標準[3]者;(2)有完整臨床資料,可供隨時查閱者;(3)簽訂同意書,并積極配合者。
排除標準:(1)伴有精神障礙者;(2)中途退出研究者;(3)不能正常交流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向患者宣教乙肝知識,不可使用消極語言交流,對患者予以鼓勵和安慰,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社會和娛樂活動,可通過音樂、賞花、幽默療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對患者予以家庭支持,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結合患者自身文化水平、不良情緒、家庭成員態度調節其精神狀態。對患者的疑慮和主訴進行耐心傾聽,采用合理的溝通技巧實施勸導,讓患者感到被關心,緩解其不良情緒,囑咐按醫囑用藥,定時回院復診。
觀察組采用中醫情志調護配合健康指導,主要措施為:(1)中醫情志調護。對患者的注意力進行分散、轉移,幫助其忘記不愉快的事情,保持心情開朗狀態。對患者予以鼓勵,讓其多積極表達自身興趣,保持情緒穩定。醫護人員需通過動作、語言表達、情緒等方面對患者予以影響,有意識地對患者進行誘導,鼓勵其釋放不良情緒,減輕壓力。選取乙肝相關知識向患者進行耐心講解,提升其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度,幫助其改善飲食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地面對治療。對于氣虛血瘀型患者(常存在思慮情緒),可采用激將法,鼓勵患者積極宣泄情緒、講述自身情況,調節其自身情緒,減輕心理負擔。對于肝郁化火型患者(常表現出發怒情緒),采取以悲克怒的方式,護理人員可向患者講解其他人悲慘的生活,以改善患者自身情緒,使其心理負擔減輕。對于心腎不交型患者(其有嚴重恐懼情緒),采取以思克恐的方式,對患者的思維進行進一步的思考,經情緒轉移、語言支持的方式消除患者心理障礙,使其預后結局得到明顯改善。對于痰氣郁結型患者(少數患者會伴有顯著悲觀心理情緒),采取以喜克悲的方式,向患者講述喜聞樂見的事情,使其情緒得到緩解,構建良好的康復信心。此外護理人員需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交流,獲取患者家屬配合,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健康指導。與患者自身病情相結合,根據患者受教育程度,擬定合理宣教計劃,向患者及家屬普及乙肝知識,針對不同階段治療重點向患者講解,將正確觀察和自我護理內容進行普及,對于患者存在的問題予以耐心解答,告知患者藥物正確用法和相關藥理知識。依據患者營養狀況、家庭條件實施個體化飲食干預,囑咐患者須攝入清淡食物,多攝入新鮮的水果、蔬菜,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進食。定期舉辦健康講座,解答患者和家屬疑問,增強患者、家屬自身護理能力,以多媒體形式開展疾病宣教工作。
(1)兩組知識掌握度:利用本院自擬的知識掌握度問卷進行評估,包含抗病毒藥物知識、病因及癥狀、定期檢查、情緒影響及飲食禁忌等。(2)評估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運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4]進行評估,包含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共有條目43 個,條目對應分值為0 ~4 分,總分為172 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好。(3)兩組睡眠質量評分:運用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5]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估,總分值為21 分,分值越低表示睡眠越好。(4)兩組情緒評分:運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6]、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7]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估,HAMA 共有14 個條目,每個條目對應分值為0 ~4 分,總分為56 分;HAMD 共有24 個條目,每個條目對應分值為0 ~4 分,總分為96 分;分值越低表示焦慮、抑郁情緒越輕。
采用SPSS 25.0 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知識掌握度(包括抗病毒藥物知識、病因及癥狀、定期檢查、情緒影響及飲食禁忌)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知識掌握度比較[例(%)]
干預前兩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分,±s)

表2 比較兩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分,±s)
健康知識水平 自我責任感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200) 33.15±1.25 48.32±4.15 21.21±0.52 28.69±2.15組別對照組(n=200) 33.12±1.21 41.12±3.82 21.32±0.68 24.21±2.13 t 值 0.107 7.971 0.078 9.244 P 值 0.914 <0.001 0.923 <0.001
續表

表2 比較兩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分,±s)
組別自我概念 自我護理技能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200) 26.21±5.26 37.59±3.45 30.42±3.21 39.65±3.15對照組(n=200) 26.16±5.21 30.42±3.54 30.35±3.16 35.24±3.21 t 值 0.042 9.058 0.097 6.123 P 值 0.966 <0.001 0.922 <0.001
干預后觀察組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s)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200) 15.23±2.15 5.02±0.35對照組(n=200) 15.21±2.12 8.25±0.42 t 值 0.093 83.551 P 值 0.925 <0.001
干預前兩組情緒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情緒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情緒評分比較(分,±s)
組別HAMA HAMD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200) 54.32±3.15 25.32±3.12 72.32±3.65 45.36±6.15對照組(n=200) 54.26±3.23 29.12±3.21 72.45±3.56 52.64±6.23 t 值 0.188 12.005 0.360 11.760 P 值 0.850 <0.001 0.718 <0.001
乙肝采取抗病毒治療可對病毒實現抑制效果,使肝臟纖維化、肝臟炎性壞死等得到緩解,有效避免肝癌、肝硬化癥狀發生。以往健康宣教不能對患者自身健康需求予以滿足,要求護理人員不斷學習新知識,并對患者實施健康指導,為患者予以更加系統、專業的護理指導,使臨床療效得到保證[8]。中醫學指出情志過激會極大地影響機體氣血運行情況,使氣血功能發生紊亂,中醫情志調護主要根據醫護人員的氣質、態度、語言、行為等緩解患者的情緒[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疾病知識認知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包括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高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為中醫情志調護結合健康指導開展,可保證護理工作的協調性、統一性。對患者予以系統的、全面的、高效的護理服務,可促使病情轉歸,提升患者自護能力,促進患者康復水平提升[10]。干預后觀察組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為情志護理與生理疾病存在直接關系,開展中醫情志護理服務可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調節,使睡眠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可有效規避患病后發生的煩躁、焦慮,促進醫護之間合作。因此做好健康指導工作,可讓患者掌握致病因素、病情發展、相關并發癥等內容。鼓勵患者和家屬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充分掌握自我護理內容,提升其主動性,對患者的健康行為進行培養[11]。鼓勵患者和家屬積極構建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使其睡眠質量明顯提升。干預后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為中醫情志調護主要以護患之間信任作為基礎,因人而異、因病而異,鼓勵家屬對患者予以支持和行為指導,鼓勵患者發泄情緒,為其解答疑慮,減輕負面情緒。構建友好護患關系,減輕患者對護理的排斥感,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消除其反感、抵觸情緒,讓其心理狀態保持穩定。健康指導可對患者實施生理、心理知識宣教,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糾正其不良習慣。調節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健康狀態。經健康指導讓患者充分認知病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提升患者護理主觀能動性,轉變其生活方式,促進病情恢復。
綜上所述,中醫情志調護結合健康指導可對乙肝患者睡眠質量予以改善,提升其對健康知識的認知度,減輕其不良情緒,臨床上可借鑒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