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愛清
(張家口市剪子嶺林場 河北 張家口 075500)
隨著生態環境建設和城鄉綠化的發展,苗木生產經歷了大發展階段,經營主體逐漸多元化,苗木村、苗木專業戶、苗木基地、苗木種植協會等不斷涌現,個體苗圃已成為主導。經營主體由過去的以國營林場、國營苗圃為主,轉向國有、集體、個體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格局[1]。大大小小的苗圃不計其數,市場競爭激烈。為高效經營苗圃,正確評估風險,需要更加合理、科學地進行苗圃規劃建設和管理。
1.1 苗木產業發展迅速。種苗生產是工程造林、城市綠化的首要工作,苗木產業的發展,首先得益于生態文明和城市環境建設。國家投入造林、綠化建設的資金多,城市生態景觀規劃中多樣性的樹種需求量大,則種苗價格好,苗木生產、經營者收益高,進而調動人們育苗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隨著優良品種推廣日趨加快,苗木新品種層出不窮,栽培管理技術不斷提高,促進了苗木產量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1.2 經營主體多元化。近年來,非公有制苗圃發展迅速,轉向苗木生產經營的農戶增多,也有非農業人士加入種苗生產行業。苗木產品更趨向多樣化,包含喬木、花、灌木、彩葉植物、綠籬植物等。
1.3 經營的樹種、品種越來越豐富。經過近年來多渠道引進樹種,科研部門育種、推廣,以及鄉土稀有樹種的廣泛應用,使種苗生產者經營的樹種、品種越來越多。栽培樹種、品種的增多,給廣大育苗經營者帶來了更多選擇和調劑苗木的機會,跨地區、省際的種苗采購、調劑日趨增多。
1.4 苗木生產呈現區域化、集約化發展的良好態勢。苗木產業區域化生產、集約化經營逐步走向正規,并趨于科學、合理,有些省份、地區已經形成多樣化、區域化的苗木產地。在一些苗木產地,苗木種植戶還自發成立苗木種植協會,同行之間不搞惡意競爭,在苗木行情疲軟的年份,行業協會發揮統領市場的作用,當地苗木有最低保護收購價,以保證苗農的切身利益不受到市場不正當競爭行為侵害。苗木協會的帶頭人還與園林綠化施工行業的企業老板對接,拓展銷路。在政府的主導下,搞得好的村莊還規劃了種苗采穗圃、種質資源觀光園、引種園等特色文化產業園,這些舉措推動了苗木產業的繁榮。
1.5 種苗信息傳播加快,苗木經營者理念日趨成熟。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各省市舉辦各種名目的種苗交易會、信息博覽會,促進了種苗生產、經營者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加上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的宣傳報道,使人們獲得的信息量增多,在新品種的引進、種苗信息、苗木交易等方面都逐漸理智、成熟。
2.1 苗木生產必須緊跟造林、綠化發展的新形勢。苗圃所經營的品種必須緊跟各地區實際情況發展,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個體苗木經營者必須掌握當地的林業、園林動態,因地制宜地發展所需的品種,同時還要關注周邊相近地區及近省的苗木行業發展趨勢。這就要求苗木經營者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一定的預見性,能夠把握當地苗木品種的總體質量、數量、規模和水平,適時適量發展,適應市場需求。
2.2 苗木標準化的逐漸完善,將增加區域的苗木營銷范圍。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廣大苗木生產經營者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苗木生產和分級標準,由政府頒布,層級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省級標準。因為有統一的標準作為依據,所以苗木生產以及跨省的、大規模的苗木經銷將變得簡約高效。
2.3 苗木生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受到重視。苗木行情的發展可刺激當地土地流轉、農資生產、運輸業及勞動力市場,并間接帶動其他行業繁榮發展。苗木經營者的經營思路也在不停地更新,為了增加收入,經營者在保持原有經營品種的前提下,不斷地尋求發展的新思路。苗木發展的現階段要著眼于對當前苗木種植結構的調整,使苗木生產經營區域化、集約化、現代化,加強信息交流,引導苗木生產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
3.1 地租。主要針對非土地權屬所有者而產生,租地進行苗圃經營的費用在苗圃經營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
3.2 育苗費用。育苗費用是指苗圃地的清理、整地、挖穴、施基肥、育苗、栽植等生產施工所需要的費用,包括材料費(種苗、農藥、化肥、水電等)、人工費(苗木培育、栽種、管護管理等生產工人的工資及福利)、設備費(進行育苗、營林生產所需要的各種設備的投入)以及直接管理所支付的費用。
3.3 管護成本。從育苗到出圃,包括松土除草、灌溉追肥、修枝、病蟲害防治、看護等具體環節,涉及的投入包括地租、人工、材料及相關管理費用。除以上成本外,管護成本還必須考慮管護過程中的管理費用。
3.4 銷售成本。苗圃經營,育苗是基礎,銷售是目的。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銷售路徑,做好市場和銷售網絡建設,及時控制好銷售和信息服務的成本。
經營苗圃投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不可確定的因子,這些因子一旦發生,往往導致苗圃投資收益下降甚至投資失敗,主要包括自然風險、社會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利率風險5 大類。
4.1 自然風險。自然災害主要包括火災、干旱、霜凍、冰雹、風災、洪澇等;生物災害主要包括苗圃病蟲害、鼠(兔)害和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等。比如:一場冰雹可能使苗木生產毀于一旦。這些風險是外在的不可抗拒因子,會對林木生長、產量和效益產生不利或嚴重的影響。個體從事苗圃育苗,由于綜合配套技術有限,如果種植的樹種單一,生態較脆弱,大規模的、毀滅性的病蟲害將會對其經營造成毀滅性打擊。
4.2 人為風險。人為風險包括管護不力、苗木盜伐、人為破壞、人為火災等。管護不力指對林木苗圃的生長管護經營不到位,如澆水、施肥、撫育管理措施不能及時跟上將影響苗木生長,直接影響苗木的投資回報率。苗圃管理得當,苗圃經營效益就好;管理不當,效益會比較差,甚至會賠本。在委托他人進行管護的時候,一定要在管護合同中明確責任,避免可能發生的不良后果。很多人在觀念上有這樣一個誤區,認為只要苗木成活,就大功告成,從而忽視苗木質量,在管理上放任自流,往往很少投入或投入嚴重不足,生產出“次苗”;或者大水大肥催苗,造成苗木栽植成活率低;或者對于病蟲害重治輕防,都會影響苗木質量。而生產的次苗不好銷售,苗圃經營也會越來越慘淡。苗木需要精細管護,如果立地條件不好,品種選擇不當,經營管理措施跟不上,是不會取得預期效益的。
4.3 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指的是苗木市場價格波動給苗圃經營帶來實際收益低于預期收益的可能性,苗木的市場需求以及價格預測很難準確,而市場需求不足會導致價格下降,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損失。林業苗木培養周期相對較長,而且主要產出集中在某一年份,如果市場價格出現下滑,有可能給投資者帶來損失。因此,投資苗圃必須關注苗木市場的變化,多進行市場調研,不要盲目跟風,追求熱度,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規避市場風險。
4.4 技術風險。技術風險是指在苗圃的營建和經營管理生產活動中,沒有采用相適宜的經營模式,最終導致苗圃地產量、質量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包括苗木質量不佳、數量不適宜、品種不對路、立地條件差,整地、栽植方式、撫育管護措施(包括除草、施肥、灌溉、修枝、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不到位等。出現技術風險的主要原因是投資者沒能掌握并運用科學合理的技術營建苗圃地,缺乏相關管理知識。經營苗圃的人不僅要在培育方式上學習,培育高質量的苗木,更重要的是要拓寬銷售渠道。
4.5 利率風險。林木苗圃地投資還面臨利率波動的風險,利率上升對長期投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折現率提高,意味著項目投資凈現值下降;②各種投入要素價格上升,導致后續投入成本增加,例如后續的地租、人工費用等也因此上升;③市場利率提高,意味著投資其他項目有可能獲得更高收益,從而降低了苗圃地投資的吸引力,造成行業的萎縮。

苗木行業的發展與可持續經營離不開科學生產規劃、信息化苗木建設、科技興圃,同時還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對苗圃進行可持續發展要素分析[2]。培育優質種苗,培育名、優、新、特苗木,提高科技含量;建立銷售渠道,提高經營效益。投資者面對風險,有必要根據苗木行業的風險特點,綜合各種風險管控手段,采取適當的措施予以規避或減輕損失,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苗木經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