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靖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 河北 圍場 068466)
地處冀北山地與蒙古高原交匯區生態脆弱帶的塞罕壩機械林場,三代塞罕壩人艱苦創業、接續奮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習近平總書記于2017 年的8 月和2021 年8 月,先后兩次深刻闡述了塞罕壩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強調河北塞罕壩林場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
塞罕壩處于陰山山脈與大興安嶺余脈的交匯處,地貌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海拔1 010 ~1 940 m。夏季涼爽短暫,冬季寒冷漫長,極端最高氣溫33.4 ℃,極端最低氣溫-43.3 ℃,年均氣溫-1.2 ℃,年均積雪7個月,年均無霜期67 d,年均無風日97 d。
針對塞罕壩森林資源結構失衡,急需調整的情況,積極引進良種,在主伐更新、人工林定向目標撫育(大徑材培育冠下造林)、天然林改培等作業中實施良種造林、異種引進等措施,逐步將塞罕壩森林培育成為異齡復層多樹種的多功能森林,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多重效益。科學編制《塞罕壩機械林場機械林場森林經營方案》和《營造混交林技術規程》,深化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理念與技術,圍繞森林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與發展等關鍵技術開展研究,不斷強化營造混交林的技術支撐。截止目前,引種落葉松良種300 萬株,從遼寧章古臺治沙所引種彰武松5 萬株,培育冷杉10 萬株,引種核桃楸、水曲柳等10 多萬株。
多年以來,為科學培育后備資源,實現“雙增”目標,結合全場造林綠化現實,把土層瘠薄、巖石裸露的“硬骨頭”地塊作為滅荒增綠的突破點,啟動實施了困難立地攻堅造林工程。主要措施是在造林中全部選用高規格容器苗,采取了大穴魚鱗坑整地、客土、薄膜覆蓋、澆水、草片防風防寒等措施,大幅度地提升和保證了造林成活率;在苗木裝運上,采取專人負責、職工義務裝運等形式,節約了成本,實現了容器苗運輸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在容器苗栽植上,打破以往栽植技術,容器苗全部采用割底清除盤結根系、側面劃開,培土撤桶栽植,全力提高造林成效。
以調結構、增資源、提質量、增效益為經營方針,以生態保護、景觀游憩和木材利用為重點,培育塞罕壩多功能森林,提高森林質量。注重關鍵樹種、關鍵林木的保護,不斷豐富種類,增加數量,使林內生物多樣性得以有效保護。對增加林分生物多樣性、保持林分結構或為鳥類或其他動物提供食物或棲息地具有重要作用的林木標識為生境樹,作為特殊目標樹進行保留和管理。
3.1 天然次生林改培模式。針對以楊樺樹為主的天然次生林單位蓄積量低、生長速度慢、森林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景觀服務功能下降,采用近自然經營擇伐模式,去除枯死、病腐、干擾木和非目的樹種,每畝保留15 株優良單株。人工林下引栽針葉樹種,營造復層異齡混交林。
3.2 人工異齡復層混交林培育模式。針對塞罕壩景區公路沿線部分落葉松人工林樹種單一、生物多樣性功能下降和林地生產力浪費嚴重的情況,對人工純林實施定向目標撫育,每畝保留15 株優良單株。通過人工手段誘導方式,改善森林環境,促進林木生長,培育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提高森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以構建異齡復層混交林為主要林相、以大徑材和景觀游憩林培育為目標,逐步取消皆伐作業,推廣實施以定向目標撫育為核心的多功能森林經營,增強林分穩定性,提高林地使用效率。
塞罕壩強化科技支撐,逐步將眾多模式歸納總結為多功能森林經營體系,提煉技術要點,以點帶面,全面實施,健全多功能森林經營技術體系。與河北農業大學合作開展《全國多功能森林經營關鍵技術和主要森林類型作業法體系研究及示范》研究,探索景觀游憩林的經營技術,逐步完善我國北方多功能森林可持續經營體系。著眼于林場綠色低碳發展,塞罕壩以森林碳匯為抓手,對全場2005 年以來造林及森林經營活動啟動實施了基于中國核證減排量(CCER)的森林管理碳匯項目,編制完成了地方技術標準《樟子松人工林撫育技術規程》,開展了“高寒山區樟子松人工林經營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等科研課題;與遼寧固沙造林研究所共建國家林業局樟子松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快推進樟子松良種培育和大徑材培育經營工作。
借助河北省的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雷達掃描等地理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各類傳感器及物聯網技術,及時獲取塞罕壩自然生態的變化情況,發現并分析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相關信息并進行預警,建立森林資源動態監測系統,加強森林多功能、多效益管理和監測,推進建設穩定、健康可持續的森林生態系統,選取有代表性的森林撫育地塊建立長期固定監測樣地塊,定期對各類撫育成效進行調查、監測和評估;在監測的基礎上,及時更新地理信息系統中相關數據,建立森林資源動態監測體系。通過長期的數據積累,不斷總結經驗、完善舉措,為科學指導森林健康可持續經營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依據。
因此,充分利用塞罕壩林場被納入國家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驗示范點的有利時機,提高塞罕壩林場森林可持續經營水平,并為中國北方森林經營工作提供經驗和樣板,將是塞罕壩機械林場長期努力的方向。